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畫夢錄》中的靈魂獨語时间:2023-03-29 散文《畫夢錄》是通過改寫古代故事并賦予其現代意義來抒發作者的瞬間性心緒,《丁令威》是對所選道路命運般的后悔,《淳于棼》是訴說對夢中世界的留戀卻不被理解的失落,《白蓮教某》是試圖反抗壓制理想的社會權威并追尋心之所向。何其芳的夢境與想象承載了一個孤獨而倔強的靈魂,夢想在社會話語體系中開辟獨屬自己的情感表達空間。 《畫夢錄》與小說原文的差異 在內容敘述方面,小說原文僅限于故事情節的刻畫,以上帝視角講述主人公迂闊荒誕的行為動作,給人以心靈震撼的是小說主人公穿梭于日常世界與異常世界的奇異經歷,主人公本身隱秘的心理活動和靈魂沖動往往被忽略,但實際上行動起源于心靈。何其芳創作的散文《畫夢錄》將三篇古代小說重新改寫、故事新編后,以第一人稱視角把目光轉向主人公的內心獨白、對話,聚焦于主人公內心深處最真實、最微妙的孤獨、迷茫與失落,故事情節在散文中只處于次要地位,只具有框架意義。同樣地,起到建構情節作用的主人公的行為動作也不是作者關注的重點,作者著重描繪的是主人公行為動作產生的內在驅動力,即以不同表現形式呈現出的主人公的心理變化過程,突顯了濃厚的主體意識。 在語言組織方面,小說原文為了達到敘事清晰明確的目的,語言簡潔凝練,但缺乏修飾性成分,其生動性和多義性被剝奪,讀者在閱讀時很難獲得詩詞歌賦等其他文體具有的美感特質。散文《畫夢錄》中改寫的三篇故事語言更豐富且余味悠長,以詩化的語言、朦朧的意象和鏡花水月的夢幻感構建迷離易碎的意境,為作者內心世界的孤獨、荒蕪提供了抒發的環境,二者糅合交織,給人帶來強烈的情感沖擊。同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朦朧意境意味著原文中確定的、唯一的解釋方式被打破,呈現在讀者眼前的是經過作者理解、加工、注入情感的某一種解讀角度,雖然這一解讀獨屬于作者個人,無意與讀者分享、交流,但其中蘊含的主體性、內向性和個人面對世界的獨特生命體驗,為讀者積極展開聯想并借此剖析內心提供了借鑒,從而擴大了散文的故事容量和想象空間。 在意義表達方面,小說原文都屬于筆記體志怪小說,分別為丁立威修仙化鶴、淳于棼南柯一夢終成空、白蓮教某叮囑門人守盆守燈,均為神異鬼怪的民間故事或傳說,但三者只是內容相似,沒有統一的主旨或意義等內在關聯。散文《畫夢錄》的重寫使三者獲得了意義上的聯系——即孤獨靈魂的獨語。作者與小說主人公合為一體是最重要的一點,其本質上是作者個人化的、無法與讀者共享的瞬間心緒。細膩的心理波動打開了自我疑惑、自我思索、自我發現的大門,也打通了日常世界和異常世界之間的時空門,作者孤獨、矛盾、隱秘的內心情境借助夢境、想象和獨語從故事情節中脫胎,獨立為敘述重心。 接下來,本文分別分析三個文本中內容敘述、語言組織和意義表達的變化,以及三個文本間作者認識和感受的細微差異。 《丁令威》 原文開頭以一句話點出白鶴落在城門華表柱上的結果,《畫夢錄》則以大段修飾性的語言描述丁令威化為白鶴飛過故鄉時看到的景致,快樂的風、土色的城、青色的空氣,這些細節化、生活化的場景令原文中一筆帶過的遼東城在作者的想象中復蘇,變得立體、真實,同時注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感體悟,似乎自己就是懷著思鄉之情回到遼東城的丁令威。他忘了疲倦,只覺得快樂、愉悅,就連落在華表柱上時也是輕巧的。城內空無一人的街道愈加寧靜祥和,作者以“這些建筑這些門戶都是他記憶之外的奇特的生長,觸醒了時間的知覺”打開時空通道[1],從求仙問道的異常世界重新回歸千年前生活的日常世界,這其實是神話傳說中英雄冒險旅程的重要母題之“英雄歸來”?藏悹栒J為,“當英雄的冒險,由于英雄自己進入事物的本源,或由于男性的或女性的、人形的或獸形的神靈化身的幫助而得以完成之后,冒險者還必須帶著他那能改變人們生活的戰利品歸來”[2]。但作者又不是全然堅定,在物是人非中感受到了孤獨、寂寞,昔日親朋早已化為青冢,沒有人可以傾訴,因而不斷自言自語,反問自己,“難道隱隱有一點失悔在深山中學仙嗎”“我為什么要回來呢”[3],直面自己靈魂深處難以言表的矛盾、緊張、猶豫,將內心的微妙情緒以細膩的筆觸具象化為“犁過無數次冬天的荒地而無法喚起對大地繁榮感覺的農夫”,在時間中經歷了長長的旅行后,作者曾認為是日常世界的故鄉與異常世界發生了倒置,使故鄉變得無法融入,但作者的矛盾心理立刻轉向了用積極的一面去看待時代發展帶來的陌生感、孤獨感。