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各族中的諸葛亮文化現象时间:2023-05-30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其身上的傳奇色彩在各時期文人的藝術加工下愈發濃厚。歷經千余年,經過歷代文人學士的描繪,諸葛亮的形象日益高大偉岸,被人們譽為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和中華傳統文化中各種優秀品質的集大成者。西南各民族中有大量關于諸葛亮的傳說,這與其在南中的歷史活動有關。西南各民族中諸葛亮文化現象的內涵超出了其歷史活動,西南地區關于諸葛亮南征多以傳說的形式流傳,而傳說背后的深層次內容值得研究,F概述諸葛亮文化現象的構建,分析西南各族中的諸葛亮文化現象,探討西南各族中諸葛亮文化現象的意義。 諸葛亮是三國歷史人物研究的熱點。改革開放以后,國內對諸葛亮的研究更加頻繁。將諸葛亮文化現象放在中華傳統文化的宏觀背景下考察,成為諸葛亮歷史文化研究的新方向。蜀漢建興三年(17)諸葛亮南征,使西南地區社會得以安定,經濟得以發展。晉代以后,諸葛亮的各種傳說開始流傳于西南各族并日益廣泛。傳說諸葛亮死后,西南各族人民修建了大量的武侯祠以示紀念,歷代西南各地都有大量以諸葛亮命名的地名和橋梁。諸葛亮被塑造成一個以善意對待各族的封建政治家。另外,還有一些民族傳說將諸葛亮的形象塑造得愚蠢兇殘。有關諸葛亮的傳說內涵遠超諸葛亮的歷史活動,形成了諸葛亮文化現象。 諸葛亮人物文化形象分析 諸葛亮是中國歷史長河中聲名煊赫的歷史人物,不同文體所描述的諸葛亮的形象不同。諸葛亮是一位家喻戶曉的人物。目前,大眾所接受的諸葛亮形象是在歷史人物的基礎上,經過歷代人的文學創作形成的。諸葛亮是文學史上不朽的典型形象。東晉時期諸葛亮的戰略能力被夸大;唐詩中諸葛亮的地位與圣賢相當;明朝《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將諸葛亮塑造成完美的賢相形象;清代小說戲曲中的諸葛亮形象符合儒家思想的標準。 諸葛亮的形象來自歷史與民間文學,以諸葛亮為主角的歷史題材作品與當地經濟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不同時代所塑造的諸葛亮形象不同。魏晉時期,陳壽的《三國志》中所描述的諸葛亮接近史實,而以《華陽國志》為代表的地方志添加了民間傳說的成分,《世說新語》等魏晉筆記小說中諸葛亮的神秘氣息則愈發濃厚。唐朝以諸葛亮為詠懷對象的詩歌眾多,詩人大多寄寓了得到朝廷重用的希望。宋元時期,城市經濟繁榮,催生出《三國志平話》,該作品中的語言與行文不如后世的文人作品嚴謹,其中塑造的諸葛亮形象雷厲風行,表現出了人們斗爭的緊迫性!度龂萘x》從尊劉貶曹的思想旨歸出發,塑造了完美的諸葛亮主角形象?傊,諸葛亮的形象在不斷演變,并逐漸典型化,其形象滿足了民眾對賢相的要求,F在,漢族民間傳說中諸葛亮的形象多取材于《三國通俗演義》。各時代的諸葛亮形象凝結著各個時期人民的歷史記憶,而后被文人加工創作成人們熟知的諸葛亮形象。 諸葛亮是經久不衰、千古傳頌的人物,被人們尊為圣賢,從魏晉至今一直受到廣大勞動人民的推崇。諸葛亮文化形象的內涵界定為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修身楷模。西南地區許多民族地區的文化受到了諸葛亮的深遠影響(西南地區指云貴川渝藏)。諸葛亮南征給西南地區留下了深刻影響,西南地區少數民族中流傳著大量與諸葛亮有關的傳說。民間文學包括神話傳說與民歌故事等類型,傳說是民眾對記憶中的歷史事件進行改編,并口頭傳承下來的集體創作的傳奇故事,可以反映出當地的民俗文化及民眾的思想情感。關于諸葛亮的傳說,主要分為解釋性與描述性兩種,西南各族有關諸葛亮的傳說經過歷代流傳不斷演變為諸葛亮的文化現象。 