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乳源瑤族非遺觀地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时间:2023-08-31 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擁有豐富的非遺資源,可以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基礎優勢,通過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促進地方經濟增長,推進鄉村振興,F以藝術設計為主要實踐方式,分析乳源瑤族非遺保護與粵北文化旅游產業的互利性發展模式,提出升級乳源瑤族文化品牌系統,搭建乳源瑤族文化IP孵化平臺,設計瑤族視覺體系的文創產品,引入新媒體創意傳播,利用數字技術打造沉浸式體驗,活化鄉村社區等策略。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文化與經濟發展的寶貴資源。保護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既可以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又可以通過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轉化為經濟收益。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發掘其特有的歷史文化價值,可以有效提升區域人民物質與精神生活水平。韶關乳源瑤族視覺文化內容豐富,可以作為現代視覺設計與數字媒體設計的直接表達對象與潛在靈感來源。本文以服務地方文化旅游產業為目標,結合鄉村振興戰略,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多元視覺媒體設計實驗與綜合應用規劃,提出區域文化產業發展的創新方向以及具體實踐策略,探索符合國家發展戰略,適應區域經濟實況以及體現區域優勢的創新模式。 韶關文化旅游資源的優勢與困境 韶關擁有豐富的自然與人文旅游資源,如丹霞山是國內外著名旅游名勝,但受地區經濟發展等客觀因素的影響,韶關地區依然有很多有潛力的旅游資源未得到充分開發,乳源瑤族文化便是典型的例子。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是中國四大瑤族支系之一過山瑤的分布中心,瑤族鄉村聚落和風俗器物具有極高的學術研究和文旅觀光價值。過往,各級相關部門與社會各界人士都曾為乳源瑤族文化的保護與推廣做出過努力,但乳源瑤族文化至今仍未得到全面深入的挖掘,粵北過山瑤旅游資源也未在國內外獲得廣泛的知名度。本文依據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國發〔2021〕32號)等文件精神,以及推進文化強國建設的相關要求,要求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乳源瑤族文化和旅游經濟融合發展。利用數字媒體技術,以適應時代發展的方式彰顯乳源瑤族文化本身具有的深厚底蘊,突出資源優勢,是韶關文化旅游事業緊抓機遇,突破困境的有效路徑。 瑤族特色非遺的保護與傳承 乳源瑤族自治縣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其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三項,省級三項,市級六項,縣級九項,共計二十一項。在視覺設計領域,過往不少設計師曾進行過以乳源瑤族非遺為表現對象的設計活動,但大部分都停留在對民族圖形符號的堆砌和對傳統視覺刻板印象的簡單重復上,未能在當代視覺設計和媒體環境中引發受眾的廣泛共鳴。乳源瑤族非遺視覺設計少有較成功的實踐案例,主要原因是設計師對非遺的理解認知僅停留在表層的圖像形態和概括性的文本闡釋中,少有探討視覺語言內在聯系與語義邏輯者,其對乳源瑤族本地視覺文化生態體系概念未形成清晰的整體認知,且設計載體固化,傳播媒介單一,缺乏實驗性精神,未引入體驗性設施設計。本文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等文件中關于“鼓勵興辦傳承體驗設施,提高區域性整體保護水平”的指示精神,利用視覺設計與數字媒體技術,重點解決乳源瑤族非遺保護與傳承中遇到的部分問題。 實現共利互惠的建設目標 共利互惠目標的實現應該基于兩個層面:一是非遺保護和傳承與區域經濟發展實現一體化同向發展;二是區域經濟整體發展落實到本地居民個體的實質性經濟收益。鄉村振興的根本服務對象應該是鄉村居民本身,民族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應該落實到本地居民的實際經濟與精神收益上。