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鄉賢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的路徑研究时间:2023-03-30 鄉村振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鄉村,而重塑鄉賢文化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關鍵力量。浙江省鄉賢文化在助力鄉村振興過程中出現了本土鄉賢文化政策制度欠缺、鄉賢建設鄉村的主動性不足、鄉賢文化宣傳力度有待提升等障礙性問題,F通過健全鄉賢文化制度保障體系、增強鄉賢參與鄉村振興的主動性、提升鄉賢文化宣傳力度,探索鄉賢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徑,培育和建設適應鄉村振興的新時代鄉賢文化。 浙江省素有“文物之邦”的美譽。近年來,浙江省實施“八八戰略”,推進文化強省建設,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了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而鄉賢文化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鄉村治理的關鍵點。鄉賢文化植根于傳統農耕社會,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鄉賢文化是一個地域的精神文化標記,是連接故土、維系鄉情的精神紐帶,是探尋文化血脈、弘揚固有文化傳統的精神原動力。鄉賢意為在鄉村社會中有崇高威望、尚賢使能、資源豐廣、對鄉村本土有著重大貢獻的仁人志士,后來泛指本鄉的賢達,即“立德、立功、立言”的名人。因鄉賢扎根于鄉村,故鄉賢的出現可彌補基層治理的缺失,能夠在村民與政府之間發揮政令上傳下達的能效,有序維持鄉村生活秩序,助力村民安居樂業。 浙江省鄉賢輩出,遍布各行各業各地。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浙江省各地鄉賢達40萬名。浙江省圍繞建設發展大局,將鄉賢文化資源投入鄉村振興中,真正為社會發展所用。同時,浙江省類似“引鳳還巢”“三請三回”“浙商回歸”等“鄉賢+”模式不斷在鄉村振興建設中持續發力,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強勁動能。但隨著浙江省發展的進程加快,大量鄉村人才奔向城市,鄉村社會結構發生變化,新的鄉村社會矛盾日益凸顯,浙江省鄉賢參與鄉村振興面臨諸多困境。因此,全方位、深層次探索鄉賢在鄉村振興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并針對鄉賢參與鄉村振興面臨的問題提出相應優化路徑,不僅關乎鄉村文化的傳承與復歸,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著力點。 鄉賢在助力鄉村振興過程中面臨的困難 鄉賢在中國傳統鄉土社會中承擔著教化鄉里、涵育鄉風、促進鄉村治理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責任,并且在推進新農村建設、公益慈善、引資引智、資政參事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鄉村的發展狀況與鄉村振興政策推動落實之間的矛盾逐步凸顯,鄉賢在參與鄉村治理與建設方面面臨諸多困難。 本土鄉賢文化制度欠缺 首先,主管部門權責不明晰。浙江省鄉賢文化制度的制定和執行需要政府部門的指導和監督,易在實踐中造成“越位管理”“缺位管理”兩種極端。鄉賢具有較強的文化素質、經濟條件、政治資源和社會資源,特別是在部分鄉村會出現越位管理,會給鄉村多元治理帶來負面效應。其次,鄉賢激勵保障制度不健全,缺乏頂層設計。隨著農村社會結構的變化,傳統農村社會秩序受到沖擊,由于鄉賢參與鄉村治理的權責沒有得到明確、鄉賢制度保障不夠健全和基礎配套支撐不夠完善,部分鄉賢“想回回不來、回來留不住、留住留不長”。例如,浙江省天臺縣下王村生態產業基礎較好,果業資源豐富,發展潛力較大,但是調研中有鄉賢反映本土人才和外地引進人才福利政策待遇差別大,政策工作舉措不成體系,存在臨時性、碎片化現象,制度化、規范化設計不完善,很難留住人才。 鄉賢積極投身鄉村振興的主動性不足 一方面,“在地鄉賢”參與積極性不足!霸诘剜l賢”是指在鄉村憑借自身的德行和威望具有較大的話語權,獲得村民公認的“能人”。不少鄉賢僅局限于實現個人和家庭的小康富裕目標而缺乏帶動全村村民共同富裕的主動性、積極性。在激勵制度不完善的情況下,鄉賢參與鄉村建設的主動性不足。一些村級組織制度不健全,工作運轉不順暢不規范,不廉不潔現象時有發生,黨群干群關系不夠融洽,向心力凝聚力不強,鄉村振興缺乏動力支撐,導致“在地鄉賢”參與積極性不高。另外,鄉村教育、醫療等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在地鄉賢”的福利政策、激勵保障不足,無法創造便利條件讓“在地鄉賢”施展才華,導致“在地鄉賢”在參與家鄉建設時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外出鄉賢”參與主動性不高。雖然近年來農村發展已取得顯著成效,但城鄉差距仍然較大,大多數能力突出的人才不愿返鄉參與鄉村建設。