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鋼琴藝術的音樂文化內涵研究时间:2023-03-30 鋼琴藝術憑借其濃厚的音樂文化內涵,在藝術領域長期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鋼琴藝術傳入中國后,迅速被賦予了鮮明的中國文化特色,并實現了長足發展。通過吸收融合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及民族音樂文化,鋼琴藝術展現出別具一格的文化價值及藝術魅力,受到了社會大眾的關注與追捧,F從鋼琴藝術的物質特性、精神特征,以及中國鋼琴藝術的發展歷程和音樂文化內涵等方面進行闡述,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一些研究思路。 鋼琴起源于意大利,隨著時代發展,鋼琴藝術得到了廣泛推廣,并受到了很多人的喜好。鋼琴藝術傳入中國后,表現出一定的民族性、國際性、傳承性特征,并形成了獨特的音樂文化內涵。鋼琴藝術作為西方藝術的發展成果,由西方傳入中國已有一百余年,有著高度的音樂藝術價值。 20世紀初,隨著西方教育在我國的不斷推廣,鋼琴藝術得以在我國生根發芽。最初,鋼琴藝術主要流行于新派學生群體,之后逐漸發展為中國音樂藝術領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盡管鋼琴藝術以舶來品的形態傳入中國,但中國鋼琴音樂同樣在鋼琴藝術發展進程中奏響了華麗燦爛、氣勢磅礴的鋼琴樂章。中國鋼琴藝術實現了鋼琴藝術與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融合發展,并形成了頗具中國特色的音樂價值及音樂文化內涵;诖,本文將對中國鋼琴藝術蘊含的音樂文化內涵進行研究和分析。 鋼琴藝術的相關概述 鋼琴藝術的物質特性 鋼琴藝術在世界范圍內實現了與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融合發展,其具有物質獨特性。鋼琴是一種鍵盤樂器,在鋼琴演奏中,為呈現出理想的音樂表現力,不僅對演奏環境有一定要求,還要求鋼琴演奏者具有嫻熟高超的演奏技巧。通過鋼琴演奏者的表演,觀眾可以感受到鋼琴藝術的魅力,并產生共鳴。每每提及鋼琴,人們總會將其與高貴、優雅聯系在一起,鋼琴作為樂器之王,其音域寬廣,音色富于變化,表現力卓越,既可以獨奏,也可以伴奏,又是音樂創作及聽覺訓練中不可或缺的一種基礎樂器,由其演繹的音樂可滿足演奏者和觀眾的多樣化需求,使人們獲得聽覺享受。 鋼琴藝術的精神特征 鋼琴藝術的精神特征主要表現為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民族性。不同民族在其發展過程中孕育出了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诖,鋼琴藝術具有一定的民族性特征及音樂文化內涵和音樂鑒賞標準。鋼琴藝術作為一門高深的藝術,深受世界各國、各民族人民的推崇與青睞。在鋼琴藝術的發展過程中,鋼琴藝術不斷融合不同地區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進而形成頗具地方民族特色的音樂文化內涵。另外,鋼琴藝術在發展中還會受到不同地區經濟、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形成各具特色的音樂演奏技法,由此賦予了鋼琴藝術鮮明的地方特色,使其成為不同地區的一種文化價值符號。 二是國際性。隨著全球一體化發展的不斷推進,不論是鋼琴藝術的物質特性,還是其音樂文化內涵都越來越被各國、地區人們所關注與認可。鋼琴藝術在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一定的國際性特征,因為鋼琴藝術是一門脫離了國別、語言限制的藝術,其被賦予了一系列附加值,贏得了世界范圍內廣大受眾的認同,并在國際藝術領域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各個國家、地區在引入鋼琴藝術之后,其鋼琴演奏者都會進行深度的交流、學習,在此過程中,鋼琴演奏者之間不僅會針對鋼琴演奏技術、技巧展開交流探討,還會對不同的鋼琴文化形態進行交流借鑒,進而賦予了鋼琴藝術國際性音樂文化內涵。鋼琴藝術憑借其國際性特征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發展,極大地滿足了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是時代傳承性。鋼琴自18世紀誕生以來,歷經三百余年的發展演變,其不僅沒有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相反得到了很好的傳承與發展。