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圖書館建設路徑探析时间:2023-04-26 圖書館必須順應智慧化發展潮流,積極投身于智慧圖書館建設。首先介紹智慧圖書館的定義、特征及建設現狀,其次從空間再造、技術升級、資源整合、館員重塑、效果宣傳五個方面對智慧圖書館的建設路徑進行探討,以供同仁參考。
自IBM于2008年底提出“智慧地球”概念以來,智慧化的概念逐步走進公眾視野。之后,伴隨以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和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元宇宙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智慧化的概念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巨大的肯定和支持。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建設智慧社會。2021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積極發展智慧圖書館。2021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明確提出要開展全國智慧圖書館體系建設項目。2021年9月,《國家圖書館“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智慧轉型”“品質提升”“開放合作”三大戰略,其中一個主要任務就是全國智慧圖書館體系建設。智慧化時代已經到來,圖書館必須順應智慧化發展潮流,積極投身于智慧圖書館建設,以便實現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 定義及特征 “智慧圖書館”的概念出現在圖書情報領域已有近二十年。2003年,芬蘭奧盧大學的Markus Aittola在一篇題為《智慧圖書館——位置感知的移動圖書館服務》的文章中首次提出了“智慧圖書館”的概念,即“基于位置感知的移動圖書館”[1],之后國外關于智慧圖書館的研究陸續涌現。國內對智慧圖書館的研究起步比國外晚,但是自2010年起,相關研究逐年增多,專家學者從模式、功能、技術等角度對智慧圖書館進行了闡述。綜合嚴棟[2]、孫利芳[3]、段美珍[4]等學者的觀點,可知智慧圖書館是集圖書館建筑、設備設施、信息資源、智能技術以及用戶體驗、館員智慧于一體的全新用戶知識服務體系,它以知識資源為基礎,以現代技術為驅動,以為用戶提供便捷精準體系化的智慧服務為目標,方便用戶獲取高質量知識資源,從而進行深度學習與創造。 關于智慧圖書館的特征,圖書館界的學者各有見解。綜合韓麗[5]、馬然[6]、王世偉[7]、饒權[8]、魏大威[9]等學者的觀點,可知智慧圖書館是圖書館發展的更高階段,它的特點是廣泛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傳感等現代科學技術,實現廣闊的互聯以及共享,進行智慧化的管理和服務。智慧圖書館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智慧服務,幫助用戶獲取知識,更好地成長。 我國智慧圖書館的建設現狀 從智慧圖書館的定義和特征來看,智慧圖書館是圖書館的理想狀態,是圖書館發展的高級階段,前景非常廣闊。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圖書館當前的建設情況距離成為智慧圖書館還有相當一段距離。 智慧化程度有限 近二十年來,全國各地頻頻傳來圖書館新建或者改擴建的好消息,但是大多數圖書館只注重對原有實體空間的升級改造,鮮少聽聞圖書館虛擬空間的建設成果;多以打造閱讀休閑空間為目標,缺少互動交流空間;智能技術和設備的運用僅體現在相對微觀的個別工作環節改善方面,如智能機器人、智能書庫、無感借閱等,真正的智慧化管理集中控制還沒有實現;基于大數據和數據挖掘理念的精準細分推送以及個性化服務還處于淺表層,深層次的知識服務尚在研究探索中。 資源整合乏力 資源是圖書館服務的基礎。在數字圖書館時代,圖書館資源主要包括印刷型文獻資源及電子型文獻信息資源;而智慧圖書館的資源,是實體資源與虛擬資源的集合,智能空間、設施設備、館員、各種數據、虛擬情境等都是智慧圖書館資源的組成部分。目前,多數圖書館采集的資源還局限于館藏文獻、用戶基礎信息數據等,對網絡流動數據、用戶行為數據的采集還比較少;空間、設備、人員等資源大都“各自為政”,未能多方聯動、深度整合,也未能做到對用戶進行精準畫像,更未能向用戶提供智慧化知識圖譜,所以暫時還無法滿足用戶精準高效獲取知識的需求。 館員能力不匹配 智慧圖書館需要智慧圖書館員為用戶提供知識服務。智慧圖書館員是能將知識結構完全嵌入工作,并充分利用對知識資源結構和知識分析規律的深度理解,以用戶目標為驅動,以專業的角度、專家的視角協助用戶進行知識挖掘,對知識進行有效、集成的再加工,為用戶提供情景化、個性化、智能化的知識增值服務的專業館員[10]。