探索非遺保護與傳承方式,打造文旅產業新名片,有利于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使鄉村振興的成果惠及每一位鄉村居民。 通過現代設計實踐,探索非遺保護新方式 建立乳源瑤族視覺文化生態體系,完善非遺視覺數字化資源庫。梳理乳源瑤族文化視覺呈現結果背后的設計邏輯,在設計實踐中側重民族思想性的現代表達,解決以往乳源非遺視覺設計中的淺層問題。發揮視覺設計專業優勢,通過信息可視化的方式,幫助民眾對乳源瑤族非遺樹立更直觀、全面、深入的認識。通過視覺傳達設計、數字媒體設計、工業產品設計、空間展示設計等方式為韶關非遺保護與傳承事業提供物質性基礎,為實現非遺區域性整體保護作出貢獻。 服務文旅產業發展,打造韶關文化旅游新名片 探索文化旅游新模式,促進本地文化遺產旅游發展。搭建乳源瑤族文化IP孵化平臺,IP形象的傳播采取線下線上結合的方式,推出系列活動與內容性作品引流,形成粉絲群體,進行IP延伸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與銷售,使乳源瑤族文化品牌的傳播得以突破地域空間的限制,擁有更高的經濟變現價值。升級景區特色空間,提供景區導視系統設計服務。建立整體品牌視覺形象,將乳源瑤族文化打造成繼丹霞山自然風光、南雄珠璣古巷、馬壩人遺址等韶關著名旅游特色資源之后的又一文化旅游新名片。 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促進粵北地方經濟新發展 提高乳源瑤族文化傳播的經濟變現能力,使乳源視覺文化生態體系成為促進粵北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針對粵北地區交通建設相對不夠完善,信息傳遞效率相對較低的現狀,探索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結合的傳播新模式。利用傳統媒體設計為村鎮企業提供視覺形象設計、農副產品包裝設計、廣告宣傳物料設計等服務。測試推文、短視頻引流、直播帶貨的可行性,逐步摸索出科學合理的新媒體營銷模式。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推動粵北地區經濟發展向創新驅動轉變。 區域文化產業發展路徑的創新方向 經過探索與實踐,不斷優化乳源瑤族非遺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策略,基于客觀發展規律與當前物質條件,大致總結出幾個可行性較強的創新方向:以數字媒體設計為專業主導,加強品牌建設,尤其是提供IP孵化的可能性條件,實現新舊媒體優勢互補,為乳源瑤族非遺推廣打造全矩陣媒體運營模式。 數字化藝術設計,促進文化旅游創意產業發展 延續傳統視覺藝術設計的基本實踐路徑,完善品牌推廣策略,具體到視覺物料的專業質量提升,確,F有技術價值得到最大化利用,進而利用信息可視化的方式呈現乳源瑤族視覺文化生態體系,利用聽覺信息可視化的手段豐富瑤族非遺歌舞音樂藝術的推廣方式,引入虛擬現實技術,增強游客的沉浸式體驗感,試驗新媒體營銷運營模式。通過一系列的數字化視覺設計技術,打破傳統單一的傳播手段,促進粵北文化旅游創意產業的發展。 IP孵化平臺搭建,保證品牌影響力實現可持續提升 規劃搭建乳源瑤族文化IP孵化平臺,解決過往傳統文化IP存在的形象單一與缺乏創意的問題,突破傳統文化IP傳播影響力低與范圍小的困境,消除傳統文化IP品牌傳播時效性差與經濟價值低的弊病。以IP孵化平臺為原點,向外擴散乳源瑤族非遺品牌形象、民族非遺美育具體宣傳形式。同時,還可以讓乳源瑤族非遺文化IP與馬壩人先生等已經相對成熟的文化IP以及韶關華南虎等尚在計劃研發之中的IP形象進行聯動,以聯合宣傳的方式進行影響力牽引互補。 新媒體傳播視角,探索鄉村振興實踐的多元路徑 打破傳統媒體“一對多”的單一信息傳播方式,利用新媒體平臺“一對一”“多對多”的特點,服務乳源瑤族非遺傳播。數字媒體技術以及藝術設計從業者應該培養自身的傳播學思維,將新媒體策劃與創新作為經濟變現的重要方式,探索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的多元化路徑。同時,要明確新舊媒體的關系不是何者取代何者的關系,而是優勢互補的關系,傳統媒體對非遺文化視覺傳播依然有重要的作用,瞬息萬變的媒體潮流反而有利于品牌視覺設計水平的整體提升。 具體實踐策略與措施 基于乳源瑤族視覺文化生態體系的特質及其現代設計創新的可能性,根據國家鄉村振興與旅游發展戰略,結合當前文化旅游現狀與當地客觀條件,進行民族文化創意產業實踐路徑規劃。確定乳源瑤族文化品牌推廣策略,搭建乳源瑤族文化IP孵化平臺,設計文化創意產品,引入沉浸式新技術,緊跟新媒體營銷趨勢,推進鄉村社區活化。 乳源瑤族文化品牌推廣策略 根據當前文化旅游市場實況,提出乳源瑤族文化品牌推廣的整體規劃。整理品牌與產品之間的關系,確立品牌人格與品牌定位,制定科學可行的品牌推廣策略。