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游記》英譯科學知識圖譜时间:2023-06-12 現以中國知網(CNKI)為數據來源,以主題為“西游記英譯研究”的241篇文獻為基礎,運用中國知網自帶的計量工具和CiteSpace6.2.R2統計軟件,對《西游記》英譯研究的總體趨勢、研究熱點和發展脈絡進行了可視化圖譜分析。結果顯示《西游記》英譯研究存在數量較少、視角單一等問題,今后的研究應朝著跨學科、多范式的方向發展。 圖1 《西游記》英譯研究總體趨勢分析圖(作者自制) 作為中國傳統文學代表作的《西游記》成書于明朝中后期,其在宗教故事的基礎上,為讀者構建了一個宏大迷人的神魔世界,受到了國內外廣大讀者的喜愛,同時也吸引了眾多研究者的目光,F以CiteSpace6.2.R2可視化軟件為基礎,利用數據統計分析方式,從主題歷時演進、高頻關鍵詞、研究熱點和論文數量等方面對《西游記》英譯研究進行系統分析,總結其研究趨勢和熱點,以期為今后相關研究提供有益借鑒。 研究方法和數據來源 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一個在信息分析領域中具有很大影響力的工具,它通過深度分析和挖掘科研文獻的共被引數據,考察某一知識領域的基本情況,廓清其知識結構,探測其發展趨勢或動向,以可視化的方式呈現!北疚慕柚鶦iteSpace,嘗試分析《西游記》英譯研究現狀,追蹤研究熱點,預測其未來發展趨勢,為《西游記》翻譯研究提供參考。 數據來源 在中國知網(CNKI)進行主題檢索,收集研究數據。首先,選擇“西游記”和“英譯”或“翻譯”為檢索主題,時間選擇從“不限”到“2020”,來源類型選擇“全部期刊”,共獲得文獻187篇,手動剔除德語、法語、俄語、越南語、日語等語種的文獻后,獲得《西游記》英譯研究文獻139篇。為了擴大搜索范圍,以同樣條件對碩、博士的學位論文進行檢索,共獲得有效文獻102篇。對期刊論文和碩、博士學位論文進行匯總,獲得有效研究文獻共241篇。檢索發現最早的《西游記》英譯研究論文出現在1980年,因此本文研究數據的時間范圍為1980—2020年,共40年。將這些文獻以RefWorks格式批量下載,然后導入CiteSpace軟件進行格式轉換,為進行相關數據分析和其他研究做好準備工作。 數據分析 總體趨勢分析 利用中國知網自帶的計量可視化分析工具,對期刊論文和學位論文在不同時期的數量進行分析,得出以下《西游記》英譯研究總體趨勢分析圖。 如圖1所示,《西游記》英譯研究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2009年以前的《西游記》英譯研究處于萌芽狀態,文獻數量少,29年間共發文12篇,其中最早的是1980年王麗娜的《<西游記>外文譯本概述》;第二階段為2010—2015年,這一階段《西游記》文獻的英譯研究數量逐年增加,研究層次不斷提高,發文機構不斷增加;第三階段為2016—2020年,從2016年開始,相關研究呈爆發式增長,并于2018年達到了最高峰,全年發文30篇,其中有24篇期刊論文和6篇碩、博士學位論文,2019年29篇,2020年25篇,標志著2018—2020年成為《西游記》英譯研究的學術熱點年份。這在某種程度上標志著古典文學作品英譯研究引起了學界更多關注。 在241篇文獻中,期刊論文共139篇,占比為57.7%,CNKI的檢索報告顯示,《海外英語》(10%)、《淮海工學院學報》(6%)、《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3.5%)、《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3%)、《燕山大學學報》(2%)成為《西游記》英譯研究的主要五大“普通期刊”。從發文量最高的期刊等級來看,《西游記》英譯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亟須更高質量的研究成果。 