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圖書館服務區域經濟社會創新时间:2023-06-28 服務社會是圖書館的基本職能。2015年12月底,教育部在其印發的重新修訂后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中明確指出,圖書館應在保證校內服務和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發揮信息資源優勢和專業服務優勢,開展面向社會用戶的服務。因此,很多高校圖書館結合所處地域的特點、社會需求,發揮自身資源特色、專業優勢,做了大量服務社會的嘗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也遇到了許多問題和困惑。以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圖書館為例,學校借助區位優勢,在制度保障、工作磋商、經費保障、雙向監管四個方面創新機制,從對接政府部門,借力社會組織,組建信息員隊伍,舉辦資訊大講堂,編發行業資訊刊物,開展信息素養培訓六條路徑探索實踐,在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區域經濟社會方面取得了實際成效。相較于普通高校,高職院校與行業企業、區域社會的聯系更為直接緊密,與區域經濟社會也融合得更加廣泛深入。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區域經濟社會比普通高校圖書館具有更大的優勢,也更加便利,同時,其也肩負著更大的使命和責任。 國內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現狀 國內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開放這一觀點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其在全國高等學校圖書館工作委員會上一經提出,便引起了圖書館界的強烈反響。近年來,在國家對高校圖書館“發揮信息資源優勢和專業服務優勢,為社會服務”的大力號召下,越來越多的高校圖書館加入這個行列,開始對社會服務進行有益的嘗試與探索,并逐漸形成了館館合作、館所合作、校企合作、政校合作、政校企合作等多種服務模式。館館合作,如由湖南省公共圖書館牽頭與省內9所高校圖書館合作建立的“湖南省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協作網”,成為國內館館合作的典范;館所合作,如寧波大學圖書館與寧波市科技信息研究院合作開展科技信息服務;校企合作,如福州大學圖書館依托科技查新站、產業情報研究所等單位成立服務團隊,為企業提供深層次的信息服務;政校合作,如樂山師范學院與峨眉山市共建現代農業發展研究中心,針對政府需求開展科研課題研究;政校企合作,顧名思義,是指政校企三方合作,為當地科技經濟文化發展提供服務。高職院校圖書館是高校圖書館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的根本特點和基礎是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因此高職院校圖書館在政校企合作服務經濟社會方面,應有更大的作為。 縱觀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開放的歷程,其展現出了特有的資源和人才優勢,也對促進區域經濟和文化事業的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其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開放程度偏低。大部分高校圖書館受空間、人力、財力等的限制,僅面向校友、協作單位開放,或通過原文傳遞、館際互借等方式向其他高校師生提供文獻服務。二是融入深度不夠。雖然很多高校圖書館已經開始轉變發展思路,抱著積極發展圖書館事業、為社會發展做貢獻的初衷,主動融入社會系統。但在實踐中由于服務機制薄弱、定位不清、思維固化等問題,最終導致合作流于表面,服務難以讓讀者滿意。三是可持續性不強。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除了學校方面,還需要地方政府、行業企業、社會等各方的支持。但在我國,高校長期被誤認為是提供社會服務的唯一主體,政府支持缺乏力度,社會組織缺乏重視,這些因素導致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最終走向難以可持續發展的局面。 筆者通過深入分析研究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存在的問題發現,服務機制薄弱、不健全是產生以上問題的根本原因。而在提升某一類社會實體服務機制(如政府類、企業類、“第三部門”)的整體有效性的根本途徑上,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是機制。 圖書館服務區域經濟社會創新模式 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以下簡稱電科院)位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經開區)職教園區,是經開區內唯一一所高等職業院校。