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渝博物館石刻資源數字文創開發研究 ——以瀘縣宋代石刻博物館為例时间:2023-04-20 摘要:數字時代下,博物館文創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必然趨勢,數字資源日益成為各博物館轉型升級的重要資源。川渝地區博物館館藏文物數量和質量在全國名列前茅,成都、重慶各大型博物館始終保持先鋒意識,引領文創產業數字化轉型,F以四川瀘縣宋代石刻博物館為例,探討川渝中小城市博物館在數字時代和大型博物館群的影響下,如何“活化利用”文化資源,推進數字文創產品開發,展示巴蜀文化魅力,助推川渝文化發展。 引言 博物館是收藏、保護、展示文物的重要平臺,可以助力文化旅游品質提升,推動文化產業持續發展。川渝博物館以藏品為核心進行文創產品開發。隨著數字技術的深入發展,文創產品的開發理念不再只局限于實物,已經向數字化、虛擬化轉變,這也體現出大眾對文創產品的使用需求逐漸轉變為審美體驗需求。 相較而言,川渝中小城市博物館知名度偏低,有價值的巴蜀文化資源尚處于“休眠”狀態。數字時代下,文化資源向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必然趨勢。在大型博物館群的帶動下,借助數字推廣平臺,可以更好地提升中小城市博物館的影響力,讓地方文化更具品質。 川渝地區的石刻藝術是巴蜀文化的瑰寶,是歷史文化的見證者,折射了中國古代的社會現實與世俗生活,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瀘縣宋代石刻博物館是國內唯一的宋代石刻專題博物館,館內的文物可以很好地再現當時的民俗風貌,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唐宋風俗的流變,在宗教石刻資源居多的川渝地區顯得尤為突出,具有重要的數字文創開發價值。 川渝石刻概說 川渝地區是我國繼北方地區之后的另一個石刻造像發達的區域,擁有眾多有代表性的石刻,如分布在重慶大足、四川樂山、四川安岳等地的宗教石刻,是當地重要的旅游資源;還有一類分布在瀘州地區的石刻。四川瀘縣宋代石刻博物館現有大量反映民俗風貌、百姓精神生活的南宋石刻,其具有重要的文化傳承與創新價值。 目前諸多學者對瀘州宋代石刻的文化內涵、圖案、創新性開發、數字化展示等方面進行了研究。為促進有價值的巴蜀文化資源的活化利用,提升川渝中小城市文博單位和特色藏品的影響力,現以瀘縣宋代石刻博物館為載體,探索新形態博物館數字文創產品的開發路徑,以更好地延續宋代石刻藝術的文化脈絡。 瀘縣宋代石刻博物館石刻題材 相較于唐代的石刻藝術,宋代石刻更為精美,展現了墓主生前的精致生活,反映了當時的民俗風貌。瀘縣宋代石刻的題材包括武士、侍女、花卉等,其寓意更多的是祈求長壽,追求永生,這也是瀘縣宋代石刻的特色。根據研究,宋代石刻大致可以分為武士、神異、備侍、花卉四大類。 武士 武士是瀘縣宋代石刻中數量較多的一類,多雕刻于墓室門柱兩側,其造型取材于宋朝軍士形象,采用淺浮雕、高浮雕、陰線刻等雕刻技法,以正面、四分之三側面、背向側頭多角度呈現出了宋朝軍士的形象。武士的服飾和兵器極具特色,引人注目,如飄飛的巾帶、手中持握的兵器、腳下踩踏的祥云和神獸等,整體造型生動威武,極富動感,表達了造墓者對美好生活的祈愿。 神異 神異類是非常重要的一類題材,包括四神、神禽瑞獸、神異人物等。四神是人們熟知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神禽瑞獸主要是龜、鶴、鹿、麒麟等;神異人物則是極具動勢的飛天和在不同位置出現的力士。 備侍 備侍是常見的石刻裝飾題材,常見于墓室后壁龕或左右壁龕,內容以人物為主、器物為輔,采用高浮雕的雕刻技法表現人物與器物的基本形態,體現出了瀘州宋人生活的諸多方面。 花卉 花卉是傳統裝飾圖形中的重要類別,也是瀘縣宋代石刻的特色裝飾題材,常見的有蓮花、芙蓉、牡丹、梅花、水仙、竹、松、蜀葵等,主要表現形式為插瓶花卉、折枝花卉、纏枝花卉,常出現于建筑構件、浮雕石門、石屏風中,作點綴之用。 構圖巧妙、雕刻精美的瀘縣宋代石刻再現了宋人世俗生活和社會文化的一隅,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是中國石刻藝術的瑰寶,為系統性開發數字文創產品奠定了基礎。 