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乘新媒體“東風” 助推電視新聞媒體轉型时间:2023-06-19 近些年,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新媒體的涌現和發展,雖拓寬了新聞信息傳播渠道,但也對我國電視新聞媒體發展帶來了較大沖擊,導致新聞節目收視率降低,觀眾大量流失;诖,電視新聞媒體應直面挑戰,轉變傳統新聞思維理念,明確品牌發展方向,統籌規劃發展戰略,優化電視新聞采編,積極貫徹群眾路線,發揮自身優勢并與新媒體充分融合,從而在新媒體背景下實現良好發展。 網絡信息技術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促使社會大眾的信息獲取方式和渠道發生巨大變化。智能設備在大眾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普及運用,不僅使新媒體平臺更為便捷地進行信息交互,獲取用戶需求;而且使大眾習慣于通過新媒體平臺檢索和獲取信息,進而及時了解當下的新聞事件與時政熱點。調查顯示,我國新媒體發展迅猛,就抖音和微信等頭部新媒體實力而言,截至2021年末,微信活躍用戶已超過12億人次,且每日使用時長大于4小時的用戶超過總用戶量的30%;抖音平臺在全球范圍內已有近10億用戶,就官方發布的數據來看,每日活躍用戶已超過4億人次。新媒體時代來臨,促使社會大眾信息獲取渠道不斷延伸拓展,但這也是電視新聞媒體總體收視率不斷降低的主要影響因素。與傳統新聞媒體相比,新媒體既有前沿的信息技術,又具備豐富多樣的信息傳播渠道。新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媒體如何實現創新發展,提升用戶關注度及信息吸引力,已然成為現階段電視新聞媒體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新媒體對我國電視新聞媒體的沖擊 新媒體對電視新聞節目制作及生成的影響 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節目通常需要新聞記者在事件發生現場開展采訪和報道工作,新聞素材來源相對單一。在新媒體背景下,互聯網技術拓寬了新聞記者獲取相關素材的途徑。特別是在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以及硬件設備性能不斷提升的支持下,我國新聞制作方式愈發多元化,無論是新聞采訪、設計制作還是信息發布,均能利用手機和電腦等硬件設備實現,這在有效提升新聞制作與傳播效率的基礎上,也可以有效減少新聞制作的成本投入。所以,新媒體的誕生和發展,會對傳統媒體造成巨大沖擊。雖然新媒體發展對傳統媒體造成的沖擊是漸進式的,但就某種意義而言,傳統媒體日漸衰退亦是客觀事實。比如,新媒體新聞節目與電視新聞節目相較而言,前者的即時性、交互性與海量性等優勢特征是電視新聞節目所難以比擬的。所以,電視新聞媒體若想在不斷變化的新媒體環境中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就要樹立強烈的危機意識,強化緊迫感,革新新聞理念,這亦是新時代背景下新舊媒體共存及整合發展的必由之路。 就報紙、收音機和電視等各類傳統媒體的發展史而言,不論媒體形態如何變化,新媒體都不會全面替代傳統媒體,亦不會使傳統媒體市場完全消失。媒體行業歷經一段時間的磨合與發展,最終會生成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共存的新格局。該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用戶逐漸適應新媒介下新聞信息的接收模式。所以,有學者表示,媒體融合是當下媒體發展的主流態勢,該觀點也逐漸被證實,F階段,電視新聞媒體和新媒體正在探尋合作契機,想要借助各自的優勢彌補自身不足,進而在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下探索理性共贏發展之路,如互聯網電視和數字電視等便是該思路的具體表現。 新媒體發展推動電視新聞媒體受眾變化 眾所周知,新媒體在較大程度上分流了我國電視新聞媒體的受眾,同時也轉變了受眾和傳統媒體之間的關系。新媒體利用豐富多樣的形式將新聞節目展現在廣大受眾面前,打破了新聞播出時間的桎梏,能讓受眾有選擇性地觀看新聞節目。