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閩南地區非遺旅游開發的新路子时间:2023-09-08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對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作為近些年的旅游熱點之一,受到了各界人士的高度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旅游開發利用不僅能夠實現對非遺的保護與傳承,還可以滿足消費者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審美與情感體驗需求,F進一步對閩南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旅游開發進行分析與探討,旨在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旅游項目開發提供科學的理論基礎。 閩南地區是指我國福建省東南部的廈門、泉州、漳州三個地級市,以及龍巖市新羅區和漳平市,該地區使用的方言為閩南語。閩南地區有著極其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強對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利用,能夠有效提高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響力,加深社會民眾對閩南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再認識,并最終實現對閩南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因此,當地有關部門工作人員需要深入挖掘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將其合理融入旅游項目的創新開發工作中,同時要注意對原生態文化進行保護,始終遵循整體性保護、可持續發展以及本真性開發等文化觀光旅游開發原則,以便推動該項工作有序規范開展。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旅游開發價值 藝術審美價值 在現代旅游項目的開發過程中深入挖掘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能夠有效滿足旅游市場上消費者的藝術審美需求,給廣大游客帶來更好的藝術文化體驗,這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旅游開發利用中的藝術審美價值。在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各族人民在生產生活中創造了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是人們智慧的結晶,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蘊含著極高的藝術審美價值,能夠體現出各個民族的審美情趣與生活風貌。人們所熟知的傳統民間戲劇、舞蹈、音樂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都具有較高的藝術審美價值。將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應用到旅游項目開發利用中,能夠讓海內外游客切實地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大大提升旅游項目的品位。比如,閩南地區的漳州錦歌、歌仔戲、皮影戲等,都具有鮮明的藝術文化特色,將其融入當地的旅游項目開發中,能夠吸引更多在精神文化層面有追求的游客。 歷史文化價值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體系中,歷史文化價值是其核心內容。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多民族國家,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民族會形成各自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遺產往往蘊含著極為豐富的內涵,能夠全面準確地反映出該地區民眾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傳統,因而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在旅游項目開發中挖掘利用這些具有研究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極大地豐富旅游項目的層次性,打造出鮮明的旅游產業文化品牌,從而有效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地的吸引力,同時可以以旅游體驗的形式讓游客深入了解當地歷史的變遷,并對其產生一定的認同。以閩南地區的南音為例,其被譽為“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與藝術價值,至今仍然流傳于港澳臺和東南亞閩南人居住區。將南音文化應用在旅游項目開發中,能夠喚起更多人的愛國情懷,促使他們積極參與到祖國的建設中。 娛樂價值 在現代快節奏的社會環境中,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期望通過旅游的方式獲得更多快樂,讓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因此,娛樂休閑是現代游客在旅游體驗過程中追求的一個重要內容。絕大多數非物質文化遺產都產生于民間,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人民群眾進行休閑娛樂與放松身心的重要途徑。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現代旅游項目創新開發工作中,能夠有效發揮出其娛樂價值,促使廣大游客更好地放松身心。比如,閩南地區的拍胸舞作為福建省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民間舞蹈,廣泛流傳于泉州各縣區以及漳州、廈門、臺灣等地區,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拍胸舞表演不受場地、音樂、道具等的限制,這種具有閩越族原住民舞蹈遺風的特殊舞種也被譽為“東方迪斯科”。將拍胸舞合理應用于當地旅游項目開發,邀請廣大游客共同參與拍胸舞表演,能夠發揮出這種舞蹈的娛樂價值,充分激發游客的參與興趣,使游客從中感受到當地舞蹈藝術的魅力。 閩南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點 內涵豐富,地域特色鮮明 閩南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民俗文化、民間藝術、建筑文化、宗教文化等。閩南文化是由中原文化與古閩越文化、外來文化交融互通、演變發展而來的,至今還影響著港澳臺、東南亞等地。閩南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極為豐富的內涵,而且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與閩南人民的日常生產生活有著緊密聯系。比如,福建廈門的歌仔戲和漆線雕技藝、德化的瓷燒制技藝等,都是閩南地區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閩南人民智慧的結晶。將這些具有豐富文化內涵與鮮明地域特色的閩南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旅游項目開發中,能夠讓游客在欣賞閩南地區美麗的自然風光時,充分感受到閩南地區原住民獨特的文化和風俗,并參與到多樣化的傳統藝術表演活動中,切身體驗當地居民的生活。 種類多樣,文化品位高 閩南地區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其有著各種類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為閩南地區開發新穎豐富的旅游產品提供資源支持。截至目前,閩南三市擁有4項世界級、56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梨園戲、南音、漆線雕技藝、漳浦剪紙、惠安石雕等,這些非遺向世人展示著閩南地區的人文精神與歷史文化積淀。將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應用到旅游項目開發中,能夠最大程度地提升當地旅游產品的品位,從而吸引更多對文化旅游項目感興趣的游客,帶動當地旅游文化經濟建設穩定持續發展,同時實現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互動性強,體驗空間大 閩南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與鮮明的地域特色,還有著較強的互動性,能夠給民眾帶來良好的體驗。