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悌思想的文化淵源及其對當代的啟示时间:2023-10-10 “百善孝為先!毙€┧枷胧俏覈鴤鹘y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幾千年的社會發展中,它發揮著維持社會倫理秩序和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孝悌思想文化的產生和發展與我國的農耕文明有著內在聯系,同時還受到古代儒家思想的影響。在社會發展新階段,孝悌思想的傳承和創新能夠幫助人們樹立道德觀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人們心懷感恩之心,與他人建立良好的社會關系。在學習和傳播孝悌思想的過程中,人們能夠獲得進一步啟發,從而不斷提升自我,在工作中發揚團隊精神,在家庭中構建良好的親情關系,共同維護社會秩序,進而促進社會發展。 孝悌即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進程中,孝悌思想滲透在每個中國人的血脈中,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缎⒔洝氛J為,孝是立身之本,是非常重要的家庭道德!缎⒔洝愤將孝與忠結合在一起,使家庭和國家緊密聯系在一起,具有社會規范作用。悌的原意是敬愛同族長輩,后指關心愛護兄長,代指兄弟間的友愛之情。悌是孝在家庭中的延伸,也是家庭倫理的道德準則。同時,悌也可以指社會上朋友之間的和睦相處。在當今社會,孝悌依然十分重要,對維護家庭和諧和促進社會穩定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孝悌思想的文化淵源 中國從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后,文明形態進入變革階段?鬃幼鳛橹乃枷爰遗c教育家,在主張樸素唯物主義的同時更加重視人類自身的發展?鬃诱J為,人的血緣情感與倫理情感是造成“人是人而非動物”的主要原因,為了維護這種情感,人類社會衍生出孝悌思想?鬃釉诳偨Y孝與悌精神內涵的基礎上,通過創造性加工處理,使其呈現出系統化、平民化、去神話化的理論特征。這有助于民眾理解與接受,民眾只有認可并接受孝悌思想后,才能實現對孝悌思想的傳播?鬃影l現了孝悌思想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審時度勢地將孝悌思想與宗教思想相分離,滿足了人們的需求,并提出實踐孝悌是發自內心的行為,與宗教關聯甚少。由此,孔子構建了一座通向自己心中“仁愛”世界的橋梁,即宣傳并弘揚孝悌思想。 中國古代哲學中普遍存在輕宗教、重倫理道德的現象,其主要作用在于提升個人的境界,提高個人的道德修養。倫理關系始于家庭,個體從出生就必須與周圍的人或發生的事件產生各種關聯。父母應以慈愛之心關愛子女,子女則應以敬重與孝敬之態回饋父母,兄長應該主動照顧弟妹,而弟妹則應該恭敬對待兄長。因此,孝悌思想在古代就已根植于家庭倫理關系中,孝悌思想的提出實則是哲學發展的必然產物。傳統社會中的各種習俗和禮儀進一步鞏固了家庭倫理關系和孝悌傳統思想。 孝悌思想的形成伴隨著濃厚的傳統文化。謝幼偉在《孝與中國文化》中指出,從某個方面來講,中國文化可謂是“孝的文化”,只談論中國文化而忽略孝的文化,算不上真正意義的中國文化。 孝悌思想的當代價值 有利于樹立道德觀念 孝悌思想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始于一種原始情感,歷經社會演變后逐漸發展為一種社會倫理,對公眾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有著不容忽視的現實意義。從古至今,儒家思想都提倡恪盡職守,立足于自身崗位,追求以德修身!笆恐居诘,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等都是儒家文化中對“以天下為己任”觀念的表達,既能體現出儒家思想天下為公的道德情懷,又能體現追崇儒家思想的能人義士對崇高理想信念的追求!盾髯印そ獗巍分械摹白谑叶娝暮,處于今而論久遠”指出了儒家由內及外、由己達人的思想觀念,其本質是基于主體,讓主體對客體的負責形成自覺式意識形態,在自我與他人進行溝通或產生一些特定關聯性時,主體無形之中承擔責任,強化責任。其中,人民安居樂業、國富民強等都是對客體負責的一種形式!熬訌R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范仲淹對這種責任表現進行的進一步闡述,他由此告誡大眾:重視自我發展、維護自身利益不應以損害他人利益為基礎,在關注為己責任的同時,更要關注為他責任。