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賈湖遺址動態保護淺析时间:2023-04-13 2022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向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大會致賀信,他強調,人類在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璀璨的農耕文明,保護農業文化遺產是人類共同的責任。遺址類農業文化遺產是農耕文明的載體,保護與傳承農耕文化是樹立文化自信的關鍵。 賈湖文化及遺址保護現狀 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大約在公元前7800—前5800年或公元前10000—前7800年[1]。賈湖遺址有多項世界之最,如世界上最早的樂器——骨笛;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等。賈湖遺址有著悠久的歷史,是賈湖文化的高度象征。 2019年賈湖遺址博物館開工建設以來,在保護遺址的基礎上,進行了相關的學術交流與文化宣傳活動,其保護現狀如下。第一,已經開發的遺址保存較為完好,但展覽區硬件設施簡陋,與深厚的文化底蘊不匹配;第二,遺址所在地交通較為便利,在學術界知名度較高,但實地參觀的人數少,同時存在游客體驗感差的問題;第三,遺址所在地文化資源豐富,但地區經濟落后,人才短缺,政府對開發遺址的重視程度低,開發動力不足;第四,本地居民對保護賈湖文化遺址的參與度較低,對遺址的認知較淺,文化自信不足?偟膩碚f,賈湖文化并未較好地融入地區發展中。 動態保護理論 動態保護理論多應用于建筑學中,主要是應用于對歷史街區、古跡遺址、古建筑的保護。筆者通過查閱文獻了解到,現有關于農業文化遺產研究的熱點課題中,動態保護的熱度占第三[2]。動態保護是指在對歷史遺產進行保護及規劃的過程中,將歷史、現在和未來聯系起來進行考察,使歷史遺產處于最優狀態的保護措施。在此過程中,需要將歷史遺產的保護納入區域總體規劃的范疇,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提出相應的保護措施[3];谫Z湖遺址的保護現狀,為了提高賈湖遺址保護的動態性以及賈湖遺址與區域發展的融合度,需對賈湖遺址進行相應的動態保護分析。 動態保護要素分析 賈湖遺址是具有代表性的遺址類農業文化遺產。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需要基于其價值選擇適當的保護措施,同時需要考慮遺產的保護價值[4]。賈湖文化的保護價值主要體現在其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四個方面。 保護價值 賈湖文化保護價值匯總(自制)
歷史價值 賈湖文化的歷史價值體現在其反映了公元前7800—前5800年或距今10000—7800年前的賈湖先民的農業生產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等。賈湖遺址中發現的稻谷和骨笛等遺跡證實了這段農業歷史的存在,填補了中原地區新石器文化早期歷史的空白。賈湖文化以其稀缺性、歷史悠久性和知名度直觀地體現了其歷史價值。 文化價值 文化價值指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沉淀下來的具有民族或區域特色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質。賈湖遺址中的稻種、骨笛代表的是民間文藝,發掘的最古老的“酒”代表的是飲食文化,這些文物體現了賈湖文化的多樣性,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是賈湖村的精神支柱。 社會價值 農業文化遺產的社會價值是指其所擁有的有凝聚力和號召力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識,這些共同構成了人們的社會認同感和歸屬感,是一個民族或族群的精神紐帶[5]。賈湖遺址被發現后引起了學術界的研究熱潮,各研究團體將其作為鮮活的教材,這體現了它的宣傳教育價值。賈湖遺址向人們展示了傳統農業文明和農業知識,在增強人們民族情懷的同時促進人們形成了文化認同,成為凝聚人心的紐帶。同時賈湖遺址的保護方式為其他遺址的保護工作提供了啟示,這也是其社會價值的一種體現。 經濟價值 農業文化遺產的經濟價值是指其產生的經濟效益,這是保護和開發農業文化遺產的直接原因。對農業文化遺產進行適度的開發和利用,能夠更大程度地發掘其經濟價值,從而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賈湖遺址所展現的古老的農業生產方式雖然在現代化農業高度發展的今天已不再適用,但是其可以作為一種旅游資源,為當地帶來不可估量的經濟價值。 動態保護因素 根據以上對賈湖文化保護價值的分析,通過文獻研究、實地考察、走訪調查的方式,結合動態保護理論,將保護價值作為被影響因素,總結影響賈湖文化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經濟價值的相關動態保護因素。 歷史資料的完整度 歷史資料的完整度關系著賈湖文化的真實性。賈湖遺址之所以能驚艷世人是因為其出土文物的歷史資料十分完整。隨著文物的發掘和展覽,賈湖遺址也面臨著文物遺失與破壞的問題。比如20世紀由于考古技術落后對一些文物造成了損壞;文物偷盜和非法交易等都對歷史資料的完整度產生了影響。由于賈湖遺址所在地條件的限制,很多文物被不同的博物館收藏,文物的分散度較高,這對展示遺址所在地的歷史文化內涵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 文化資源的豐富度 賈湖遺址的文化價值較高,遺址所在地的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北舞渡鎮擁有名勝古跡12處,還擁有豐富的飲食文化,北舞渡胡辣湯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在河南非常有名。經過數千年的沉淀,北舞渡鎮的民俗文化與賈湖文化一起把這座千年古鎮襯托得熠熠生輝。但是經過實地考察發現,北舞渡鎮的文化氛圍較弱,游客很難直觀感受到千年古鎮的氣息,文化資源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造成這一問題的一部分原因是該地區較為落后,遺址的開發沒有得到重視。 