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賦能鄉村振興时间:2023-10-24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黨的二十大在描繪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時對農村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是黨中央著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的戰略部署。2008年,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京族魚露入選第二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京族魚露的傳承與發展有利于促進廣西邊境地區鄉村經濟發展,助力村民穩崗就業,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魚露即“鯰汁”,又名魚醬油,通常呈琥珀色,味道帶有咸味和鮮味。京族魚露含有18種以上的氨基酸,其中包括8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氨基酸含量高達12%,比鮮牛奶高出4倍,是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頗高的民族特色調味品。東興京族三島中的山心村魚露產量最多,品質上乘,素有“鯰汁之鄉”的美譽。京族魚露生產歷史十分悠久,經過悠久的歷史積淀和技藝傳承,其品質較高且味道十分獨特,含有無與倫比的民族風味。但是因為京族魚露多為家庭作坊生產,產品創新不足,缺乏品牌意識,產品附加值低,在開發推廣營銷方面創新不足,傳承后繼乏人,發展速度緩慢,其在調味品市場仍有廣闊的開發空間。 筆者計劃通過實地考察京族魚露的傳統制作技藝,將魚露產品開發和京族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弘揚緊密結合,創新京族魚露產品的包裝設計。同時對京族魚露的市場現狀進行充分調研,有效利用京族三島的地理優勢,將京族魚露與旅游產業相結合,創新其商業模式,結合互聯網技術制訂營銷方案,打造京族魚露品牌,拓寬其銷售渠道,提高其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從而傳承并弘揚非遺和京族文化,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提出合理利用民族特色文化帶動鄉村振興的地方經濟發展道路。 京族魚露的源流、內涵 歷史源流 魚露是古老的調味料之一,距今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魚露最早發源于福建和廣東潮汕等地,根據目前查到的最早的可追溯的文字記載,魚露最早產生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末年。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中的“醬法”一節提到了一種名為“魚醬”的醬汁:“不用切。去鱗,凈洗,拭令干,如膾法披破縷切之,去骨。大率成魚一斗,用黃衣三升,一升全用,二升作末。白鹽二升,黃鹽則苦。干姜一升,末之。橘皮一合,縷切之。和令調均,內甕子中,泥密封,日曝。勿令漏氣。熟以好酒解之!碑敃r,魚露已經成為越南、泰國等國家的家庭常備調味料,并且在商業貿易中占據重要地位。 京族魚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初,京族祖先從越南涂山等地漂流而來,當時京族三島還未開發,他們和陸續遷移過來的漢族、壯族人民一起開發建設這些小島。在海洋資源豐富的條件下,魚露這一調味料不斷發展,形成了現在的京族魚露。京族作為擁有五百多年漁業生產歷史的海洋民族,形成了豐富的傳統漁文化。魚露作為京族的特色海產品,對其進行創新開發及弘揚,能夠使京族文化煥發新的生命力。 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興市山心村一帶靠海,魚類資源豐富,氣候適宜,十分適合制作生產魚露。京族魚露是京族非遺,其制作工藝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是我國唯一海洋性民族的代表文化,但是其目前只有一位年邁的傳承人,發展面臨困境。 京族魚露傳承面臨的問題 生產加工受限制 魚露是一種傳統海鮮調味品,在制作過程中需要經過十多個步驟。首先需要獲取新鮮魚類,將其進行清洗、去鱗、去內臟、切片等。