|
文化認同視域下后稷文化產業的開發时间:2023-10-31 《詩經·大雅·生民》是關于周民族起源的一首史詩,講述了周民族始祖后稷的一生功績,記載了他在農業方面的特殊成就。作為周民族的始祖和農神,后稷開創了中國的農耕文明,因此后稷在農業種植方面的貢獻一直是研究熱點,F從民族文化認同角度出發,研究后稷形象的接受程度以及如何挖掘后稷文化,并對后稷文化產業開發進行探討,提出范式化應用路徑。 后稷是周民族的始祖,也是我國農業生產的開創者,被古人封為“農神”!对娊洝ご笱拧ど瘛纷钤鐢⑹隽撕箴⒌纳,同時也敘述了周王朝建國的史詩。后稷精于農耕,“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麥幪幪,瓜瓞唪唪”,后稷的農耕技術不僅能“即有邰家室”,糧食豐收,養家富足,而且也預示著農耕文明的開始。周人始祖、農耕文明皆源自后稷,因此后稷受到后世的崇拜。后稷崇拜在歷史化、民間化過程中得到了廣大民眾的文化認同。 后稷崇拜的歷史化過程 后稷作為周民族的始祖,《史記》記載:“及為成人,遂好耕農,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穡焉。民皆法則之。帝堯聞之,舉棄為農師,天下得其利,有功!鈼売谯,號曰后稷,別姓姬氏!焙箴⒔o周人帶來了農耕技術,使得農業逐漸成為立國之本,“是時也,王事唯農是務”。由此可見,農業在西周社會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成為周人安身立命的物質基礎!对娊洝ば⊙拧ご筇铩访枋隽酥芡醭佬老驑s的農耕場面,“大田多稼,既種既戒,既備乃事。以我覃耜,俶載南畝。播厥百谷,既庭且碩,曾孫是若”。通過這首詩,可以感受到周人秋季豐收時的熱鬧場景。 后稷最先掌握了播種技術,帶領民眾播種百谷,提高農耕水平,迎來了農業大豐收!对娊洝ご笱拧ど瘛分杏涊d了后稷高超的種植技藝和農業豐收的場景,“誕后稷之穡,有相之道。茀厥豐草,種之黃茂。實方實苞,實種實褎。實發實秀,實堅實好。實穎實栗,即有邰家室。誕降嘉種,維秬維秠,維穈維芑。恒之秬秠,是獲是畝。恒之穈芑,是任是負,以歸肇祀”。 古代農業生產史料記錄翔實,從《生民》中提到的農作物,如荏菽、麻、麥子、瓜、秬、秠、穈、芑等可以看出周人細致觀察了植物的生長周期及其變化,對植物發芽、出苗、抽穗、結實都進行詳細描述。其中,周人對除雜草和播良種的重視尤其引人注意,這說明當時的周人已經將農耕作為主要生產方式。據史載,后稷因為擅長農業,被堯任用為“農師”,在舜時他又被封到邰地。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后稷本名為姬棄,號后稷。后是君王的意思,稷則是一種著名的農作物名。周人以稷為始祖,以稷為谷神,社稷并稱則為國家的象征。這一切都表明周人與稷這種農作物的緊密聯系。 陳鴻謨在《詩經治亂始末注疏合鈔》中論述了后稷的功績,“經傳所載帝王之生,未有若后稷之奇者也。降種肇于后稷,萬世粒食皆稷功德,是稷之生即民之生也。開頭首句便云‘厥初生民’,煞有深意。中間說到祭祀,又開禮樂之祖,以見教民粒食之功甚宏。周家八百基業綿長,雖數圣相承,實稷開先,須此等巨筆揚厲,洵足配天無愧”。 由于后稷是周代的始祖,因此上層統治階級把后稷的事跡記錄下來,收集在《詩經·大雅·生民》中。除此之外,貴族士大夫還通過祭祀表達對后稷的崇敬之情,祭祀的樂歌同樣收集在《詩經》中!对娊洝ぶ茼灐に嘉摹酚涊d了“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匪爾極。貽我來牟,帝命率育,無此疆爾界。陳常于時夏”。這是周人祭祀祖先后稷的詩,主要歌頌后稷“賜民百谷”、普及種植技術的無量功德。 后世經學家通過注疏《詩經·大雅·生民》,對后稷的相關事跡進行深入研究,如《毛詩序》說:“《生民》,尊祖也。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 后世士人通過學習《詩經》原典與注疏,了解后稷事跡,后稷的始祖形象與功績得到了廣泛認同。 后稷崇拜的民間化過程 對后稷的認同,首先體現在其始祖形象被上層統治階級所認可。