在漫長的發展進程中,鋼琴藝術始終緊隨時代發展腳步,與時代發展保持同步性、統一性。在各個發展階段,鋼琴很好地適應了不同時期人們的文化品位、審美訴求,彰顯出自身獨特的音樂文化價值,這與其特有的時代傳承性有著緊密聯系。鋼琴被譽為“樂器之王”。19世紀之后,鋼琴藝術發展積極順應音樂流行趨勢,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音樂表演中,鋼琴的融入使音樂表演變得更具表現力?傮w而言,鋼琴藝術延綿數百年、經久不衰,不僅體現了鋼琴藝術的時代傳承性,還反映了其可以滿足不同時代的發展需求。 中國鋼琴藝術的發展歷程 鋼琴藝術的發展與創作密不可分。在鋼琴傳入中國音樂藝術領域之初,眾多音樂家、作曲家紛紛加入對鋼琴藝術創作的探索研究行列。鋼琴藝術作品的質量取決于創作者自身的音樂素養。 但與此同時,創作者所處的時代和成長環境也會對作品的藝術價值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鋼琴是西方舶來品,其有著顯著的西方音樂文化特征,所以國內作曲家面臨的一項重要問題是如何在承襲西方鋼琴藝術的同時,將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特色融入其中,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鋼琴藝術。 19世紀初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是中國鋼琴藝術發展的起步階段,這一階段,廣大音樂家不斷探索如何推進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和民族文化與西方鋼琴藝術的有機融合,并從思想、文化、意境等不同視角去探究鋼琴這一西洋樂器的音樂表現力。 例如,蕭友梅、趙元任等中國作曲家推進了中國傳統音調與西方鋼琴藝術的有效結合,以此創作出初代具有中國特色的鋼琴藝術作品。在這種濃厚民族情感的驅使下,我國一大批音樂家提出“取長補短”的創作口號,取西方鋼琴藝術發展之“長”,補中國音樂文化與鋼琴藝術融合之“短”,由此為鋼琴藝術在中國的融合發展指明了發展方向,使鋼琴藝術在中國大放異彩,并形成了多姿多彩的音樂文化特色。 起初中國鋼琴藝術創作主要以人民生活、生產勞作、民間藝術等為創作素材。比如,作曲家瞿維于1946~1948年基于地方民歌素材創作的《花鼓》,實現了中國地方民歌與鋼琴的有效結合;作曲家桑桐于1947年基于民歌民謠元素創作的《在那遙遠的地方》;以及作曲家丁善德于1948年基于昆曲創作的《序曲三首》等,都是中國音樂家將中國特有的民族元素與鋼琴藝術進行融合創作的體現。 進入20世紀50年代,我國音樂文化迅速發展,音樂家針對鋼琴藝術創作展開了更為深入的研究,鋼琴藝術作品不斷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并主要集中在傳統戲曲改編、古典樂曲創編、革命歌曲創作等方面,如作曲家黎英;趥鹘y古典音樂改編的《陽關三疊》《夕陽簫鼓》,作曲家崔世光基于革命歌曲改編的《松花江上》等。通過將中國傳統民族樂曲樂器與鋼琴進行融合創作,推動了中國鋼琴藝術的發展。 之后,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為中國鋼琴藝術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音樂家們不斷開拓創新,嘗試將各種中國文化元素與鋼琴藝術進行融合,構筑起愈發多元化的音樂發展局面,中國鋼琴藝術由此進入繁榮發展時期。 中國鋼琴藝術的音樂文化內涵 中國鋼琴藝術的民族音樂文化內涵 中國鋼琴藝術在長期發展中形成了鮮明的民族特色,并蘊含著深厚的中國文化精髓及中式美感,也使中國鋼琴藝術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首先,中國鋼琴藝術蘊含著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中和”之美及和諧意蘊。雖然鋼琴是以舶來品的形態傳入中國的,但其傳入中國后迅速實現了與中國文化的融合發展,并形成了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鋼琴藝術文化,實現了對中國傳統文化中“中和”理念的有效呈現。 比如,中國鋼琴藝術創作尤為強調根植于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土壤,秉承“中和”之美的哲學理念,進而在發展中構建起藝術與文化協調發展的局面。中國鋼琴藝術不論是構成要素還是表現形式,均與中國傳統文化“中和”的內涵密切相關。鋼琴表演的理想境界是達成再現與創新的高度統一,一位優秀的鋼琴演奏家需要將作曲家的思想情感與自身的演奏風格進行有機融合,并構建二者之間的和諧關系,進一步確立自身的藝術風格,在和諧的氛圍中追求音樂之美,傳達思想情感,彰顯民族文化,體現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鋼琴藝術文化內涵。 