博物館數字文創產品分類與開發路徑 博物館數字文創概說 文創產品涵蓋了文化、創意、產品三方面,其生成機理具有以文化為基礎,以創意為源泉,以消費者需求為動力。創意產業價值鏈由文化資源、內容創意、生產制造、市場推廣、消費者五個環節構成[1],博物館可以圍繞這五個環節進行文創產品的開發,并對所選取的特色文物的文化背景和藝術內涵進行分析,融入新元素,創新營銷和傳播方式,把握產業現狀,制定開發策略,促進博物館藏品文物的創新性轉化。 隨著數字技術和互聯網的普及,人們的消費模式由實體店消費向網絡化消費轉變,這為數字文創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數字文創的核心是文化創意,具有產品數字化、傳播網絡化、消費個性化等特點,可以結合數字技術進行文創產品的設計開發、生產、傳播、服務。目前博物館數字文創產品開發在技術賦能的前提下注重打造文化IP,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為大眾提供了有形的視覺產品和無形的虛擬產品與服務,進一步推動了文創產品數字化,讓文物“活”起來。 博物館數字文創產品分類 過去,博物館文創產品以實物的方式進行展陳和售賣,大眾需要到實地消費購買,或者通過郵寄獲得實物產品。如今,在數字時代,各大博物館利用互聯網平臺開發App或小程序,將文物以數字藏品的形式進行展示,大眾不僅可以了解和學習相關文物知識,還可以參與到文創產品的開發中,對數字化文創產品進行再設計。 各大博物館引進VR、AR等技術,將技術與藝術相結合,開發沉浸式體驗類文創產品,給觀眾帶來了更為豐富的視聽體驗;同時還有很多博物館借助互聯網平臺,打造線上數字展廳,為大眾提供線上體驗,讓大眾足不出戶就能夠參觀博物館各展區,了解博物館展品信息。 此外,還可以將虛擬數字文創產品放至博物館App和小程序以及文博類節目或紀錄片等媒體平臺[2]。國內大型文博單位先后推出了多款虛擬數字產品,如故宮博物院推出的多款互動性游戲與文物科普知識相結合的App;以《千里江山圖》為創作藍本的解謎類游戲;還有文博類節目《我在故宮修文物》,在讓人們了解文物背后蘊含的中國文化和中國精神的同時,還衍生出了很多文創產品。 博物館數字文創產品開發路徑 博物館數字文創產品與傳統文創產品開發都以博物館文化資源為核心。博物館文創產品是博物館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博物館不同的文化資源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逐漸演變為文化符號,主要用于線上設計等。從博物館的館藏文物中提煉文化主題,開發系列文創產品,能夠確保博物館視覺形象的統一,促進博物館文化的傳播[3]。 在數字時代,大眾審美需求不斷增加,文創產品的開發設計理念更加注重虛擬服務,因此數字文創產品的開發應當充分考慮大眾的參與度和消費意愿,運用多種設計方法將經典文物與現代審美相結合,讓館藏文物在數字時代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如開發大眾喜聞樂見、風格多樣的數字文創產品,運用不同的數字文創產品設計風格,設計不同的用戶界面等,以提升大眾的線上交互體驗。 但受館藏文物、知名度、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響,中小型博物館開發的文創產品數字化轉型面臨重重困難,尤其是非一線城市的小型博物館,更應準確分析自身的優勢與不足,挖掘藏品價值,突出地方文化特色,為博物館文創產品數字化轉型奠定基礎。 瀘縣宋代石刻博物館數字文創產品開發現狀 近幾年,瀘縣宋代石刻博物館文物藏品文創產品開發的內容有包括石刻紋樣知識體系與知識圖譜、石刻美術資源的數字化設計、石刻資源與文旅、石刻旅游文創設計、石刻圖像等。諸多研究者對瀘縣宋代石刻予以高度關注,并對其進行深入研究,瀘縣政府、研究院、博物館聯合高校編著了以瀘州南宋民間故事為載體的石刻漫畫繪本等。以上研究為瀘縣宋代石刻博物館文物的數字文創產品開發奠定了理論與實踐基礎。 瀘縣宋代石刻博物館數字文創產品開發策略 四川瀘縣宋代石刻博物館是國內唯一的宋代石刻專題博物館,館內文物藏品以南宋時期的石刻為主,有一萬四千余件,國家級文物達百余件,為博物館數字文創產品開發提供了素材。