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中國剪紙動畫民族化探析时间:2023-03-30 中國剪紙動畫是“中國學派”動畫的代表形式之一,曾以其獨特的民族化特色享譽世界。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外來文化的沖擊,中國剪紙動畫陷入困境,F首先對“民族化”的概念進行界定,其次分析剪紙動畫“民族化”的表達誤區,最后結合新時代背景詳細闡述中國剪紙動畫“民族化”的創新措施。 關于“民族化”的界定 不同民族在生產生活、地理位置、歷史文化、民族信仰、風俗習慣以及人文思想等方面存在的顯著差異,使得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也不盡相同。這種民族文化心理逐漸形成了該民族的審美習慣和思維定式,并通過特定方式在傳承的過程中表現出來,對個體行為產生影響和制約。就審美文化形態而言,可以將稱其為審美心理定式。其對該民族在審美方面的諸多表現產生特定影響,其中包括審美偏好、趣味、習慣以及價值取向。也正是這種審美定式,規范了民族的審美傾向,使其朝著一致的方向發展,并積極尋求與其他民族的審美同構關系。同時也正是在這種作用下,某一民族在審美領域上逐漸形成了濃郁厚重的傳統特色,即“民族化”內容指向。 “民族化”以文化傳承為基本內容。值得注意的是,該過程并不是純靜態和被動的,而是會受到外界事物以及時代影響并隨之改變的。外界事物對其產生的“他者化”影響反映了國家和民族文化交流的本質,即不同文化類型的相互影響和滲透。無論在哪個時期,文化元素都必須符合時代文化標準,不符合的文化元素就會被剔除。而符合當下時代標準的文化元素會與原有的文化結構相融合,共同步入下個時代,繼續接受一個新的時代的文化考量,周而復始,在不斷的文化更新和揚棄的過程中完成文化傳承!懊褡寤奔茨骋幻褡逶谖幕瘋鞒羞^程中,在外界環境以及時代變化的影響下,借助某種人為的努力,使體現該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在“此時”的文化結構中仍然居于主體地位,并在當下得以充分地表達和展現。 動畫“民族化”的表達誤區 過于注重表面形式 剪紙動畫、泥塑動畫、皮影動畫等是由中國早期的動畫藝術家創作出來的具有民族藝術特色的新片種。這些新片種以“民族化”為載體,是一種特有的動畫媒介。但是,受限于大眾審美心理的變化和大眾文化語境的變遷,加之早期動畫媒介缺乏表現力,這些早期的動畫片種在當今技術含量頗高的主流動畫中缺乏競爭力。因此,當下對“民族化”的直觀詮釋是利用“全球化”技術手段和表現形式來展示具有中國民族文化特色的內容。但是隨著動畫民族形式的獨特性的缺失,中國動畫界對“民族化”的理解逐漸出現了偏差,片面地認為以歷史故事為題材,人物穿著古裝,劇情摻雜傳統文化元素就是“民族化”。這種理解明顯忽略了“民族化”的精神內核,忽視了其根本特性,直接導致創作者創作的動畫作品“形式大于內容”。 內容表達缺乏韻味 進入互聯網時代,傳播渠道更加豐富,文化產品也層出不窮。在眾多的文化產品中,內容質量的好壞是評價其優劣的根本標桿。近年來,雖然文化產品數量不斷增多,但是真正的精品卻少之又少,大多數國產動畫片實際盈利能力和文化影響力貧瘠,并不能獲得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國產動畫片需要改進的地方有很多,比如提升畫面的想象力、增加臺詞的內涵、豐富故事的情節、深化主旨、增強細節的處理等,但最核心的問題還在于如何充分展現出其所具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和韻味。 在“民族化”的動畫作品中,“形神兼備”的“形”不只是藝術表達的技法、形式,還包括傳統文化元素;而“神”則是指傳統文化元素蘊含的真正內涵,是值得思考、品味的精神內容。但是在大多數中國動畫作品中,往往都是簡單地對形式和內容進行直觀的理解,只停留在用形式表達內容的淺層次的理解上,真正的抽象化元素蘊含的韻味經常被忽視。 唯技術是舉 隨著數字制作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動畫制作方將其視作動畫創新的突破口,業界也一度將技術作為內容質量的評判標準,而忽視了其蘊含的文化內涵,這對中國動畫的發展造成了極其不利的影響。 動畫片能夠獲得成功絕不僅僅取決于技術手段。