其次,中國鋼琴藝術還體現了“寫意”這一中國傳統文化及藝術特色。例如,由古琴曲改編的鋼琴曲《陽關三疊》,古琴曲是根據唐代詩人王維的七言絕句《送元二使安西》譜寫的一首著名的藝術歌曲,樂句依據悠揚婉轉的旋律而重復三遍,所以又被稱為“一疊三唱”。該首鋼琴曲是由作曲家黎英海根據鋼琴的多聲思維創作改編而成,將中國傳統古典音樂獨特的音色融入鋼琴作品中,讓整首作品展現出一種別具一格的精神特質及文化內涵,既表達了對遠行故友的惜別之情,又充滿了濃郁的寫意色彩。 又如,同樣由作曲家黎英海創作的鋼琴曲《夕陽簫鼓》,一方面保留了中國傳統古典音樂的變奏曲式,另一方面在表現技法上融入了琵琶、古箏等中國傳統民族樂器的特有音色,以此提升了鋼琴曲的空間表達層次及感情表現效果,給人一種娓娓道來的感覺。這種鋼琴曲依托傳統民族音樂文化內涵,充分展現了中國鋼琴藝術的文化魅力,讓人們在欣賞中領略中國鋼琴藝術音樂文化的“寫意”之美。 中國鋼琴藝術的西方音樂文化內涵 中國鋼琴藝術的發展會受到鋼琴作曲家、受眾兩大因素的影響,前者為中國鋼琴藝術的發展創造了豐富多樣的鋼琴作品,幫助人們更好地領略鋼琴藝術的魅力。后者則扮演著鋼琴藝術感知者、評級者的角色,人們對中國鋼琴藝術的關注與認可關乎著中國鋼琴藝術的未來發展。 在中國鋼琴藝術發展過程中,鋼琴藝術作為一種有著鮮明歷史發展背景的藝術表現形式,時常有西方人為探索研究更高的藝術層次,而特別對中國鋼琴藝術展開探究,有著“世界的音樂公民”之稱的俄羅斯作曲家、鋼琴家齊爾品即為其中一員。齊爾品在中國鋼琴藝術進行探索研究后,深深為其散發的魅力所折服,繼而成為中國鋼琴藝術的傳播者,并積極運用自身掌握的西方演奏技法對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鋼琴作品進行重新創作。在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葉小綱教授看來,齊爾品的這一舉措推動了當時中國作曲家在鋼琴藝術創作中對民族元素的關注,并提出要固本創新,秉持東西方音樂文化融合的理念;诖,越來越多的中國鋼琴作曲家加入中國鋼琴藝術創作中,這一時期涌現出如《序曲三首》《在那遙遠的地方》等著名鋼琴曲目。值得一提的是,這類鋼琴作品盡管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特色,但曲譜中融合應用了大量的西方創作技法,如無調性技法、和聲效果及大七度等。另外,在目前的鋼琴藝術教學中,教師仍側重于傳授西方技法,并且選用的練習曲目也以西方著名的鋼琴作品為主,這與西方鋼琴作品的多樣性密不可分。鋼琴學習者在練習輪指期間,完成基礎能力、進階能力練習之后,還應檢測學生輪指能力是否具備良好的“顆粒性”,及演奏時是否摻雜有模糊成分。鑒于此,可引導學習者練習《土耳其進行曲》,以此有效鞏固學習者的輪指技術水平。相比西方鋼琴作品,中國鋼琴藝術作品更強調風格和文化內涵的展現,對技法的表現不夠突出。因而,我國鋼琴藝術的發展要立足于西方鋼琴藝術,進而呈現出一定的西方音樂文化內涵。 總而言之,鋼琴藝術音樂文化內涵的形成離不開鋼琴作曲家對鋼琴藝術的全面詮釋,離不開鋼琴作曲家對家國歷史文化的探索,中國鋼琴藝術之所以能廣受人們的關注與青睞,其蘊含的民族音樂文化內涵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鑒于此,對于鋼琴表演者而言,要不斷開拓創新,充實音樂文化內涵,推進中國鋼琴藝術健康有序發展,創作出更多集中國音樂文化、民族音樂文化、西方音樂文化于一體的優秀的鋼琴藝術作品。
參考文獻 [1] 朱健.中西文化視野下的鋼琴演奏藝術探究[J].音樂創作,2018(02):181-182. [2]馮效剛.中國鋼琴藝術的文化內涵審視[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2015(01):27-37+161. [3]馮長春.中國鋼琴藝術與近現代音樂思想研究的開拓者——魏廷格與20世紀中國音樂史研究[J].中國音樂學,2022(01):12-16. [4]孔德文.中西文化視角下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元素移植及語境重塑[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17(12):52-55. [5]李潔媛.我國鋼琴藝術的音樂文化內涵[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20,37(02):107-109. [6]吳琳.論中國鋼琴音樂文化的民族化進程[J].音樂天地(音樂創作版),2020(03):64-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