與此同時,通過新媒體,受眾可以快速瀏覽信息,也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與新聞編輯記者展開線上交流互動,及時發表對新聞事件的真實感受和看法,使以觀眾為中心和捕捉第一現場等新聞理念逐漸成為現實,讓受眾在觀看新聞節目時獲得良好體驗?v覽我國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發展史,受眾往往只能被動接受新聞節目的播出內容及播出時間。研究證實,現階段電視新聞媒體受眾普遍為中老年群體,其對傳統媒體具有較高的滿意度和忠誠度,并認為借助電視了解當下國內外新聞資訊更契合自身的邏輯思維和生活習慣,同時認為電視新聞媒體具有更強的真實性和權威性。此外,與年輕人相比,中老年群體接受新興事物的速度較為緩慢,且不太習慣新媒體信息傳播形式,還有些人對其有抵觸情緒,不愿意與新媒體互動。對此,部分電視臺為有效應對新媒體發展帶來的沖擊,開始朝平民化與本土化方向發展,并及時推出中老年群體喜聞樂見的民生類新聞欄目,以此鞏固原有受眾市場。相較于傳統電視新聞媒體而言,新媒體受眾大多是文化水平相對較高的青年群體,其具備較強的互動欲望和參與意識,對于新體驗具有濃厚興趣,是新媒體平臺的忠實用戶。由此可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在受眾類型方面存在顯著差異。 新媒體背景下我國電視新聞媒體發展定位 組織編撰高質量新聞稿件 現如今,國內互聯網技術在社會各領域均得到廣泛運用。在新時代背景下,電視新聞媒體亦邁進全新歷史階段,呈現出時效性強與內容形式多樣等特點,這在某種意義上增加了我國新聞從業者的工作量。所以,新聞編輯人員應正確認知個體角色定位,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積極努力,持續提升個體職業素養與專業能力,高效應對新媒體背景下大量的工作任務。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過程中,相關工作者應具有獨到思維與敏銳眼光,如此才能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獲得具有現實價值的新聞信息,設計制作出高質量、高水準的新聞稿件,最程度地滿足新媒體時代大眾閱讀需要。 正向引導社會的新聞輿論 新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媒體從業者要具備能夠正向引導社會輿論的職業素養及專業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對各個新聞稿件的審核檢查工作,在源頭上保證所傳播的新聞信息具有真實性、有效性以及一定的社會價值。同時,新聞媒體從業者還要全權負責自身發布的各類新聞信息,從源頭規避虛假播報現象,嚴格遵循新聞行業的有關規定及要求,確保新聞信息的總體質量,最大化發揮電視新聞媒體在社會輿論層面的引導作用,進而形成和諧、健康的社會風氣。 精準化評論電視新聞信息 近些年,新媒體在社會各領域的升級轉型中做出卓越貢獻。電視新聞媒體行業開始利用新媒體平臺實現對新聞信息的高效傳播。然而,在該過程中,受網絡技術特征的影響,新聞信息在實際傳播中往往會產生一些問題,特別是虛假消息或負面言論的涌現,極易給社會大眾帶來消極影響。在此背景下,相關從業者必須規避此類新聞的傳播,從源頭弱化消極信息對我國電視新聞媒體轉型發展的負面影響。因此,新媒體背景下新聞行業從業者應具備較強的信息甄別能力與新聞解讀能力,客觀分析和評價新聞信息,進而以正確的思想觀念引導人民群眾,持續提升用戶群體思維意識及甄別能力。 新媒體背景下我國電視新聞媒體的創新對策 轉變新聞思維理念,明確品牌發展意識 新媒體背景下,就電視新聞媒體策劃過于單一與傳播速度緩慢的問題,相關工作者應積極創新,尋找電視新聞媒體發展的突破口,轉變傳統新聞思維理念,生成特殊風格,樹立電視新聞媒體品牌形象,以鮮明的時代特色有效提升收視率,F階段,多數電視臺均已嘗試走新聞媒體品牌化發展道路,生成了風格鮮明的專業化新聞節目或以主持人姓名命名的新聞節目,為大眾帶來一定新鮮感的同時,也在行業內部獲得了良好業績和口碑。具體而言,電視新聞媒體應基于下述幾個層面明確品牌發展意識。首先,依托創新思維強化電視新聞媒體配套管理制度構建。電視新聞媒體只有依托專業化隊伍才能有序運轉,因此需要強化隊伍建設,建設一支具有較強團隊精神和創新意識的電視新聞媒體隊伍,同時擬定科學合理的獎懲機制,在最大化調動現有隊伍成員積極性的基礎上,吸引大量具有創新思維的新聞采編工作者加入隊伍。其次,基于新聞節目特色,明確創新思維和品牌意識,形成鮮明的品牌特色,進而強化市場競爭力。隊伍成員應在保障電視新聞節目質量的基礎上,精準定位新聞節目,優化形象包裝,在主持風格、播報畫面、節目包裝、視覺印象與后期制作等方面加以創新,從而生成電視新聞媒體獨特的策劃風格。