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東南苗族中秋節習俗文化时间:2023-06-28 八月十五月正圓,瓜果石榴列滿盤。黔東南苗族人民在中秋節這天除了賞月,還會趁著月色皎潔,到瓜田里去偷瓜,送給沒有生育兒女的人家,故而苗族將中秋節叫作“偷瓜節”,F根據黔東南苗族地區的中秋節習俗來探析當地的苗族文化習俗。 中秋節淵源與黔東南苗族民間傳說 中秋節淵源 根據我國古代歷法,農歷八月十五日在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為秋季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節又稱為仲秋節、八月節、團圓節。黃濤在《中秋節》一書中提出:關于中秋節的起源,有三種說法,即“源于上古時期的月亮崇拜、源于祭祀月亮中的女神嫦娥、源于古代秋季慶豐收祭土地神”,其中,祭祀嫦娥跟拜月實質上是一回事,吃月餅、拜月賞月、慶團圓等都與月亮有關,而吃瓜果、慶豐收等活動則居于次要位置。因此,用月亮崇拜來解釋中秋節的起源更為合理。高天星在《中國節日民俗文化》中提出,中秋節的來歷有兩種解釋,其中一種是中秋與秋社有關。因為我國是一個農業國家,農事和季節有很大的聯系,古人在播種的時候會祭土地神祈求豐收,在收成時也會祭土地神報告豐收,以答謝神祇的護佑。 八月正是豐收的時節。人們挑選一個月圓之夜,在院子里擺上月餅和水果,天氣晴朗,舉家團圓,一起欣賞月亮,慶祝一年來辛苦勞作換來的收獲,這也是為什么中秋節能夠歷經幾千年,傳承至今。 黔東南苗族民間傳說 黔東南苗族流傳著一則與南瓜有關的生殖崇拜的故事,即“南瓜崽”的傳說:在古時,有一種冰雹,每個都有水桶那么大。有一次下冰雹時,只有一名叫固芒的男子躲在山洞僥幸逃過一劫,其他人全部被冰雹砸死。有一日,有個老頭乞討,給了固芒一枚南瓜子,固芒種下這枚南瓜子,三天后長出藤蔓,七天后開花,九天后結果,二十一天后成熟。固芒愛不釋手地盯著那顆又大又圓又黃的南瓜看。一夜,他夢到南瓜變成了一個孩子。他醒了,對著南瓜喃喃地說:“南瓜,我希望你真的是一個孩子!彼捯魟偮,便看到南瓜有動靜,只聽南瓜說道:“阿爹,我憋得慌,快點放我出去!惫堂⒂玫蹲釉谀瞎仙细铋_一道口子,南瓜“嘣”地一聲裂開,露出一個白白胖胖的小男孩,對著他甜甜地叫了一聲“阿爹”。南瓜仔長大之后,體格健壯,聰明伶俐,最終打敗了冰雹妖,造福了苗族人民。 節日祭祀與飲食習俗 節日祭祀 祭祀在苗族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苗族人通過祭祀活動獲得心靈的安慰與進取的力量,頑強地生存了下來,并且獲得了巨大發展,形成了優秀的文化。在中秋這天,出嫁或外出打工的苗族人都要回家,如果因為別的事情不能回去,也得寄些禮物回去,表示對家人的思念和祝愿。中秋節這天,家家戶戶準備著過節的食物,買肉、殺雞、煮魚,男性忙碌地準備著,女性則帶著孩子在一邊閑談,述說著近況。雞是苗族重大節日中必不可少的。但是,用來祭祀的這只雞卻十分特殊!斑@只雞,并不是一只普通的雞!边@是一段與神性有關的咒語。在祭典中,每一位祭司都會吟唱一段與神性有關的咒語,這段咒語表明,用來獻祭的雞與普通的肉雞不同,這是一只有神性的雞。祭祀一般用公雞,也有用母雞的,但數量不多。通常認為,雞(以公雞為主)為通靈禽類,可與受祭者產生直接聯系,實現人與魂的溝通。在用雞做祭品的同時,還要在紙上沾上一些鮮血,以示雞的獻祭意義,以及“回熟”。 在殺雞之前要準備一碗鹽水接雞血,把雞的頭和腳洗干凈,先燒香告知祖先。此外還要把幾張紙錢墊放在地上,蘸血之后燒給祖先。煮好飯菜之后,要先燒香紙祭拜祖先,拿著食物到神龕前面的桌子那里祭拜并說祭詞,之后才可以吃飯。