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音傳唱:唐宋大曲,當今之音时间:2023-07-04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新媒體逐漸向多元化趨勢發展,這為傳統音樂提供了新的傳播渠道。南音作為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但在新媒體環境下卻面臨著推廣難的問題,F主要分析南音的發展現狀及其在推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探索在新媒體環境下南音的推廣對策。 南音,又稱“弦管”,是福建省閩南地區的傳統民間音樂。南音的起源暫無明確記載,但有多種不同的說法,大多數學者認為其最晚產生于宋代之前。目前,南音還保留著很多唐朝之前的同名曲牌,以及“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的演唱形式,同時還在唱腔中融入了古漢語的發音習慣。南音作為中國音樂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傳統音樂之一,其演奏形式十分獨特,依照古例必先吹奏“指套”,然后唱散曲。橫抱演奏的曲頸琵琶,十目九節的洞簫,二弦、三弦擊拍板等也都因襲古樂器遺制。2006年,南音經國務院批準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南音發展及推廣現狀 南音發展現狀 自唐宋以來,南音經歷了近千年的發展,其在發展過程中與閩南本土文化相互融合,最終形成了現代的閩南南音。在近現代以前,南音的傳播與發展大多都依靠人口遷移、海上貿易往來等方式,并逐漸傳播到東南亞地區。隨著南音在海外的傳播,其成為許多華人華僑凝聚情感、維系鄉情的重要精神紐帶。21世紀,南音步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隨著國家越來越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南音這一歷史悠久、獨具音樂文化魅力的藝術受到了廣泛關注,先后被認定為市級、省級、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在2009年正式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目前,南音在各方力量的保護下穩步向前發展。 南音推廣現狀 目前,南音的推廣方式以館閣演出、樂團活動、社會性演出、進校園等傳統傳播方式為主。單純的舞臺表演雖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留南音的“原汁原味”,但并不能向觀眾普及南音的基礎知識,因此首次接觸南音的人難免會產生一些排斥心理。講解類型的推廣活動雖然包含一定的科普和介紹,但在南音舞臺演出知識的講解上還有很大的欠缺,并不能很好地展現南音的獨特魅力。傳統的推廣模式并不是完全不可取的,只是局限性太大,一方面演出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與物力,另一方面其輻射范圍有限,一個場館所能容納的人員十分有限,而人員更難以在特定的時間段大量聚集,傳播推廣力度不夠。同時,可以進行演出的南音場館基本上集中在閩南地區,因此輻射范圍小。在政府等多方力量的支持下,南音的影響力不斷擴大,但還是難以超出閩南地區,其受眾基本都對南音有一定了解,南音圈子的壁壘并沒有打破。 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傳播方式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逐漸被新興媒體代替,其打破了原有媒介的邊界及傳統媒體對信息傳播的壟斷,使得信息傳播途徑更加廣泛。但在新媒體環境下,相關部門應積極運用新媒體保護與推廣南音。一方面,政府運用數字化手段制定了一系列保護措施,組織專家對南音現有的資料進行重新整理,開展相應的南音數字化工程,實現南音“指”“譜”“曲”的數字化,并通過二維碼的形式進行曲譜推廣。