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鄉村振興之雨露,潤群眾文化之土壤时间:2023-07-25 現對當前我國農村基層文化建設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指出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現狀及其對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重點討論優化和改進我國農村地區基層文化建設的措施,包括充分發揮農村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主人翁作用,釋放農村文化的正能量價值,打造獨具特色的文化產業鏈以及推進農村文化與教育的融合發展等,以應對農村基層文化建設面臨的挑戰,為實現鄉村振興作出貢獻。 鄉村振興是中國農村發展的重要戰略,旨在解決農村發展中的突出問題,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在這一背景下,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不可忽視。農村基層文化建設能夠推動農村群眾精神風貌的提升,提高群眾生活質量,增強農村文化凝聚力。農村基層文化建設不僅可以激發農村旅游產業的活力,還可以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從而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本文旨在全面評估我國鄉村振興過程中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情況,探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有效的解決方案,以實現農村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鄉村振興過程中農村基層文化建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問題 我國農村基層文化建設取得的成就 1.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全面覆蓋農村 近年來,我國在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全面覆蓋農村即其中一個明顯成就。通過大規模的投資和建設,農村地區的文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如今,文化禮堂、廣播站、圖書館、文化廣場等文化基礎設施在農村紛紛建立起來,為農村居民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場所,滿足了農村居民對文化活動的需求,使得他們能夠更好地參與到各種文化活動中。與此同時,這些文化基礎設施提高了農村人居環境質量,進而使得農村地區的文化更具吸引力。此外,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全面覆蓋還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為農村文化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開展了豐富多樣的文化惠民工程 政府大力推進農村基層文化建設,并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文化惠民工程,以滿足人們的需求。例如,“送戲下鄉”“文化下基層”等項目將優質的城市文化資源帶到農村,讓農民在日常勞動之余能夠享受到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這些項目通過組織專業藝術團隊表演、舉辦名家講座等形式,傳播了優秀傳統文化,提高了農民的文化素養,有力地推動了農村文化事業的發展。同時,這些活動還加強了城鄉文化交流,促進了文化共享,縮小了城鄉文化差距。此外,文化惠民工程還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農村文化產業的發展,為農村經濟增長注入了新的活力。 3.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隨著鄉村振興的推進,各地政府積極挖掘和利用當地的文化資源,并充分發揮文化遺產的價值,以滿足基層文化建設的需求。許多農村都根據自身的特色建立了文化遺產名錄,并且受到了廣泛關注。此外,部分農村地區依托當地的文化遺產建立了許多博物館。 為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各地都建立了專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基地,以更加全面、系統地保護和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此外,許多地方都成立了專門的推廣團隊來發展、傳播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廣團隊由來自農村的文化推廣志愿者組成,通過各種方式進行文化宣傳和演出,為傳承與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我國農村基層文化建設存在的短板 1.有些地區在思想認識上不夠重視 在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方面,一些地區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導致農村地區經濟建設與基層文化建設發展不平衡。有些人認為鄉村振興只需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對基層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基層文化建設滯后,農民的參與度不足。此外,很多地方基層文化建設的資金主要依賴地方財政,缺乏多元化的資金來源。一些地區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經濟發展的步伐,且文化服務項目也僅僅停留在表面,導致當地居民參與基層文化建設的積極性較低,進而影響了農村的發展。因此,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基層文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增加資金投入,多渠道籌集資金,注重文化基礎設施和文化服務項目建設,引導農民群眾積極參與群眾文化建設,以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2.群眾參與積極性不高,缺乏專業文化服務人才 在農村基層文化建設過程中,農民群眾的參與至關重要,但是很多地方沒有對農民群眾的文化需求進行調查和了解,導致文化項目與農民群眾的期望存在偏差。此外,一些地方的基層文化建設存在形式主義現象,缺乏實際內容,這也打擊了農民群眾參與基層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專業型文化服務人才對于農村基層文化建設而言至關重要,但是當前農村地區的人才儲備不足,這與農村地區薪酬待遇相對較低、發展空間有限有一定的關系。缺乏專業人才導致農村基層文化建設在策劃、實施和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進而影響了農民群眾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因此,需要通過廣泛的調查研究了解農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推出更加符合其期望的文化項目,同時加強對專業文化服務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提高他們的薪酬待遇,為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注入新的動力。 3.缺少鮮明的本地文化特色 在我國農村基層文化建設中,許多地區的文化項目高度相似,缺乏地域特色。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部分地區在文化建設中存在懶惰心態,不愿深入挖掘本地區的文化資源特色,而是傾向于照搬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這種照搬照抄的做法導致農村基層文化建設同質化,無法滿足當地農民群眾多樣化的文化需求。例如,在建設農村文化廣場和圖書館等基礎設施的過程中,很多項目采用相似的設計,缺乏地域特色。