飯桌上一定要放月餅,一家人圍坐一桌,其樂融融。 節日飲食習俗 吃月餅。月餅又稱“團圓餅”,是明月和團圓的象征,因此成為中秋節的主要象征物。人們在中秋節來臨之前就會提前準備好月餅,婦女們會聚在一起制作月餅,大家其樂融融地談論著近期的趣事,享受著歡聚的樂趣。月餅象征著團圓,因此也被當作親友之間聯系感情的工具,每到中秋節人們就互送月餅,以表達美好的祝愿。 吃魚。苗族人有在稻田養魚的農耕并作傳統。當地人把鯉魚養在稻田里,這種魚被稱為稻花魚,其肉質鮮嫩緊實,魚肉煮熟吃起來略帶回甘,還有一股淡淡的稻米香,因此當地人喜愛食此魚。黔東南地區的人們喜歡吃酸湯魚和苗王魚(又稱青椒拌素魚),關于苗王魚的來源有一則小故事:有一位苗族部落的首領和部落的人民一起在田間勞動捕捉稻花魚時,不慎將魚扔進了正在燃燒的辣椒稈柴堆。稻花魚和柴堆里正在熏烤的辣椒混在了一起,首領不愿浪費食物,便抓起烤熟的魚吃掉,意外地發現魚的味道格外鮮美。這樣,苗家的苗王魚經過代代傳承,一直流傳至今。在苗族人民心中,魚繁殖快且多,象征著多子多孫,同時其也希望像魚兒一樣自由自在地生活。因此每逢節日或家中有客至,苗族人必會準備這樣一道菜。 涼薯,又叫地瓜,俗稱地蘿卜。個大、味甜、汁多、皮薄、肉質細嫩、無渣,也被稱為“無渣地蘿卜”,可代替水果,亦可做蔬菜,還可用來制作淀粉、入藥等,有清暑、生津、降壓之效。因此在黔東南地區,人們到時節會種地蘿卜,它的成熟期剛好是秋收的季節,可以帶去田間地頭充當水果,是勞作時一種很好的休閑水果。 “偷瓜送子”與娛樂習俗 背南瓜娃娃“送子” “八月,中秋節……有新娶者,親友則擇小兒捧南瓜,飾以花紅,金鼓隨之,謂之‘送瓜’;蛞源藶閬砟晟又!遍_花結果,瓜熟蒂落,很多地方都會將婦女懷孕和瓜果結合在一起。南瓜長相討喜,圓圓胖胖,帶有喜氣,南瓜藤會結很多的果,寓意著多子,因此,黔東南苗族地區有背“南瓜娃娃”的習俗。 每年八月十五這一天,人們就去偷瓜來背“南瓜娃娃”,背到主人家寓意著有新成員的加入,明年會有孩子降生。背的物品必須是植物類的,要分叉結枝的才行,如辣椒、茄子、西紅柿等。大部分人背南瓜是因為南瓜又大又圓,結的瓜多,寓意著多子多孫。 據當地的一位女士說,以前都是隨便拿一件衣服包著或者拿衣袖包著“南瓜娃娃”直接去主人家,到了就直接將“南瓜娃娃”放在床上,主人家有糖就給糖,有月餅就給月餅,沒有的話就吃一碗酸湯飯就可以了。那時條件簡陋,沒有過多的要求。背的人可以是小孩,也可以是同輩、長輩。而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背“南瓜娃娃”的要求也越來越多,背的人必須是福祿雙全的人,而且必須是長輩,背的時候還要買一條新的背帶。背來“南瓜娃娃”之后主人家要回禮,需要準備很多東西,比較煩瑣。大部分背“南瓜娃娃”的都是主人家的親戚,既為了熱鬧,也為了祈求子嗣。 八月十五這天晚上,人們吃完飯,等人到齊之后,把“南瓜娃娃”背好,背“南瓜娃娃”的人要撐著傘遮住“南瓜娃娃”,全部準備好之后就出發去主人家。到主人家門口時,背“南瓜娃娃”的人說:“今天,我給你家背個男娃娃來了!敝魅思一兀骸昂玫,太謝謝你啦,太好了!敝笾魅思規ьI背“南瓜娃娃”人到未生育夫妻的房間,把“南瓜娃娃”放在床上,安頓好,讓“南瓜娃娃”跟未育夫婦睡一晚。來的人向主人家道喜:“你家明年一定生個大胖小子!敝魅思业乐x后,會把人留下來招待他們吃飯喝酒,以表示感謝。 第二天就可以把背來的“南瓜娃娃”放在潔凈之地,不能吃,不能埋,就一直放著,讓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干扁。有些比較講究的人家,在“南瓜娃娃”滿月那天,還會邀請背“南瓜娃娃”的人來吃飯,就像一場小型的酒席一樣。