另一方面,社會機構應嘗試互聯網化的傳播手段,多個南音團體已經搭建相關網站并開通新媒體平臺賬號,目前體量較大的網站主要是福建南音網和泉州南音網,網站內容主要為南音資訊、南音視頻、南音曲譜等,基本整合了南音多方面的資料。除以上官方網站之外,也有部分樂團以及南音愛好者開通了微博、微信公眾號、短視頻賬號等,例如廈門市南樂團、南音雅藝。在推廣上,將南音與新媒體相結合,采用更符合時代發展特征的傳播方式,但從目前的傳播效果來看,南音與新媒體雖有結合但并不深入,因此推廣效果甚微。 南音新媒體推廣存在的問題 為了使南音獲得更好的推廣效果,首先需要找出南音在新媒體推廣中存在的問題。 推廣力度不足,基礎建設不完善 目前,運用新媒體手段推廣南音還存在推廣力度不夠,缺乏系統傳播,媒體利用率低,對相關網站和網絡平臺的基礎建設不足等問題。通過網絡搜索可以看出,目前南音的相關網站主要是福建南音網和泉州南音網,泉州南音網以曲譜介紹為主,并沒有關于南音知識的深入介紹,僅能作為資料庫使用。而福建南音網綜合信息雖然相對全面,包含了南音所涉及的相關資訊、樂曲等,且板塊分布較為清晰;但整體的視覺體驗效果較差,頁面轉換、選取文章等流暢度低,甚至會出現網頁錯誤的情況,部分介紹和教學視頻需要付費注冊會員才可以觀看,這給很多想要了解與學習南音的人造成了阻礙。 在新媒體熱門平臺中,雖然基本都能搜索到有關南音的賬號,但整體體量較少,而且推廣質量參差不齊。微博、抖音平臺的操作相對來說更加便捷,有關南音的賬號也比其他平臺多一些,但由于缺乏運營經驗,賬號定位不準確、內容不垂直,再加上運營成本等問題,導致推廣力度有限,推廣影響力整體偏低。例如,福建南音網的微博賬號自2011年開通后,到目前為止粉絲數量才剛剛過千,雖然發布了704條微博,但轉評贊只有1258個;其他樂團或個人的賬號互動信息更少?傮w來看,南音推廣雖已接觸各大網絡平臺,但在媒體利用率、平臺基礎建設上還有一定的欠缺。 推廣內容缺乏創新 首先,從南音本身來看,一方面,傳統南音表演大大保留了古時的唱法,其曲調十分悠長緩慢,現代年輕人接受起來會有些吃力;另一方面,南音是用閩南語演唱的,但目前閩南地區有很多人并不懂閩南語,非閩南地區的人在聽到晦澀難懂的歌詞及拖長的發音時,則更加難以理解。 其次,在推廣內容上,通過在各大平臺搜索南音的推廣內容可以發現,宣傳南音的內容單調,基本上都是演出信息、新聞稿件等,內容循規蹈矩,很難引起不了解南音的人的興趣,也就錯失了推廣南音的機會。廈門市南樂團的微信公眾號相較其他賬號,內容相對豐富,有相應的科普文章和視頻,但其推廣力度不夠。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時代,視覺往往先于聽覺,動態比靜態更有優勢。南音在視覺傳播方面十分薄弱,搜索南音相關的圖片,大多是演出圖、樂器圖,且部分照片老舊。在動態影視方面,從抖音平臺來看,相關賬號發布的內容大多是新聞稿、新聞視頻以及少部分演出視頻。南音除了運用各大網絡平臺進行內容輸出,運用科學技術進行曲譜收集之外,基本沒有其他數字化的創作內容。目前,關于南音的線上展覽只有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的線上VR全景展,南音僅占其中一個小板塊,人們只能進行簡單的瀏覽。雖然在推廣南音的過程中要盡量保留其文化特征,但在傳播營銷內容上卻不能一成不變,只有創新營銷內容才能使南音快速實現有效推廣,從而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 推廣深度尚淺 南音作為現存樂種中最古老的傳統音樂之一,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但目前,南音推廣內容大多停留在表面,只是進行單純的舞臺展示,幾乎沒有提及南音的文化內涵。雖然內容發布次數頻繁,但深度不足,出現了多而不精、重量不重質的情況。一些關于南音的影視作品往往形式大于內容,對南音文化底蘊的挖掘力度不夠深入。 南音新媒體推廣發展建議 南音是中國音樂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是閩南地區寶貴的傳統音樂,是維系海外華僑華人與家鄉的精神紐帶。因此,對南音進行推廣是非常重要的,與新媒體結合有利于南音的傳承與發展。 加大推廣力度,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新媒體有利于擴大文化傳播范圍,加快信息獲取速度,豐富傳播內容。