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未央宮遇上紫禁城:兩宮文化的碰撞时间:2023-08-31 未央宮作為我國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王朝的宮城,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宮廷建筑的基本格局。紫禁城在形制布局上大體沿襲了未央宮,并在其基礎上加以改變和發展。未央宮的生活起居區域在宮城北部,周圍還有其他建筑。紫禁城的生活起居區域也在宮城北部,其建筑結構形式多為榫卯結構。通過比較分析未央宮和紫禁城生活起居區域的形制布局,可以看出封建禮制和儒家思想的發展在建筑上的體現。 概述 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但因其存在時間短,正式宮城還未營建完成便已滅亡,因此西漢未央宮成為我國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王朝的宮城,也是古代規模最大的宮殿建筑群之一,其規劃和設計思想、形制布局對后世各代產生了深遠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宮廷建筑的基本格局。而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宮城,選址位于北京城中軸線的中心,始建于明永樂四年(1406),至永樂十八年(1420)建成,到了清代又對其進行了局部的改造和增減,其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筑群。 從兩宮的生活起居區域來講,未央宮的生活區域包括皇帝寢殿溫室殿和清涼殿、白虎殿,皇帝親耕的弄田,娛樂的鞠室,皇后寢殿椒房殿,后妃居住的十四座宮殿和掖庭等。紫禁城的生活區域在內廷,包括皇帝寢宮乾清宮和養心殿,皇后寢宮坤寧宮,妃嬪居住的東西六宮,太后、太妃居住的慈寧宮、寧壽宮、壽康宮、壽安宮及附屬花園、戲臺等。未央宮與紫禁城都有負責管理宮廷生活的機構,未央宮的稱為少府,紫禁城的稱為內務府。 皇帝生活起居 在未央宮,皇帝居住的寢殿為溫室殿和清涼殿,后期重要活動多在白虎殿舉行,其也偶爾用于起居。未央宮還有與皇帝生活起居有關的其他設施,例如弄田和鞠室!凹汉,上耕于鉤盾弄田!盵1]鉤盾屬少府,掌宮中苑囿,其下有弄田,供皇帝親耕之用。在宮城中設置田地是未央宮比較獨特的一個地方,也是后來各代宮城中所未見過的!疤笏鞌嗥莘蛉耸肿,去眼熏耳,飲喑藥,使居鞠域中,名曰‘人彘’!盵2]鞠域即鞠室,蹴鞠在漢代深受人們喜愛,未央宮中的鞠室是供皇帝休閑玩樂的設施。 在紫禁城,皇帝的正式寢宮為乾清宮和養心殿。雍正以前,皇帝都以乾清宮為寢宮,雍正繼位后以養心殿為寢宮,此后清代的帝王皆住在養心殿,乾清宮逐漸成為處理日常政務和舉辦宴會的場所。清代皇帝的休閑娛樂設施主要是箭亭、花園和戲臺。箭亭在三大殿的東側,是供皇帝及其子孫練習騎射的地方。紫禁城中的花園和戲臺都在內廷,花園主要有四處,為御花園、建福宮花園、慈寧宮花園和寧壽宮花園;戲臺有暢音閣大戲臺、倦勤齋小戲臺、“風雅存”小戲臺和長春宮戲臺等。清代皇帝及宮內女眷的主要娛樂活動就是看戲,每逢節日以及皇帝、太后、皇后生日都會有演戲活動。 根據皇帝寢宮從外朝政務區域到內廷生活區域的轉移,可以看出宮城結構職能的不斷完善。西漢時期,皇帝經常會將政務工作帶到生活起居區域處理,這導致宮殿職能比較混亂,以及外朝政務區與生活起居區界限不清。到了明清時期,宮城的規劃布局更加嚴謹,不同區域的宮殿職能分工更加明確,外朝與內廷之間通過宮墻建筑形成了清晰的界線。因此,皇帝寢宮轉移到生活起居的內廷區域是必然的。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皇帝寢宮轉移到了內廷,其也占據絕對中心的位置。乾清宮位于中軸線上,是內廷中軸線上規格最高的宮殿,其后為皇后居住的坤寧宮,乾坤相對,中為交泰,體現的是陰陽調和,反映了“一陰一陽之謂道”的思想。