比如,南音、木偶戲、皮影戲、高甲戲等,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旅游項目開發中的應用,能夠激發游客學唱試玩的興趣,從而營造出輕松愉悅的旅游體驗學習氛圍。又比如,德化的瓷燒制技藝等,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在旅游項目開發中的應用,能夠讓游客參與到多樣化的旅游活動體驗中,提升游客的參與感,為其創造一個良好的體驗游玩空間。閩南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誕生于當地民眾的日常生產生活中,在旅游項目開發中有效利用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能夠讓廣大游客參與體驗當地獨特的藝術文化活動,獲得身心、情感、實踐等方面的獨特體驗,滿足游客的互動游玩需求。 閩南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 在閩南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第一,整體性保護原則。旅游開發人員在開發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時,要注重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體性保護,不能對其造成破壞。當地有關部門要做好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開發利用的監督管理工作,督促旅游企業嚴格按照相關規章制度進行開發利用,科學合理地將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旅游項目中,并對其進行活態保護和傳承,使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歷史文物、古建筑等都原貌呈現在大眾面前,成為文化旅游的重要部分。第二,本真性開發原則。本真性開發原則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的核心。旅游開發人員要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直觀清晰地呈現在游客面前,使他們能夠充分體驗到原汁原味的閩南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人員要盡量避免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大幅的改動,要盡可能地維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外在表現和內在涵義,只有這樣,才能讓海內外游客感受到閩南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第三,可持續發展原則。在閩南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工作中,相關工作人員還需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注重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多樣性,調節好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項目與自然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打造出一個健康文明的文化生態旅游環境,滿足游客對自然風光與精神文化的需求。旅游企業要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適度開發利用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資源,遵循傳統文化發展規律,做好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工作。 閩南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模式 傳統旅游利用模式 在旅游項目的開發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可以采取傳統旅游開發利用模式,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應用到旅游項目中。比如,閩南地區的傳統民俗節慶活動豐富,節慶旅游有著明顯的文化性、動態性、經濟性等,能夠幫助當地旅游景區景點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消費者。民俗節慶活動涉及傳統舞蹈、音樂、民間儀式、工藝技藝等內容,將多樣化的民俗活動內容融入旅游項目中,能夠有效開發出具有一定藝術文化價值的參與性旅游體驗活動,還可以起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我國閩南地區有著豐富多彩的文化節慶活動,每年各個城市為了歡迎海內外游客都會舉辦各式各樣的民俗節慶活動。比如,福建廈門作為我國的知名海濱旅游城市,相繼利用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出了元宵燈會展、海滄保生慈濟文化旅游節等。又比如,福建泉州作為全國知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生態旅游資源,當地也推出了潑水節、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節以及元宵迎春花燈會等民俗節慶活動。將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合理應用到旅游項目中,大大提升了當地旅游項目的吸引力。 文化生態保護區模式 在閩南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過程中,文化生態保護區模式的應用不僅能夠實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還可以推動一個完整的文化旅游產業體系形成。比如,建立福建德化縣瓷文化保護示范園區,當地陶瓷制作以“白”見長,制瓷技藝享譽天下,被人們稱為“中國白之鄉、瓷藝術的搖籃”。德化瓷燒制技藝是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德化政府通過頒布《開展旅游全域化試點工作方案》《加快旅游發展的優惠政策》等文件,成功打造出瓷文化保護示范園區,明確了“瓷景區+城休閑”的城市定位和“景城同建、主客共享”的發展理念,最終實現了由觀光為主向觀光、休閑、度假并重的旅游發展目標。 文化創意產業園模式 為了大力傳承閩南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當地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當地政府依托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造出了文化創意產業園,吸引了許多海內外游客前去游覽參觀。比如,廈門惠和石文化園、漳州元光文化生態園、成洲文化創意產業園以及泉州“六井孔”音樂文化創意園等。在這些文化創意產業園的建設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深入挖掘利用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泉州“六井孔”音樂文化創意園的建設開發為例,其以琵琶的外輪廓造型為場地的核心構成元素,建筑圍繞琵琶鋪展開來!傲住币魳肺幕瘎撘鈭@保留了老城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遺產、民間音樂、地方戲曲、民間舞蹈、民間手工藝及民間服飾等資源,將歷史的滄桑韻味和現代的時尚風格巧妙結合起來。該創意產業園的建設開發旨在打造泉州本土娛樂明星,建立閩南語原創音樂培訓基地,為外界源源不斷地輸送各類表演、創作的本土人才,同時讓游客通過游覽體驗到當地特色民俗文化,實現對閩南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綜上所述,閩南地區擁有極其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為了實現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目標,打造出更多精品文化旅游項目,當地政府需要發揮自身的市場主導作用,科學指導旅游企業加強對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合理開發與利用,充分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藝術文化價值、經濟價值,不斷提升當地旅游產業的文化品位。 福建省教育廳2022年本科高校教育教學研究項目“應用型本科高校文科‘專創融合’教學改革研究——以漢語言文學專業為例”(編號:CJ23003)。 上一篇陜西寧強羌繡文化下一篇數智時代智慧圖書館的管理與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