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經濟學視域下寧波國際微電影節的價值構建、模式轉型與進路拓展时间:2023-04-07 文化經濟是在文化藝術經濟效益日益重要的背景下提出來的一個文化命題,進入21世紀以來,文化成為城市增長的重要引擎。在我國,會展業規模正以年均20%的增長率遞增,發揮著城市經濟“拉力器”的功能。 2013年寧波市舉辦首屆微電影大賽,2016年升級為寧波國際微電影節,標志著其由單一賽事向專業電影節會轉型。作為近年來國內涌現的眾多年輕電影節之一,寧波國際微電影節有其特色與潛力。在文化經濟學視域下探索這一綜合性文化活動的發展路徑,既能推進寧波城市發展動能變革,也能為國內其他文化節展舉辦和城市發展提供參考。 價值構建:文化、經濟和社會效益共振 文化經濟學回應了現代城市文化生產和服務已成為普遍經濟現象的事實,闡述了文化活動與經濟發展的互動關系,揭示了文化活動提振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內在邏輯。文化要素資源塑形城市內部經濟活動,嵌入并推動城市經濟秩序發展;經濟活動則構成推動城市文化生產與創造能力的動力源。寧波國際微電影節的核心價值在于以文化活動促進高端要素集聚,通過文化、資本、信息以及專業知識的充分互動和高度配合,促成文化產業與城市發展的良性循環。 提升文化影響力,促進城市經濟創收 目前世界各國已設置各類電影節1000余個,并且仍以每年約50個的速度繼續增長。諸多城市爭先恐后地舉辦國際電影節,很大程度上正是看中了大型節展的文化影響力,以及這一影響力對提振城市經濟的促進作用。電影節能夠促成機構合作,培育文化創意產業,推介文化產品,儼然成為影視產業發展的樞紐系統,同時,節展產生的龐大人流、物流與信息流能夠直接帶動城市的消費、旅游及相關商業活動,提升城市商業價值。 整合資源要素,推動文化產業集聚和升級 產業集聚是城市文化經濟學的核心概念。經濟活動在地理空間上的群集是經濟活動者為獲得某些優勢條件或利益向特定區域聚集的過程。洛杉磯、巴黎、倫敦等文化產業高度發達的城市在其核心區或周邊地區都興起了產業集群,這種空間分布上的產業集聚化趨向是典型的創意組織和知識組織構成的簇群,能為城市發展創造經濟效益和成長活力。微電影節具有巨大的產業輻射功能,除影視行業資源外,還涉及金融、保險、法務、教育、旅游、交通、大數據等相關行業,舉辦節展將促進產業的跨界融合,開拓文化產業發展新空間,為城市經濟模式轉型提供良好契機。 提高市民素養,激發城市發展動力 國際微電影節作為一項大型綜合性文化活動,有助于營造城市文化氛圍,提升市民的文化素養。市民的文化素養與文化消費需求相輔相成,擁有較高文化素養的市民相應地會有更加旺盛的文化消費需求,也勢必會推動城市建設更多現代化的公共文化空間與設施,吸引更多優質文化產品和延伸資源進入城市,進而生成更加適宜優秀人才、企業成長的生態環境。這些高端要素的聚集能夠為城市持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長久動力。 模式轉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多元化辦展 微電影節的成功舉辦與活力持續有賴于政府、企業、高校和研究院所等集群協作。轉變微電影節的辦展模式,激發各方共同合力,優化政府職能,擴大社會各界參與的范圍、規模,有利于增強電影節與各方的合作密度和關系牢度,提高市場化程度,不斷完善電影節的價值鏈,從而開拓更廣闊的運作空間。 政府主導,明確三重關鍵角色 首先,節展舉辦的引導者。指導微電影節的辦展方向,盤活資源,創造商機,支持電影節會員企業,減免租金、稅費,提供項目承接資訊和機會,促進微電影節和城市文化產業集群的發展成型、功能完善與有效運作,并對市場行為進行規范與監管。 其次,保障、服務的提供者。保障節展要素資源的提供與扶持,做好場地、器材、人員以及對外聯絡的服務支持;提供政策、法律、經濟等各方面的專業指導和咨詢服務;發揮官方平臺優勢,拓展電影節對外傳播渠道;建立電影節會員企業名錄,吸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微電影節。 最后,產業鏈條的牽引者。以微電影節為契機,為影視生產各環節的相關單位、企業和人才提供聚集、溝通的平臺,在公共關系上努力開拓新資源,促進交互式合作發展模式與運行機制的形成,使各方互惠互利,催生和推動相關產業鏈發展。 