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方式的創新时间:2023-05-19 時代變革推動經濟發展,新媒體時代改變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方式,極大地推動了新聞傳播方式的創新發展。因此,在進行新聞內容傳播時,新聞工作者需要挖掘新聞事件的本質及其發生的深層原因,加強觀眾觀點表達與互動交流,從而提高新聞事件的影響力。同時,相關人員還需要建立正確的價值理論體系,按照行業規范調研新聞內容,多方篩選與跟蹤新聞,謹慎處理新聞事件,保護當事人的隱私,從而更好地滿足人們對新聞的需求。當然,新聞傳播創新發展離不開移動設備的更新、人才培養方案的健全,這都有助于傳媒行業的發展。
新媒體技術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改變了新聞傳播的方式。就新聞媒體而言,其應充分重視傳播方式與傳播速度,通過現代化的傳播手段有效傳播信息內容,填充人們的碎片時間。事實上,沒有實體承載的新媒體更容易擴大新聞傳播規模,實現對新聞內容不同方式的傳播,如圖文、視頻、動畫等,增強新聞對人們的吸引力。與此同時,新聞從業人員還需要轉變思想,創建官方平臺吸引觀眾參與互動,在此過程中,可以剖析不同人群的心理,增強新聞的傳播力,也可以對新聞事件進行歸類,整合相似題材,包括生活、娛樂及商業等題材,從而滿足不同人群的信息需求。 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及其特點 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傳播 當下,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需求與喜好趨于個性化。在此背景下,新媒體憑借其特點更容易滿足廣大受眾對資訊的需要。目前,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媒介更加多元化,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人們除了可以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等方式獲取新聞內容外,還可以借助各類新媒體平臺獲取新聞資訊。其實,新聞傳播媒介的增加對于新聞行業而言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從業者可以通過短視頻、圖文、音頻等形式推送新聞。面對當前局面,新聞媒體唯有創新新聞傳播方式,才能從中脫穎而出,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 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的特點 整體來看,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傳播表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時效性。時效性是新媒體環境下開展新聞傳播最顯著的特征之一。傳統媒介時代,新聞傳播往往需要新聞工作者對新聞內容進行審核,以保證新聞的真實性。但審核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這便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新聞的時效性。而新媒體環境下新聞的審核則更加便捷,能夠讓新聞內容在更短時間內進行傳播,人們也可以隨時隨地利用移動智能終端來獲取新聞資訊[1]。 第二,互動性。新媒體環境下人們已經不再局限于通過廣播、電視、報刊來獲取新聞資訊,而是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設備搜索自己感興趣的新聞,且可以針對新聞提出意見和看法,并與其他受眾進行實時的交流溝通,對新聞內容展開討論,轉變了以往受眾只是被動接收新聞的狀況,進一步加強了新聞傳播者與新聞受眾、新聞受眾與新聞受眾之間的緊密交流。這也使得新聞傳播者能夠更加全面、準確地了解新聞受眾的需求,從而發布更多滿足新聞受眾需求的高質量新聞。 第三,個性化。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的個性化特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分別是新聞內容更加多元化所帶來的個性化以及新聞傳播主體多元化所帶來的個性化。新聞內容多元化方面:由于新媒體是基于互聯網技術出現的媒介,因此其擁有十分豐富的資源,新聞工作者可以將其加工成各類新聞。受眾則可以根據自身興趣選擇相應的新聞內容。新聞主體個性化方面:新媒體技術的進步使得新聞創作者的門檻大大降低[2]。任何人都可以注冊新媒體賬號并在新媒體平臺中發布新聞。值得注意的是,個性化的新聞主體會創作出各種類型不同、質量參差不齊的新聞。因此,需要完善新媒體新聞審核機制,以阻止低質量新聞向大眾傳播。 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方式創新思考 更新新聞傳播認知 新媒體背景下,人們閱讀新聞的習慣發生了改變。部分媒體為提高新聞事件的影響力,會對事件進行潤色、渲染。在這一過程中,一旦把握不好信息處理的界限,就很難為受眾提供真實的新聞信息,更不要說了解受眾對新聞事件的真實看法。