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川客家優秀傳統文化的成長脈絡时间:2023-06-12 陸川客家傳統文化起源于宋元時期客家人遷入陸川,終結于清代?图覀鹘y文化的發展基本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優秀的客家傳統文化為地方文化建設和鄉村治理提供了借鑒,同時也為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與社會治理新途徑提供了強有力的精神指引與價值支撐。 陸川客家優秀傳統文化的起源 陸川縣地處桂東南,現有人口110余萬,是廣西第二大客家縣。具有代表性的陸川客家文化是隨著客家人的遷徙而傳播開來的文化,是中國客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追溯陸川客家傳統文化的起源,就必須探討客家人遷徙陸川的歷史過程。 客家人在遷移前主要生活在中原河洛地區。中原漢人在南遷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漢民族的支系,即客家。這些原居住于河洛地區的中原人,在南遷至閩粵贛三角地區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其中,客家的姓氏、堂號、堂聯,充分反映出客家民系的根在中原河洛。 目前沒有確切的史料記載客家人何時進入陸川,但從現有的文獻資料和陸川各鄉鎮的族譜來看,早在宋元時期,就有不少客家人定居陸川。他們多是一些在嶺南某地任職,解職后落籍陸川的官員。如陸川大橋陳姓始祖陳思輯,元初在陸川為官,因此他從浙江天臺(原籍)遷居至陸川小垌(今大橋鎮大峒村),其家族逐漸發展為陸川第一大姓。此外,有一部分客家人是隨軍南征或貶官流放來到陸川的,如陸川良田的鄭氏、包氏、丁氏等。在今天陸川縣南部的清湖、良田、烏石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有一些客家人被稱為“老地丁”。他們是宋皇祐年間(1049—1054),狄青率軍南下鎮壓儂志高之后落籍當地的官兵后裔,主要有杜、丁、鄭、包、鄒、黃、李、鄧等姓。 明朝有大量客家人從閩、粵、贛等地遷出,也有部分客家人進入廣西后擇居陸川。如烏石鎮羅村的劉氏始祖劉鏗公和烏石鎮調甲坡的李氏始祖,都是明代從福建上杭縣的珠璣巷遷移過來的,但時間有所不同,劉氏是明嘉靖年間遷移來的,李氏則是在明末遷徙過來的。黎氏世居江西,明永樂年間(1403—1424),黎官堂游學來桂,見這里民淳俗厚,就移居陸川并于烏石鎮老圩村官唐坡建筑房屋,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明嘉靖年間,謝氏宗系從福建上杭遷居陸川清湖上堡良村。據地方志記載,2002年,人口超過1萬人的19個客家人姓氏宗族均是在明代遷入陸川的,分別為陳、李、呂、黃、羅、林、謝、劉、丘、鐘等。 清朝時期,客家人主要從廣東地區遷入陸川。如溫泉鎮的龐氏,是清末從廣東化州遷居陸川的。三頭塘、六笛塘、牛運嶺的張氏宗族是清朝初年從嘉應州(今廣東梅州)遷徙來的。此外,有少數客家人是從廣西境內遷入陸川的。陸川縣溫泉、大橋等地的馮氏是清康熙年間從博白遷徙至陸川的。至清朝末年,陸川客家人才完成遷徙。 明清時期,閩粵兩省人口稠密,戰火不息,明清政府為了加強對這一地區的控制和統治,采取措施,組織人口遷移。廣西在當時是人煙稀少的荒涼之地,明清政府實施移民政策,鼓勵移民,因此廣西的客家人越來越多。陸川客家文化始于宋元時期客家人的遷入,終結于清代。正是這些客家先民的進入,不斷把客家文化傳播到陸川,才使客家文化不斷得到發展和弘揚。 陸川客家文化的發展歷程 根據現有材料,陸川客家文化的發展過程基本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宋元時期。南北朝時期,陸川開始建縣。北宋淳化五年(994)縣治遷到今天的陸城鎮。此后,雖然陸川歸屬不同,但是其作為縣一級的行政單位一直沿襲至今。許多文人士大夫或任官或游學先后來到陸川。元朝初年,一些為官者落籍陸川,如陸川大橋陳姓鼻祖陳思輯從浙江天臺遷移而來;元朝中期,陳氏宗系從博白縣江南村遷居至陸川烏石蓮塘。亦有相當多的軍人落籍陸川,其子孫在此繁衍生息。此時期的陸川客家人,開始傳播自己的客家文化習俗?图绎嬍澄幕、語言文化、建筑文化等已初具雛形。 第二個階段:明清時期。該時期許多客家人從閩粵贛等地遷入陸川,將各地的客家文化習俗帶到這里。