但是現階段多數個體更看重自身利益,受金錢或其他外界條件的誘惑,拋棄了價值觀或道德準則,失去了初心,喪失了自我。此外,社會轉型的時代背景推動了個體從傳統的單一化社會角色向多重角色定位轉變,個體承擔多個角色的職責,原有的角色職責被動削弱,直接導致當代人責任意識相對較差。因此,相關部門理應根據孝悌思想的價值內涵增強憂患意識,宣傳責任倫理,構建“為人民服務”的社會環境,促進民眾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念,提升自身品德。 有利于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物質基礎是維持人類生存、推動社會發展的基礎。人們只有解決溫飽問題,才能有多余的精力進行思考與創造。換句話說,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是提升自身道德修養的前提。在保障物質生活水平后,人們將目光轉向精神層面的滿足,樹立道德觀念與道德意識。儒家文化提倡的孝悌思想可用作人們樹立正確價值觀與提升道德標準的理論指導,其既有助于保持民族團結統一的發展現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又有助于融合各民族的多元文化,使其產生現代化的文化內涵。為了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部門應當將隨著時代發展不斷優化的儒家孝悌思想作為理論體系之一,加強價值引導,讓人們在科學的理論指導下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念。 人們對理論的認知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對客觀事物本質的認知,掌握的理論內容越多元,對客觀事物本質的理解就越深刻,所以理論是人們參與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的基礎。儒家孝悌思想歷經長時間的發展演變逐漸成為被大眾認可的價值觀念與道德標準。而要想提升孝悌思想的科學性,讓其具備生命力,就必須讓人們對其產生價值認同感,F代社會仍存在以孝悌思想為道德標準規范自身行為的現象,甚至可以說,社會上的大多數人都會自覺遵守儒家孝悌思想,并將此作為統一標準價值觀,而這屬于通過非強制性手段促進社會文明發展的一種隱性方式,其可以帶領公眾在社會中不自覺地將內心的理想信念外化為行為實踐,推動公眾價值內化,提升公眾的道德素養。 有利于開展感恩教育 我國自古就重視教育,關注教育的社會價值!缎⒔洝分忻鞔_提出,孝道是開展教育活動的起點,故應先培養個體德行,再考校個體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比如,教育行業可以圍繞儒家孝悌思想開設相關課程,將課程教育作為學生掌握孝悌思想的橋梁,引進古代孝悌思想中的基本行為準則與行為規范,循序漸進地影響學生的思想觀念,讓學生學會設身處地為他人考慮,學會分享與給予,從多個方面錘煉學生的品德修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孝悌思想的當代啟示 發揚團隊精神 從家庭美德到社會制約,都是對古代孝悌思想的延伸與擴展。孝悌思想最初是一種家庭觀念,是處理家庭關系的道德準則,也是提高個體道德素養和個體道德認知的基礎。只有構建和諧的家庭關系,才能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在當前社會,機遇與挑戰并存,競爭與協作同在。因此,公眾應該實踐并推廣孝悌思想,匯聚全部力量,借助團隊合作精神解決社會難題,共同迎接挑戰,渡過難關。與此同時,每個人都應當在團隊中盡到自己的義務,以實現個人在集體中的完美融入。傳統孝悌思想也著重強調個人的責任和義務,它能啟發人們在團隊中形成相互信任、互幫互助的團隊關系,使人們在關注自身利益的同時為他人和集體作貢獻,從而共同推動集體的發展。孝悌思想還有助于加強團隊內部的互助合作,使人與人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從而發揚團隊精神,使團隊成員之間互愛、包容,并共同面對困難。 自我完善 在現代化發展過程中,古代孝悌思想逐漸復蘇,這是公眾自覺進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價值選擇。