中國早期發行的動畫作品并不具備高超的技術,但仍能夠成為經典作品,并一直被人熟知。在數字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也有一部分影片獲得了成功,但其成功的根本原因絕非技術手段。例如,中國flash版本的《喜羊羊與灰太狼》、日本動漫《灌籃高手》等。美國影視動畫作品多采用3D技術,相比較而言,日本動畫影視作品更多采用2D技術。對于視覺效果的不同追求,可以間接體現出這兩個國家的文化差異與受眾的特點。日本最突出的民族特性是“隱忍”,更注重簡潔與氛圍感,因此在動畫中更多采用2D技術,用于營造意境。美國擅長比較直白的表達方式,且言語中時常伴有西式幽默,因此其在動畫中融入3D技術,將人物塑造得更加立體,將人物內心活動表現得更加細致,使作品更加生動有趣,以此來滿足美國觀眾的觀影需求。日本動畫作品重視故事情節,敘事的邏輯性很強,而好萊塢的作品則更加看重趣味性;日本動畫作品更多采用二維畫面展現人物形象,而好萊塢作品融入3D技術將人物塑造得更加立體豐滿。綜上所述,一部優秀的動畫片所具備的技術特點與敘事格調主要取決于本國的民族文化及審美觀念。 在動畫作品中融入技術,只能起到明確文化定位的作用。盡管高超的技術可以為帶來視覺沖擊,使作品更具震撼力,但同時也會出現弄巧成拙的現象,將作品本身所要表達的真正含義覆蓋。就現階段中國動畫發展境況來說,以技術為要的制作趨向與發展需求并不匹配!豆Ψ蛐茇垺返膶а菁s翰·斯蒂文森在第二屆XML蘇州動漫產業會議中被問到認為故事、技術、風格三者中哪一項最重要。他的回答是故事!豆Ψ蛐茇垺分饕故玖酥袊幕,只有故事才能將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展現出來。 “民族化”創新措施 傳統文化元素的融入 近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中醫養生、琴棋書畫、太極文學等一些宣傳中國傳統文化的培訓機構逐漸增加,全社會掀起了傳承與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潮。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的《關于推動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將“新時代精品工程”作為出發點,謀劃實施好電視劇、紀錄片、動畫片、廣播電視節目、網絡視聽節目等重點創作規劃,加大專項資金扶持力度,努力創作生產更多謳歌新時代的精品佳作。 動畫創作者可以從三個方面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剪紙動畫中:1.在整體架構上,將中國傳統文化作為故事背景,從角色神態、容貌、衣著、談吐等方面塑造人物的形象;2.在內容題材上,將諸子百家、易經、太極、茶道等作為故事素材,并圍繞中國傳統藝術展開描述;3.在畫面意境上,可以在傳統寫意的基礎上,將皮影、剪紙、泥塑融入其中,充分發揮想象,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意境。 “民族化”的“全球化” 全球化的大眾文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是其價值觀和所要表達的內容是不同的。獲得國際認可的文化產品通常都將文化的民族性和獨特性與觀眾容易接受的形式很好地結合起來。通過研究和分析可以看出,不管是美國的電影還是日本的動畫,最終目的除了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以外,還包括傳播本國文化。日本動畫與好萊塢的根本區別在于其充滿了日本人對世界和生活的獨特理解。如果文化產品既能具備豐富的文化內容,又能在價值體現方面落腳于“民族化”特質,就會散發出獨特的藝術魅力。用大眾文化的外在形式展示民族文化內容的方式,是西方國家文化產品獲得強大競爭力的一個重要原因。創作技術、傳播媒介等都是文化的表達形式,民族特色是指一個地區、一個民族在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中蘊含的文化特質。因此,如果文化產品單純地強調獨特性,而忽略文化的大眾性,忽視文化內涵,就會失去特色,無法在國際市場上立足。 