因此,為滿足受眾在短時間內了解真實新聞信息的需求,新聞從業者需要更新新聞傳播認知,避免出現過度潤色、渲染的情況,將重心放在快速傳播高質量新聞上。同時,新聞從業者還需要合理分配新聞題材、類型、主題,滿足受眾的個性化需求,并提高新聞的權威性。例如,微信公眾號“三聯生活周刊”就是基于新媒體平臺的新聞傳播主體,其科學劃分模塊,為受眾提供多元化的信息,包括社會實踐、娛樂新聞、商業活動等信息。以此為例,新聞從業者需要更新新聞認知,思考如何制作新聞、傳播新聞,以吸引受眾眼球,讓新聞更具競爭力。 加強與受眾的互動 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渠道呈現出多樣化特點,新聞傳播主體與受眾的互動性增強。新聞傳播主體可以借助網絡平臺或互動連線了解受眾的看法,還可以閱讀并整理受眾的評論與私信留言,對于一些有效的建議可以采納并實施,從而實現新聞信息的持續高質量傳播。如新聞傳播者可以引進UGC模式(用戶原創內容模式),方便受眾多平臺轉發、評論,加強與受眾的互動。此外,不同的新媒體平臺具有不同的特點,所以新聞傳播主體應當結合平臺特點挖掘新鮮素材,整合相關信息并及時發布,如在微信公眾號、微博、嗶哩嗶哩、抖音等平臺開通專門的新聞賬號,加強與受眾的溝通互動。如新聞傳播主體可以在抖音平臺上進行網絡直播,利用直播評論、直播連線等形式讓受眾與新聞主持人及其他受眾進行實時互動交流。 提升新聞傳播質量 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媒體要提升新聞傳播質量,突出新聞服務社會的作用。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媒體需要深化新聞報道的價值。當前新聞同質化的問題十分嚴重,部分媒體為了點擊率而成為“標題黨”。為了提升新聞傳播質量,媒體行業應重視對新聞事實真相的呈現,提高新聞的社會價值,新聞從業者(編輯、記者等)要有洞察力,要在采訪中盡可能降低新聞通稿的約束,以自身的創意思維來挖掘新聞本身所蘊藏的價值,以獨特的視角進行新聞報道,傳播能夠引發受眾思考的新聞。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新聞同質化,并深化新聞報道的價值,從而讓新聞在新媒體環境中更好地傳播[3]。第二,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媒體要革新新聞傳播形式,為受眾提供準確的新聞報道。充分結合新媒體環境的特點,傳播適合受眾閱讀的新聞報道,從而提升新聞傳播質量。在碎片化閱讀時代,可以結合受眾特點編制新聞內容。如可以將新聞分為高度精簡版、全文閱讀版等,這樣,受眾便既可以閱讀精簡化的新聞,又可以點擊完整版鏈接進行全文閱讀,從而更好地滿足不同受眾對信息的需求。新聞媒體還可以結合大數據技術分析受眾的閱讀偏好,進而對不同類型的新聞進行分類,引導受眾進行精準閱讀。 應用“Vlog+新聞”模式 “Vlog+新聞”與傳統新聞報道最顯著的區別在于敘事人稱的變化。傳統媒體環境下的新聞報道大多是以第三人稱視角進行的,敘述新聞事件的起因與發展。而“Vlog+新聞”是采用第一人稱視角對現場發生的新聞事件進行敘述。傳統新聞報道不會與第三方開展合作。而新媒體環境下,“Vlog+新聞”更加傾向于在全網開展新聞報道,因此其成為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的重要形式之一,引起了受眾的廣泛關注。落實“Vlog+新聞”模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構建專業的Vlog團隊。將新聞以Vlog的形式進行表現需要團隊成員有較強的專業技能,如攝影、鏡頭語言運用、配樂添加、剪輯技能等。因此,要想取得較高質量的傳播效果,就必須組建專業的制作團隊,引入專業的腳本策劃、攝影、剪輯人才等。同時,“Vlog+新聞”的重點在于在短時間內實現新聞視頻化,這就對從業者的文字功底、突發狀況應對能力等提出了較高要求,因此需要培養或引進高水平的新聞綜合型人才。第二,綜合運用AR、VR技術打造虛擬世界,使受眾可以真實地感受新聞現場。將虛擬現實技術與真實世界相融,賦予受眾真實新聞現場的感官體驗,打造沉浸式新聞體驗,從而提高“Vlog+新聞”模式的吸引力與影響力。如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央視記者利用AR技術以Vlog的形式,讓觀眾從小編的視角看兩會。小編使用AR眼鏡拍攝現場,將兩會場地直觀地呈現出來,讓受眾能夠通過小編的第一視角真實地感受兩會現場。第三,提升“Vlog+新聞”模式內容制作的精細度。新媒體環境下,Vlog隨手可拍,但是這種隨手拍攝的方式有可能導致新聞質量下降,從而影響新聞傳播。鑒于新聞對內容有一定的要求,在落實“Vlog+新聞”模式時,有必要提升內容制作的精細度,在有限的時間內傳遞有價值的新聞,從而實現高效和高質量的新聞傳播。第四,圍繞傳播主體拓展鏈接。新媒體環境下,各大網絡平臺對“Vlog+新聞”模式的傳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癡log+新聞”在傳播過程中更多依賴個人的傳播行為,更加接近于自媒體的傳播機制[4]。因此,新聞媒體在利用“Vlog+新聞”的模式進行新聞傳播時,需要打造新聞矩陣,將新聞發布至各大平臺上,吸引更多的個體參與其中。如新華社報道的《Vlog|新華社小姐姐帶你游新疆——天山天池》,對新疆推出的一系列冬季旅游優惠政策進行了介紹,從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新疆旅游。對外發布這一新聞的鏈接,轉發Vlog新聞跨平臺鏈接碼,可以讓這一新聞得到十分快速的傳播。