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間剪紙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之路时间:2023-06-21 在我國絢麗多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民間剪紙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不僅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還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民間剪紙工藝材料簡單,制作技法易于掌握,其既是民間藝術,又是助力人類協調發展的平臺。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加強對民間剪紙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成為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F首先闡述民間剪紙的基本內涵與表現形式,其次分析民間剪紙文化保護與傳承面臨的主要困境,最后探討民間剪紙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策略,以供行業參考。 手工業的不斷發展,不僅推進了民族智慧的凝結,構筑了一個民族的物質文化基礎,還為社會生活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剪紙作為民間傳統手工藝中的一種,承載了人們深厚的情感。千百年來,人們都有在閑暇之余借助剪紙表達自身情感的習俗。透過剪紙的內容,可以充分感受到傳統社會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在我國,不同的地域環境、人文風俗、審美趣味等,孕育出了各地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而根植于民間土壤的民間剪紙也呈現出多彩的地域風貌。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民間剪紙文化的保護與傳承迎來了嚴峻的考驗,一方面,隨著工業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人工剪紙不斷被機器剪紙所取代;另一方面,剪紙行業的經濟收入微薄,愿意投身這一行業的人群不斷減少。在此背景下,對民間剪紙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進行研究分析,對推動該民間工藝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民間剪紙的相關概述 民間剪紙的基本內涵 剪紙作為一種鏤空藝術,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在民間藝術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是剪紙藝人利用一把剪刀或刻刀在紙張上剪刻出各種圖案,產生鏤空的一種制作工藝。民間剪紙文化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至遠古時期。遠古人民曾展開過有創造性的雕刻。相關調查研究指出,在大量作品中,剪紙藝人通過鏤刻等方式進行創作,同時,作品圖案由簡單到復雜,刻畫了過去人們生活的點滴,充分展現出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隨著造紙術的發展應用,剪紙藝術實現了長足發展。將紙張當作剪紙的材料,除了可以實現對剪紙作品的有效保存外,還可以創作出豐富多樣的剪紙類型,讓剪紙藝人豐富的情感得到表達。發展至宋代,我國的造紙技術得到進一步發展。人們可以借助更多類型的紙張進行剪紙創作,剪紙藝術由此興盛。宋代之后,民間剪紙藝術被賦予了愈加濃郁的商業特色,更有人將其與陶瓷藝術有效結合起來,創作出了十分精致的藝術作品。進入清代,我國的剪紙藝術發展至頂峰,大量民間藝人對剪紙藝術充滿熱愛,將其滲透進諸多領域,如將剪紙與地方戲曲進行有效結合,以此讓剪紙內容變得越來越豐富。 民間剪紙的表現形式 民間剪紙具有文化內涵豐富、表現形式多樣的特征,其表現形式主要為以下幾方面。一是窗花。作為民間剪紙藝術中常見的一種表現形式,窗花主要是指為慶祝節慶活動在窗戶玻璃或窗紙上張貼的一種剪貼畫。由于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建筑物等各不相同,所以其窗花也表現出不同的風格特征,但從根本上說,窗花是對現實生活的一種重要反映。二是不同地區的剪紙文化。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國不同地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間剪紙文化,如陜西剪紙、蔚縣剪紙、揚州剪紙等。其中,陜西剪紙素有“活化石”之稱,其實現了對中華民族陰陽哲學思想及繁衍生息崇拜觀念的充分繼承。