社會條件飽和度 社會條件的飽和度對于發揮賈湖文化的社會價值具有重要作用。賈湖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需要社會力量的支持。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遺址的開發和保護措施也需要進行相應的改變,包括保護政策、保護機構、公眾參與度等。在賈湖遺址的發掘過程中,地方政府高度重視申遺工作,2014年舞陽縣成立了賈湖遺址阿崗寺遺址管理委員會,負責賈湖遺址的相關管理工作;2016年,賈湖遺址入選國家《大遺址保護“十三五”專項規劃》;2021年國家文物局下發《關于賈湖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工作意見的函》,原則同意《賈湖考古遺址公園規劃》,切實指明當下賈湖遺址開發建設的方向,明確相關問題整改的關鍵點,體現了政府對賈湖文化的重視,社會條件的飽和有力支持了賈湖遺址的保護。 旅游開發的可行性 賈湖文化作為遺址類農業文化遺產,對其進行旅游開發是實現其經濟價值的必然選擇,也是提升地方文化氛圍的關鍵。賈湖遺址所展現的農業生產方式雖然不再適用于現代農業生產,但對其中的特色文化進行旅游規劃與開發可以實現其經濟價值,這是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旅游開發的可行性受文化知名度、區位條件、資金等因素的影響。 宣傳力度對賈湖文化的知名度具有直接的影響,賈湖文化能夠聞名于世與其宣傳工作有密切的聯系。在2017年央視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三期中,河南博物院馬蕭林院長攜鎮館之寶賈湖骨笛驚艷亮相,講述了它的“前世傳奇”和“今生故事”等。這類節目一度將賈湖文化推向了高潮,提高了賈湖文化的知名度。 區位條件是影響旅游開發效果的重要因素。賈湖遺址位于河南省舞陽縣北舞渡鎮賈湖村,北舞渡鎮20個行政村全部有柏油路與省道相通,2020年開通城際公交。賈湖村距離新鄭機場123.6公里,漯河西收費站49.8公里,舞陽收費站66.1公里。游客要想前往賈湖遺址并不算困難,但是通往賈湖村的柏油路較窄,道路兩邊的綠化也不夠,再加上后期道路維修不到位,道路破損嚴重,影響了游客的參觀體驗。 賈湖遺址區位圖(圖片來源:大河網) 充足的開發資金是賈湖遺址開發的基礎。賈湖遺址的開發受到了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政府劃撥了專項基金支持賈湖文化示范園的建成。但是僅靠政府的力量很難保證賈湖遺址開發的持續性,還需要旅游開發公司及公眾的參與。 保護措施 通過對賈湖文化動態保護因素的分析,筆者發現提升賈湖文化保護價值需要實現保護要素的動態化,保護要素應與當前發展環境相符合,并把過去和未來聯系起來,在文化開發與保護的過程中循序漸進,實現保護措施的最優化。 加強遺址所在地的基礎設施建設 農業文化遺址是展示當地特色農業文化的窗口,要想實現對當地農業文化遺址的有效保護和開發,就需要加強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要加大對遺址及出土文物的保護力度,重視遺址的管理工作,強調文物的修復及歷史資料的整合工作,加大遺址及周邊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形成完善的配套設施,特別是要注意對附近農村環境的治理,使遺址所在地與現代化農村建設相呼應。 整合遺址文化及附屬文化資源 農業文化遺址是農耕文明的宣傳冊,是幾千年中華文明的沉淀。整合遺址文化是對遺址內涵的豐富,也是對其歷史文化的傳承。政府需加大力度整理相關文化資料,打造遺址所在地文化名片,突出遺址所在地的文化特色。為了避免游客文化體驗單一,對附屬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也不容忽略。比如利用當地的民俗文化構建遺址所在地的文化鏈條,發揮附屬文化資源對遺址所在地文化的襯托與解釋作用,形成濃厚的區域農業文化氛圍,提高文化多樣性,從而更好地提升遺址所在地文化的保護價值。 提升保護主體的參與度 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需要政府部門、旅游企業、當地群眾等主體的積極參與。文物部門應加強對農業遺址的管理,主動承擔起農業民俗的管理及農業文獻的整理工作;財政部門應重視農業遺產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文化及旅游部門應做好開發規劃工作,同時加強對有關部門的監管。旅游企業要積極參與政府文化旅游項目的招標,同時推進項目進度,保障開發工作順利進行。當地群眾要積極參與到文化遺址的保護工作中,主動學習有關知識,協助政府和企業做好遺址保護和開發工作。 構建利益協調機制 構建遺址所在地利益協調機制是農業文化遺產可持續發展的保證,有利于在發展旅游業的同時實現對農業文化遺址的保護。在此過程中,地方政府、相關企業、遺址所在地居民的利益都需要進行協調。政府應從遺址保護的角度出發,綜合考慮開發實際,合理設置招商引資的門檻,加強對相關企業的監督,確保保護開發政策的科學性;企業在開發的同時,要重視保持遺址所在地的原真性,提升遺址所在地及周邊環境的衛生水平,尊重當地民風民俗,保障各方利益的同時避免與當地居民產生糾紛。占地補貼、住房改造補貼等應落實到位,引導居民積極參與遺址保護和開發的相關工作,確保各主體的利益。 結語 遺址類農業文化遺產是連接農耕文明歷史和未來的橋梁,精準定位影響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的動態要素,及時作出相應調整,為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創造相對穩定的環境。這既是文化傳承的需求,也是增強文化自信的需要。 [1]徐旺生,閔慶文.農業文化遺產與“三農”[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8. [2]但方,王堃翯,但歡,等.農業文化遺產研究熱點及趨勢分析[J].世界農業,2022,(05):108-118. [3]邵琪偉.中國旅游大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 [4]劉輝.歷史街區動態保護因子研究——以天津五大道為例[D].天津:天津大學,2012. [5]李明,王思明.農業文化遺產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