與未央宮相比,紫禁城的營建除了遵循傳統禮制外,在效法天道和陰陽五行方面更進一步,這種發展和變遷是兩千年來儒家思想影響的結果,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后宮女眷生活起居 后宮的建筑主要是供宮廷女眷居住的,這些女眷包括太后、皇后、妃嬪、公主等。 太后 西漢時期,太后與皇帝分居兩宮,皇帝居未央宮,太后居長樂宮,并稱“兩宮”,這是與后代區別較大的一點。長樂宮在未央宮以東,漢高祖曾經居住在這里,從惠帝起,皇帝都居住在未央宮,而長樂宮成為太后和太皇太后的居所。長樂宮面積約6平方千米,是一處宏大的建筑群,太后居住的地方為前殿以西的長信殿,故西漢常用“長信宮”指代太后、太皇太后。 西漢時期皇帝與太后分居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政治原因。西漢時期太后的權力和地位十分高,其與皇帝并稱“至尊”,擁有廢立皇帝、控制思想、左右立嗣、列官置吏的權力[3]。太后的命令也稱“詔”,和天子有同等權力,太后能下令赦免罪犯,使皇帝撤銷指控,或不經司法程序直接任免官員和任用外戚擔任朝廷要職,操控皇帝和太子的婚姻。在皇帝猝然離世、繼嗣不明或是幼主繼位的非常時期,太后可以入主未央宮,臨朝稱制,親自主持未央宮朝會,帝后同在前殿接受朝拜,后為尊位,帝在次席。百官的奏書也是一式兩份,分別進呈皇帝和太后,但有決定權的是太后。從這些方面能夠看出西漢時期太后地位高、權力大,常與皇帝產生矛盾,故而太后需要利用外戚來制衡皇帝,長樂宮也就成為外戚勢力的陣地,來進行以太后為中心的政治活動,因此皇帝與太后分居兩宮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是漢承秦制,兩宮分居是受到戰國以來兒子成年后多與父母分居風俗的影響。而經過漢武帝罷黜百家、光武帝光大儒學后,東漢大力弘揚忠孝之義,與父母分居違反了孝義,太后和皇帝的分居制度也就不存在了。 清代太后居住的正宮為慈寧宮,太妃、太嬪隨居。慈寧宮在內廷外西路,是太后舉行重大典禮之所,凡遇皇太后圣壽節、上徽號、進冊寶、公主下嫁,均在此處舉行慶賀儀式。除正宮外,寧壽宮、壽康宮、壽安宮均曾作為太后寢宮,太妃、太嬪隨居。 綜上,在西漢時期,太后是有絕對權力的,她們可以決定皇帝、太子、皇后的廢立;可以直接參與政事;可以任免上至三公的高級官員;在特殊時期可以直接臨朝稱制,駕臨前殿聽政,作出決策。到了清代,太后雖然在后宮之事上依舊享有權力,但已經不能直接參與政事了。清晚期的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同樣面臨幼主繼位的非常時期,兩宮太后卻只能通過垂簾聽政的方式來解決朝政問題。垂簾聽政的地點在養心殿東暖閣,皇帝寶座在前,太后寶座在后,其間以黃簾隔開,太后不能直接面見朝臣,至于駕臨朝堂和御門聽政就更加不可能。出現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隨著封建社會的不斷發展,男尊女卑的觀念也在深化,唐代由于武則天稱帝,女性地位較高,到了宋代,程朱理學的發展則極大地壓制了女性的地位,經過元、明兩代,到了清代,女性地位大不如前,縱使是全國最尊貴的女性——太后,要想把控朝政還需要依靠各種手段,并不能直接參與政事。因此,清代太后居所在內廷的外東路和外西路,偏離朝堂,有花園和戲臺等設施,其主要生活是聽戲游園頤養天年,不問朝政。 皇后 在未央宮,皇后居住的區域為椒房殿,是座大型臺榭式建筑。椒房殿由正殿、配殿、廂房、庭院、天井、巷道和其他附屬建筑組成!栋l掘報告》中認為配殿和附屬建筑都是皇后燕寢,在正寢之后,與前殿同制,符合《周禮》中“王六寢”和“后六寢”的記載以及“前朝后寢”的格局[4]。椒房殿遺址出土了“長生無極”和“長樂未央”瓦當,直徑在20厘米以上,可見建筑規模之宏偉。此外,在椒房殿遺址中還發現了巷道,即地下暗道,應該是為了進行一些秘密活動所建的。 在紫禁城,皇后寢宮為坤寧宮,為內廷“后三宮”中最后一宮。從明代到康熙年間,皇后都居住在坤寧宮,從雍正將寢宮遷往養心殿后,皇后也遷出坤寧宮,在東西六宮中擇一處而居,坤寧宮作祭薩滿神的場所和帝后大婚的洞房之用。 西漢時期皇后地位崇高,其寢殿椒房殿形制與前殿類似,分為正寢和燕寢,是一處在臺基之上包括多座建筑和庭院的大型宮殿。