比如,其古樸的造型紋樣“獅身人面”“魚身人面”,以及與周文化相關的“抓髻娃娃”,與漢畫像相關的“牛耕圖”等造型樣式,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蔚縣剪紙歷史悠久,其制作工藝在我國眾多剪紙流派中別具一格。有別于其他地區的剪紙藝術,其并非“剪”,而是“刻”,即以薄薄的宣紙為原材料,采用銳利小巧的刻刀刻制,繼而點染明亮的色彩。揚州剪紙作為南方剪紙的一大代表,因其剪紙圖案、剪紙材料、文化寓意等的不同,其剪紙文化也呈多樣化發展。揚州剪紙講究“圓”“尖”“方”“線”“缺”,剪紙藝人追求心中有數,手腦并用,同時秉承線與線相連、線與線相斷的剪紙原則,形成了“圓如秋月、線如胡須、尖如麥芒、缺如鋸齒、方如青磚”等制作工藝。 民間剪紙文化保護與傳承面臨的主要困境 文化、技藝的傳承面臨阻礙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民間剪紙文化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發生了極大轉變。起初,剪紙是以剪貼畫的形式在民間形成并發展的。因此,通過剪紙人們不僅可以領略到深厚的民俗文化和濃郁的鄉土氣息,還可以感受到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然而,隨著新時代全球化發展進程的不斷推進,剪紙的文化及技藝的傳承面臨著較大阻礙。尤其是剪紙技藝的傳承,其需要人們手動操作,而環境、思想的轉變給剪紙的傳承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盡管有一些群體仍在堅持傳承民間剪紙文化,然而,現代技術的發展推廣使得手工剪紙不斷被機器剪紙所取代,導致學習剪紙的手工藝人不斷減少,民間剪紙文化也逐漸消失在大眾的視野之中。 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參差不齊 結合民間剪紙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現狀,可以發現其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發現很大一方面在于該領域從業者的綜合素質參差不齊,有的是退休職工,有的文化程度偏低,而且從業者尤以年長者居多,年輕人占比相比較少。另外,隨著國家政策和宏觀經濟環境的改變,市場對剪紙產品的需求量不斷減少,相關部門也缺乏對剪紙產業發展效益的深度調研。同時,剪紙行業對市場營銷缺乏有效重視。長此以往,民間剪紙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效果便不盡如人意。 剪紙產品難以滿足實際需求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的消費需求也不斷向多樣化方向發展。與此同時,由于剪紙產品缺乏品牌效益,當前民間剪紙文化難以在制作技藝、產品內容等方面滿足廣大消費群體的多樣化需求。另外,對剪紙作品缺乏完備的法律法規保護機制,導致剪紙作品的侵權現象時有發生。各種剪紙作品未經許可便被應用于廣告、書籍等的設計中,這種現象對民間剪紙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造成了不利影響。 缺乏完整的產業鏈 現階段,我國剪紙行業的大多數企業推行的是無廠房、無貨物積壓、無資金浪費的經營模式。該種模式雖然有助于降低企業經營成本,但也會對該類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構成極大的削弱,同時也會影響市場的有序運行。與此同時,剪紙產品種類單一,缺乏相應的衍生產品。由于缺乏對市場發展需求的深度分析,民間剪紙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未能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從而影響了剪紙行業的有序健康發展。 民間剪紙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策略 加大對剪紙文化的保護力度 應當加大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力度,以確保民間剪紙文化得到有效傳承,讓更多人關注民間剪紙文化,并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和較高的認同。對此,應加大對民間剪紙文化相關記錄的保護力度,推進對剪紙資料的整合,為更多剪紙文化愛好者提供參考依據,促進其積極投身到對剪紙文化的研究和創作中。與此同時,應建立配套的法律法規保護機制,增強公眾對民間剪紙文化的保護意識。此外,還應有效發揮新媒體的作用,推進對剪紙文化元素的創新。比如,借助新媒體技術推動民間剪紙文化延伸至其他領域,轉變民間剪紙文化傳統單一的發展模式,助力民間剪紙文化的創新發展。 建立與學校、企業相融合的保護傳承模式 首先,將民間剪紙文化融入校園文化中。為切實推動民間剪紙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應發揮學校教育在該方面的優勢,構筑起別具一格的校園文化。具體而言,可以依托剪紙課程、剪紙活動等,將民間剪紙文化融入校園文化中,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實踐能力,還可以激發學生對民間剪紙文化的興趣,進一步促進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同時,自覺肩負起保護傳承民間剪紙文化的重要使命。