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技術支持下瓊劇文創產品的創新設計與實現时间:2023-04-18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于2022年8月印發的《“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提出推動科技賦能文化產業,把先進科技作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支撐,建立健全文化科技融合創新體系。同時提出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提高非遺傳承實踐能力。加強非遺融入現代生產生活,創新開展主題傳播活動,推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進網絡。 2008年6月,由海南省瓊劇院與?谑猩陥,經國務院批準,瓊劇正式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瓊劇又稱海南戲、瓊州劇,是中國傳統戲曲之一,也是海南省世代傳承發展下來的最大的本土劇種。作為海南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瓊劇是海南文化的重要代表,反映了海南文化的發展歷程,記錄了海南人民世世代代的變遷過程。將瓊劇與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推動文化與科技相互碰撞,讓瓊劇文化以更具互動性與技術性的智能化方式進入年輕一代的生活中,讓他們在交互與樂趣中感受瓊劇的文化魅力,這也是瓊劇未來發展的一條創新之路。 瓊劇的起源、藝術特色與傳承現狀 起源與藝術特色 瓊劇有幾百年的發展歷史。關于瓊劇的起源眾說紛紜,現有幾種不同的說法。“模仿說”認為,海南的瓊劇源于明初海南本地人模仿元代流行的木偶戲;“外來說”認為瓊劇的前身是來自福建的閩南雜劇,或潮州的正音戲;“土著說”認為瓊劇生根于海南本土,是海南土生土長的戲曲藝術;“宗教說”則認為瓊劇來源于道教,用于重要宗教節日和儀式的舉行。以上四種觀點雖然各持己見,但總體可以看出,瓊劇的發展立足于本土,在吸收了各種不同的外來劇種之后,發展成為海南人民喜聞樂見的文化藝術。 瓊劇歷經數百年發展至今,具有豐富的藝術特色與文化內涵。瓊劇的唱腔大體可以分為中板、曲牌、專用腔、苦嘆等類別,曲調特色各不相同,各有各的韻味。瓊劇的劇目包括以唱功為主的文戲、以武打為主的武戲以及文明戲等。瓊劇的行當可以分為生、旦、凈、丑、末、雜等,各行當有各自不同的唱腔,不同行當的同一個唱腔有不同的唱法。瓊劇靈活多變,可以說是一門綜合性藝術。 瓊劇保護傳承現狀 伴隨現代媒體的興起與外來文化藝術的沖擊,瓊劇對海南人民而言已經不再是茶余飯后必不可少的娛樂消遣活動,取而代之的是日新月異的娛樂節目,外來文化逐漸走進海南人民的生活中。不只是年輕人,瓊劇對中年人的吸引力也隨著越來越開放繁榮的文化藝術而逐漸降低,只有老年人對這一文化藝術依然保持著熱愛。總之,瓊劇的觀眾嚴重流失,且呈現出老齡化趨勢。同時,與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樣,瓊劇也面臨著技藝失傳的困境。優秀的瓊劇大師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離開了瓊劇舞臺,而年輕的瓊劇演員很少得到系統的訓練,科班出身的瓊劇演員更是少之又少,這使得瓊劇傳承人青黃不接,演出水平也良莠不齊。缺乏年輕血液的瓊劇本身也難以實現革新與發展,所用的劇本大部分還是經典作品,很難創作出新的優秀的瓊劇作品。在人工智能時代,智能交互的藝術體驗、智能化的文創產品層出不窮,智能技術的嵌入為傳統文化注入了活力,拓寬了發展道路。 智能瓊劇舞臺產品的設計及實現 選取瓊劇舞臺的經典造型,結合海南本土瓊劇文化,借助Arduino、開智EV5等開源硬件技術支持,結合圖形化編程的控制交互,設計兼具文化內涵與交互性、技術性的智能化瓊劇主題文創產品——智能瓊劇舞臺(圖1)。根據智能硬件設計的一般流程,將智能瓊劇文創產品的設計分為分析、設計和實現三個階段。 圖1 智能瓊劇舞臺(圖片來源:李鎮拍攝) 圖2 曲目識別卡片(圖片來源:李鎮制作) 分析階段 需求分析。根據相關調研數據,瓊劇演出絕大多數在農村進行。城市快節奏的生活與昂貴的演出成本難以支撐瓊劇的演出,即使使用最好的演出設備與最先進的演出方式,也難以吸引城市的年輕人。