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管齊下推動鄉鎮群眾文化建設时间:2023-06-30 鄉鎮是我國最基層的行政單位,是我國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基本單位,也是開展“文化惠民”活動的主要陣地。加強鄉鎮群眾文化建設對于繁榮基層群眾文化具有重要意義,F以四川省農業發展大市內江市為調研對象,探討鄉鎮群眾文化建設的現狀和對策。 鄉鎮是我國最基層的行政單位,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重要紐帶。同時,其也是我國開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主要陣地。早在1996年12月,中央宣傳部、國家科委、農業部、文化部等十部委就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的通知》,將“鄉鎮”作為文化下鄉的重要陣地。2019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其中,鄉村文化振興是關鍵。鄉鎮與農村聯系密切,是農村經濟文化發展的晴雨表,因此鄉鎮文化發展情況也直接反映了鄉村文化振興的程度。內江市位于四川盆地東南部、沱江下游中段,西漢時期建縣,曾稱漢安、中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內江市現轄市中區、東興區、隆昌市、威遠縣、資中縣和內江經濟開發區、內江高新技術開發區,總人口約為400萬。其曾經盛產甘蔗、蜜餞,鼎盛時期糖產量占到四川的68%、全國的26%,故內江被譽為“甜城”。同時,內江的農業也十分發達,內江是國家商品糧生產基地、全省糧食和經濟作物的主產區和水產產業化試點市。因此,考察和調研內江市鄉鎮群眾文化發展現狀對于摸清整個四川省鄉鎮群眾文化的發展情況具有重要意義。 內江鄉鎮群眾文化發展現狀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和“魂”,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建設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把當代優秀文化推廣到基層群眾中,讓民眾享受到改革開放帶來的文化成果。如上文所述,鄉鎮是我國開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主要陣地,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基層的主要渠道。要想了解一個地區鄉鎮群眾文化發展狀況,就要對本地區鄉鎮一級行政機構的基本情況進行摸底調研。以內江市為例,鄉鎮面積占全域面積的86.5%,轄區面積5385平方千米,共108個鄉鎮、1673個行政村、13個街道辦事處、281個社區。放眼整個川南,內江的鄉鎮數目目前排名第二位,因此調研內江市鄉鎮群眾文化發展狀況對于摸清整個川南乃至整個四川地區鄉鎮群眾文化發展狀況都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笆奈濉逼陂g,內江市投入了較大的人力和物力來豐富鄉鎮群眾文化活動,比如開展“月月看大戲”“樂動甜城”“幸福文化廣場”“大千講壇”“大千藝壇”等公益演出活動和公益講座567場次,共開展送文化下鄉鎮活動2330場次,圍繞“送文化下鄉鎮”的主題創作了《英雄贊歌》《把一切獻給黨》《長江之歌》《愛我中華》等歌曲137首,創作了《送紅軍》《我和我的祖國》《月亮兒女》《笑看風云》《同心同行》《蝶戀》《春!贰赌虾拇h的搖籃》《唱支山歌給黨聽》《五壯士》《蒲葵謠》《回鄉》《月光》等179個舞蹈作品,在鄉鎮一級新建了文化活動室1334個,購買各類音樂器材936套,惠及463萬人,組建基層文化隊伍700余支,惠及130萬人?梢哉f整個“十四五”期間,內江市開展鄉鎮群眾文化活動數量還是相當豐富的,惠及的基層群眾人口數量也是相當龐大的。 內江市開展鄉鎮群眾文化活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十四五”期間,內江市鄉鎮群眾文化活動總體呈現文化文藝惠及率、軟硬件設施保障率、自上而下的政策牽引力不斷提升的狀態。但對照“十四五”規劃目標要求,結合筆者赴內江市東興區、資中縣、威遠縣32個鄉鎮的調研情況來看,內江市群眾文化活動還存在較多不完善的地方,這些問題在四川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支持鄉鎮群眾文化繁榮發展的政策不夠健全 政策體系建設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引擎,政策能否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健全完善地落實到基層“最后一公里”,直接影響著鄉鎮群眾文化繁榮發展的力度、廣度和深度。但是目前,市級層面還沒有針對如何發展和繁榮市域鄉鎮群眾文化活動出臺一套比較全面系統的政策性文件。只有形成一套因地制宜、科學合理的政策體系,才能為鄉鎮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筆者通過走訪調研內江市東興區、資中縣和威遠縣發現,當下關于公共文化投入的政策法規多涉及市縣一級,而鄉鎮一級多參考市縣一級的政策法規來進行資金和人員投入。目前內江市還沒有針對如何發展和繁榮鄉鎮群眾文化活動出臺一套比較全面系統的政策性文件,關于繁榮鄉鎮群眾文化活動的政策多與行政、經濟等政策捆綁在一起。