由于歷史發展定位等原因,經開區沒有公共圖書館。電科院圖書館秉承學!伴_放融合,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主動承擔起了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的責任,從四個方面創新服務機制,為持續深入有效地服務區域經濟社會提供了有力保障。 簽訂協議,建立制度保障 地方政府是職業院校辦學的有力支撐和堅強后盾。電科院圖書館始終尋求與經開區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合作,促使社會服務以合作共建的模式開展。在與經開區政府簽署長期全面戰略合作協議的基礎上,學校先后與經開區管委會及其下屬工委宣傳部、社會發展局、科技局等相關職能部門簽署了多份合作共建協議。通過簽署協議,在法律層面上明確了政校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確保合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明確每一階段的合作宗旨、合作內容和保障措施,使得共建有目標,實施有任務,考核有績效。 聯席協調,建立工作磋商 主動宣傳和服務是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的前提。但只依靠圖書館,服務很難真正深入。地方政府、服務對象(如企業)等都應參與到整個服務體系和過程當中。電科院圖書館攜手經開區政府相關部門,組建了由經開區政府代表、企業代表與學校代表共同組成的領導小組,完善學校圖書館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外部環境,充分發揮其在政策、管理、宣傳等方面的指導、決策和支持作用。領導小組下設具體的工作部門,成立由區、校、企、社四方代表組成的公共圖書館工作委員會,定期召開圖工委會議,交流研討共建計劃、具體措施,協商解決實際問題;設立主要由圖書館管理人員組成的秘書處,負責完善項目具體實施方案,落實各項具體任務,協調各方日常工作。 持續投入,建立經費保障 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必然要空間、人力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而經費不足是社會服務難以持續開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電科院圖書館通過主動宣傳和服務,讓經開區政府關注到了學校圖書館的文化資源和服務模式。依據多方互動的政府公共服務產品委托機制,購買學校圖書館的公共文化服務,建立起了長效投入機制,確保圖書館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順利推進和可持續發展。電科院圖書館通過進一步開放圖書和文獻資源,提供優質便捷的科技文化信息服務,建設企業和社區分館,主(承)辦文化活動等途徑,將政府文化惠民的政策落到實處。 區校聯動,建立雙向監管機制 電科院圖書館面向經開區社會服務,接受經開區和學校對其日常工作和資金使用的雙向監管。經開區財政局會對其年度資金申報進行事前評估,經開區工委宣傳文化部則會對提升區域公共文化服務水平進行指導,對電科院圖書館服務公眾的形式和內容提出具體要求,并聽取圖書館年度工作總結和經費使用匯報,以促進圖書館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學校會對圖書館預算的嚴謹性和必要性進行評審,嚴格按照學校對項目管理的要求和相關制度進行管理。經開區和學校共同對項目執行的績效進行考核?傊,完善的工作機制為長期順利推進區校共建圖書館的各項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電科院圖書館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的實踐 電科院圖書館基于強化高等職業院校為地方經濟服務的功能目標,堅持立足經開區,服務經開區的理念,發揮自身資源優勢,采取多種創新舉措,為經開區政府、企業、社區提供科技信息服務和公共文化服務,探索形成了圖書館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路徑。 對接政府部門,明確服務方向 電科院圖書館主動對接經開區科技創新局等相關處室,及時了解經開區政府出臺的相關政策,把握區域發展動態,承接經開區擬引進項目前期的認證報告和專利分析報告,為項目引進提供決策支持;圍繞科技創新局重點支持的創新中心,確定信息服務行業的方向;了解經開區在文化建設、科技創新等方面的階段目標和具體任務,結合圖書館工作實際,與相關部門建立起年度目標任務對接,利用圖書館在文獻信息、人才智力、技術設備、空間環境等方面的優勢,提供方案,實施項目,助力經開區文化建設和科技創新。 借力社會組織,擴大服務范圍 經開區有一些專為區內企業服務的公益性社會組織,如企業家協會、亦城基金會等。這些社會組織除了獲得了政府或多或少的支持外,還在廣泛尋求社會各界提供服務和資源,以期更好地為企業服務。同時,區內還有眾多企業園區,為了吸引企業入駐,也需要提供除場地、物業管理外的文化資源和信息服務。電科院圖書館通過梳理和設計,定制面向企業的文化信息資源服務包,與區內協會、園區攜手,建設分館、書屋,利用微信、QQ等社交媒體,共同建立網絡企業服務群,定期推送信息服務產品,收集信息服務需求,從而極大地拓寬了圖書館信息服務的范圍,還為開展代查代檢、點對點文獻傳遞、定題跟蹤等個性化信息服務提供了需求來源和服務渠道。 