經過數百年的艱苦創業,陸川逐漸發展成為數十萬人的客家鄉土,和博白、合浦和廣東廉江、化州的客家一起連成200多萬人的客家聚居區。陸川人講的客家話自稱“新民話”,人謂“嘜介話”“啀話”(即客家話)。新民話有17個聲母,66個韻母,6個聲調?图胰酥匾曃幕逃,民淳俗厚,吸引了一些游學者,如原籍為江西吉安的黎官唐落籍陸川。陸川有不少明清時期的建筑,有伏波廟,清朝的陸川客家圍屋、祠堂及一些特色民居建筑,如平樂鎮北面的長旺村古建筑群。每座客家民居建筑的總體布局都呈現出以祠堂為中心,左右兩側分別對稱縱向分布三排建筑,兩兩構成庭院式組合的特點。陳家祠堂興建于清光緒九年(1883),光緒十一年(1885)建成,是一座二進五開間兩層仿西洋式樓房。文武廟于清光緒十八年(1892)興建。在此階段,陸川客家的飲食文化、語言文化、建筑文化等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第三個階段:民國時期。該時期的客家人十分重視鄉情,大家和睦相處,把“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作為傳統美德?图胰丝粗仃栒,重視陽光和通風,要求建筑“坐北朝南”,以順應地球磁場。這一時期的建筑以謝魯山莊為代表,其是著名的私家園林。該山莊位于陸川縣城南,占地400畝,于1921年興建,歷時7年建成。山莊內有多個亭臺樓閣,曲徑通幽,風景秀美,花果飄香。所有房屋均為磚墻瓦頂,體現出濃郁的鄉風民俗。此外,陸川啀戲是以啀話進行說唱的一個戲種,主要以客家人的勞動、生活、愛情為題材,最大的特點是根據啀話問字定音,語言簡潔清晰。民國時期,啀戲逐漸發展為一種有生、旦、丑等16種角色的成熟戲劇。陸川縣的客家山歌歌唱愛情,歌頌正義,鞭撻黑暗,警誡世人。在此階段,陸川客家的建筑文化、音樂文化等得到了大力發展,并日臻成熟。 第四個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陸川客家人崇宗敬祖,祈求平安。其婚嫁之禮已改革從新,婚姻自由自主,尊重年輕人的選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客家建筑文化得到了發展,以陸川新八景為代表。陸川新八景是指陸川溫泉、謝魯山莊、龍巖風景區、東震山景區、東成水庫、沙湖嶂景區、謝仙嶂景區、龍頸瀑布風景區。陸川世界客家文化城占地約2900畝,是集文化體驗、溫泉度假、健康養生、商務會議以及品質居住五大功能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旅游地產項目。它分為客家文化休閑旅游、溫泉娛樂度假、養生居住3個板塊。其中,客家文化板塊以客家歷史人文為主題,開發建設客家博物館、客家文化廣場、客家小鎮等項目。該時期,客家山歌、啀戲得到了進一步發展,成為歌頌新社會的文藝形式。2014年11月,陸川啀戲被廣西壯族自治區列入第5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陸川的飲食聞名遐邇。陸川客家人以豬肉為主材,使用各種制作方法烹調出了一道道美食,如扣肉、白切豬腳、紅燒排骨等。此外,陸川客家還有白切雞、白切鵝、沙姜鴨等美味佳肴。傳統的客家技藝正在發揚光大。202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八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其中就有陸川的烏石醬油釀造技藝、陸川鐵鍋鑄造技藝。2021年,陸川縣人民政府公布了陸川縣第3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陸川土豬叉燒月餅制作技藝、客家青磚青瓦制作技藝赫然在列。在此階段,客家文化中的糟粕被剔除,客家優秀傳統文化得到了傳承和弘揚,陸川客家文化也迎來了最佳發展時期。 陸川客家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 陸川是客家大縣,由于陸川的客家人來源比較集中,千百年來,陸川的客家兒女依然保留著很多原有的生活習俗。悠久的客家優秀傳統文化是一份寶貴的精神遺產,對陸川的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在社會方面,客家祠堂為鄉村治理提供了借鑒和范本。追思生命的源頭是客家文化的傳統命題,陸川的客家祠堂便完整地保留和體現了這種精神價值?图易迦阂揽快籼玫膬仍谖幕瘷C制維系著族群的生存和發展。