西南各族諸葛亮的文化現象 西南各族中流傳的有關諸葛亮的傳說與其在南中的活動有關,漢族官府與南中各族間發生矛盾常用結盟的形式解決。諸葛亮與各族的盟書直至東晉時期各族仍妥善收存,與漢族官府打交道時就會出示盟書,表現出對諸葛亮盟書的重視。有關諸葛亮盟誓的傳說自唐代開始流傳,曲靖一代有關傳說廣為流傳。崇明武侯祠始建于明代,明萬歷四十年遷于古盟臺旁。曲靖城內鐫建大型石雕為諸葛亮與孟獲會盟,紀念其“和撫”民族政策。 云貴地區苗族、壯族善于織棉,傳說是諸葛亮傳授的織錦技藝。云南納西族等民族傳說諸葛亮帶去稻種教他們墾田插秧。先進的手工藝在西南各族與內地漢族的交流中不斷發展。漢晉時期,西南各族種稻使用牛耕已經非常普遍。云南保山蜀漢墓出土的文物證明古代西南一些地區的農業生產已經很發達,表明水稻種植與諸葛亮歷史活動有關。各族人民將生活習俗與諸葛亮聯系起來,相傳諸葛亮臨別時摘下帽子贈給傣族人民,傣族人仿照諸葛亮的帽子建造了傣族的竹樓。相傳,諸葛亮到納西族教各族人民種植水稻,各村寨為迎接漢兵點火驅散瘴氣,此后每年都會點火紀念,遂形成了火把節。傳說西南地區重要的交通設施都與諸葛亮有關,如古代西南第一橋瀾滄江霽虹橋是古代西南絲綢之路的重要關津,據《蠻書》《徐霞客游記》等記載,其為諸葛亮修建。 西南民族有關諸葛亮的傳說也有貶斥的。不少民族傳說諸葛亮幫助他們發展生產,但也有民族傳說諸葛亮送蒸熟的稻種給他們,蒸熟的稻種不能發芽耽誤了農時,造成糧食減產。還有些民族傳說諸葛亮七擒孟獲實際上是孟獲七擒諸葛亮,將諸葛亮塑造成兇險愚蠢的形象;在戰爭中,諸葛亮的陰謀總是被巧妙應對,被當地人打得潰不成軍。 諸葛亮在民族傳說中以不同的形象出現。貴州彝族流傳其祖先頭人濟火協助諸葛亮南征。相傳,水西彝族酋長濟火曾于黔西北和滇東北部分地區親迎蜀軍,協助諸葛亮平孟獲有功,受封為羅甸王,《明史》、明嘉靖《貴州通志》等志均有記載。貴州大方縣文化館在文物普查中發現《濟火碑》,其記載了彝族祖先的事功。關于諸葛亮的人物形象,毀譽不一,地域性明顯,諸葛亮南征終點為滇池,故而滇西地區諸葛亮的傳說最多。 歷史上有很多關于諸葛亮的傳說,滇西保山有關諸葛亮的傳說最多。清光緒年間,趙州牧鐫立大理石碑,上面的碑文是“諸葛武侯擒孟獲處”。諸葛堰水源來自保山城西南九隆池,保山有曾讓南征蜀軍士卒失聲的啞泉等遺跡,類似傳說源于古典小說《三國演義》。近代傳教士想在佧佤族傳教,編造謊言說耶穌是孔明的弟弟,以此引誘佧佤族族人入教。成都武侯祠文管部門組織三人小組到云南踏勘有關諸葛亮的遺跡,當時云南博物館組織座談會,與會的云南老文博稱,實際與諸葛亮關聯的遺跡較少,現有的遺跡幾乎都是漢代官府冒用諸葛亮之名以實現各種圖謀之舉而留下的。 西南各族諸葛亮傳說文化的生成衍化 傳說必須具有歷史性和傳奇性。傳奇性決定了傳說為虛構性作品,諸葛亮傳說受到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而在西南很多地區流傳的有關諸葛亮的傳說大部分為附會人物。有關諸葛亮的傳說流傳了千年,經歷了漫長的演變,從簡單的軼事到與地域文化相關的地方傳說,其影響不斷擴大。諸葛亮傳說自魏晉時期演變至今已有千年,從口耳相傳的集體創作到各類民間文學集成,各種傳說在流傳中不斷變化。傳說的價值應置于流傳地域的社會環境中進行評估,根植于人們的日常生活。諸葛亮在西南各族的傳說與民族遷徙、民間信仰以及民俗等因素有關。 諸葛亮傳說的傳播分為西南地區傳播與域外傳播兩個階段,西南地區的傳播是從四川到滇東北再向四周擴散,一直到滇南等地;域外傳播由水路從北傳播到日韓及西方,從陸路由德宏等邊界地區傳播到東南亞國家。水路傳播的載體主要是各種翻譯文本,水路和陸路的傳播經過漫長的時間,并在傳播過程中與其他文化相互交融。傳說中的人和事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傳說是對歷史的再創造,民間文學集成中的傳說大多經過數次加工,從而無法從原版本出發對傳說的發展脈絡進行梳理。