新華網在發布這一新聞后,愛奇藝、騰訊視頻、鳳凰網等各大媒體平臺紛紛轉播,將傳播主體的鏈接進行了擴散。因此,落實“Vlog+新聞”模式需要緊緊圍繞傳播主體拓展鏈接,拓寬“Vlog+新聞”傳播渠道,以取得更加理想的新聞傳播效果[5]。 構建新媒體新聞隊伍 為了更好地適應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的需求,應當進一步提升新聞媒體隊伍的專業水平,以便制作、傳播高質量的新聞。第一,重視人才存量挖掘。各大媒體要重視對現有人才存量的挖掘工作,盤活人才存量,進一步提升現有人才的綜合素養。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提高新聞從業工作者的新聞策劃能力。在新媒體背景下,受眾的新聞需求呈現出多元化與分散化的特征,對新聞的數量與質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不僅需要進一步提升新聞采編人員的專業技能,還需要其準確把握當下受眾對新聞的需求變化,對新聞進行提煉選擇,從而提高新聞質量。新聞采編要提升新聞敏銳度,多方位挖掘有價值的新聞,報道其他媒體沒有報道但受眾感興趣的新聞,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其次,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新聞采編人員要認清新媒體環境的發展趨勢,增強緊迫感,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識地更新理念,建立互聯網思維,主動摒棄傳統媒體的工作慣性,形成新媒體思維。新聞采編人員要積極拓寬知識領域,不僅要在專業領域下功夫,還要提升在其他領域的能力。如提升攝影能力、圖片編輯能力、剪輯能力、數據分析能力等,成為全媒體型人才,從而更好地適應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傳播發展趨勢[6]。第二,增加新媒體新聞人才增量。著眼于新媒體環境的新格局,結合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特點,重點開展對全媒體業務型、綜合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工作,為新媒體環境下新聞事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首先,應用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能夠精準培養新聞后備人才。各大新聞媒體可以根據自身人才需求與高校簽署訂單式人才培養協議,高校則按照要求進行訂單式培養。這種深層合作的形式能夠讓高校與新聞媒體實現雙贏,實現媒體發展與人才培養同步。其次,創新新聞專業教育理念,培養全媒體人才。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要求新聞專業人才改革創新教育理念,順應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的變化,培養具有新媒體思維的綜合型人才。重點培養既掌握基礎新聞傳播理論,又擁有新媒體思維,還具備全媒體技能的高素質人才,以滿足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的轉型需要。 綜上所述,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應當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加大傳播力度,充分利用新媒體優勢進行新聞傳播。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要實現創新可以從更新新聞傳播認知,加強與受眾的互動,進一步提升新聞傳播質量,應用“Vlog+新聞”模式,構建新媒體新聞隊伍等方面入手,以便為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傳播創造良好的環境,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參考文獻 [1]姚圓.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創新模式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2,13(01):94-96. [2]朱瑛.淺談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傳播方式的拓展[J].采寫編,2021(09):99-100. [3]關敬生.融媒體時代新聞媒體的傳播方式與發展途徑[J].傳播力研究,2022,6(08):49-51. [4]鄧葳.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創新模式分析[J].新聞傳播,2022(13):48-50. [5]劉冉.“Vlog+新聞”視角下主流媒體的傳播方式轉型[J].記者搖籃,2022(07):54-56. [6]王佳力,李忠昌.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傳播創新模式試析[J].新聞傳播,2022(01):36-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