社會參與,凝聚各方力量辦展 寧波有較好的影視產業基礎,擁有象山影視城和大量本土影視企業,本地高校也有影視傳媒相關專業,同時,城市公共文化空間較為完善,市民參與文化活動熱情高,因此,微電影節應該更積極地聯合這些社會力量,使其成為辦展主體,承擔具體事務運營的同時為微電影節帶來更豐富的人才、創意和契機。 機構、企業和高校結合自身特點,為電影節分擔設計、宣傳、制作及志愿服務等具體工作,或提供器材、設備等物資支持及論壇、活動場地支持,協助承辦展映、論壇、競賽和創作等活動,并和主辦方共同研討策劃,創新電影節的品牌營銷,持續提升節展舉辦質量和傳播效果。 市場運作,完善微電影節價值鏈 目前寧波國際微電影節的市場化運作依舊薄弱,對辦展的規模、效率和知名度、成長性都造成了制約,因此必須積極探索市場運作機制,完善節展的價值鏈。 一方面,做好宣傳造勢,激發微電影節的文化價值和商業潛力。線上宣傳與新媒體和移動終端傳播相結合,發揮微電影的“微”優勢和“移動化”特點,增強開放性和互動性。線下宣傳拓寬思路,舉辦戶外嘉年華和路演、創投等活動,提高受眾參與度,擴大節展影響力,延伸微電影產業化觸角。 另一方面,同等注重擴大文化創意的生產與消費。完善影視項目的創投和預售,提升節展質量和知名度,吸引更多創作者和投資人聚集,優化參展參賽作品的展映售票、配套培訓、文旅活動,拓展影像和文創產品銷售等渠道。 進路拓展:提升微電影節的品牌創設、運營品質和市場能力 寧波國際微電影節雖然是一個年輕的電影節,但經過十年的積累,已經形成了獨特的吸引力,在未來的發展趨勢良好。提升節展策劃、管理的品質,完善和拓展影視文化產業鏈,能拓寬微電影節的發展進路。 推陳出新,提亮節展活動的主題和形式 創設主題單元和創作活動,打造節展特色與品牌。舉辦“寧波影像”城市主題競賽,每年設置不同的次命題,遴選影片,講述寧波的古今故事,激發國內外電影人對寧波故事題材的新思考、新創作,凸顯城市特色。舉辦“遇見寧波”即興創作和展映活動,在電影節期間,組織由電影節嘉賓和廣大市民共同參與的即興微視頻拍攝、展映活動,開啟“發現之旅”,讓地方傳統手工藝、戲曲、謠諺、民間技藝等寧波本土元素得以被發現、記錄和展示。 激勵創新,引領潮流理念與進程。設立類似“跨界創新獎”的創意獎項,鼓勵微電影生產、創作方式的創新。嘗試把沉浸式影像、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嫁接到影片的表現、傳播形式中。同時,貼合新媒體技術發展方向,開發符合市場規律的文化產品和營銷手段。 深化受眾聯結與城市融入 為受眾提供更多服務信息和參與渠道。盡可能多地為受眾提供參與微電影節的信息和途徑,增進受眾對節展的了解進而培育市場主體。及時在微電影節門戶網站、公眾號、微博等受眾獲取信息的平臺上更新相關信息,包括影片評優、展播、報名以及部分影片花絮等信息,便于專業人員參展參賽,并開辟展映影片、排期信息、影院介紹和購票通道,為觀眾提供便利。 改革評獎機制,提升對受眾的吸引力。由專業評委評選專業獎項的同時,嘗試與優酷、愛奇藝等平臺合作開展觀眾評獎活動,吸引受眾參與微電影節作品投票,并設立觀眾評選特別獎,以提高受眾的節展參與度,并通過賬號驗證、二維碼識別等技術手段防止拉票和重復投票行為。 融入城市公共文化空間。因地制宜,在城市公共文化空間舉辦面向大眾的講座、論壇等活動,提高微電影節各類活動的開放性,在進行活動的選址、舉行時間、流程設計等各方面策劃時,充分考慮市民需求,以便讓更多受眾能夠更便捷、深入地參與活動。在公共場合舉辦如主題嘉年華、親子影像展、手機視頻大賽等互動活動,聯合書城、美術館等文化場館,建立常年開放的影視文化展覽,定期更新主題,放映微電影節收錄的優秀參評影片,展覽電影人的創作手稿和設備,組織影視書籍的簽售活動等,形成微電影節的有益補充,為市民提供長期感受影視藝術的文化空間。 拓展渠道、建設平臺,支撐人才孵化和項目培育 拓展資金來源渠道。除政府資助以及注冊費、贊助費等常規途徑外,還可以嘗試與當地文化消費機構合作,推出付費會員模式,使其微電影節展映和常年在當地影院、展館等觀影或參觀都能享有折扣。嘗試時下興起的“眾籌”模式籌措項目啟動資金,另外,在保障創作者權益的前提下,還可以嘗試募集更多開放的社會基金,為社會資本與人才、項目拓寬對接合作的通路。 搭建輔助服務網絡。除資金之外,相關領域的輔助服務對促進微電影人才和項目的培育、發展及成果轉化也能起到橋梁和紐帶的作用。