這種價值選擇不僅符合現代化精神,還代表了公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古代孝悌思想是公眾表達自我認同的形式,是公眾表達內在情感的需要。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所有人都應該全面而自由地發展。因此,從原始社會發展到現代社會,推動力不只是人們對物質的需求,更是個體自我完善、自我認同的需要。正是因為主體產生了情感上的需要,其才為人的自我完善賦予了新的意義。因此,古代孝悌思想既是個體自我完善的基礎,也是自我完善的結果。 “各親其親,各子其子”作為古代孝悌思想之一,其也是表現個體自我完善或自我認同的一種形式。深度挖掘其思想內涵,可以發現“仁者,人也”中所體現的古代孝悌思想與現代化發展進程中提出的“自我”相符,與當下公眾的自我成長屬于同一向度。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社會開始轉型,發生了很大變化,民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國內外文化相互碰撞形成文化交融。同時,許多社會問題也不斷出現,亟待解決,對此,公眾應根據社會發展現狀作出價值判斷。不論采取怎樣的形式完成價值判斷,公眾都應將自我完善、自我認同、提升自我素養作為核心,不斷加快推進孝悌思想的現代化。 理性處理親情 一直以來,國民都十分重視親情關系,但在處理親情關系時經常會走進誤區。古代孝悌思想中的“愛之以德”為正確處理親情關系提供了參考。 當前,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許多家長溺愛子女,不能理性地處理親情關系。溺愛的潛臺詞是嬌生慣養,具體表現為家長不節制、無底線地寵愛子女,在物質上無條件滿足子女的所有需求,遷就子女,在道德修養上放寬標準,不注重對子女道德素養的培養。尤其是在一些獨生子女家庭,子女占據了家長的多數精力,家長的生活重心在子女身上,故百般寵愛子女。家長追著、哄著孩子,讓孩子過上飯來張口的生活,導致多數孩子從小就養成了壞習慣,不明白道德約束的重要性。數據顯示,在溺愛中成長的孩子經常會以自我為中心,具有極強的虛榮心與自尊心,說不得,教不得,不懂得怎樣表達愛,不會與他人分享,也不會忍讓。因此,當前應當借助古代孝悌思想,讓家長分別從理性與感性的角度找回家庭關系中所具有的平衡感。 古代孝悌思想指出,真正的愛并不是毫無原則地忍讓與遷就,家長應盡可能通過耐心勸導,提高孩子的道德修養。親人之間表達愛應該建立在德行的基礎上,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健全的人格,使孩子堅持以道德為行為底線,爭做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構建和諧社會 古代孝悌思想在數千年間備受推崇,后人認為孝悌思想是中華傳統美德的根基。孝悌思想不只適用于某個時代或某個階級,人們可以從歷史上的任何一個階段找到其存在的證明,其是一種真正跨越了時代與階級的思想,并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變化,以更好地適應當前社會的建設。另外,其蘊含的特有價值內涵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發展過程中表現出巨大的創造力與生命力,F如今,公眾希望構建和諧社會,尊重個體的權利,使個體各得其所,這同時也是我國數千年來的發展目標之一。而只有借助道德約束,才能構建共同的價值體系。 古代孝悌思想是當前社會主流文化中的倫理規范之一,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公眾樹立民族認同感與文化歸屬感,有利于提升公眾的民族凝聚力。古代孝悌思想包含的“推己及人”等思想對于當時的社會來說是一種統治人民、鞏固中央集權的手段,但同時也弘揚了集體主義、誠實守信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這些精神在當代值得被稱頌?傊,古代孝悌思想作為新時代的道德旗幟,可以指導公眾更加關注自身道德的提升,并構建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綜上所述,“走正道,做正事”是古代孝悌思想推崇的理念,是孝悌思想在社會發展進程中的世俗體現。孝悌思想滲透在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我們在對其進行批判性繼承的同時,還要積極探究古代孝悌思想中蘊含的當代啟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