接下來需要借助類干酪乳酸菌、米曲菌、梭狀芽孢桿菌等微生物群體使魚肉進行自然發酵,發酵過程需要花費較長時間,F代化工藝通常采用復合發酵和加曲發酵的方式來縮短生產周期,快的話一般也要半年左右,但是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魚露的鮮味。京族魚露的生產制作方式比現代工藝制作方式更為講究,需要采購新鮮的魚類,去鱗,清內臟,再用手將魚和鹽混勻,魚和鹽需以3∶1的比例腌制,多或少一分都會極大地影響魚露的口感。將腌制好的魚放入用于發酵的陶罐或塑料罐,用網片或者竹條壓實,確保腌制發酵后產生的液體完全沒過原料。等它熟化、沉淀,使用棉花細布過濾,將過濾后的液體儲存于塑料瓶內,魚露便制作完成了。發酵過程需要花費較長時間,通常超過1年才能完成,而想要獲得風味更好的、口感更為醇厚的魚露則通常需要發酵2年以上。在京族魚露制作過程中,受傳統技藝、自然發酵環境、儲存時間等因素的影響,魚露產量的提升面臨較大困難。魚露生產周期長,缺乏良好的存儲環境會導致其生產效率低下,不能實現大規模生產;山心村京族魚露多以家庭作坊生產為主,早些年成立的魚露生產合作社也并未具體落實,再加上缺乏宣傳和產品深加工,使其客戶流量大打折扣。京族魚露制作技藝較為煩瑣,難以實現更廣泛的傳播。要想熟練掌握京族魚露生產工藝,需要有一定的經驗積累,如今京族魚露僅有一位年邁的非遺傳承人。由于和時代斷層,京族魚露這一非遺技藝一直沒有進行創新和改良,導致其無法得到有效傳承。 缺乏營銷策略 京族魚露口味獨特,消費群體有限,目前其在調味品市場所占比例不高,再加上個體生產者缺乏營銷策略和品牌意識,沒有對京族魚露進行包裝加工,導致其知名度不高。除了產源地之外,其他地區的消費者對魚露的了解并不多。京族魚露完全采用傳統工藝制作,雖然其品質得到了很好的保障,但是國內缺乏相應的完善的質量評估與控制體系,所以其未能從魚露市場中脫穎而出。京族魚露的風味獨特,很難進一步打開市場,目前京族魚露的消費群體局限于京族三島的大飯店和附近一帶的居民,營銷推廣渠道單一,銷售額十分有限,再加上魚露生產周期長,導致魚露產業發展緩慢,目前在國內知名度較低。 目前,我國魚露產品的滲透率還比較低,其腥味導致部分潛在用戶流失。國內生產和銷售魚露的企業也比較少,比較知名的品牌有汕頭魚露廠、浦源和麗爾泰等,京族魚露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非遺旅游新業態的發展不充分 京族魚露作為京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促進文化傳承和增強民族認同感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金灘位于京族三島,是我國的AAAA級旅游景區,人流量很大,但是目前魚露卻并未乘著旅游熱潮構建出獨有的營銷體系,只有少部分景區的飯店和街邊飯館使用魚露作為調味料。當地對魚露的宣傳力度不足,魚露的產品附加值低,相關主體并未將魚露產品的開發和銷售與旅游產業的發展相結合,導致其知名度無法提高。 魚露的產品服務不完善,沒有利用好民族特色節日和活動制定營銷策略,僅靠老用戶的宣傳難以獲取更多流量。目前,各類服務層出不窮,多元化服務往往能更好地促進商品銷售。構建非遺旅游新業態將提高魚露的知名度和銷量。 當前,國家重點支持鄉村振興,出臺了諸多支持性政策,鼓勵鄉村地區生產者通過勞動致富,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鼓勵創新創業賦能傳統產業發展。政府在發展旅游產業時可以為京族魚露提供宣傳平臺和其他幫助,加速發展非遺旅游的新業態。 鄉村振興視角下京族魚露的傳承與發展舉措 構建魚露產業化體系 建立完整的產業鏈和供應鏈是魚露產業化的關鍵,其中涉及養殖、加工、銷售等環節。改變京族三島生產農戶合作社與魚露散戶生產的落后模式,建立完整的產業鏈可以有效提高魚露的生產效率和產量,降低生產成本,實現魚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京族三島地理位置優越,海產品資源豐富,當地旅游景區人流量大,有利于供應鏈的建立。 提高生產加工技術和加強產品開發創新是魚露產業化的另一個關鍵措施。提高生產技術,在保留傳統生產技藝的基礎上融入現代科學技術,在保證產品風味的同時提高生產效率,縮短生產周期;開發去腥技術,使用不同的天然調味劑如桂花、桃花等研發出不同風味的魚露,促進產品銷售;通過改進低鹽、快發酵等技術提升生產效率,同時最大程度地保留魚露的鮮味,確保京族魚露健康、營養、原生態、無添加,以此不斷提高魚露的品質,進一步提高京族魚露的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 構建非遺經濟發展的良好政商環境。首先,政府可以通過財政補貼、減免稅收等方式降低魚露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其盈利能力。