博物館數字文創產品開發以構建數字資源庫為切入點,提煉文物藏品的文化符號,形成視覺設計符號體系,開發各種形式的數字文創產品,形成地方博物館數字文創開發新業態。 構建數字資源庫,形成視覺設計符號庫 瀘縣宋代石刻博物館優勢明顯,具有文物數量龐大、文物形態完整、南宋文化特色突出等特點。梳理館藏文物形狀、尺寸、紋飾題材、構圖等信息,是構建數字資源庫的前期工作,這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完成。其間可以借助地方高校藝術設計與數字媒體等專業人才的力量,根據文物的重要程度分期進行典型文物的視覺設計符號提取與轉換,深耕校地合作,實現雙向賦能,加快博物館數字資源庫建設。此外,形成視覺設計符號庫能夠更快對接數字文創產品開發要求,為各類數字文創開發落地提供可能,也為擴大博物館影響力奠定了基礎。 選取典型文物,設計系列潮玩IP 構建視覺設計符號庫為后續不同類型的數字文創產品開發提供了更多可能,包括開發數字推廣平臺、增加虛擬交互等。筆者認為數字文創產品開發首先應當從構建數字文創IP出發,實現文創實物向虛擬數字產品的轉變。其次,結合大眾審美需求和網絡推廣需要,按類別選取典型文物,開發數字文創IP,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第一,開發大眾喜愛的潮玩IP,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或地方文旅網絡平臺進行推廣和展示,加快巴蜀石刻文化的傳播;第二,可以與川渝大型博物館聯合舉辦展覽活動,提升自身知名度,擴大博物館影響力。 豐富互動方式,開發數字文創產品展示平臺 博物館應當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的優勢,開發App和小程序,將采集的文物數字圖像,提取的視覺設計符號和設計的文創IP形象等數字資源,根據大眾的實際需求進行分類展示;或者結合文物的科普推廣,對其進行可視化設計,并放至開發的App和小程序中,讓大眾參與到文物信息的科普推廣中。同時,還可以開發大眾可參與和互動性強的小游戲,將其與文物科普知識相結合,為大眾提供可視化的數字博物館參觀體驗。目前,瀘縣宋代石刻博物館數字文創產品的展示多以微信公眾號和地方文旅網絡平臺為主,后續可著力開發App和相應的小程序,豐富與大眾的互動方式。 開發數字文創產品,提升交互體驗 隨著數字技術的深入發展,川渝各大博物館都對館內展陳形式和體驗方式進行了提檔升級,利用VR、AR技術為大眾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給大眾帶來更好的視聽覺新體驗,進一步拉近文物與觀眾之間的距離。近年來,瀘縣宋代石刻博物館對館內的展陳也進行了提檔升級,并結合數字技術,提升大眾觀展的體驗感;诖,數字文創產品可以結合石刻文化所傳達的深層文化內涵,進一步優化數字文創場景,更為準確地還原宋風古韻,提升大眾的觀展體驗,進而更好地挖掘石刻文化內涵,提升石刻的藝術價值。 結語 目前,川渝中小城市的博物館可以以數字文創產品開發為契機,活化利用文化資源。瀘縣宋代石刻博物館的石刻資源是川渝獨具特色的文化資源,在博物館提檔升級后,可開發不同形式的數字文創產品,向民眾普及專業的南宋石刻文物信息,助力石刻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提升瀘縣宋代石刻博物館知名度,推動有價值的巴蜀文化資源得到更廣泛的傳播。 注釋 [1]林明華,楊永忠.創意產品開發模式——以文化創意助推中國創造[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4:39-46. [2]王偉,姚文婷.博物館數字文創產品開發研究[J].創意設計源,2022(06):41-45+61. [3]易平.文化消費語境下的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J].包裝工程,2018,39(08):84-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