西漢皇后有自己獨有的侍奉機構,高級屬官分兩類:一是詹事,屬吏有詹事丞、私府長丞、永巷令丞、倉長丞、祠祀令丞、食官令丞與數以百計的中宮女史(吏)等;二是將行,屬吏有大長秋丞、中宮謁者令丞、中宮謁者、中宮尚書、中宮黃門冗從仆射、中宮署令丞、中宮藥長以及保管各種用品的“五尚”[5]。與西漢相比,清代皇后地位有所下降,雍正以后,皇后都是在妃嬪所居的東西六宮中擇宮而居,其寢宮形制與妃嬪并無區別,也沒有自己的侍奉機構,而是與妃嬪同屬內務府管理。就侍奉人員來說,按清代制度,皇后位下宮女為10名,與西漢皇后數以百計的女史(吏)相比,差距明顯。 妃嬪 在未央宮,妃嬪的居所在皇后椒房殿之北的地區,主要包括地位較高的妃嬪居住的十四座宮殿和掖庭!度o黃圖》記載:“武帝時,后宮八區,有昭陽、飛翔、增成、合歡、蘭林、披香、鳳凰、鴛鸞等殿,后又增修安處、常寧、茝若、椒風、發越、蕙草等殿,為十四位!边@十四座宮殿供地位較高的十四位嬪妃居住,其他地位較低的妃妾只能在掖庭中合住,尚未成為妃嬪的采女在掖庭也有自己居住的場所!皾h掖庭有月影臺、云光殿、九華殿、鳴鸞殿、開襟閣、臨池觀,不在簿籍,皆繁華窈窕之所棲宿焉!盵6] 在紫禁城,妃嬪居住在東西六宮,這十二座宮殿分列在后三宮的兩側,其中東六宮為鐘粹宮、承乾宮、景仁宮、景陽宮、永和宮、延禧宮,西六宮為儲秀宮、翊坤宮、永壽宮、咸福宮、長春宮、啟祥宮。在這些宮殿中,品級較高的妃嬪可以居住在主殿,品級較低的妃嬪只能居住在偏殿。 西漢時期妃嬪居住的后宮區域比較大,建筑也較多。南宋薛季宣在《未央宮記》中記載:“初,未央宮世世增廣,有臺殿四十三,池十三,山六。其臺殿三十二、池十二、山五在外,余在后宮!边@表明未央宮后宮區還有池苑和假山。紫禁城的后宮主要集中于東西六宮這十二座宮殿,每座宮殿自成院落,所占空間也較小。就布局來講,未央宮的后宮建筑在皇帝居住的前殿之北散落分布;紫禁城的東西六宮在后三宮的東西兩側對稱分布,其格局如坤卦卦象,與皇帝的乾清宮形成乾坤相對、陰陽調和的布局。 從皇后和妃嬪居住區域來看,不論是建筑規模、配套設施,還是后妃數量,紫禁城都與未央宮有較大差距。未央宮后宮居住區域的眾多臺殿、假山和池苑,是西漢國力強盛的體現;紫禁城建筑規模和體量不如未央宮,其更注重禮制和儒家思想內涵的體現。此外,女性地位的下降也是重要原因。西漢時期,外戚勢力較大,在朝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衛青、霍去病、霍光、王莽都是西漢外戚。帝王往往需要依靠外戚,而后妃就是聯系帝王與外戚的橋梁。有專家學者提出,在椒房殿和后宮區域的宮殿遺址中發現的巷道就是皇帝與外戚聯絡的重要場所。由于外戚勢力強大,西漢時期后妃擁有一定的地位。而由于有了王莽篡漢的教訓,明清各朝皇帝對外戚采取壓制的手段,再加之程朱理學對女性的壓制,這一時期女性地位大大下降,明清后妃只能分居在東西六宮。 皇帝子女生活起居 西漢時期,皇帝的子女在成年前是隨母居住在后宮的[7]。太子成年行冠禮后進入太子宮別居。西漢時期太子的太子宮在未央宮外的北宮,是一個獨立的宮殿區。太子宮中以太子為中心形成一個龐大的群體,稱為“太子家”,太子為家長,朝廷設置詹事官職管理!疤蛹摇钡某蓡T分為三種,其一為太子及其妻妾兒女;其二為太子的官吏;其三為警衛、服侍人員。整座太子宮中有千人左右,這可以看出西漢時期太子作為儲君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西漢實行分封諸侯王的制度,其余皇子在成年后封爵就國,前往各自的封地,成為諸侯王。公主是在婚嫁后離開未央宮,居住在公主府。公主也有家吏,稱為“公主家”,公主家吏一般為家令一人、丞一人,其他屬官設置和人數不定。 紫禁城中有太子宮室,為毓慶宮。毓慶宮為康熙帝為太子胤礽所建,康熙以后清代實行秘密立儲制,毓慶宮也就成為皇子居所。紫禁城中幼年皇子不跟隨生母而居,而是有集中居住的處所,為東五所、乾西五所、南三所、兆祥所;首映赡旰笠指,搬離紫禁城,到所賜府邸生活。幼年公主和皇子一樣,在專門的地方集中撫育,其居住的處所在阿哥所附近。公主成婚后離開紫禁城,一般與額附居住在京城內的公主府,也有與公婆居住的,但極少,屬于個例。 