對標這個標準,現有圖書館員的職業素養和服務能力尚不能與智慧圖書館完全匹配。目前,館員學科背景較為單一,信息素養不夠高,對新技術的掌握程度不夠,主動發現用戶需求的動力不足等情況仍較常見,這也是智慧圖書館建設的短板。 智慧圖書館的建設路徑 智慧圖書館建設是智慧社會建設的助推器,也是圖書館依托現代科技自我革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因此,圖書館要主動求變,積極朝著智慧化方向轉型,不斷提升智慧服務能力。 空間再造 隨著5G網絡、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加速迭代,人們越來越習慣于智慧化生活、學習和工作場景,因此,圖書館必須適應這一變化,利用數據化、智能化管理手段,為用戶量身打造無感便捷高效的知識獲取與交流環境。它并非要求圖書館拋棄現有的建筑和實體空間,新建一座智慧圖書館;也不是要求在現有圖書館建筑中劃出一片空間或一個區域,對智慧圖書館作示范性展示。它應該是實體空間的優化,并輔以虛擬空間的加成。實體空間要因地制宜,打造舒適的學習環境,同時借助各種生物識別和傳感技術,感知用戶行為,形成個性化服務,提高用戶獲取知識的效率。虛擬空間是實體空間的數字孿生體,是實體空間的鏡像,它不但要向用戶提供全時全域的可視化展示與沉浸式功能體驗,還要收集實體空間的真實映射數據,用以分析和模擬實體空間,對變化作出仿真推演,制訂解決方案,提高實體空間運營的整體效率,輔助管理人員對服務進行改進。智慧圖書館的實體空間與虛擬空間應無縫連接,實現物理數字、現實虛擬、線上線下互聯互通,為用戶獲取知識打造良好的空間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在再造智慧圖書館空間時,不能忽略“交流空間”!敖涣骺臻g”是圖書館空間價值的進一步升華。實體空間應該注重為用戶提供開放自由的知識交流場所,虛擬空間則應該注重為用戶提供知識交流的服務平臺,使用戶在泛在環境下獲取資源的同時,可以對獲取的知識展開討論,在思想碰撞下,促進知識價值的轉化和創新。 技術升級 現代技術是打造智慧圖書館的重要驅動器。當前,已有少量圖書館采用紅外光幕技術、人臉生物識別技術、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實現無感化借閱;通過建設智能書架,實現在架圖書的智能檢索、精準定位和實時盤點功能;引進人工智能機器人,通過前期設置關于圖書館咨詢導讀的問答,同時利用機器人自主學習的能力,實現對讀者的咨詢引導服務。但要實現全面感知、互聯互通、智慧管理與智慧服務,應用這些技術和設備還不夠,F在以及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RFID、5G通信、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傳感、物聯網、區塊鏈、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新技術都將是圖書館技術升級的重點。將新技術應用到圖書館內部管理、維護和對外服務工作中,對圖書館資源、空間、設備、用戶行為等數據進行動態采集、清洗、重構,讓用戶、圖書館、前臺、后臺實現智能連接,為用戶量身制訂個性化、智慧化解決方案,節約用戶時間,為館員提供更加便捷的管理方式。 智慧圖書館技術升級的重中之重是保障數據與應用的安全,主要包括數據的安全使用和管理、用戶數據的安全使用與管理以及與數據資源安全相關的應用軟件和硬件設施設備、網絡的安全運行管理[11]。為此,應制定相應的數據及應用安全管理制度,規范工作人員準入權限,優化設備運行環境,及時修補系統漏洞,防范病毒軟件攻擊,以免數據泄露。還應定時對數據與應用的安全性進行評估,針對評估發現的制度漏洞及管理漏洞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資源整合 智慧圖書館的資源涵蓋廣泛,所以智慧圖書館的資源整合是一個較為龐大的概念,既包括對知識、信息資源的整合、分析與發現,也包括對物理空間功能的細分與管理,對虛擬空間的功能拓展與優化[12],還包括對館員智慧服務能力的提升與應用。 在智慧圖書館建設的初始階段,首先應拓寬資源的來源渠道,除了常規收集的文獻信息數據、用戶數據、基本環境監測數據等原始情境數據外,原生數字資源、可檢索的諸如研究成果和社交媒體等創新型數字資源等都應納入收集范圍,建立多元立體的知識資源體系。其次,要對多元異構數據進行結構化處理,對多源多模態數據進行整合、碎片化處理,通過分析與計算,實現細顆粒度的語義關聯,形成面向深度學習和智慧決策的知識圖譜,便于用戶獲取高質量知識資源。最后,要在數據分析推演的基礎上,形成空間管理、業務流程和用戶服務的最優方案,提升資源整合后的規模效應和效能,使各項資源的功能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提高智慧服務效能,縮短讀者“抵達”知識的距離。 館員重塑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人才是第一資源。在社會發展進程中,人才始終是社會進步的核心動力。功以才成,業由才廣。