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大數據時代看圖書館的 “互聯網+”服務时间:2023-09-26 新時代背景下,社會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圖書館作為重要的知識服務場所,服務質量有待提高。隨著讀者對圖書館服務需求的不斷增加,傳統圖書館服務模式已經無法滿足讀者的需要,所以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作為一個提供信息、交流學習的重要平臺,圖書館運用“互聯網+”服務模式非常重要,F立足于大數據時代的發展特征,闡述圖書館運用“互聯網+”服務模式的基本含義,分析圖書館運用“互聯網+”服務模式的主要動力,并以此為基礎,探討大數據時代下圖書館應用“互聯網+”服務模式的有效路徑,旨在為新時代圖書館創新服務工作模式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 經濟學家Carlota Perez(卡蘿塔·佩蕾絲)指出,每一次技術革命都會產生一種新的“技術—經濟范式”,它由一套同類型的、通用的組織原則與技術構成,這些原則是一場特定技術革命被應用的有效方式。當前,大數據技術發展迅猛,圖書館提供的知識、信息和智慧等服務的模式正日趨完善。同時,隨著物聯網等技術的不斷優化,“互聯網+”步入了高速發展階段,在一個基于互聯網、不斷促進各領域、各產業實現有效聯結的時代形成了一種全新的技術—經濟發展范式。在此背景下,不斷加強圖書館的數字化服務建設,能夠為廣大讀者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使讀者擁有更好的閱讀體驗、學習體驗和文獻資料使用體驗,更好地滿足讀者對知識的需求,同時還可以實現圖書館服務模式的創新。與此同時,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圖書館還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準確了解和掌握讀者的書籍借閱類型與具體閱讀情況,并以此為依據進一步提高圖書館的服務效率與質量,以促進圖書館實現持續健康發展。此外,圖書館還可以針對不同讀者的實際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從而更好地服務讀者。 圖書館“互聯網+”的基本含義 在社會需求、公共政策、信息技術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下,“互聯網+”應運而生,圖書館“互聯網+”是在“互聯網+”發展新形勢下形成的一種技術—服務范式!盎ヂ摼W+”是一種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新型社會經濟形式,極具典型性;騰訊研究院將“互聯網+”定義為基于互聯網交互平臺,利用各行業與信息通信技術的跨界融合,實現連接一切的新生態;阿里研究院則認為,“互聯網+”是指以互聯網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術,包括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在社會生活與經濟中應用、擴散和持續釋放數據流動性的過程?梢,“互聯網+”是通過創造性地、合理地運用互聯網及其他工具建構的一個物聯網化運行系統,以促進產業更為有序且高效地運行。因此,圖書館“互聯網+”服務是以圖書館為平臺,依據圖書館讀者的實際需求,運用一系列信息通信技術所形成的一種服務模式,該模式與“互聯網+”具有相同的理念。同時,大數據背景下的圖書館“互聯網+”服務模式與過去的知識服務、信息服務和智慧服務模式一脈相承。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圖書館“互聯網+”服務更能滿足讀者的需求,發展也更快,并有著獨特的內涵(如下表)。圖書館“互聯網+”體現了跨界融合的理念,通過提供連接一切的服務,將知識更好地傳遞給讀者,實現了實時、并發和網狀的信息流動。這種模式增強了讀者需求和圖書館服務的耦合性,進一步推動了知識流通和讀者服務的創新發展。在該模式下,圖書館不再重點關注服務模式的標準化,而是更加重視服務的個性化、敏捷性和靈活性,以讀者需求為導向,不斷提升圖書館服務的品質和效益。 圖書館其他有關服務與“互聯網+”服務的對比表 服務模式 社會—技術的根本 服務特征 知識服務模式 以網絡化、數字化、知識經濟所代表的信息環境,在語義Web基礎上,用語義門戶和網絡知識組織結構檢索 讀者需求驅動,面向知識內容與解決方案,貫穿讀者解決問題的全過程,面向增值服務;門戶網站、學科館員及咨詢式與知識庫 信息服務模式 多媒體、通信技術以及網上文獻、電子文獻、商業數據庫和CD-ROM 產品/資源服務,以讀者和館員為中心的個性化服務 智慧服務模式 物聯網、“智慧地球”、云計算、移動計算,以及傳感器、社交網絡LBS等 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館館相連、網網相連、人物相連、庫庫相連;新舊、三網、跨界及多樣融合共享;智慧服務中心的構建與運用 圖書館“互聯網+”服務模式 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等;PC端、智能傳感器、智能手機、App和可穿戴設備等;圖書館“互聯網+”社會需求孕育及社會政策等 結構重塑、跨界融合并連接所有的開放生態;以圖書館為平臺,互聯網服務思維,利用大數據技術向讀者提供圖書館“互聯網+”服務 圖書館發展“互聯網+”服務模式的動力 大數據時代“互聯網+”的高速發展 卡斯特認為,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社會變革不僅加快了社會物質基礎的重塑,而且正逐漸深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了社會、歷史、技術等多方面的變革,而“互聯網+”的到來將進一步加快并加深這一變化,推動新一輪社會變革。