組建信息員隊伍,打通服務通道 電科院圖書館廣泛吸納經開區政府、企業、學校、社區等各方力量,組建起一支由經開區各領域人員組成的信息員服務隊伍。通過定期召開信息員大會,搭建起政、校、企、社面對面信息互通的橋梁,打通信息交流渠道,為企業直接了解、咨詢區內政府政策提供了機會。制定“信息員隊伍管理辦法”,評選年度優秀信息員,以穩定并不斷擴充信息員隊伍。這支隊伍不但拓寬了信息來源渠道,擴大了服務范圍,而且信息服務內容的針對性強,服務對象精準。政、校、企、社多方聯手,共同打通了文化信息服務的通道。 舉辦資訊大講堂,搭建行業學術交流平臺 資訊大講堂是資訊中心為學校和經開區設立的公益性講堂。大講堂秉承“共建、共管、共享、共用”的建設理念,搭建起一個代表經開區各行業的高端學術交流平臺。大講堂通過講座、對話、論壇等形式,邀請經開區行業企業代表和國內有影響力的專家學者,共同登臺講學。講座主題涉及經濟、生物醫藥、新能源、文化創意、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多個行業領域,探討行業領域熱點話題及發展新思路、新趨勢。如今,大講堂已成為經開區宣傳企業精神,深化校企合作,助力經濟發展的行業學術交流平臺。 編發行業資訊刊物,推送科技前沿信息 電科院圖書館通過對接經開區科技創新局,創辦《資訊參考》《科技動態月報》《資訊快報》等刊物,為經開區企業提供行業科技前沿信息,幫助企業把握市場動態,協助政府及企業了解媒體對經開區發展動態的客觀評價和國內外同類企業的發展舉措。編發的刊物通過線上、線下雙渠道推送至經開區500余家企事業單位。 開展信息素養培訓,助力企業創新發展 電科院圖書館通過走進園區和請進校園等形式,面向經開區中小微企業開展企業信息素養教育系列培訓,講授圖書館數字資源訪問和使用技巧、獲取外文文獻的若干途徑、專利基礎知識、專利檢索分析實務、專利和知識產權最新政策等,滿足小微企業對基本信息服務的需求,培養信息素養和知識產權意識,助力創新發展。 電科院圖書館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效 公共文化服務方面的成效 電科院圖書館主動服務區域經濟社會,打造區域文獻資源保障中心和信息文化交流基地,逐漸在經開區形成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圖書館資源和服務覆蓋經開區30余萬人口,累計獲取經開區政府專項支持資金2150萬元。不僅增強了館員的服務意識和業務能力,提高了學校圖書館資源的使用效益,豐富了高職圖書館的內涵建設,還拓展了高職院校服務經濟社會的領域。 助力學校融入和服務經濟社會 圖書館服務社會對促進學校與區域社會的深度融合,提高職業教育社會影響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是促進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圖書館走入企業,主動為企業提供文化、科技服務。如在北京奔馳等企業建設分館、書屋;為百泰生物等生物類企業提供定題跟蹤與點對點個性化信息服務;與北汽新能源等企業聯合開展讀書活動,將科技資訊推送至區內500余家企事業單位。由此,圖書館成為學校對外服務的一個窗口,也成為學校與企業聯系的橋梁和紐帶,不僅豐富了校企合作內容,還拓寬了校企合作范圍。二是推動營造區域技能文化氛圍。營造良好的技能文化氛圍是高職院校發揮社會職能的內在要求。圖書館通過邀請區內知名企業家走進校園,舉辦講座,開設論壇,讓學生提前感知職業文化、企業精神,促進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相融合。同時,圖書館通過對外開放,開展豐富的文化活動,讓經開區社會大眾走進校園,了解學校,了解職業教育,提高職業教育對社會大眾的吸引力,讓更多人認可職業教育,選擇職業教育。三是提高職業技能培訓供給能力。圖書館針對中小微企業開展信息素養、專利分析實務等培訓,針對區內青少年開展“走進身邊名企,培育技能種子”等活動,拓寬了學校面向社會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的供給范圍,助力學校技能人才的多元培育。 綜上所述,電科院圖書館貫徹職業教育“堅持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精神,根據職業教育辦學方略,緊跟政府,緊貼市場,緊靠企業,建立政府委托、學校推動、企業拉動、社會需求的區校企社互動新機制,創新實踐路徑,在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區域經濟社會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拓展了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助力了學校高質量發展,為實現學校與區域經濟社會的全面融合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本文系2020年度北京市教委社科一般項目“校企命運共同體視角下的職業院校主體責任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M202010858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