智慧圖書館建設也不例外?臻g再造、技術升級、資源重組都需要館員,智慧圖書館員是智慧圖書館建設最有力的推手。 培養智慧圖書館員,第一,從招聘上下功夫,優先引進具備圖情、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計算機、數據挖掘分析、知識發現等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使其把自身的知識、經驗和方法運用到實際工作之中,充分發揮工作的集聚效應、知識的輻射作用,使其他工作人員耳濡目染,在工作實踐中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從而構建完備的人才體系。第二,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和學習氛圍,通過在職培訓、實地考察、經驗交流、業務競賽、品牌創建等方式,對館員開展多頻次、多維度的專業培訓,使館員不斷更新知識結構,逐步從具備專門學科知識的人才向具備多門學科知識的復合型人才轉變,提高智慧服務能力。第三,增強館員的歸屬感、使命感,讓他們為成為智慧圖書館的建設者而驕傲,從而主動提高學習、服務意識,增強開拓創新能力,主動發現用戶隨時代發展而不斷變化的需求,并根據新的需求及時提升服務技能。 效果宣傳 圖書館員多數習慣默默奉獻。但在信息爆炸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圖書館應注重收集智慧服務成果,通過網站、微博、微信、電視臺、報社等多種媒體向社會公眾進行展示、宣傳,增進社會公眾對圖書館的了解,吸引更多用戶前往使用,從而引起上級部門的重視,并促其加大政策、資金、人力等方面的支持,促進智慧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 圖書館擁有海量資源,具有知識集成優勢,具備專業資源挖掘分析技能,可以開展智庫服務,向政府、企業、個人提供專題研究報告,為決策提供參考;可以將知識應用于實踐,通過信息分享與創建,支持社會經濟領域的創新發展,滿足市民的學習、生活等需求;可以發揮知識寶庫作用,保護和傳播人類文明……智慧圖書館必須充分發揮這些功能并將其廣而告之,使政府、企業和個人都充分感受到,圖書館于社會生產生活而言是不可或缺的,這有助于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動智慧社會的建設,還可以幫助圖書館爭取上級部門更多的投入和支持,為形成智慧圖書館發展與人民幸福感提升的良性循環提供有力支撐。 綜上所述,目前智慧圖書館建設仍處于起步實踐階段,專家學者還在對智慧圖書館的建設進行研究和探索,尚未形成可資借鑒的最佳范例;而且智慧圖書館建設涉及內容眾多,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因此,圖書館還需要進行更多實踐、交流、探討、借鑒,因地制宜,實施分步走戰略,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積極穩妥推進,走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智慧圖書館發展之路。
注釋 [1]初景利,段美珍.智慧圖書館與智慧服務[J].圖書館建設,2018(04):85-90,95. [2]嚴棟.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圖書館[J].圖書館學刊,2010,32(07):8-10. [3]孫利芳,烏恩,劉伊敏.再論智慧圖書館定義[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5(08):17-19+68. [4]段美珍,初景利.國內外智慧圖書館研究述評[J].圖書館論壇,2019,39(11):104-112. [5]韓麗.物聯網環境下智慧圖書館的特點、發展現狀及前景展望[J].現代情報,2012,32(05):48-50+54. [6]馬然.館員駕馭智慧圖書館的研究[J].情報探索,2012(09):109-111. [7]王世偉.再論智慧圖書館[J].圖書館雜志,2012,31(11):2-7. [8]饒權.全國智慧圖書館體系:開啟圖書館智慧化轉型新篇章[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1,47(01):4-14. [9]魏大威,謝強,張煒,敦文杰.智慧圖書館建設的思考[J].國家圖書館學刊,2022,31(03):3-11. [10]武婧.智慧圖書館與智慧圖書館員[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3,33(09):113-114. [11]盧鳳玲.融合數據治理體系的智慧圖書館框架研究[J].圖書館,2021(05):74-78. [12]楊文建,鄧李君.基于用戶感知的智慧圖書館空間評價研究[J].圖書館,2021(08):42-48+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