祠堂是一種有效的文化意識控制方式,其把倫理觀念與生活民俗緊密結合起來,建造祠堂者和創建祠堂文化者在這里地位分明?图胰擞兄鹄暇促t、豁達勤勞的優良品質。烏石沙井村的林藹芬是孝敬老人的模范。她侍奉婆婆林志清34年,端茶送水,無微不至,持之以恒,最終使半身癱瘓的婆婆病情逐漸好轉?图抑v究四代同堂,和睦相處,因此,陸川縣境內四處可見關于尊老敬賢者的宣傳,這有助于社會和諧發展。 在經濟方面,客家文化有助于陸川社會經濟的發展。陸川客家旅游資源豐富且獨特,是客家地區重要的旅游資源。以謝魯山莊為代表的客家建筑,已經發展為“度假村”,成為陸川縣的一張旅游名片?图业娘嬍澄幕仓档么罅霌P。陸川豬肉鮮嫩味美,這與客家人愛吃撈飯有關。數百年來,陸川客家人一直把扣肉、白斬雞、甜酸魚等作為佳肴。對客家美味佳肴的宣傳不僅可以推介客家燦爛的飲食文化,增加人們的收入,還可以促進陸川社會經濟的發展。 在教育方面,陸川客家人尊師重教的傳統等得到了大力弘揚。陸川客家人素來崇尚文化,重視教育,人才輩出。北宋時期,當地建立“學宮”,明清時期,辦學規模擴大,清代先后建立了三峰書院、親睦書院、陸陽書院,廣招童生,培養人才。元至清末期間,陸川共有舉人117人,進士8人,副榜4人,是遠近聞名的舉人之鄉。江璣是陸川古城鄉人,乾隆十年(1745)乙丑科進士,官至德慶州知州。阮調元,陸川沙坡鄉人,清同治四年(1865)乙丑科進士,曾任陜西石泉縣、興平縣知縣,佛平廳撫民同知,陜西、甘肅鄉試考試官等職。清廣西提督學政許道基在《新建三峰書院記》中說:“陸川粵小邑,而風俗淳士,彬彬禮教,近文章,腫接舉科第!泵駠院,陸川的教育事業也有所發展。如陸川丘(邱)氏在1949年前出過縣長、檢察官、三品官員、貢生、舉人、職員等300余人。1949年至今共培養大學生、碩士、博士2400多人,縣處級以上干部100多人。如丘小雄曾擔任國務院副秘書長、機關黨組成員兼國務院總理辦公室主任、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邱小琪于2003年1月被任命為中國第9任駐西班牙特命全球大使兼安道爾大使,并于2009年2月出任中國駐巴西特命全權大使。陸川其他各氏也培養出許多人才。如李京文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江南曾任廣州市體育局黨委書記、局長。 在文化方面,陸川客家的傳統文化得到了傳承和發展?图异籼梦幕粌H是一種純粹的民俗文化,還是文化與政治的結合體,F在,由于祠堂文化觀念的轉變,祠堂文化現象也帶上了現代特點。陸川客家祠堂雖然仍然是祭祖、商議族中事務的地方,但也成為團結族人、擁護社會主義制度、貫徹執行黨的方針政策的場所。陸川民間文藝種類繁多,雖然大部分與鄰縣北流等地相仿,但是其也有一些獨特的文藝形式,如跳禾樓、跳元宵。陸川主要的民間文藝種類有山歌、木魚、粵劇、木偶戲、雜技、舞獅、送春牛、唱八音等。20世紀80年代初,陸川全縣共有木偶戲隊27個。陸川啀戲和客家山歌是優秀的客家傳統文化,已經成為歌頌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以及改革開放的文藝形式。 陸川是著名的客家大縣,有悠久的客家文化。從閩粵贛等地遷入的客家人,篳路藍縷,歷經數百年,逐漸將陸川建設成為如今繁榮的文化大縣。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立為我黨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如何搞好地方文化建設和鄉村治理,是擺在基層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議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治國理政智慧與經驗,陸川優秀的客家傳統文化為地方文化建設和鄉村治理提供了借鑒和范本,同時也為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與社會治理新途徑提供了強有力的精神指引與價值支撐。 本文為廣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民族地區文化建設與社會治理研究中心課題“陸川縣客家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治理研究”系列成果之一,項目編號:2022YJJD0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