有關諸葛亮的傳說主要經過從歷史到文學的演變歷程。諸葛亮傳說的傳統性表現為故事情節不會偏離歷史過遠,忠實記錄是民間文學收集整理的重要原則,忠實記錄可以使讀者置身于講述的場景,但很多講述者不再使用俚語講述,因此很多有關諸葛亮的民間傳說都采用書面語言進行改寫。民間文學大多是在民眾在廟會等場所的交流中完成的,民間文學集體性根源于其群眾性。只有體現人民美學趣味的作品,才能被集體接受并廣為流傳。傳說民間文學是民眾千百年藝術傳統的積淀,民間文學往往開頭有鋪墊,如苗族傳說《捶布》描寫苗族婦女農閑時捶布的生活場景,為諸葛亮出場做鋪墊。 傳說產生的方式包括紀述創造與借用。傳說產生需要有主客觀的必要條件,客觀上要求人類生活在氏族社會,掌握相應的勞動生產手段;主觀上傳說要求人類具備一定的觀察和理解能力。傳說產生的過程包括現實生活的想象化,歷史的傳奇化與神話的人性化。諸葛亮傳說產生的主要方式是故事粘附化,諸葛亮傳說的生成主要包括歷史語境、中國認同與構建真實。中國認同是四方少數民族對中華文化中央政權的渴望,少數民族不斷漢化是中國認同的最佳體現。少數民族被漢族先進的技術吸引,從而主動學習漢族文化。歷代中央政權對西南少數民族進行壓迫,也有部分統治者實施善政,西南很多民族傳說認為當今的美好生活得益于諸葛亮,如都柳江邊的苗族人認為諸葛亮發明了皮鼓,教會他們編鞋子、斗牛等。由于價值追求的共性,西南少數民族對中華民族產生了歸屬感,因此講述諸葛亮等漢族人物的傳說上升為中華認同的表現。 西南各族形成諸葛亮文化現象的原因 諸葛亮在漢族等民族中被視為智慧的化身,是淡泊明志的模范。西南各族中諸葛亮文化現象具有代表性,其背后蘊藏著深刻的寓意。有關諸葛亮向各族傳播稻種,讓各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等傳說,都是將其視為傳播先進文化的代表,先進文化的傳播包括漢族和其他民族之間的交流。諸葛亮南征后努力安定各族,與其和睦相處,景頗族等稱諸葛亮為孔明老爹,充分體現了其對諸葛亮發自內心的敬重。西南一些民族將先進文化傳播歸功于諸葛亮,以示贊譽。 滇西保山出現的大量贊譽諸葛亮的傳說與其尊重各族習俗有關,九隆神話是洱海地區許多民族認同的民族起源神話。唐代建立南召國的蒙舍詔蒙氏家族以九隆神話為其族源!度A陽國志》記載諸葛亮用連環畫畫出天地日月城府,畫出官吏四處巡視安撫各族,畫出各族牽牛向官府納貢。諸葛亮尊重九隆神話體現出其對各族習俗的尊重,崇奉九隆神話的各族贊譽諸葛亮維護九隆神話的行為。 關于貶斥諸葛亮的傳說出現在某民族地區,這與其受到過巨大的戰爭創傷有關。蜀漢時諸葛亮南征在大涼山地區大戰,諸葛亮擊敗主帥高定,并俘獲其妻女,但高定最終戰死,這場大戰中死傷者眾多。這也是諸葛亮被當成漢族官府象征遭到貶斥的重要原因。東晉時,西南民族與漢族官府打交道時呈諸葛亮與各族的盟書,將諸葛亮承諾視為漢族官府對各族長遠的承諾。諸葛亮身后的漢族官府在西南地區有很多惡行,引起了各族的反感和仇恨。昆明族是我國漢晉時期西南地區較大的民族,其崇奉九隆神話,但其后代中也有貶斥諸葛亮的。 諸葛亮傳說在西南地區廣為流傳,不同類型的傳說蘊含著西南民族的多層次文化,表達了不同民族對諸葛亮以崇敬為主的復雜感情。諸葛亮形象的塑造在西南各族受到地區獨特地理、歷史因素的影響,邊疆民族的中國認同對本民族及其他少數民族的認同非常重要。諸葛亮傳說體現出中原族群與西南族群美美共生的關系。西南各族中毀譽復雜的諸葛亮文化現象與后代漢族官府冒用諸葛亮的行為有關,贊譽諸葛亮是對其努力以及與各族和睦相處的善意的肯定,反映出各族對睦鄰友好、安定和諧的美好愿望;南征中的諸葛亮被視為漢族官府的象征,其實質是對造成民族隔閡的惡行的貶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