要是明年真的生娃娃了,就要大辦一場,相當于是正式的滿月酒了。 偷瓜送子的習俗反映了苗族人民對人丁興旺的渴求。苗族人民在長期的農耕生活中逐步認識到,要想提升生活水平,一是要靠自然的賜予;二是要靠人類自身的努力,即靠勞動來獲取。勞動就要有人,生活水平的高低與勞動和勞動力的多少、強弱成正比。雖然人們逐漸認識到生命孕育的真相,相應地減少了對神秘力量的依賴和恐懼,但由于萬物有靈論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中長期滲透,以及生命孕育過程中還存在許多人類無能為力的因素,因此黔東南苗族才一直流傳著中秋月圓之夜偷瓜送子的習俗。 偷瓜娛樂 在黔東南苗族地區,中秋月圓之夜,小孩被允許去偷瓜,寨子里的小伙伴趁著月光皎潔到地里偷瓜。苗家有句俗話說:八月十五偷瓜節,偷到哪家算哪家。在這一天,孩子們可以光明正大地去別人家的地里偷瓜,就算被抓了,也不會被懲罰。被偷的人家第二天看到自己家地里的瓜被偷了,也不會罵人。而且瓜被偷了之后,主人家的運氣也會越來越好,沒有兒女的人家瓜被偷了,聽說可以喜得貴子。 偷瓜的習俗由來已久,在特定節日里,這是一種別致的饋贈形式。只有小孩子才能偷瓜,寓意著孩子帶孩子來,并且不能攜帶籃子、布袋、鋤頭等工具。偷來的瓜,吃不完的不能帶回家,剩下的瓜只能放在外面。此外,不能到別人家去偷貴重的東西。 中秋節日習俗的文化內涵 月亮的文化象征意義 月亮象征著豐收、生育、幸福的婚姻。所以婦女在中秋月圓之夜祈求子嗣、健康、家庭幸福美滿等。在月圓之夜,已婚未育婦女被送的瓜越多,象征著來年就越有福,能生多子;瓜果被偷得越多,來年就結得越好。這些習俗的前提是在月圓之夜,體現了黔東南苗族人民對月亮的崇拜。 凸顯生育訴求 苗族的生殖崇拜觀念源于原始社會,是苗族人民生命意識與務實精神的體現。與人格化生殖神的信仰不同,苗族對動植物、太陽與火等自然物的崇拜,雖然也是生殖崇拜的具體表現,但這些物在客觀世界具有一定的真實形態。具體而言,黔東南苗族中秋節“偷瓜送子”習俗活動的內在動力就是人們表達對月的祈求和對生命繁衍的崇拜。人們把期盼寄托在“物”上,以達到內心的滿足,比如象征著多子多孫的魚、開花結果的南瓜藤、分支多叉的蔬菜等,這些物態象征既是苗族生殖崇拜的外在顯示,又是生殖崇拜存于苗族文明史中的重要見證。 遂成秋報酬答意愿 黔東南地區的傳統農作物在農歷八月中旬迎來收獲。春播夏種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該收獲了,鄰里親戚、男女老少都相約到一起,齊心協力做好秋收,同時人們也享受著秋收帶來的果實,在月下吃月餅,賞月亮,團團圓圓。因此勤勞的苗族人民為了答謝自然和神祇的護佑舉行了一系列儀式和慶;顒,稱為“秋報”。苗族人民在中秋節這一天祭祀、偷瓜送子,即祈望五谷豐登、人畜兩旺、多子多孫、家庭美滿。 中秋節風俗的形成及流傳其實是中國傳統文化形成與發展的一個縮影,是文化繁榮的結果,是家庭觀念的凝結,是國家凝聚力的體現。黔東南苗族的中秋節文化習俗多種多樣,且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偷瓜送子等習俗表達了苗族人對生命的崇拜,對自然的感謝。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來講,“偷瓜送子”這一習俗蘊含著“祈子祈!钡奈幕瘍群,其中“月亮”“瓜果”“偷盜”都有其特別的文化象征意義。但在現實生活中,為了減少盜竊行為的危害,中秋“偷瓜送子”的風俗正在漸漸發生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