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力新媒體發展群眾文化时间:2023-06-27 新媒體環境下,可以通過以下三種途徑開展群眾文化建設工作。一是創新文化形式,繼承優秀傳統文化,提升群眾文化素養;二是依托新媒體平臺,豐富宣傳路徑,提升群眾文化活動的影響力;三是創新文化活動形式,營造良好的群眾文化活動氛圍。 作為地方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群眾文化工作一方面能夠使廣大民眾的精神文化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有助于充實廣大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群眾文化活動取得良好效果的關鍵在于打破傳統觀念的束縛,積極進行創新與發展,不斷探索新的活動形式和工作方法。在互聯網得到普及的今天,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微博、抖音、微信等新媒體平臺相繼推出,這對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如何在新媒體背景下開展探索群眾文化活動的新思路、新方法成為群眾文化工作過程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本文以此為切入點探討促進群眾文化建設的新方法。 相關概念論述 新媒體的含義 新媒體是以傳統媒體為對照提出的一種新概念,主要指繼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之后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創新而形成的一種新型媒體。準確來說,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新媒體被稱為數字化新媒體更為妥當,其主要借助互聯網、衛星等,以先進的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為依托,通過智能手機、電腦等各種現代化智能終端,為人們提供信息及娛樂服務。新媒體最鮮明的特點有兩個。一是交互性,民眾能夠通過平臺發表評論,也可以對他人的評論進行回復,改變了以往民眾只能瀏覽信息,無法發表個人看法的情況;二是即時性,信息傳播范圍廣、傳播速度快,大大地提高了民眾獲取信息的時效性,有利于民眾及時獲取最新的訊息。 群眾文化的含義 群眾文化屬于社會性文化范疇。群眾文化活動是以廣大民眾為活動對象,并以不同形式、不同途徑組織開展的文體娛樂活動,可以豐富廣大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群眾文化活動有兩個鮮明的特點。一是群眾性,即面向的人群是廣泛的、全面的;二是自娛性,即廣大民眾通過參與娛樂活動(如下象棋、跳廣場舞等)的方式滿足個人不斷增長的文娛需求。新時代背景下,發展群眾文化一方面能夠提升社會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促進廣大民眾形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統一的價值理念,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廣大民眾的文明程度,對構建和諧安定的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新媒體環境下開展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思路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在無形中要求群眾文化工作者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打破故步自封的僵局,以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為根本方向,以滿足廣大民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基本目標,以現代化技術為支撐,積極探索有特色的、豐富多元的群眾文化活動形式,促進各項群眾文化建設工作全面有效地開展,使群眾文化煥發出強勁的活力,進而不斷提升民眾的文明程度。筆者認為,新媒體環境下,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開展群眾文化建設工作。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文化形式,提升群眾文化素養 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根本目的是有效滿足民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實廣大民眾的業余生活,使其在參與文化活動的過程中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進而全面提升國民的文化素養。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創造了博大精深且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它們凝聚了古人非凡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其中很多優秀的理念和文化放在今天依舊不過時,發揮著強大的育人作用。所以,在開展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過程中,工作人員一方面要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將傳統文化靈活地融入群眾文化建設工作中,另一方面要以時代發展潮流為引領,以廣大民眾的需求為導向,創新文化活動的形式,提升廣大群眾的文化素養。 第一,以傳統節日為契機,創新群眾文化活動形式,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統節日是展示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契機,其承載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每個節日都有其獨特的內涵。比如春節有辭舊迎新、團圓平安、興旺發達的含義;中秋有團圓、和諧、感恩、豐收、賞月的寓意。在開展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過程中,可以將這些寄托了美好寓意的傳統節日與群眾文化活動緊密聯系起來,在深入挖掘傳統節日內涵的前提下豐富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及文化底蘊,促進民眾在文化的熏陶下不斷提升個人素養。以中秋節為例,中秋節是我國非常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是人們團聚賞月、闔家歡樂的重要日子。群眾文化單位可以在這一天通過舉辦聯歡晚會或中秋賞月活動等方式開展群眾文化活動,鼓勵并引導廣大民眾積極參與,使其在活動的過程中增進對節日內涵的理解,深入領悟傳統節日的精髓,在增加民眾對傳統文化喜愛之情的同時,使民眾的精神需求得到滿足,文化素養及文明程度得到提升。 