海南各中小學曾開展過瓊劇進校園的演出活動,但并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瓊劇本身很難迎合年輕人的審美習慣。因此,如何設計出不需要高額的成本,且能吸引年輕人的瓊劇文化產品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用戶分析。第32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上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指出,必須提高人們,尤其是年輕一代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保護的重要意義的認識。年輕一代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創新的主力軍,非遺能否得到有效傳承、如何煥發新的生機等相關問題解決的關鍵都在于年輕一代。從對海南瓊劇觀眾的調研中可以看到,年輕一代中將近一半沒有看過瓊劇或對瓊劇沒有十分濃厚的興趣,可見,瓊劇的年輕觀眾數量與占比在逐年減少。分析其原因,一方面,當前年輕一代生活節奏快,相較于停下腳步、坐下來觀看一場完整的瓊劇表演,他們更愿意去短視頻平臺接收碎片化的信息;另一方面,瓊劇的表演內容與形式難以迎合年輕一代的藝術審美,隨著VR技術、元宇宙的興起,年輕一代越來越注重交互式文化體驗。 設計階段 功能設計 智能瓊劇舞臺開場控制。有人從舞臺前經過或在舞臺前停留時,舞臺便開始播放聲音,舞臺幕布自動拉開,舞臺燈光亮起。 主持機器人致辭及報曲目。主持人從舞臺下方升至舞臺,與觀眾打招呼,并介紹智能瓊劇人偶表演舞臺的功能,同時歡迎兩位人偶演員,幕布拉開。主持人簡要介紹每部劇目,觀眾則從兩張劇目卡片中挑選一張,等舞臺識別后,人偶機器人便開始表演對應的劇目。 瓊劇人偶機器人表演。人偶機器人隨著瓊劇音樂響起在舞臺上進行表演,包括轉身、抬手、移動位置等動作。當識別到“神奇”的曲目卡片(圖2)時,人偶機器人會分別表演《刁蠻公主》《孟麗君》曲目。 智能瓊劇舞臺閉幕控制。待表演結束,舞臺幕布關閉,舞臺燈光熄滅,至此,整個表演全部結束。功能框架如圖3。 圖3 功能框架(圖片來源:李鎮制作) 交互設計 智能瓊劇舞臺與觀眾的互動,表現在其“智能”的特性上。首先,當有人從舞臺前經過或者被舞臺造型吸引而停下腳步觀看時,舞臺通過超聲波感應到后,就會與觀眾打招呼,這樣,即使路過的人沒有注意到舞臺,也會被舞臺的聲音吸引,從而走到舞臺前駐足觀看。打完招呼后,如果超聲波感應到仍然有觀眾,就會確定接下來的“表演”是有觀眾的,這時主持人會從舞臺下方緩緩升至舞臺,向觀看者簡單介紹智能瓊劇舞臺的功能,引導觀看者選擇想要看的劇目。觀看者選擇的劇目不同,表演的“演員”與風格也就不同,這可以讓觀看者獲得良好的互動體驗。 實現階段 智能硬件伴隨計算機與傳感器技術的發展而產生,它可以與人類進行充分的交流,并智能地完成人類布置的工作與任務。舞臺的智能化由開源硬件+圖形化編程設計實現。Arduino是一個開放源代碼的單芯片微電腦,開發者只需在IDE中編寫程序代碼,再將程序代碼上傳到Arduino電路板中,程序便能執行操作,從而實現設定的功能。開智EV5可以通過一個多功能智能主控器、5種不同的傳感器、舵機和陀螺儀以及多種積木配件組合實現多種功能。Micro:bit微型電腦板配有多種傳感設備,如聲音、光線、振動等,可以通過網頁編程平臺設計腳本。通過Scratch與Mind+圖形化編程對各項參數進行設定,實現燈光控制、人物動作控制等。 實現流程如下:當超聲波傳感器識別到物體時,超聲波感應升降臺上升,將主持機器人升至舞臺上方進行致辭。借助EV5舵機的轉動實現舞臺幕布的拉開與關閉。當舞臺幕布拉開后,幕布后方的環境光傳感器會檢測到光亮,以控制舞臺上的燈光亮起。主持機器人介紹完曲目簡介后跟隨升降臺退下舞臺。觀眾選擇好曲目后,將相應的顏色卡片放在顏色傳感器上,待舞臺識別后,表演機器人會進行相應曲目的表演。待表演結束后,舞臺幕布關閉,舞臺燈光熄滅,整個運行結束。 產品價值與應用場景 智能化的文創產品價值 該智能產品價值可以總結為三點。第一,在對智能瓊劇舞臺的創新設計中,尋找、剖析年輕群體與瓊劇非遺本身具有的共鳴點。開源硬件技術的融入讓瓊劇作為智能文創產品更具現代性和傳播性。青少年在與智能化瓊劇主題文創產品進行交互的體驗中,與設計產品建立共情,拉近與產品的距離,以獲得參與感和認同感,對其產生深入了解的興趣。第二,智能化的文創產品更能刺激青少年的感官體驗,能夠激發其審美需求,提高其審美能力。