其次,后稷的始祖形象通過注疏被不斷強化,得到后世廣大士人的認同。最后,后稷被譽為“農神”,中華文明根植于農耕文明,因此后稷的農神形象被廣大民眾接受、認同,呈現出“民間化”趨勢。 立廟祭祀 民間化的第一步就是立廟祭祀。后稷神話流傳較為密集的區域有山西晉南和陜西關中。以山西晉南為例,這里有稷山縣城內的稷王廟、新絳縣陽王鎮稷益廟、萬榮三文鄉東文村和南趙鄉太趙村的兩座稷王廟等。在稷山縣稷王廟,現存山門、鐘樓、鼓樓、獻殿、正殿、泮池、姜嫄殿,其中除了姜嫄殿為元代建筑以外,其余皆為明清建筑。稷王廟的建立體現了古代民眾對后稷的崇敬之情,也體現了后稷對中國農耕文明發展的深遠影響。稷王廟原建在稷山縣城以南25千米的稷王山上,是相傳的后稷教民稼穡之地。古代每年都有朝中的官員和四方人士不辭辛勞,親自登山祭典,分別在正殿、獻殿、樂樓舉行隆重的祭典儀式。正殿舉行祭拜,獻殿呈獻貢品,樂樓舉行迎神、送神的歌舞!对娊洝ご笱拧ど瘛分杏屑漓雰x式的記載:“誕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釋之叟叟,烝之浮浮。載謀載惟。取蕭祭脂,取羝以軷,載燔載烈,以興嗣歲!痹娊浽佻F了周代祭祀的場景,祭祀的目的在于“以興嗣歲”,祈求來年豐收;而民間祭祀后稷則通過迎神、送神慶典等儀式,“春祈秋報”,祈求風調雨順,村落平安。 以壁畫為代表的物質文化遺產 為了把后稷教民稼穡的事跡流傳下來,民間還采用雕塑、壁畫等方式,將后稷的事跡形象化地展示出來,成為后稷事跡的重要物質遺存。稷益廟正殿東、西、南三面都有壁畫,以古代農業為主要內容,繪有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大禹、后稷和伯益等。壁畫展現了古代農業發展的相關事跡,如后稷教民稼穡等。北墻壁原有的三圣塑像被毀;東壁繪制的是以伏羲、神農、黃帝三圣為中心的“朝圣圖”, 這三人都曾被奉為農業祖師。丁山在《中國古代宗教與神話考》中認為,“神農是商代的農神,后稷是周代的農神”。在西墻壁左上方有一組“教民稼穡圖”,部分學者認為這是后稷教民稼穡的場景,但是也有學者認為這是神農稼穡的場景,因為“始耕田者,謂之神農”,而“神農文化代表了‘百草、稼穡和耕種’三種農業形式”。稷益廟壁畫出現了不同時期的“農神”,體現了原始社會農耕文化是通過廟祀形式祈求來年豐收。西墻壁與東墻壁相比場景更為豐富。畫面中間描繪的主體人物是后稷、伯益和大禹。后稷手中持禾,象征著他教授人們種植技藝,對農業生產做出了巨大貢獻。大禹身后是驚濤駭浪,象征著他治理洪水的偉大功績。據傳,伯益幫助舜帝訓練鳥獸,還發明了鑿井術。但是在稷益廟壁畫中,描繪的是伯益教人們用火燒荒狩獵的場景。這表明早期人類已經掌握了火的用法。而位于“燒荒狩獵圖”下方的“田祖教民耕種圖”則表明人類學會了用火,開始學習耕種的場景,體現了人類農業文明從鉆燧取火到耕種土地的發展過程。 稷益廟是祭祀的地方,五谷之一的小麥成熟收割后,當地官民都要在稷王山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縣長代表朝廷主祭。地方官每年都會在固定的時間在稷益廟舉行祭祀,“春祈秋報”,祈望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而且民眾也把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于此。稷益廟成為民眾匯聚祈愿的場所。稷益廟的墻壁上繪有后稷等農神形象,通過繪畫形式講述農神教民稼穡的歷史,就是把歷史形象化,讓農神形象深入民心。如此一來,以“后稷”為代表的中國農業始祖不再僅是《詩經》或史書中記載的不可企及的農神形象,也不是只有士人通過閱讀和學習史書才能了解的圣人典范,而是通過圖像形式直接呈現在民眾面前,成為民眾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豐衣足食的美好寄托。 以戲曲、農諺為代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了普及后稷作為農神的功績,民間自發創作關于后稷的出生、播種百谷等事跡的戲曲作品,讓后稷的形象與民眾的農業生產生活緊密聯系。