具體措施包括市場調研、品牌推廣策劃、品牌視覺形象的建設與維護等,以便為后續的文化創意產業實踐提供方向性指導,為乳源瑤族非遺文化視覺設計推廣提供風格參考。根據具體的項目需要,進行品牌基礎要素系統設計、品牌應用要素系統設計以及完整的品牌視覺形象識別系統設計。 乳源瑤族文化IP孵化平臺搭建 IP設計是品牌推廣的重要舉措。乳源瑤族視覺文化為IP設計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乳源瑤族文化形象推廣不應止于設計一兩個臨時性的IP形象,而應在已整理的乳源瑤族文化視覺生態體系的基礎上,搭建IP孵化平臺。平臺首先應具備豐富的乳源瑤族文化視覺資源與IP設計方法論,以便為設計者提供充足的創作靈感和設計指導。其次,應根據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逐步建立實體平臺,為設計者提供必要的硬件設施。最后,應定期組織IP創意設計競賽等活動,不斷完善已推出的IP形象,持續孵化文化IP,保證市場影響的持續性,延續乳源瑤族視覺品牌的生命力。 瑤族視覺體系的文創產品設計延伸 根據品牌推廣策略與IP孵化的實物延展需求,設計系列文化創意產品。以往乳源瑤族文創產品設計方式主要是表層視覺符號的拼湊與堆砌,對設計對象文化內核的理解與表現不足。因此,應基于瑤族視覺文化生態體系的研究,深挖內容性的表達可能,推動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方法論不斷創新,實現非遺文化視覺設計從表層符號的生硬搬運到文化內在靈魂的當代呈現。設計語言與手法不應拘泥于傳統專業技法,而是應引入更多實驗性精神,用當代視覺語言再現乳源瑤族非遺的精髓。輸出方向包括乳源地域特色產品包裝設計、非遺技藝可視化設計、文化紀念禮品設計等。 互聯網營銷背景下過山瑤文化傳播的媒介應用 在當前國內外環境多變的背景下,應對媒體環境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引入互聯網思維,推出新媒體策劃與實踐活動。通過短視頻、直播帶貨的方式逐步建立乳源瑤族文化宣傳的互聯網營銷模式。運營微信、微博、小紅書、嗶哩嗶哩、抖音等主流新媒體平臺賬號,持續輸出創作內容,通過新媒體傳播進一步檢驗與活化乳源瑤族文化視覺形象。踐行鄉村振興戰略,利用新媒體技術促進粵北市場經濟發展。 新技術提升非遺保護過程中的受眾體驗感 充分發揮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優勢,為乳源瑤族文化傳播提供技術支持。除提供視覺傳達設計、交互設計等傳統設計服務外,還應逐步引入虛擬技術,如將VR技術與文旅景區建設相結合,建造乳源瑤族視覺文化體系的沉浸式呈現平臺,提升游客在欣賞非遺技藝時的交互性與體驗感。除了可以在文旅景區建立沉浸式實體體驗場所與引入硬件設備外,還可以在線上通過AR技術吸引目標受眾的注意力,以便其突破物理空間的限制,對乳源瑤族非遺產生一定深度的了解。 民族傳統視覺生態推進鄉村社區活化 通過品牌推廣逐步活化鄉村社區。探索鄉村社區空間升級再造的可能性,引入瑤族體驗空間,通過開發非遺研學課程、徒步旅行活動、文創產品商區等,打破以觀光游覽為中心的傳統旅游模式。踐行“和美鄉村”目標,利用瑤族視覺文化生態體系要素進行現代性延展,美化鄉村社區視覺環境。通過文化旅游刺激當地經濟,定期舉行以服務本地居民為主旨的鄉村美育科普活動,豐富本地居民精神生活。以民族傳統文化生態為表達主線,通過社區活化逐步實現本地居民與外地游客利益互惠,非遺保護傳承與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雙贏的局面。 立足于粵北地區發展需要,根據韶關地方發展特色,聚焦韶關文化研究領域,以韶關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為實踐動因,以研究韶關文化動向與社會服務為理論追求。不少從業者為乳源瑤族文化的對外傳播做出過努力,傳統設計與新媒體都曾介入非遺的保護與傳承之中,但當前實踐探索的一大難點是發現過往文化旅游傳播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區別于已有模式且合理可行的實踐方法。本次研究以乳源瑤族非遺為案例,綜合分析了韶關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現狀及發展可能,并針對瑤族非遺的視聽特點,制訂了非遺保護傳承與地域文化創意產業互利的目標,規劃了實踐路徑,還提出了視覺系統升級、IP品牌孵化、新媒體介入等一系列創新實踐策略,希望能為研究數字媒體視覺設計、實踐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同仁提供參考。 廣東松山職業技術學院科研項目“粵北傳統視覺生態設計創新應用研究——以乳源瑤族非遺文化為例”(項目編號:2022SKYB22)的階段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