再次,注重優化電視新聞媒體節目的內在品質,追求節目內容的形象化、生動化,緊貼實際以及群眾的信息獲取需求。最后,新聞工作者應明確樹立積極的價值觀,始終堅持傳播正向輿論信息,抵制各類低俗新聞,將新聞的社會效益置于首位。 拓寬新聞傳播渠道,統籌規劃發展戰略 現如今,新媒體平臺已然成為社會大眾在日常生活中檢索與接收信息不可或缺的主流渠道。所以,探究契合新媒體背景下的電視新聞媒體轉型發展途徑成為大勢所趨。新媒體背景下,我國可以深度融合電視新聞媒體優質原創內容與新媒體信息化傳播優勢,拓寬新聞傳播媒體渠道,進而落實傳統媒體到新媒體的升級轉型。媒介融合是當下電視新聞媒體領域的主要發展方向,對此,我國電視新聞媒體應積極轉型,強化運營發展,基于自身規模和實力注冊新媒體平臺官方賬號,抑或自建新媒體運營平臺,落實新媒體和電視新聞媒體的深度融合。以安徽省蚌埠廣播電視臺為例,其開發創建了“蚌埠新視介”新媒體平臺,該平臺是電視新聞媒體轉型為新媒體的必然產物,將以往的線下用戶轉變為線上用戶,在較大程度上縮短了電視新聞媒體和用戶之間的距離。除此之外,該電視臺積極開發全媒體資源,力求全面覆蓋戶外大屏、微信、新浪微博、抖音、新聞門戶網站及騰訊視頻號等,與此同時,面向網易、今日頭條及騰訊等各大平臺推送最新新聞信息資訊。并且,組織實施新聞直播活動,直播內容涵蓋商業、企業、會展活動、教育及政務等諸多領域,在拓寬新媒體背景下的電視新聞媒體傳播渠道做出了有益嘗試。 把控新聞節目內容,優化電視新聞采編 新媒體背景下,為有效應對我國電視新聞媒體受到的巨大沖擊,各大傳統媒體在維護新聞信息權威性和時效性的基礎上,還應加快腳步,積極與新媒體有機融合,并基于新媒體新聞制作形式及時調整、優化新聞信息輸出模式,以互聯網為依托落實跨界融合。以《人民日報》為例,其已經從傳統紙質媒體轉型為集微信公眾號與手機客戶端等多元傳播媒介于一體的融媒體矩陣;又如,《央視新聞》現已能夠實時更新和推送新聞信息,同時用戶能夠借助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客戶端及微博等媒介觀看新聞節目。另外,在新媒體背景下,電商新聞媒體所推出的節目逐漸體現出生動性、交互性、情感性和直觀性等特征,所以,電視新聞媒體從業者在新聞采編中,應著重把握新聞信息要點,同時基于用戶需求深挖新聞內涵,進而及時優化電視新聞采編。以廣東電視臺為例,其在2020年期間勇于嘗試,引進5G與AI技術,由現場攝像師拍攝新聞畫面,并同步將畫面信息傳回電視臺,再由新聞隊伍同步設計制作碎片化新聞視頻,借助人臉識別技術,在現場攝像師所傳回的大量素材中迅速找到相應人臉的素材,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新聞制作效率與信息傳播速度,從而讓觀眾獲得良好體驗。 積極貫徹群眾路線,充分滿足群眾需求 新媒體背景下,用戶對社會生活及新聞事件的關注度不斷提升,并且可以在新媒體平臺上自由表達個體的意見和看法。在此背景下,新聞策劃應始終堅持以用戶為中心,將用戶需求融入新聞策劃當中,把用戶的生活實際和具體需求反映在新聞節目中。具體而言,首先,新聞策劃工作者應在黃金時段和重要網站平臺的重要位置設置關于一線基層方面的專題和專欄,激勵記者深入車間、農家與社區等,以記者觀察、現場報道、記者日記與記者調查等形式,廣泛宣傳基層民眾的生產與生活狀況,反映基層民眾的精神風貌,傳播勞動贊歌。其次,新聞媒體要構建基層采訪聯系機制,為采編工作者構建聯系點,實施蹲點調研和采訪等各類活動,以現實生活中的普通百姓和普通事件為著眼點,編寫真實感人且鮮活生動的新聞報道,并定期面向基層民眾生產生活展開一線調研。再次,新媒體背景下,用戶所喜愛的普遍是原汁原味或樸實無華的“家常話”,新聞報道要運用通俗化語言,避免空話套話、官腔洋腔,同時還要盡量減少概念化與口號化等語言的應用,多使用親和力強、生動具體且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基層故事報道,讓用戶深刻感知電視新聞媒體的親和力及權威性。最后,新媒體背景下我國電視新聞從業者應秉持對用戶的深厚情感做新聞,遵循為人民群眾代言、謀福利的原則,爭做人民的貼心人,并將人民的安危冷暖時刻置于重要位置,將其關注的熱點與難點問題視作工作重心,懷揣著濃厚的熱情為人民群眾服務,真正滿足人民群眾的多樣化需求。 綜上所述,雖然新媒體給我國電視新聞媒體發展帶來了較大沖擊,但是也帶來了全新發展機遇。所以,我國電視新聞媒體應加強創新思維,推進改革創新,通過轉變傳統新聞理念,拓寬傳播渠道,把控新聞內容等方式,強化電視新聞媒體和新媒體的有機融合,激活電視新聞媒體發展生機,并實現進一步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