政策的滯后和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內江市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繁榮發展。同時,政策的不健全導致很多鄉鎮文化站劃歸鄉鎮管理,與業務管理部門的聯系不緊密,部分鄉鎮甚至出現文化活動的場地常常被其他部門或相關單位占用,部分基礎硬件設施設備缺失,文化站專業干部兼職其他工作,人才考核機制不健全等問題。 鄉鎮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力度不夠 筆者經過前期的走訪調研發現,文藝演出和農村書屋是目前內江市鄉鎮群眾文化活動的主要形式,但這兩項活動目前的組織力度還不夠。首先在文藝演出方面,整個內江市除了縣市一級有相關專業人員隊伍外,很多鄉鎮文藝演出隊都是村民自發組織的,加之很多鄉鎮的年輕人外出務工,能夠從事文藝演出的人員就更少了,各鄉鎮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次數也因此變得非常少。筆者用兩個月的時間深入內江市資中縣、隆昌市、威遠縣,走訪了32個鄉鎮進行調研,結果發現群眾自發開展的文藝演出活動只有5場,有27個鄉鎮的文化活動室都已經荒廢,前期購買的文娛器材大多處于閑置廢棄的狀態。在農家書屋的利用方面,雖然大部分村都建有農家書屋,但由于大多數群眾年齡偏大,且文化水平較低等,多數群眾還未養成讀書看報的好習慣,對新聞時政及社會熱點的關注度還不夠。同時,由于缺乏專業的技術人才有目的性地組織一些圖書導讀活動和趣味閱讀活動,大部分鄉鎮群眾的娛樂活動多為看電視、閑聊以及村民自發組織的一些體育活動等。此外,很多鄉鎮的大型群眾文化活動直接由縣區直接安排或指定,無法全面滿足群眾的真實需求,群眾基礎不廣泛,達不到豐富廣大農村群眾文化生活的目的。 鄉鎮群眾文化活動低俗化和單一化 由于鄉鎮遠離市縣等中心城市,因此很多鄉鎮開展的群眾文化活動缺乏有效的監管,容易出現一些內容低俗的文化活動。此外,很多鄉鎮的大部分年輕人都外出打工,這導致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多為老年人,節目編排人員不足,且創新意識不強,有時只是為了應付上級交辦的宣傳演出任務,自主開展的文化活動十分少。雖然一些離中心縣城較近的鄉鎮每月都會開展一兩場文化活動,但精品節目較少,節目的創新性不夠,導致活動枯燥無味,觀眾人數稀少,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也降低了群眾文化活動的吸引力。 鄉鎮群眾文化活動的專業人才匱乏 目前,大部分鄉鎮負責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干部都是兼職或轉職,其工作事務繁雜,能花在鄉鎮群眾文化活動策劃上的時間和精力十分有限,不能對鄉鎮文化活動進行全面規劃和細致安排。同時,負責開展鄉鎮群眾文化活動的人員專業水平參差不齊,創作文藝作品的能力和策劃安排文化活動的能力不強。雖然上級文化部門會提供一定的幫助和指導,但要想真正提高鄉鎮地區群眾文化活動的質量還需要一些時間,因此,大多數鄉鎮群眾文化活動依然長期面臨內容單一,缺乏創新力和吸引力,群眾參與積極性不高等問題。 鄉鎮群眾文化活動的設施設備較差 目前,內江市大部分鄉鎮都建有文化活動室,并配有文化活動的相關器材,但都是一些非;A的器材,比如常見的鑼和大鼓,設備設施還不夠完善。有關部門投入群眾文化活動場所建設中的資金十分有限,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很多城市化水平較高的鄉鎮還未建設劇場之類的綜合性文化活動場地,因此開展一些小型的文藝活動就要借用學校等單位的操場和禮堂,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此外,鄉鎮群眾文化活動的經費十分有限。即使政府能夠提供一些資金支持,也難以支持活動的開展,還需要企業或個人的贊助。 進一步加強鄉鎮群眾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建立健全政策法規保障 繁榮鄉鎮群眾文化最關鍵的是要加強政策法規的建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適合當地實際情況的政策法規是繁榮鄉鎮群眾文化活動的基礎。因此,省、市一級的文化部門應該深入鄉鎮一級,對鄉鎮群眾文化活動的發展狀況進行深入調研,了解鄉鎮群眾文化活動現階段出現的問題,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法規,用政策法規來保證鄉鎮群眾文化活動的軟硬件設施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同時,市、縣一級的文化行政部門要切實履行“規劃、協調、指導、服務、監督”的職能,理順文化管理體制。鄉鎮主要領導要像抓經濟建設一樣,加大對鄉鎮文化建設的投入,重視文化設施的建設,統籌謀劃,對鄉鎮群眾文化建設工作作出具有前瞻性的科學決策,把加強鄉鎮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群眾文化納入鄉鎮發展的整體規劃中來。 加大投入,加強鄉鎮文化陣地和體系建設 文化設施是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基礎,沒有好的設施設備,就很難在鄉鎮一級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因此,各級政府要加大對鄉鎮群眾文化活動設施設備的資金投入力度,根據區域人口分布情況,科學建設群眾文化活動的設施設備,提高設施設備的利用率。