同時,部分農村地區缺乏與鄉賢進行常態化交流的機制,部分基層組織只是把鄉賢作為鄉村文化建設的任務,在思想上不夠重視,導致“外出鄉賢”難以掌握家鄉的發展情況和政策,對家鄉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不高,沒有充分激發“外出鄉賢”情系家鄉、關心家鄉、支持家鄉、建設家鄉的情懷。 鄉賢文化宣傳力度有待提升 一方面,缺乏鄉賢溝通機制和鄉賢文化宣傳平臺。大部分鄉賢在外工作或經商,缺乏常態化溝通的機制使外出鄉賢與村“兩委”、村民之間沒有及時溝通,難以掌握家鄉發展情況,對家鄉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不高,而鎮街道對鄉賢的理解和認識大多側重于企業家、各級領導干部等傳統認識,使得真正扎根鄉土、較有威望的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老軍人和老模范往往容易被忽略,鄉賢群體有待深挖。另一方面,在鄉村未形成“尊賢、用賢、學賢、做賢”的濃厚氛圍。各基層組織在系統挖掘、培育和宣傳鄉賢典型事跡方面的力度不大,對鄉賢的認可和榮譽激勵不夠,沒有編制鄉賢宣傳年度計劃,也并未加強鄉賢文化教育滲透,鄉賢群體的榮譽感、存在感、歸屬感和獲得感不強。 浙江鄉賢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彰顯 當前我國正處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大力發展鄉村振興的歷史交匯期,要不斷推動鄉村人才振興,積極培育鄉賢文化,提煉鄉賢文化的價值內涵,重構鄉賢文化的實踐邏輯,積極引導鄉賢在鄉村振興和鄉村治理中發揮作用。 推進浙江省鄉賢文化繁榮發展,發揮鄉賢文化在鄉村振興中敦風化俗的作用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鄉賢以德行著稱鄉里,他們身上蘊含著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力量。發揮鄉賢的示范引領作用,用他們的嘉言懿行垂范鄉里,涵育文明鄉風,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落細落小落實,促進美麗鄉村建設。浙江省杭州市淥渚鎮依托南宋大孝子周雄孝善文化積淀,聚焦宋韻孝善文化在新時代傳承與弘揚,將中華傳統孝文化主動融入清廉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社會著力營造孝親敬老、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風尚,成立周雄孝文化研究會,編輯出版《周雄與孝道文化》《孝善人間淥渚》《淥渚周雄孝子祭》《去淥渚趕一場宋宴》等書籍,改編創作“孝子周雄”主題折子戲,大力弘揚孝德鄉賢文化,引導群眾知孝盡孝、從善揚善,涌現出全國敬老愛老助老模范人物、全國模范教師、“浙江好人”、孝善黨員等道德典型,促使村民崇德向善、見賢思齊,有力發揮鄉賢文化在鄉村振興中敦風化俗的作用,引領新時代鄉村社會道德新風尚。 助力鄉村經濟發展,維護鄉村社會和諧穩定 古語云:“栽得梧桐樹,引得金鳳凰!编l賢文化不僅注重“鄉”的特點,更注重“賢”的特點。一個好的帶頭人,可以帶領村民逐夢共富路。鄉賢具有一定的資源優勢和經濟實力,利用鄉賢優勢投入鄉村振興發展,可以有效推進新時代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新農村建設。據調研,浙江省長興縣煤山鎮引導各類重點新鄉賢人才1200余人,反哺鄉村,幫助農村融入現代化進程,讓2000多名村民成為“上班族”,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讓村民擁有更多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助力鄉村經濟發展,維護鄉村社會和諧穩定。 浙江鄉賢文化推動鄉村振興的路徑優化 浙江鄉賢工作起步較早、覆蓋面廣,但是隨著中國鄉村發生質的變化,以及推進鄉村振興示范省建設的現實需要,鄉賢文化建設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多措并舉,進一步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加強組織領導,健全鄉賢文化制度保障體系 目前,我國鄉村振興戰略處在關鍵階段,需要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最大程度地凝聚鄉賢力量,助推鄉村振興。一方面,將鄉賢工作納入黨委政府總體工作部署,納入鄉村振興重點工作,明確具體部門負責統籌鄉賢工作,構建市級倡導號召、縣級設計安排、鎮和村兩級深入開展推進的鄉賢工作“一盤棋”格局。2020年,浙江省委、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發揮新鄉賢在助推鄉村振興戰略中積極作用的指導意見》,對充分發揮新鄉賢在助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優勢和作用進行了全面部署。另一方面,建立完善各類規范制度,將鄉賢工作納入“大黨建”考核,以“指揮棒”促進規范化。