西漢與清朝皇帝子女生活起居不同的主要原因有兩點,其一是西漢皇子公主幼年隨母居住,清代則在專門地方集中撫育;其二是西漢皇子分封諸侯,清代皇子只在京城建府居住,清代公主的地位也遠不及西漢公主。首先,從西漢到清朝,中央集權逐漸加強,為了保證皇權的至高無上,分封制逐漸被取代。其次,不與母居是為了防止后宮干政。西漢皇子由生母撫養,二者關系親厚,往往容易出現后宮干政和外戚獨大的情況,清代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皇子自出生起就被集中撫育,既能讓諸皇子共同接受教育、培養感情,又能防止后宮干政。 掌管宮廷事務機構——少府和內務府 西漢與清代都設有掌管宮廷事務的機構,西漢為少府,清代為內務府。 “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澤之稅,以給共養,有六丞。屬官有尚書、符節、太醫、太官、湯官、導官、樂府、若盧、考工室、左弋、居室、甘泉居室、左右司空、東織、西織、東園匠十六官令丞,又胞人、都水、均官三長丞,又上林中十池監,又中書謁者、黃門、鉤盾、尚方、御府、永巷、內者、宦者八官令丞。諸仆射、署長、中黃門皆屬焉!笨梢,少府屬官較多,管理范圍較廣,涵蓋了宮廷的醫療、飲食、宮室、娛樂、手工業、池苑等方面,是西漢時期重要的中央機構。少府遺址在未央宮西北部,椒房殿以西,是一座大型殿堂式建筑。 內務府是清代宮廷中最大的辦事機構,公署位于武英殿北,其全稱總管內務府,由滿洲王公大臣兼任,內務府下設七司三院,廣儲司掌管銀、緞、衣、茶、皮、瓷織造,會計司掌管內府帑項和三旗錢莊,掌儀司掌管內府典禮、司俎、尚膳、尚茶,都虞司掌管武職升補、內府護軍供應、畋漁、御舟、鷹房、鶻房、狗房,慎刑司掌管內府刑罰,營造司掌管薪炭、官房租庫、刊刻御書處監造、武英殿修書處監造,慶豐司掌管牧館、廄牛羊及外牧場生息,奉宸苑掌管苑囿禁令,武備院掌管宮廷所用兵器、鞍轡、甲胄、被具等,上駟院掌管宮內所用之馬。另有分支機構130余處,全面管理宮廷中的各項事務。 少府和內務府同為掌管宮廷事務的機構,其主管范圍和內容不同。簡單來說,少府管理的范圍更廣,而內務府管理更加細化。少府是漢代九卿之一,專門管理皇家財政和皇宮給養,收取全國的山海池澤之稅。再加上少府是皇帝的總管,機構龐大,屬官眾多,在九卿中位居第一。從國家大事到宮廷生活,都有少府的屬官參與。 與少府相比,內務府的管理范圍有所縮減,主要集中在皇室財政和宮廷生活方面,基本不涉及國家政事。但在宮廷生活方面劃分得更加細致和全面,其下屬造辦處包含槍炮作、油木作、玻璃廠等多個部門,房舍眾多。 從生活起居區域來看,紫禁城在形制布局上大體沿襲了未央宮,但又有很多細化和改變。從整體來講,與未央宮相比,紫禁城在空間上更加緊湊和規整,建筑職能更加清晰和完善,具體變化如皇帝寢宮遷入內廷、太后與皇帝同居宮城、皇后寢宮遷至東西六宮、皇子女辟有專門育所等,這都是封建皇權發展的結果,是儒家思想、宮城規劃、建筑水平的集中體現,是精神內涵與先進技藝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班固.漢書:卷七[M].北京:中華書局,2012:189. [2]班固.漢書:卷九十七上[M].北京:中華書局,2012:3371. [3]宋杰.漢代宮廷居住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20:13. [4]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長安城未央宮1980~1989年考古發掘報告[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219. [5]孫福喜.秦漢皇后、皇太后從屬吏考[J].集寧師范學院學報,1997(01):45-49. [6]周天游.西京雜記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20:41-43. [7]宋杰.漢代宮廷居住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20:2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