若以CSSCI為檢索來源,共獲得《西游記》英譯研究文獻30篇,占總期刊文獻數量的12.4%。第一篇重要論文出現于2009年,其研究了關于余國藩譯本的詩詞英譯策略及意義。發文量排名前五的期刊分別為《外語研究》《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外語與外語教學》《中國翻譯》和《明清小說研究》,發文在2篇及以上的核心研究者分別是王鎮(4篇)、劉珍珍(2篇)、胡陳堯(2篇)以及劉云虹(2篇)。 在241篇文獻中,碩、博士學位論文102篇,占比41.1%,其中碩士學位論文共97篇,占比為95.1%;博士學位論文有5篇,占比為4.9%,李瑞(2014)、王鎮(2017)和王文強(2019)分別從專名英譯、譯介與接受、英譯史三方面進行了研究。因此,與其他三大名著相比,《西游記》英譯研究相對落后,國內外尚無一部系統全面研究《西游記》英譯的著作,《西游記》英譯研究缺乏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從論文來源看,華中師范大學(6%)、大連外國語大學(5%)、上海外國語大學(5%)、福建師范大學(4%)和南華大學(4%)位居全國《西游記》英譯研究的前五名。 《西游記》英譯研究熱點 “關鍵詞是對文獻題目或內容的高度概括”,代表了文章的核心內容,利用CiteSpace6.2.R2繪制的關鍵詞共現圖譜可以直觀清晰地呈現該領域的研究熱點。為了提高圖片的可讀性,將時間分區設置為5,節點閾值設置為6時,得到了關鍵詞共現圖譜(如圖2所示)。 圖2 關鍵詞共現圖譜 (作者自制) 根據關鍵詞的主題和屬性,可以大致將《西游記》英譯研究熱點歸為四類:翻譯策略與方法研究(可譯性、歸化、異化、紀實翻譯、工具翻譯、翻譯倫理、目的論、闡釋學、接受美學);譯者研究(余國藩、李提摩太、詹納爾);文化研究(文化遷移、文化負載詞、喜劇元素);文學研究(宗教、敘事、寓言、雜合、詩學)。根據CiteSpace的“Network Summary”統計,涉及異化和歸化翻譯策略的關鍵詞出現頻率最高,其中異化19次,歸化15次,說明翻譯策略研究已成為《西游記》英譯研究的最熱點。 韋努蒂認為“歸化主導著英美的翻譯文化,歸化現象是用種族中心主義思想,迫使外語文本遵從目標語文化的價值觀,它要求翻譯必須透明、流暢、隱形,將譯文的異質成分最小化”。異化則相反,其倡導一種不流暢、陌生化或異質的翻譯風格,凸顯原文的異質身份!段饔斡洝纷鳛樗拇竺,是中國的文學經典,也是中國文學走上世界舞臺的典型代表,選擇何種翻譯策略才能“講好中國故事”尤為重要。學者普遍認為國外譯者主要采取了歸化的翻譯策略,對《西游記》原文進行了較大程度的簡化與改寫,屬于創造性翻譯。這一做法雖然忽視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但可讀性強,提高了中國文學在英語國家的影響力,如劉英敏(1984)、李暉(2013)、謝曉禪(2014)、劉云虹和胡陳堯(2019)等均采用了這一策略。中國譯者余國藩主要采取了異化的翻譯策略,旨在原汁原味地譯介中國文學,雖屬學術型翻譯,沒有為目標受眾考慮,但有力地推動了中國文學和文化的海外傳播。需要注意的是,異化和歸化作為一種翻譯策略,并非二元對立的關系,它們與譯者的倫理選擇相關,體現了文化的可變性,與之相關的價值觀,是隨著外部社會文化和歷史因素的變化而變化的。清末民初,《西游記》在來華傳教士手中進行了嚴重歸化,中國文學與文化形象也在翻譯重塑中被扭曲變形,“當時的中國社會對西學的渴求正是導致這一時期文化交流逆差與不平等局面的重要原因”。這對如今中國文學翻譯具有重要的警示意義,即在中國文學翻譯的過程中,時刻保持維護民族文化身份的自覺性,避免過度歸化損害原文的獨特性,這樣才能更好地延續文學與文化生命。在現今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國文學走出去”理念相繼提出的背景下,《西游記》的英譯策略仍有較大的改進空間,著名漢學家藍詩玲已于2011年開始重譯《西游記》。 