為了促進農村文化的發展,相關人員必須全面考量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傳統習俗以及其他相關因素,并結合當地的文化資源特色,組織能夠滿足當地人民文化需求的文化活動。 我國農村地區基層文化建設的優化和改進措施 充分發揮農村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主人翁作用 1.多角度加強宣傳 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到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性,需要運用現代化的傳播手段,如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從多角度進行宣傳。首先,政府應從頂層設計出發,制定宣傳策略,明確宣傳目標和要求。其次,宣傳人員應充分利用互聯網、廣播、電視等多種媒介,采用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全面展示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進展和成果,提高農村群眾的認識。最后,相關人員應關注農村文化活動的創新,將農村文化活動與現代科技相結合,使之更加貼近農民群眾的生活,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共鳴。這樣的方式可以提高農村群眾對鄉村文化振興的理解和認同,為農村基層文化建設奠定良好的群眾基礎。 2.將基層文化建設納入地方干部的考核 為了促進農村基層文化建設,各級政府可以將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納入地方干部的政績考核。具體措施包括:一是建立健全農村基層文化建設與地方干部政績掛鉤的考核機制;二是細化考核指標,確保各項指標具體、明確、可操作;三是實行群眾監督制度,讓農民群眾參與到領導干部的政績考核中,保證考核的公正性和準確性。此外,政府還應加大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提高項目的質量。通過這些舉措,促使領導干部更加重視農村基層文化建設,進而推動農村基層文化建設取得更好的成效。 3.開展群眾文化需求預約式配送服務 為了更好地滿足農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可以嘗試開展群眾文化需求預約式配送服務。該服務的重點在于建立一個互聯網平臺,使農民、文化工作者以及其他相關人員能夠在此平臺上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首先,農民群眾可以通過這個平臺表達他們的文化需求,包括想要參加的各種活動和感興趣的課程。其次,平臺管理人員對這些需求進行整理、篩選,制訂相應的文化活動開展計劃。最后,文化工作者根據這些需求組織相應的活動,滿足農民群眾的文化需求。這種服務模式不僅能夠讓農民群眾的需求得到充分的關注,還有助于提高文化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使文化建設更加貼近農民群眾的實際需求。 4.實行靈活的人才引進政策 針對農村地區民間技藝人才短缺的現狀,可以實行靈活的人才引進政策。一方面,政府和有關部門可以通過提供培訓等措施,挖掘和培養農村地區的民間技藝人才。另一方面,針對收入較低的民間技藝人才,可以為其提供兼職機會,給予他們一定的經濟補貼。實施靈活的人才招聘政策可以促進民間技藝的創新,從而促進農村文化的發展。 充分釋放農村文化的正能量價值 1.挖掘農村文化的價值觀 農村文化中蘊含著多樣化的價值觀,整合這些價值觀可以為農村地區的文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具體做法包括:一是挖掘農村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價值觀,如誠信、勤勞、團結等,將這些價值觀融入農村文化建設的各個方面;二是積極引入現代文明的價值觀,如平等、民主、法治等,促進農村文化的現代化發展;三是注重價值觀的融合與創新,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村文化價值觀,豐富農村文化內涵。這些措施能夠使農村文化更加豐富多元,有助于提高農民群眾的文化素質和精神境界。 2.打造農村文化品牌 為了進一步提升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影響力,可以著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村文化品牌。首先,挖掘和整理農村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民間藝術、傳統手工藝等,通過舉辦展覽、演出等活動,讓更多人了解和認識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其次,組織和策劃農村文化活動,舉辦各類有特色的文化活動,如廟會、民間藝術表演等,提高農村群眾的參與度和滿意度。最后,依托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推動農村地區文化產業的發展,打造具有競爭力的農村文化品牌。這樣不僅可以促進農村文化建設的長足發展,還可以提升農村地區的整體形象,吸引更多人關注和參與農村基層文化建設。 3.加強農村文化設施建設 一是加大對圖書館、文化活動室、文藝表演場地等農村文化設施建設的投入,以提供更加便利的文化服務;二是對現有資源進行整合,在學校、社區、開展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三是鼓勵社會各界參與農村文化設施建設,形成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的多元化格局,有效提高農村文化設施的覆蓋面和服務水平,為農民群眾創造更好的文化生活環境。 4.推進農村文化與教育融合發展 農村文化建設與教育發展密切相關,推進兩者融合發展可以實現雙重效益。具體做法如下。 一是將農村文化融入農村教育課程中,例如將當地民間故事、民間藝術等融入語文、美術等課程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了解和傳承當地文化。同時,還可以開展與農村文化相關的課程或活動,如民間手工藝制作、傳統歌舞學習等,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二是鼓勵農村學校舉辦各類文化活動,如校園文化節、知識競賽等,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激發學生對文化的興趣和熱情,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三是推動校企合作,加強農村文化與職業教育的融合。例如,可以邀請民間藝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到學校進行授課、培訓,培養學生的實際技能,拓寬他們的就業渠道。四是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文化素質和教學水平。政府部門可以為農村教師提供培訓、進修等機會,推動農村文化與教育的融合發展。 采取上述措施,將農村文化與教育緊密結合,可以為農村地區培養出更多具備文化修養和實踐技能的人才,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人力資源支撐。農村文化與教育相結合可以大大提高農村地區的文化水平,為農村社會的和諧發展帶來積極影響。 綜上所述,農村基層文化建設在鄉村振興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通過充分發揮農村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主導作用,挖掘農村文化的正能量,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產業鏈,以及推動農村文化與教育的融合發展等措施,可以有效解決農村基層文化建設面臨的問題,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然而,這些措施僅提供了一個基本的框架,具體實施過程中仍需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細化方案。同時,政府、企業和民間組織應形成合力,共同推動我國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發展,為實現鄉村振興作出更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