例如,浙江省麗水市縉云縣完善縣、鄉鎮、村三級聯動的鄉賢聯誼機制,從政策咨詢會、鄉賢協調會到鄉賢論壇,成功將“黨建+鄉賢”理念貫穿于村級大小事務中,多年來,三溪村共吸引70多名外出鄉賢回歸,參與議事咨詢投資,探索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發揮鄉賢力量”的機制,有效激發鄉賢回報家鄉、反哺家鄉的積極性。 加強引導,提高鄉賢參與鄉村振興的主動性 首先,提高“在地鄉賢”參與鄉村振興的主動性。充分利用縣、鄉、村三級“鄉村振興講習所”,引導“在地鄉賢”參與集中授課、宣講活動,吸引專家學者、技能人才下鄉投資興業、志愿服務、紓難解困,組織并動員廣大“在地鄉賢”積極投身鄉村振興,激發鄉賢主人翁精神,著力破解鄉村振興的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難題。例如,浙江省龍泉市龍南鄉“在地鄉賢”成立“鄉賢基金會”,用于公益服務,幫扶困難學子完成學業;臺州市1.3萬名“在地鄉賢”主動與1988個經濟薄弱村開展結對幫扶,助力鄉村振興,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其次,提高“外出鄉賢”參與鄉村振興的主動性。浙江省應著力打造更有效率的“政務生態系統”,更有活力的“產業生態系統”,更有激情的“創業生態系統”,更有魅力的“自然生態系統”,吸引“外出鄉賢”積極回鄉投資興業,幫助家鄉發展產業、拓展市場。例如,浙江省臨海市推出“外出鄉賢回家鄉項目”,吸引“外出鄉賢”回歸投資,共投資150億元參與家鄉建設,并與當地羊巖茶場合作,建設茶葉基地,分步實施田園綜合體項目,幫助村民增收,凝聚起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磅礴力量。 營造鄉賢濃厚氛圍,加大鄉賢文化宣傳力度 首先,增強鄉賢文化認同感。浙江省要深挖鄉賢文化內涵,因地制宜地挖掘植根鄉土、凝聚鄉情的鄉賢文化,在有條件的鄉鎮建設“鄉史館”“村史館”,組織編撰鄉村志,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平臺,及時宣傳報道鄉賢先進典型,為鄉賢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營造濃厚的氛圍,滋養本土鄉民精神家園,共建鄉村共同體精神。其次,給予鄉賢榮譽認同。講好鄉賢故事,做好鄉賢文化進祠堂、進課堂、進禮堂工作,大力宣揚鄉賢的優秀事跡,對優秀鄉賢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彰,提升鄉賢的認同感、榮譽感和歸屬感,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例如,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開展“鄉賢文化進校園”活動,建立鄉賢事跡陳列室或紀念館,并結合校園特色開辟鄉賢長廊、鄉賢主題大廳等鄉賢文化空間150余處;還實施新鄉賢培育“青藍工程”,讓鄉賢文化深植于年輕一代的血脈之中,實現“青藍”相繼青勝藍,鄉風賢德代代傳。 結語 浙江省鄉賢文化積淀了雄渾厚重的歷史底蘊,傳承了源遠流長的文化根脈,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鄉賢。新時代,傳頌好“先賢”、挖掘好“今賢”、發現好“新賢”,充分發揮新鄉賢在鄉村振興中的示范引領作用,不僅是對“賢人”的呼喚,更是對鄉村振興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呼喚。而浙江鄉賢的回歸,有助于破解農村空心化的問題,發揮鄉賢在資源、人脈等方面的優勢,把先進的發展理念和優秀項目帶回家鄉、建設家鄉,為鄉村發展出謀劃策、出資出力,帶動鄉村經濟發展,促進鄉村繁榮,改善村民生活條件。浙江省要抓住文化強省建設,發揮鄉賢助力鄉村振興的獨特優勢,選賢舉能,反饋鄉里,創新鄉賢機制,引導鄉賢更廣泛地參與鄉村治理,形成尊崇鄉賢、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激發鄉賢文化“賢動力”,為打造新時代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農村提供鄉賢力量。 參考文獻 [1]牛暢,王素玲.鄉村振興戰略下新鄉賢的培育機制研究[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21,38(03):82-86. [1]孫麗珍,毛茹茹,吳子揚.正確處理新鄉賢參與鄉村振興的五大關系[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22,44(01):88-93. [3] 鄧堅.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新鄉賢文化建設的困境與途徑[J].學術論壇,2018,41(03):169-173. [4] 劉傳俊,姚科艷.鄉村振興背景下鄉賢文化的時代價值與建設路徑[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6):14-20+160. [5] 孫麗珍.新鄉賢參與鄉村治理探析——以浙江省為例[J].江西社會科學,2019,39(08):225-233. [6] 段文洋.新鄉賢文化推動鄉村振興的內在機制與實現路徑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21(30):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