在剪紙課程中,可以結合民間剪紙文化的特征,依托美術課開設剪紙課程,并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基于此,循序漸進地向學生傳授剪紙知識與技能,并通過剪紙課程將民間剪紙文化融入校園文化中,以此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對學生剪紙知識技能、審美素養、創新意識等的有效培養,從而讓學生在剪紙學習中獲得良好的體驗。另外,學校還可以依托民間剪紙文化,組織開展豐富多樣的校園活動。比如,推進校園剪紙活動與傳統節日的有效結合。在春節來臨之際,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剪窗花等剪紙活動;在中秋節期間,則可以開展與月餅、月亮等有關的剪紙活動。依托民間剪紙文化與傳統節日的有效結合,在推進傳統文化傳承的同時,構筑獨特的校園文化。另外,還可以邀請民間剪紙文化傳承人進入學校為學生講授剪紙知識,為學生展示各種剪紙技藝,讓學生領略民間剪紙文化的魅力。通過豐富多樣的校園活動,逐步讓學生形成對我國民間藝術的熱愛,進一步推動對我國優秀民間藝術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其次,推動企業、社區等各方主體的積極參與。對于民間剪紙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還應有效發揮企業、社區等主體的力量,建立市場整體參與的模式,以此切實提升民間剪紙文化的社會影響力;诖,在民間剪紙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中,應當綜合考慮各方參與者的切身利益,有效認識企業、社區等主體在民間剪紙文化保護傳承中所能發揮的重要作用,以此不斷加強交流合作,切實提升民間剪紙文化的保護傳承成效。在實踐中,相關職能部門應推動剪紙行業積極投身到市場化運作中,為剪紙企業提供相應的人力、物力和優惠政策支持,助力剪紙企業構筑起健康的自我成長機制,推動其可持續發展。另外,還應引導更多社會企業、社區加入民間剪紙文化的保護傳承活動中,并適當提高人們參與的門檻。剪紙行業還應加強對專業人才的培養,依托有效的培養工作,切實為剪紙技藝發展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持。還可以在社區內加大宣傳,吸引廣大社區居民參與其中,促進其在閑暇之余學習和掌握相關剪紙知識和技藝,鼓勵社區居民在社區內分享自身收獲。 加大對剪紙文創載體的開發力度 當前市場上的剪紙產品較為單一,為推進民間剪紙文創市場的有效發展,應當加大對剪紙文創載體的開發力度,推動文創載體的多樣化發展。一方面,民間剪紙文化有豐富多樣的裝飾圖案,可以基于這一特征推進對特色剪紙文創產品和民間剪紙實用性功能的開發,讓其不再局限于發揮裝飾性、美觀性方面的價值。另一方面,應推進民間剪紙文化在材料、造型、工藝等方面的創新,讓剪紙的美在不同領域中得到展現,如裝飾設計、包裝設計、舞臺設計、影視劇創作等。如此一來,民間剪紙文化將能得到更好的生存、發展,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適應現代審美需求,發展成為與現代社會相適應的新型剪紙藝術。 建立完善產業體系 民間剪紙文化是以廣大勞動人民群眾為藝術主體而發展形成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民間藝術走上了產業化發展道路,很好地推動了地方文化經濟的發展,由此為民間剪紙文化的保護傳承提供了有效的經驗啟示。依托民間剪紙文化發展特色產業是實現民間剪紙文化保護傳承的一條必經之路。對此,應推進對民間剪紙文化的合理開發,并將其轉化為有效的生產力,實現民間剪紙文化保護傳承與地方經濟的協同發展。與此同時,應當對傳統民間剪紙的生產方式進行有效拓展,不局限于過去的家庭式小作坊手工生產,整合制作流程,推進先進機械設備與傳統手工制作的有效結合。通過對剪紙生產流程的有效簡化,依托先進技術,不斷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其中;依托良好的經濟發展前景及文化消費導向,助力民間剪紙文化得到有效的保護與傳承。除此之外,為推進民間剪紙文化的進一步發展,還應對其進行科學定位,認識到傳統手工藝在當今時代的傳承發展狀況,并與現代生活進行充分融合,讓其在現代生活中再生、互動,推動民間剪紙文化保護與傳承。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背景下,文化領域不斷向多元化方向發展。民間剪紙文化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極高的傳承價值,對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須加強對民間剪紙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通過建立與學校、企業相融合的保護傳承模式,加大對剪紙文創載體的開發力度,建立完善產業體系等不同途徑,讓我國這一優秀民間文化得到有效的傳承與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