在此過程中,要注意保證政策、資金及相關設施等向欠發達地區傾斜。同時把鄉鎮群眾文化建設情況納入鄉鎮政府的工作內容,并對其進行考核。鄉鎮政府要把鄉鎮群眾文化建設資金列入財政預算,除了大型群眾文化活動基礎設施建設由財政撥款外,政府還要安排專項資金,用于補助經濟落后的鄉鎮進行文化陣地建設,保證群眾文化活動的必要經費開支。政府部門要本著因村制宜、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各地區群眾文化建設的實際需求,建設鄉鎮群眾文化設施。各級政府要充分發揮鄉鎮文化站等專業文化機構的作用,并建立業余文化指導組,加強對民間文藝團隊和文化示范戶的業務指導,同時舉辦各類學藝班,為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儲備后備力量,進而在整個鄉鎮形成文化輻射效應,構建完善的文化活動網絡體系。有關部門要重視鄉鎮文化中心、文體活動中心,村文化室的建設,保證日常的資金投入,逐步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同時,還要積極鼓勵非政府組織、社團和社會組織參與鄉鎮群眾文化建設,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彌補政府對鄉鎮文化設施投入的不足。 加大對鄉鎮群眾文化活動內容的審核力度 如上文所述,遠離市、縣一級中心城市的鄉鎮地區,其群眾文化活動由于缺乏監管,往往會出現一些低俗的文化活動。要避免這種情況,就需要相關文化行政部門加大對鄉鎮群眾文化活動的監管力度,加大在鄉鎮一級的文化執法力度。逢趕集或者國家重大節假日,文化執法大隊都應深入鄉鎮監管相關群眾文化活動,并形成固定日期、固定時間的文化執法巡查制度。同時,市、縣一級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門應該定點、定期地深入鄉鎮宣傳群眾文化活動的申請和備案程序,再與相關演出單位合作,組織和開展一些品質高、效果好的文藝演出,豐富鄉鎮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 貼近生活,突出地方特色,增強鄉鎮群眾文化的感染力 要繁榮鄉鎮群眾文化,提高群眾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就需要對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進行優化。過去,“文化下鄉”和“文化惠民”活動的很多節目內容都不符合群眾的知識水平,導致群眾的接受度和參與度很低。目前,各鄉鎮都建立了文化活動室,群眾文化活動的設備設施也逐漸完善,所以市、縣一級的部門就應該將以前“送文化”的模式轉變為“造文化”的模式,積極發揮鄉鎮文化站的優勢,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滿足群眾需求。在群眾文化活動節目的編排上,一是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不僅要在節目內容上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還要展現基層群眾的追求和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二是要在形式上追求創新。在編排節目的過程中,除了傳統的歌舞表演、寫春聯等民俗活動外,健身操、廣場舞已成為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新寵”。如何根據時代的特點創造出深受群眾喜愛的活動形式,需要鄉鎮文化工作者潛心研究。三是在表現手法上要注重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結合。 培育一批鄉鎮群眾文化活動的專業人才,提升從業人員的素質 科學制定和實施鄉鎮群眾文化活動人才培訓計劃,提高現有從業人員的素質。各級政府部門要加大力度,為鄉鎮現有的文化團體提供大力支持,對群眾文化活動的骨干進行培養。要考聘有特長的應、往屆大學畢業生為文化專干,充實鄉鎮的人才隊伍,打造一支專業水平過硬的文化隊伍,為鄉鎮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奠定堅實基礎。同時,還要吸收年富力強,具有開拓精神的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下基層,到鄉鎮指導群眾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整合各類文藝人才資源,廣泛吸納民間藝人,共同發展群眾文化。 鄉鎮群眾文化只有貼近鄉村生活,才會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認可;鄉鎮群眾文化要有濃郁的民族氣息,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創造力和生命力;鄉鎮群眾文化要具備鮮明的時代性,才會得到村民的熱烈響應。要想發展鄉鎮群眾文化,基層文化工作者就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共識、匯聚力量,用優秀的文化產品振奮人心、鼓舞士氣,為人民群眾提供豐富的文化活動,提高精神文明建設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