第三,青少年群體在與智能瓊劇文創產品進行交互體驗的同時,也擔負起了傳承與弘揚瓊劇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責任。 多個應用場景 社區:社區教育形式多樣,面向社區全體成員,具有很強的地域性。社區教育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提供了廣泛的民眾基礎和社會空間,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開辟了新路徑。近年來,各地文化部門都在積極開展社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宣傳活動,以推動社區非遺的文化建設與傳承。智能瓊劇舞臺文創產品走進各個社區,助力打造瓊劇文化社區,推動社區文化建設,讓更多人參與瓊劇社會實踐活動,使其在社會實踐中傳承與弘揚瓊劇文化。 學校:一方面,作為一種文創產品,將智能瓊劇舞臺置于校園文化角等場合,其新穎的造型以及交互式的功能能夠吸引學生前往觀賞與體驗瓊劇表演,加強對學生的非遺知識教育,實現瓊劇在校園的普及。另一方面,學生會在學校課程中學習智能瓊劇舞臺設計中所用到的智能硬件與圖形化編程技能。將瓊劇文化納入學校教育體系,融合創客教育、STEAM教育等理念,開發本土非遺瓊劇校本課程,不僅能使學生通過項目式的學習實踐獲得對瓊劇的深刻理解,培養對瓊劇的興趣,樹立傳承與創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識,還能以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和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使其在交互式體驗中感受瓊劇豐富的文化內涵。 博物館:博物館是非遺社會教育的另一個重要場所,具有社會教育、陳列展示、傳播文化等功能。隨著交互式體驗傳統文化方式的廣泛應用,多地博物館陸續推出了各類交互性的文創產品。智能瓊劇文創產品可以讓公眾通過親身交互體驗,在互動的過程中更深入地了解瓊劇文化。作為博物館非遺文創設計與智能硬件技術的結合,智能瓊劇文創產品能夠讓公眾更好地了解瓊劇文化,并借助網絡媒體的推動,讓更多的人加入非遺傳承的隊伍中。 綜上所述,年輕一代是傳承與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主力軍。瓊劇作為海南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經歷過發展、繁榮、衰落之后,如今需要以青少年的需求為導向進行創新,以激發青少年傳承瓊劇的積極性。在本文的研究中,將智能硬件技術手段融入瓊劇表演,分析了瓊劇智能化的需求,并設計了具有交互體驗的功能與場景。借助Arduino、開智EV5等智能硬件創作出了以智能瓊劇舞臺為主題的智能非遺文創產品,具體可以應用于社區、校園、博物館等場景,希望能夠激發人們對瓊劇的興趣并對其進行深入的了解與體驗,從而推動瓊劇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參考文獻 [1]張敬一.簡析海南瓊劇的發展現狀和策略[J].戲劇之家,2019(24):20. [2]文杰.開源硬件在非遺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的應用[J].決策探索(下),2021(04):89-91. [3]付久強.基于Arduino平臺的智能硬件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15,36(10):76-79,100. [4]王波.人工智能時代交互體驗設計趨勢研究[J].藝術教育,2021(08):233-236. [5]王佳春,曹磊.基于非遺主題的文創產品設計策略與方法研究[J].包裝工程,2022,43(12):324-331. [6]井康琦.淺談情感設計在數字文創交互產品中的運用[J].西部皮革,2021,43(14):67-68. [7]方佳.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發展探析——基于社區教育視角[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2,22(02):21-25,57,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