例如給創作團隊提供技術培訓、法律和政策咨詢,以及財務會計、外語翻譯方面的支持等。一部分輔助服務可以由微電影節自身集成建設,另一部分則需要通過與廣電集團、影視公司、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其他機構建立長期合作伙伴關系來獲得支持,同時合理統籌相關服務小組,根據需求調配人員。 建設資源共享平臺。目前各大電影節對項目的支持都是有限的,創作者和各單位之間的資源共享可以為提高資源利用率和項目成功率開辟新途徑。建立微電影節資源共享公共平臺,讓官方和創作者都能通過平臺發布資訊,并進行資源對接,例如影片提案征集與發布、資助尋找與提供,創作中的拍攝經驗、提案技巧、資金列表及申請方式、公益項目、各崗位人才等推介信息。平臺建設的日益成熟將助力創作者根據實際情況和項目特點找到合適的物力或人力資源,促進新興項目和人才的快速成長。 盤活資源,延伸影視文化產業鏈 推動形成新型影視文化業態。以微電影節為契機,促進影視生產各環節的相關企業和人才的集聚、溝通,推動影視文化產業鏈的形成,嘗試移動互聯網、虛擬現實、大數據等新技術在影視文化創意產業中的運用,利用新技術激發影視制作、文藝展演等傳統產業的新活力,促進影視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商業、教育、體育等其他領域融合發展,增加文化產品附加值,構建社會網絡,催生新的產業形態。 促進影視文化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依托寧波豐富的旅游資源,為微電影節的展映、文旅等活動精心選址,在提升節展知名度的同時,培育旅游經濟創收新增長點。加強影視文化與旅游的融合,豐富市場層次,提高影視文化旅游產業整合集成發展能力,既做“多”主體,放寬市場準入,激勵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又做“強”主體,鼓勵重點旅游景區、旅游企業和影視企業聯合,提高文化旅游產業的集中度和市場競爭力。 組建高校產學研平臺,延展產業鏈。有針對性地增加大學生這一重要受眾的專場放映活動,增設相關影片推介、評分、影評征集、評獎等活動,激發大學生參與微電影節的興趣。依托寧波本地多所高校的影視傳媒相關專業,成立高校影像聯盟,并嘗試開展一體化的產學研平臺,充分利用高校的學術資源、創意資源和傳播資源,持續推動寧波影視文化產業發展。 對接市場,提升運營能力,實現持續發展 推進創投,奠定市場化運營基礎。創投是項目培育和人才孵化的重要環節,要想從根本上提高微電影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就要敢于摸著石頭過河,完善創投環節,并為最終完善影視產品交易和預售機制、真正實現市場化奠定基礎。 完善服務,提高成片轉換率。整合業界資源,吸納更多優秀電影項目在電影節上展示并促成合作簽約。同時,微電影節的創投融資不應單純追求意向簽約額數量,更要進一步完善跟蹤服務體系,并針對創投項目的具體進展和遇到的問題提供專業化的咨詢服務,從而進一步提高從項目到成片的轉換率。 擴大影響力,積極投入國際影視傳播體系。打造辨識度高的品牌,擴大傳播力和影響力,打通寧波與國內電影界的界限,搭建寧波與國內頂級電影企業和投資機構的溝通平臺,在“引進來”的同時“走出去”,加強與國外專業機構和影視節展的合作,維持并增長自身人氣,實現微電影節運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厲以寧.文化經濟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8. [2]艾倫·J·斯科特.城市文化經濟學[M].董樹寶,張寧,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3]蔡清輝.金雞百花電影節長期落戶廈門的影響及產業發展對策研究[J].廈門特區黨校學報,2021(04):58-62. [4]王斌.空間變革:嵌入地域發展的傳媒產業集群[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6):116-119. [5]石靈云.產業集聚、外部性與勞動生產率[D].上海:復旦大學,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