大數據時代下,“互聯網+”的基本特點是以網絡為基礎和載體促進社會發展,各領域、各行業的服務和產品等都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交易,且都將因互聯網的出現而改變;而那些目前尚未發生變化的領域和行業中必然存在著可能發生變化的機遇。大數據時代下,圖書館以互聯網為基礎,合理應用“互聯網+”思維,不斷革新自身服務方式,充分展示了新時代圖書館服務的高效優化。 社會發展需要 技術進步、社會需求、制度變革三者相互影響、彼此促進。社會需要影響著社會資源的價格;制度變革的主要根源是相對價格的變化,而信息成本與技術等的變化均為相對價格的改變造成了影響?萍歼M步不但會影響信息成本,而且會衍生出諸多新的社會需求!盎ヂ摼W+”催生了一批新型生產模式,如眾包合作、共享經濟和網絡協作等。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67億,較2021年12月增長3549萬,互聯網普及率達75.6%(如圖1);截至2022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了10.47億,與2021年12月相比,新增手機網民1785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高達99.6%。 圖1 2019年12月—2022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統計 (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此龐大的互聯網用戶群體必然會對知識服務、信息服務、智慧服務提出更多需求。關于科研范式的變革,主吉姆·格雷提出了“第四范式”,即基于網絡、數據和協作驅動的科研模式。在大數據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圖書館“互聯網+”服務模式的出現是必然結果。大數據時代,互聯網作為一種應用于社會方方面面的工具,為人們提供了傳播知識和理念的新渠道。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圖書館應用“互聯網+”服務模式的途徑 積極樹立互聯網發展思維 互聯網思維是“互聯網+”發展的根本動力,同時也是圖書館建立“互聯網+”服務模式的根本動力。如果圖書館工作人員的互聯網思維薄弱,缺乏必要的社會心理學知識,圖書館“互聯網+”服務模式就會不可避免地出現各種問題。李海艦等在相關研究中指出,互聯網思維是一種新哲學論,包括平等、共享、開放、協作等精神,打破空間限制、溝通虛擬和實體是極致化、模塊化的用戶本位主義和運用大眾力量的新型互聯網理念。推動圖書館“互聯網+”服務模式的發展需要圖書館工作人員樹立開放性服務思維,將圖書館與互聯網生態合理結合;樹立協同理念,重視讀者需求,將互聯網服務(線上)與實體空間服務(線下)有機結合,為讀者提供多維度服務;樹立高質量的共享交流服務理念,積極同圖書資源提供者、館員和讀者等相關主體進行交流,達到“普惠、免費、共享”的目的。 完善館藏體系,強化資源對接 “互聯網+”服務模式的優勢在于其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各種資源的作用。要想實現數據的良好對接,開展全新的“互聯網+”服務業務,圖書館就必須對其運行結構進行調整;還可將服務劃分為三個方面,即服務設施、服務資源(原材料)、服務效能(工具)。其中,服務設施包括服務設備與場所;服務資源包括數字資源與紙質資源;服務效能則包括基本服務、特殊群體服務和社會公共教育閱讀推廣(如圖2)!盎ヂ摼W+”服務模式需要具有更高資源利用率的系統,圖書館在推行“互聯網+”服務模式的過程中所面臨的結構變革是由內到外、自上到下的整體結構變革。 圖2 圖書館“互聯網+”服務模式框架圖 (圖片來源于網絡) 全面利用大數據技術,滿足讀者需求 在新時代背景下,大數據技術在各個行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促進了各個行業的發展。圖書館應將大數據技術應用于讀者服務的全過程,切實發揮大數據技術的作用。一方面,圖書館可以借助大數據技術、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全面搭建一個公共知識共享及交流平臺,可以將社會性知識、學術知識和世界先進理念等相關書籍進行分類。讀者可以通過電腦等設備隨時隨地進行搜索,以獲得所需的知識;圖書館可以開通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賬號等,利用多種渠道向讀者傳遞信息。圖書館要定期為讀者推送新到圖書或文獻資料等信息,并有針對性地向其推送書籍、文獻資料等,或是學會“蹭熱度”,即結合當下熱門話題或有趣事件等向讀者推送相關書籍。這樣不但能夠有效宣傳圖書館,樹立圖書館的品牌形象,而且可以提高讀者的閱讀積極性,從而促進圖書館“互聯網+”服務模式不斷完善。另一方面,圖書館可以對館藏資源進行全面整合,構建一套相對較完備的圖書文獻檢索體系。在構建檢索體系的同時,圖書館還可以充分利用數字化、信息化技術,結合圖書館的實際情況來建構一個數字化圖書資源管理庫,以此縮短讀者在圖書館中借閱和歸還圖書文獻的時間,提升讀者服務的效率。 綜上所述,在大數據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圖書館要想更好地實現“互聯網+”服務,就需要與時俱進,立足于讀者的實際需求,為其提供更為現代化且優質、高效的服務。傳統圖書館服務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代讀者的現實需求,因此圖書館需要不斷改革創新自身的服務模式,充分了解圖書館建立“互聯網+”服務模式的動力,積極樹立正確的互聯網思維,不斷完善館藏體系,切實加強資源的高度對接,全面利用大數據技術,根據讀者興趣,借助科學合理的圖書文獻檢索及借閱系統,改變服務模式,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整體服務效率,從而更好地構建圖書館“互聯網+”服務模式,進而促進圖書館實現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