在戲曲唱詞中,民眾把后稷教民稼穡的事跡作為主體內容。由于后稷為農業做出的巨大貢獻不斷地通過戲曲表演形式展現出來,因此后稷的農神形象漸漸深入民心。經過一代又一代戲曲愛好者演繹后稷的事跡,人們在欣賞戲曲作品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傳統農耕文化的獨特魅力。為了宣傳和推廣后稷文化,稷山縣文化部門從2005年開始,先后成立了后稷文化研究會等部門。2010年3月28日開始,由稷山縣蒲劇團演員編演的《農祖后稷》先后在稷山、運城、太原等地公演,引起了觀眾的強烈反響,激發了民眾了解后稷文化的興趣。后稷文化是稷山縣的文化標簽,通過稷山縣蒲劇團的一場場演出,后稷文化被傳播到全國各地。 后稷文化產業的開發 后稷文化是我國農耕文明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山西有名的文化標簽之一。如何對后稷文化進行開發已經成為山西急需解決的問題。 創立《印象·后稷》大型實景演出 主創團隊通過大型主題情境體驗劇的形式展現后稷文化。這種形式突破了以往固定“實景”模式的限制,在室內空間以全新的創作理念獨創出全新的藝術形式!队∠蟆ず箴ⅰ返谋硌輧热菀院箴⒌霓r神形象為切入點,以后稷的功績為主線,將音樂與燈光結合,運用現代高科技手段呈現出獨特的視聽盛宴,提升觀眾的互動體驗感,使其成為演出的參與者,隨情境親身感受后稷播種百谷的場景,體驗深厚的農耕文化。 主創團隊秉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創新的基礎上尋求突破,以更加富有創意的藝術形式完美展現了后稷的始祖與農神的雙重形象,展現了后稷的獨特魅力和豐富內涵!队∠蟆ず箴ⅰ沸杈幣懦鎏厣r明、匠心獨具的精品節目,力爭成為山西“印象”系列的又一個主打品牌!队∠蟆ず箴ⅰ芬陨轿鳉v史文化、農耕文明、民族特色為表演主題,展現出山西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提升國內外游客對山西文化的認知,提高了山西的旅游知名度!队∠蟆ず箴ⅰ房蔀樯轿鞯奈幕糜萎a業增添新的內容與特色。 后稷文創產品的研發 讓文創產品“活起來”“火起來”是現階段文化產業開發的一條路徑。有關部門可以借鑒這條路徑,創新設計后稷文創產品,讓后稷形象深入人心。后稷文創產品可以制作成鑰匙扣、書簽、掛件、冰箱貼等小型物件;也可以制作印有后稷形象的杯子、書包、購物袋等;還可以制作床上四件套、便攜式茶具套裝、衣服、坐墊等。為迎合年輕人的喜好,還可生產制作印有后稷造型的冰淇淋、咖啡、奶茶等。只要大膽創新,敢想敢做,開發一系列展示后稷形象的文創產品,總會有一款讓人眼前一亮。 后稷廟的研學旅行 隨著研學活動的火熱推進,展示農耕文化的后稷廟應該抓住時機,積極推進研學活動的開展。在后稷廟,學生可以通過導游的講解,對后稷廟的始建年代、廟宇歷史、廟宇文物等知識進行充分了解和學習。學生通過聆聽后稷故事,欣賞山西古建筑,了解文物背后的滄桑歷史,領略后稷的功績,學習優秀的后稷文化,感受后稷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源遠流長。學生通過研學活動沉浸式感受山西的文化底蘊,領悟山西的文化之美,從心底認可家鄉及文化,有利于增強其文化自信。 后稷形象具有多元化特征。他高超的農業種植技藝和勤勞奉獻的品質不僅得到了上層統治者的認同,還受到了廣大民眾的尊敬和崇拜。后稷形象的豐富性承載了農耕文明的歷史印跡,是民眾精神家園和生命情感的寄托。因此,深入挖掘后稷文化,能夠更好地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山西省社會科學院一般立項課題《文化認同視域下的<詩經·大雅·生民>研究》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太原學院文化與旅游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