小說原文緊接著是少年舉弓欲射、白鶴高呼飛去的情節,《畫夢錄》則著重補全了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使情節的內在邏輯銜接更加縝密。鶴唳和鶴形的突然被發現,帶來思想的正常流轉與聲音、形體的異形狀態相碰撞,不僅令作者感到心驚與悲哀,來自異常世界的、與日常世界格格不入的事物也使人們從好奇變為憤怒。農業社會中寧靜和諧的表象、循環凝滯的節奏、保守狹隘的思維觀念和壓抑的倫理關系使人們懼怕異常。少年指尖羽箭的鋒尖令作者從夢幻中醒覺,最終選擇從日常世界退隱!皦V累累”既是故人已逝,也說明物是人非。 作者的心緒在夢幻般的歸鄉旅程中呈現出“起—落—起—落”的瞬間性波動,以極度的內向性將所有驚濤駭浪的幻想在內心完成而不表露出來,快樂、寂寞、驚駭、悲哀等情感變化是原文中沒有提及的。其中夾雜著對人生、對自我、對道路選擇的思索與困惑,作者認識到只要人作出選擇,在未來的某個時刻總會或多或少地后悔,這是不可避免的命運般的歸宿,此時,夢境和想象的重要性就突顯出來了,它幫助人們幻想如果選擇另外一條路會發生的事情,譬如不曾修仙,譬如沒有回到故鄉,在懷疑宿命中建構起一個獨屬于自己的、有著無數交叉路口且能無限度地重新選擇的虛構迷宮世界。 《淳于棼》 《畫夢錄》的敘事打破時間順序,“帶著客人在槐樹下尋找入口——夢醒后發現客人洗足——交談夢中一生——想盡辦法試圖重新進入——在宴席大醉而做夢——最終沒能進入而被認為神智不清”,沒有采用原文按時間先后排列的“順敘”敘事手法,片段式、跳躍式的講述給人以強烈的不真實感。在敘事重心上,原文中作者以局外人的眼光細致刻畫了其游槐安、尚公主、治南柯的夢中經歷,敘事為主,極少抒情,只有“懵然久之”“潸然自悲,不覺流涕”兩處寫到淳于棼大夢一場醒來時的內心情感。與之相對,《畫夢錄》以抒情為主,作者個人的隱秘思緒和淳于棼對夢境與現實、虛無與真實是否涇渭分明的懷疑彼此交織,淳于棼靈魂深處想要傾訴的渴望和無人懂得的寂寞被納入可觀看、可閱讀、可感知的范疇。作者獨有的認知與感受造成了敘事順序和敘事重心的差異,也引導人們探尋夢對人生的意義。 槐樹根的蟻穴是連接真實與虛幻兩個世界的時空通道,作者賦予其詩意化的描寫,隆起如山脈的樹根、羽狀的樹葉、龜裂的樹皮和細足瘦腰的螞蟻都進一步突顯了時空門縹緲的特質。淳于棼在夢中一生位高權重,功績卓越,雖受讒言中傷,但仍被君王信任;先敘述夢境的美滿,再敘述被革職查辦、年老落魄,只能借酒消愁的現實生活,時間上的顛倒強化了夢境與現實境遇的對比。弗洛伊德認為,“夢是有完全意義的心理活動,是愿望的實現。它是高度復雜的精神活動,是清醒時精神活動的延續”[4];蛟S淳于棼經歷南柯一夢正是由于自我意識的覺醒,在潛意識層面主動彌補現實中的不如意。因為再完美的世界都是有缺憾的、不完美的,需要一場荒誕不經的夢來逃離現實,追求另一種人生的可能性。作者將虛擬與現實、荒誕與邏輯、反抗與逃離構成的現代生活的雙重性融入對古代故事的重寫,借淳于棼之口喃喃自語,既感嘆又懷疑,“也許醒著的現在才正是夢境呢”“這酒醉后的今天下午實在不像倏忽之間的事”[5],夢境與現實的界限朦朧且模糊。莊子也認同做夢的人很難區分這一界限,只有徹底覺醒之后才知道是大夢一場,“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夢之中又占其夢焉,覺而后知其夢也。且有大覺而后知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竊竊然知之”[6]。人們常常高估意識活動的作用,實際上,產生夢的無意識思維才是未被意識遮蔽的真正的心理本質。作者認識到夢境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真實的,因其超越現實而更貼近靈魂本真,更顯莊嚴。由于個人的生命體驗無法相通,作者的訴說只是孤獨的單向輸出,傾聽者的缺位使交談成為獨語。這一過程不僅充滿寂寞,也在不斷對抗寂寞,追求雙向溝通,但最后無可奈何地宣告失敗了!懂媺翡洝分写居阼麍猿植恍傅卦噲D進入蟻穴,分為三部分綴在文章的開頭、中間和結尾,這是在反抗寂寞;客人以質疑的口吻回應淳于棼的夢中經歷,無法理解他的留戀與失落,最終認定他被狐貍或木妖蠱惑,要砍掉作為時空通道的槐樹,這表明人生終究是孤獨寂寞的,只能踽踽獨行,將虛幻的夢境、別樣的人生和無意識中折射出的另一個自我藏在心中獨自品味。 