第二,充分發掘民間民俗藝術,豐富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激發民眾的參與興趣。我國民間民俗藝術形式豐富、種類多樣,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豐富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提供了重要素材。如今,我國各地高度重視將民間民俗藝術與群眾文化建設融合到一起,通過開展民間藝術表演的方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營造出歡樂祥和、喜慶熱烈、文明進步的氛圍。比如,2023年春節期間,激昂的鑼鼓、清脆的鐃鈸聲伴隨著舞動的金龍和彩色的龍船,將山東省濟南市各街道過年的氣氛烘托得十分熱鬧。來自社區、村場的20支民間文藝隊伍,以龍燈、采蓮船、腰鼓、健身操、扇子舞等形式,在濟南多個小區和街道開展了“迎新春,過大年”民間藝術展演活動,為居民獻上了節日的文化大餐,得到了群眾的陣陣喝彩。這些文體隊伍在各自的轄區進行了慰問演出,豐富了節日的群眾文化生活,也激發了民眾踴躍參與各種文化活動的熱情,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開展。 依托新媒體平臺,豐富宣傳路徑,提升群眾文化活動的影響力 在新媒體環境下,群眾文化建設工作者要善于發揮新媒體平臺的強大傳播作用,助力群眾文化活動穩步有序地開展,進而使民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有效滿足。 第一,利用新媒體平臺構建全域宣傳鏈,提高群眾文化活動的知名度。在新時代發展環境下,群眾文化機構及工作者要以互聯網為支撐,以信息技術為依托,通過開設微信公眾號,創建官方網站等方式對群眾文化活動進行廣泛宣傳,增加人們對群眾文化活動的了解。一般來說,各基層群眾文化單位多在官方網站以公告的形式對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目標、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事宜進行發布,便于人們了解近期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動向以及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時間、形式和報名方式等,多通過微博、抖音、今日頭條等新媒體平臺以視頻的方式發布群眾文化活動的精彩片段,使人們深入了解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由此形成線上傳播與線下表演相結合的宣傳推廣鏈條,讓更多人了解并喜愛群眾文化活動,吸引更多人積極踴躍地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爭取實現全民參與文化活動的良好局面。2023年2月,山東省濟南市西關高蹺隊在濟南多個街道進行文藝演出。表演隊伍中“酸妮”的表演者憑借著撒嬌害羞的姿態在抖音平臺大火,很多人通過視頻了解到高蹺這一傳統民俗藝術,同時也了解到了濟南西關高蹺隊,很多人甚至為了一睹“酸妮”的風采而紛紛前往街道觀看演出。不得不說這是一場成功的群眾文化活動,也是一種成功的民俗藝術輸出方式,增進了人們對傳統藝術的了解,也吸引了更多民眾了解和參與群眾文化活動,使得民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了充分滿足。 第二,借助新媒體平臺了解群眾的實際想法,創新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最大的特點是其具有交互功能,即受眾和發布者之間能夠以平臺為依托進行實時交流和深入互動,這為民眾發表意見、表達看法提供了渠道。在大力推進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應該將新媒體平臺作為民眾反饋意見的重要渠道,鼓勵廣大民眾對文化發展提出建議,充分汲取民眾智慧,促進群眾文化建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群眾文化建設工作人員可以對新媒體平臺上的留言和評論進行整理和分析,以此全面了解群眾的真實想法和實際需求,并以此為導向合理調整群眾文化活動的方式。與此同時,群眾文化建設工作人員可以根據新媒體平臺的各項數據(如熱門視頻播放量、點贊量、評論量等),了解民眾的興趣與偏好,并以此為依據調整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開展民眾喜聞樂見的群眾文化活動,為群眾文化建設注入強大的活力。 創新文化活動形式,營造良好的群眾文化活動氛圍 在開展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過程中,相關部門及工作人員要遵守“以民為本”的基本原則,以廣大民眾的實際需求為導向,籌劃和開展群眾文化建設工作,增強責任意識,堅持精心打磨、絕不敷衍的態度,不斷創新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持續豐富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從源頭上保障群眾文化建設的質量。此外,還要隨著時代發展,不斷探索特色文化活動,持續激發廣大民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著力營造良好的群眾文化活動氛圍。 在此方面,山東省做得比較到位,特別是其開展的“五個大家”系列活動(“大家創”“大家唱”“大家演”“大家拍”“大家評”)深受當地民眾的喜愛,為其他地區開展群眾文化建設工作提供了重要借鑒。具體來講,為了貫徹落實關于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論述,自覺承擔“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責任,深入發展大眾文化,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印發了《關于開展“五個大家”系列活動搭建群眾文化活動平臺的實施意見》,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五個大家”系列活動,堅持“點線面”立體化推進,在充分發揮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和旅游景區作用的基礎上,提供更多內容健康、形式活潑,群眾樂于參與、便于群眾參與的活動形式,真正讓“五個大家”系列活動根植群眾、服務群眾、快樂群眾,在全省營造良好的群眾文化活動氛圍。關于“五個大家”系列活動的具體內容見下表。 山東省“五個大家”系列活動參考表 在新媒體發展環境下,我國相關部門要穩步有序地開展群眾文化建設工作,深刻認識到豐富群眾文化活動的必要性,分別從資金、政策以及人員等方面做好保障工作,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高效化、豐富化、多元化開展提供強大的資金支持、政策引領及人員保障,著力營造良好的群眾文化活動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