中國動畫“民族化”的最終目的除了滿足本國觀眾的審美需求以外,還包括吸引國外受眾的目光,從而向全世界傳播中國文化。因此,“民族化”應該是“全球化”的。 “民族化”的“當代化” 內容的“當代化” 動畫作品“民族化”的“當代化”,并不能簡單地理解為臺詞、造型、服飾等具有現代化的特點,而是應將其置于現代需求理論的視角下進行分析,即按照符合現代觀眾需求的傳播方式對傳統文化精髓和歷史情景進行重現!爱敶钡膬群嵌嘣,不僅包含傳統文化對人們日常生活、工作的啟示,還包含傳統文化與現代美學的融合發展。例如,在動畫主題設定方面,應該關注當下人類共同關注的話題,如戰爭、人與自然、社會壓力等。通過實際調查可知,如果動畫制作注入與當下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思想,并融入本土文化,就可以說該動畫片已經具備成熟作品的基本要素。運用民族文化對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基本情況進行討論和研究,是眾多動畫取得成功的基本要素之一。但是,從中國動畫的發展現狀來看,動畫創作的立意缺少最核心的現代啟示作用。 與西方國家動畫相比,國產動畫片在內容上往往過于傳統,語言的表達較為平淡,表現形式過于單調,作品較為平面化,畫面缺乏立體感。國外動畫作品在視覺沖擊力方面表現得很突出,例如《幻想曲》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米老鼠擊水的動作,其節奏感與配樂《魔法師的弟子》同頻,配合鏡頭展現出流暢明快的樂感,成功實現了聲音與畫面的完美交融。再如《恐龍葛蒂》的開場鏡頭,以一顆恐龍蛋為視覺支點,由近及遠、由點及面地呈現出森林的廣袤和湖水的波光粼粼,給予人們視覺上的享受;《夢幻街少女》則更加細膩地刻畫出了人物形象,男女主角在演奏小提琴時,無論是表情還是指法都非常逼真,甚至分辨不出是動畫人物還是真人…… 只有打破因循守舊的思維局限,正視當代國際文化競爭格局和文化消費市場及消費者的需求,重新看待和理解“民族化”內涵,才能破舊立新,與時俱進,才能彰顯中國文化魅力,才能為中國剪紙動畫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制作手段的當代化 將悠久深厚的藝術底蘊與前沿的科技元素緊密融合,催生了現代數字動畫。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動畫片不僅將制作周期大幅縮短,減少了人力物力損耗,同時也有了更為寬廣的表現空間和更為多樣的傳播渠道。 雖然現代科技發展迅速,但動畫制作絕不可一味地依賴科技,而是應把握好藝術與技術的關系,將創作始終放在主體地位。一方面,藝術創作需要技術作為輔助,以達到更為完美的效果。中國剪紙動畫應用數字技術,使創作更加方便高效,同時也不再被傳統表達方式所局限,提升了剪紙動畫的美感和觀感,彰顯出獨特的魅力。另一方面,技術只有依附在藝術上才能發揮其價值。 現代動畫是一個精密而復雜的創作體系,技術只是其中一方面,創作者需要找到藝術與技術的平衡點。只有將藝術與科學技術相結合,同時賦予其特殊的民族色彩,才能突破傳統動畫藝術創作瓶頸,使中國動畫朝著更加富有趣味性和藝術張力的創作道路不斷邁進。數字技術與中國剪紙動畫的結合不僅豐富了中國剪紙動畫的表現形式,還能提升其制作效率和品質,同時也為其增添了時代風格和藝術特色。 參考文獻 [1]姜妮,楊靜.新時代語境下動畫民族性表達的轉型之路[J].電影文學,2022(22):76-81. [2]尹政梁,宋艷麗.“中國動畫學派”的美學風格與傳承創新研究[J].電影文學,2022(12):80-85. [3]盤劍.“新動畫中國學派”的理論體系建構[J].民族藝術研究,2021,34(01):14-21.. [4]賈秀清,龔倚玄.當代動畫美學新動向探析[J].當代電視,2021(11):89-95.. [5]陳贊蔚.“國漫”創新——中國動畫電影亟需觀念創新[J].美術觀察,2021(01):22-24. [6]聶欣如.文化軟實力與民族動畫[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2021(02):149-154+2-4+12. [7]張書端,馬楠楠.中國動畫電影民族性的表達困境及其進路[J].電影文學,2020(18):123-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