《西游記》英譯歷時研究 為了梳理40年來《西游記》英譯研究的歷時發展動態,以1年為分區將1980—2020年這一時間段劃分為40個時間分區,選取每個時間分區內《西游記》英譯研究關鍵詞被引頻次最高的文獻引文數據作為該時間分區的共被引網絡。使用CiteSpace的“pathfinder”算法,對每年《西游記》英譯研究的有關文獻主題高頻詞匯進行時間線視圖(Timeline View)分析,生成《西游記》英譯研究歷時演進網絡圖譜(如圖3所示)。 “在Timeline View中,相同聚類的文獻被放置在同一水平線上。文獻的時間位于視圖的最上方,越向右時間越近。在每個聚類中,文獻越多說明該聚類領域越重要!眻D3顯示了2005—2020年《西游記》英譯研究主題時間軸可視化圖譜(05年之前英譯研究文獻較少,基本在1—2篇,難以形成聚類分析),文獻數據共形成十一大聚類。在對圖譜所示聚類進行分析后可以從歷時角度了解《西游記》英譯研究的研究熱點和演進過程,從圖中可以發現《西游記》英譯研究的主要領域包括翻譯策略研究(#0, #1,#3,#4)、文化及文化傳播研究(#6,#8,#11,#14)、譯者風格研究(#2,#5,#7)等。其中有關翻譯策略的研究文獻數量居首位,表明翻譯策略研究是現階段《西游記》英譯研究的熱點。 圖3《西游記》英譯研究的歷時網絡圖譜 (作者自制) 從圖3可以看出,《西游記》英譯研究始于1980年。該時期,王麗娜概述了《西游記》被譯為多語種的情況以及它在國外產生的影響,詳細介紹了十幾位譯者譯過的不同片段的英譯文、節譯英譯本等。2004年之前的《西游記》英譯研究大多是在海外不同語種譯本和同一語種不同譯本的比較。2016年以來,西方翻譯理論傳到國內,關于《西游記》翻譯研究的發文量增長迅速,廣度和深度都達到了較高的水準。相關研究由傳統的文化負載詞翻譯、人名翻譯、字幕翻譯、修辭手法等文本內研究,擴展到翻譯策略的選擇,如直譯和意譯、歸化和異化、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再延伸到現在的翻譯中的文化身份建構、跨文化交際、文化遷移、文化差異等文本外研究,結合了接受美學、語境論、信息論和傳播學等領域的成果,更加注重跨文化傳播的效果,體現了經典名著外譯的“文化轉向”,更好地促進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因此,為了更好地傳遞經典文學作品中蘊含的傳統文化,跨學科研究方法或許會成為未來研究的新趨勢。 筆者利用CiteSpace可視化分析軟件繪制了近40年《西游記》英譯研究的科學圖譜,清晰地反映了該時期研究的發展趨勢和研究熱點,凸顯了《西游記》英譯研究的歷時發展脈絡和不同階段的側重點,為研究今后經典文學名著英譯和其他外語翻譯研究的研究熱點和新增長點提供借鑒。 本文借助中國知網計量工具和可視化軟件CiteSpace對40年來《西游記》英譯研究文獻數據進行了整理分析,結論如下。 第一,從總體研究形勢看,作為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英譯研究與其文學地位不對等。相比《紅樓夢》的英譯研究,《西游記》英譯研究起步較晚,數量不足(關于《紅樓夢》英譯研究的期刊文獻2395篇,碩、博士學位論文986篇),且研究視角單一,缺乏高質量的研究成果。 第二,基于可視化分析發現40年來《西游記》英譯研究聚焦于翻譯策略研究,但研究關鍵詞同一性較高,缺乏較強的離群點,因此尚無明顯獨立的研究分支。翻譯策略雖然居于網絡的核心位置,但與其他研究方向互有交叉,因此可以斷定,多元化的研究視角一直是主要研究方向。 第三,《西游記》英譯研究自2010年起受到研究者的重視,2016年開始進入活躍期,數量、話題、視角等不斷增加,融合了不同學科的研究成果。因此可以判定新的研究視角和范式將會被不斷引入該領域,敘事學、美學、認知學及傳播學將使《西游記》英譯研究更加多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