其次,政府可以制定特殊政策,通過實施土地優惠政策、加強人才培訓等措施,給予魚露企業更多支持和幫助。再次,政府可以加強對魚露品牌的宣傳和推廣,鼓勵京族魚露家庭生產戶創辦企業,打造品牌,進行創新性營銷。通過發展魚露產業為當地居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最后,加強行業監管和規范化管理,這是魚露產業化的必要環節。加強行業監管和規范化管理可以有效監督魚露的生產過程、研發過程和商業流通環節,規避各種風險和危害,保證魚露市場的健康穩定。同時需要考慮經濟、社會和環境等因素,發揮產業鏈的協同作用,實現產業協調發展,開辟京族鄉村振興新路徑。 非遺文化旅游商業新模式 鼓勵聯合當地京族魚露生產散戶創辦公司,對已有資源進行高效整合利用,明確低成本、高聚合的企業定位,以及穩定產出、穩定客源的經營方式。公司理念為依托京族魚露制作技藝,把京族文化特色融入京族魚露中,弘揚民族文化,帶動少數民族經濟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企業。通過“大數據開發+供應鏈升級+工業量產”的模式,推動魚露產業升級和鄉村振興,更好地優化供應鏈,利用大數據技術精準了解市場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產業升級,打造集設計、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產業鏈,使產品利潤最大化。 乘上京族特色旅游、京族文化產業、“互聯網+電子商務”發展的東風,將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和“互聯網+”電子商務相結合,有效推動傳統魚露合作社向現代化產業轉型發展。在當地旅游景區建立京族特色文化體驗館,構建以京族文化為核心延伸價值鏈的商業模式。采取OTO商業模式,將互聯網思維與傳統產業相結合,用高效率、低成本的互聯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鏈中的低效率環節,消費者可以在線上購買或預訂服務,再到線下實地享受服務。打造京族特色品牌IP,抓住自身文化價值豐富產品內涵,形成品牌效應,提高公司知名度。初期可以與相關食品企業合作,快速獲取較大用戶流量。 打造民族特色新服務 京族文化體驗館的裝修設計應結合京族文化,并融入時代元素,致力于將自身打造為當地網紅打卡店鋪以及極具民族特色的休閑中心。京族文化體驗館應為消費者提供餐飲、京族特色文化體驗活動、京族特色商品購買和旅游服務,其中主打用魚露制作的民族特色美食,打造宣傳爆點,吸引流量。體驗館可以設計開發魚露體驗式DIY制作項目,讓人們體驗魚露的制作流程,深入了解民族非遺技藝,了解更多京族文化。在京族特色節日如哈節時,在店內搭建戲臺,唱哈歌,說喃語,舉辦京族傳說故事會、獨弦琴演奏、京族服飾走秀、京族美食免費品嘗等一系列民族特色活動,在吸引流量、宣傳推廣京族魚露的同時達到弘揚京族文化的目的。最后根據消費者反饋,結合大數據分析,通過使用更多天然調味劑研發新型魚露產品,開發不同風味的魚露產品與其延伸產品,滿足更多大眾的需求,提高魚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從而提高魚露的衍生價值。 結合非遺技藝和京族文化元素開發新型魚露產品與特色服務,在包裝設計方面融合時代熱點和民族特色,不斷優化創新包裝設計,吸引大眾眼球;結合時代特色,不斷調整營銷策略,可采取情感式營銷。比如,通過對京族魚露非遺傳承人進行深度采訪,了解魚露的傳統生產方式;并制作雙語視頻,通過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進行推送,提高消費者對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意識,通過文化傳承增強消費者對京族文化的心理認同,間接提升其購買力。 京族三島可以通過制定體驗式營銷策略,打造京族文化體驗館,制作VR視頻,在社交平臺、短視頻App和網頁進行宣傳推廣等方式,給消費者帶來強烈的視覺震撼,使其深度體驗京族文化。京族文化體驗館可以建立積分系統,當消費者的積分達到一定數值后,免費贈送其往返文化體驗館的車票,激發消費者的消費欲望,增強消費者的黏性。 2021年自治區級北部灣大學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資助項目“京族魚露:‘廣西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智能商業’的鄉村振興新模式”(編號:S202111607159)。 上一篇走進肖溪古鎮文化遺產下一篇甘肅地區革命文物保護與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