因此,首先應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只有信息完整、操作便捷、視覺體驗感好的平臺才能吸引更多人。就福建南音網而言,該網站需要根據現代審美重新設計,并對網站頁面轉換進行再升級,使其操作起來更加便捷;同時網站可以免費開放部分教學和經典曲目視頻,吸引更多的受眾,讓其進一步認識和了解南音。 一方面,需要大力扶持南音現有的相關自媒體賬號,鼓勵南音藝人與愛好者在各個新媒體平臺注冊賬號,同時進行資源整合,打造網絡宣傳新陣地。另一方面,明確各平臺現有賬號定位,完善內容策劃,開發與南音相關的小程序、手機App等。 充分運用新媒體,打造線上線下互動推廣模式 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的出現使文化傳播更具廣泛性、精準性、多樣性、互動性等特征,這給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播帶來了極大的優勢。因此,應廣泛運用新媒體擴大傳播范圍,給南音的傳播提供有力支撐。例如,在音樂類推廣平臺上,大力扶持傳統音樂,設置傳統音樂相關板塊,使用大數據技術對受眾進行數據分析,對對南音感興趣的受眾進行精準推送,最大化地吸納受眾,進行高質量的推廣。在互聯網時代,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是必然趨勢。 以蘇州評彈為例,電影《金陵十三釵》中有一段蘇州評彈在網上引起了網友的熱烈討論,激起了人們對蘇州評彈的興趣;與此同時,在線下場館舉行多次演出活動,幫助人們認識與了解蘇州評彈,形成了良好的傳播循環,從而達到了良好的推廣效果。此外,蘇州評彈自媒體人以直播的形式進行線上點曲演繹,彌補觀眾不能到場觀看的遺憾,讓更多的人感受蘇州評彈的魅力。蘇州評彈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結合,推進線上線下互動,打造推廣矩陣的模式對南音的傳播與推廣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立足于南音文化,創新傳播內容與形式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皠撛煨赞D化、創新性發展”包含著傳播內容和表現形式的雙重創新,是對文化發展規律的歷史性總結,也明確了推動傳統文化傳播發展的方向。南音要想獲得更多的關注,就需要考慮如何迎合年輕群體,在保留傳統元素的同時與現代流行文化相結合。例如,2023年春節聯歡晚會有南音與流行音樂相結合的作品《百鳥歸巢》以及年輕南音傳承人鄭明明與樂隊合作的《直入南音花園》,他們將傳統南音與流行元素相融合,引起了網友的熱烈討論,讓更多的人了解南音并喜歡上南音,這極大地促進了南音的傳播。 此外,應當充分利用新媒體創新相關作品的內容與形式。在互聯網時代,人們已經養成了碎片化的閱讀習慣,往往會選擇瀏覽視覺體驗感良好的信息,因此南音的傳播與推廣要充分利用熱點事件以快速抓住人們的眼球。如可采用先吸引后深入的方法,即先借助新媒體平臺推送趣味故事、動態海報等符合時代特點的內容,吸引受眾的注意,再推送與南音相關的知識,并引導受眾二次傳播,進而提高傳播效率。 探索南音文化,挖掘推廣深度 新媒體環境下,不僅要彰顯南音的魅力,還要展現傳統音樂的文化底蘊,挖掘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對南音IP的探索就是一個很好的途徑。IP是指無形的、具有商業開發價值的資產。非物質文化遺產IP具備深厚的文化內涵,且其生命周期較長,可以進行長期探索。南音IP的開發可以很好地凝練南音文化,將南音文化進行符號化的轉變,從而開發相關產品以滿足不同受眾的多元化需求,推進線上線下互動,形成動態傳播鏈。南音具有民族性、綜合性和地域性等特征。因此,在平臺內容推廣、數字博物館開發方面,應深度挖掘南音的文化價值,傳播有文化深度的內容。 傳統文化應隨著時代的發展找尋新的出路。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雖然給傳統音樂帶來了沖擊,但也給傳統音樂推廣提供了新的傳播途徑。南音應打破原有的傳播形式,借助現有的技術與渠道,擴大傳播范圍,重煥生機,從而實現傳承與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