《白蓮教某》 原文著重寫了白蓮教某兩次告誡門人不要做某事,卻都主動或被動地促成了這件事而引發的奇行,并在白蓮教某憤怒地質疑時推脫責任的行為!懂媺翡洝穭t將白蓮教某奇異荒誕的外出和桌上的燭火描繪得更加詩意,長長的路、深的樹林、平靜或波濤洶涌的海象征現實中想要獲得期許、追求的事物或未來所要經歷的艱辛磨礪,金色小花朵、黃羽小鳥象征內心澎湃卻無法抒發的渴望只能借助夢境與幻想實現,同時補償性地贈予現實中無法經歷夢幻之旅的門人一場瑰麗的夢境,在夢中完成他不被師傅允許的旅程,開放又墜落的花朵中心的尖頂黑石塔中的精靈化作一條長途,金鳥旋舞著變作無數金環連接成一條大路,“路”的意象和神秘朦朧的意境籠罩全篇。 《畫夢錄》通過豐富、顯化門人的內心世界表現出他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對“路”和“未來”的茫然無措,以及犯錯后下意識地否認辯解的人之本性,這正是作者改寫的意義和想借此抒發的感概。散文中,門人或者說作者,靈魂深處的獨語是對前路的期待和無法前行的迷茫,而不是像丁令威對所選之路的隱隱后悔,“白蓮教某正走著怎樣的路呢”“假若有那種法術,只要有那種法術”[7],門人內心的自問自答表現出他對前路、未來的期許,但這份渴望卻不被現實條件和外部環境允許,于是他只能忍耐,白蓮教某的無理驅使象征現實壓迫理想的殘酷與無奈。久被壓抑卻得不到釋放的情緒催化了門人的叛逆行為和好奇心理,不論是主動違背命令撥弄水中的小船,還是無意中打瞌睡使燭火熄滅,本質上都是反抗意識的覺醒,對不合理的現實和權威發起的挑戰,但同時這反抗又是微弱的,無法取得最終勝利。散文中白蓮教某和門人對話的內容非常固定,兩次事件前后的交談類型分別是命令、詰問、自我辯解、憤怒,這一重復性突出了個體與社會權威的矛盾,是門人自我意識覺醒的征兆,但“我并沒有”的回答說明反抗只存在于內心而沒有付諸現實行動,仍寄希望于繼續跟隨白蓮教某學習法術來實現理想,就像普魯弗洛克“總還有時間/來疑問,‘我可有勇氣?’‘我可有勇氣?’”[8]的自我質疑只在內心沸騰,而沒有對在客廳里談著畫家米開朗基羅的女士們說出口一樣。 意圖還原:對《畫夢錄》篇名的個人解讀 何其芳曾談到散文集《畫夢錄》的創作理念,承認“畫夢”是為了創造境界和情感來撫慰孤獨寂寞的內心,“我承認我當時為著創造一些境界,一些情感來撫慰自己,竟大膽地選取了一些衰頹的,纖細的,遠離現實的題材”[9]!爱嫛笔莿撛煲环查g性、跳躍性的思維畫面并借此宣泄寂寞,“夢”是最接近心理本質的無意識的情感抒發通道,是作者連接日常世界與異常世界、熱鬧的現實與孤獨的自我意識的時空門。因此,將以文學創作的方式渲染描繪出奇異夢幻的情境作為背景,打開時空通道,結合古代故事并有意識地與故事主人公融合,將作者靈魂深處幽微隱秘而又孤獨寂寞的心緒,以及從中體現出的自我意識和個人情感拉入可讀、可觀、可感的范疇,將三個故事集合在一起表達“孤獨靈魂的獨語”這一統一意義,就是《畫夢錄》篇名的題中之意。 散文《畫夢錄》帶有濃烈的夢想家與傳道者的“氣味”,作者試圖在現實話語體系中建構自己的話語空間,打破社會權威、主流意識的束縛,發出清晰的“我”的聲音,他高呼“黑色的門緊閉著:一個永遠期待的靈魂死在門內,一個永遠找尋的靈魂死在門外。每一個靈魂是一個世界,沒有窗戶。而可愛的靈魂都是倔強的獨語者”[10],孤獨而倔強的靈魂在“夢”中發現并悅納自我。作為集體的一員,作者獨特、細膩的心緒在集體的壓抑控制下散發出微弱卻熠熠生輝的光芒。
參考文獻 [1]何其芳.畫夢錄[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1. [2]約瑟夫·坎貝爾.千面英雄[M].張承謨,譯.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0. [3]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夢的解析[M].閔捷,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 [4]蕭無陂.莊子[M].長沙:岳麓書社,2019. [5]T.S.艾略特.J·阿爾弗瑞德·普魯弗洛克的情歌[M].查良錚,譯.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6]易明善,陸文璧,潘顯一.何其芳研究專集[M].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