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中國武術的文化內涵與當代價值时间:2023-03-28 中國武術源遠流長,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武術不僅有強身健體的作用,同時也能增強民族凝聚力與向心力。新時期背景下,弘揚武術文化對增強國民身體素質,提高國民修養,加強民族團結,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能夠為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中國武術融哲理、醫理、拳理于一身,并具有健身、防身、修身、養性、娛樂等多種功能,不僅體現了健身理念,還體現了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相處的宇宙觀、世界觀[1]。武術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體現了中國人特有的體育人文精神,顯示了中國人的健身意識和競技觀,是對西方體育文化中追求極限觀念的有益補充[2]。其博大精深的理論和技術體系,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在體育領域中獨特的創造力和卓越的成就。武術作為一種特殊的體育文化,其發展經歷了漫長而復雜的過程,其中蘊含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以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等,具有寶貴價值。因此,我們要繼承和弘揚武術這一優秀民族文化,充分挖掘武術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當代價值,讓其在當今社會綻放出更加耀眼燦爛的光芒。 武術的文化內涵 武術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武術承載著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形成的優秀精神文化,是中華民族在長期斗爭過程中所形成的獨特精神的重要體現。武術不僅是一種簡單的運動,其還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強調以武會友 中國武術的顯著特點之一是強調“以武會友”。在中國傳統社會中,“以武會友”實際上就是通過習武來增強團結與友誼,這種“以武會友”的方式在中國歷史上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文化。在古代,不少武術大家都是通過習武來結交好友的,比如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孫武、伍子胥、廉頗等都是通過習武來結交好友并最終成就大事的。所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以武會友”作為一種交友方式,既是武術最顯著的特點之一,也是中華民族的一種交往禮俗,更是中國武術能夠綿延至今、生生不息的一個重要因素!耙晕鋾选边@一特色在中國武術文化中非常突出。 講求內外兼修 “內外兼修”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征,也是武術文化的一大特點。中國武術在方法傳授上,強調除了要用身體練習外,還要通過思維和意識進行訓練。由于中國武術是在長期斗爭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所以它首先強調了人本身在訓練過程中的重要性。因此,中國武術注重內外兼修,強調用內功進行身體鍛煉,以增強體能;同時又強調用思維來支配身體,通過意識的調動和引導使人體的精、氣、神達到平衡。所謂“精、氣、神”指的是人的內在思想、心理活動以及精神氣質,這也是中國武術文化中的內家拳與外家拳區別于其他武術流派的又一重要特征。 追求形神兼備 “形”和“神”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兩個重要概念,“形”是指身體所呈現出來的外在形式,“神”則指身體的內在精神!靶紊窦鎮洹笔俏湫g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國武術不是簡單地追求動作上的外在形式,而是強調要通過身體鍛煉達到精神上的超越。比如五禽操是一種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動作的奇妙功夫,其精髓就是“外動內靜、動中求靜、動靜兼備、有剛有柔、剛柔并濟、練內練外、內外兼練”[3]。武術“形神兼備”的特點主要通過武術功法和投法來體現!皟染毦珰馍,外練筋骨皮”是各家各派練功的統一準則,如太極拳主張身心合修,要求“以心行氣,以氣運身”;形意拳講究“內三合,外三合”;少林拳也要求精、力、氣、骨、神內外兼修。此外,武術功法往往要求武術習練者把內在精氣神與外部形體動作緊密相合,做到“心動形隨”“形斷意連”“勢斷氣連”,以“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八法的變化來鍛煉身心[4]。所以中國武術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內涵,即以身體外在表現形式為基礎,以內在精神為中心,以二者和諧統一為主要特征,并最終呈現出一種形神兼備的狀態。 講究剛柔相濟 “剛”和“柔”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兩個重要概念,而“剛”和“柔”的關系也是中國武術中的一種重要思想。所謂“柔”,就是指武術動作在防守時所體現的柔勁,即順其自然,避其銳氣,以柔克剛。在作柔化防守動作時,骨骼肌要在保持適當緊張的同時,做到最大限度的放松,故武術諺語中有“凡拳以柔為貴”的說法。而所謂的“剛”則是指進攻的力量,是一種實戰意識。一般進攻都以“剛”為主,防守以“柔”為主。比如南拳講究“化手如綿,出手如剛”;太極拳則講究“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5]。顯然,“剛”與“柔”二者處于對立的地位。但是,“柔”的走化能夠為“剛”的進攻創造條件,而“剛”的有效進攻又是最好的防守,這體現出了武術剛柔相濟的文化內涵。 重視修身養性 中國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在武術的發展過程中,其被賦予了更多的文化內涵和外延。修身者鍛煉也,養性者品行也,二者不可分割,密切相關,相輔相成。武術重視修身養性的文化特征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仁者無憂、智者無惑、勇者無懼。其一,“仁者無憂”。在中國武術中,“仁”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是武術習練者必須具備的一種品格。從“仁”的角度出發,武術習練者要有一顆仁愛之心,這樣才能對他人施以仁愛之心。其二,“智者無惑”。武術習練者要想達到這樣的境界,必須加強思想修養,培養道德情操,通過自身的努力修煉來提高自己的智慧和修養。只有具備了良好的道德品質,其才能在社會生活中不斷完善自己,最終達到“智者不惑”的境界。其三,“勇者無懼”!坝隆敝傅氖且环N精神狀態,即敢于拼搏,敢于實踐,敢為人所不敢為之事,也就是說,人面對困難挫折時應該有一種不斷進取、勇于開拓的精神和勇氣。因為武術是一種防身自衛的傳統體育項目,所以對于武術習練者來說,“勇”是必不可少的品質之一。但是要注意,“勇”不是魯莽,而是要講究方式方法,理智地對待事物,應對挑戰。 以武入禮,修其武德 中國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傳承古代禮儀的同時,也繼承了傳統禮儀文化的精神。俗話說,習武先習德,未曾習武先學禮。這說明從古至今,習武之人就非常重視品德禮儀。武術具有對抗性,在戰亂時期,其是古人打仗作戰的必需技能;在太平盛世時期,武術高手多為俠客,受人尊敬。武術本身帶有暴力和破壞的性質,古人授徒前會要求每個弟子都明白一個道理——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習武之人最終成為俠還是盜,全看其個人的思想及秉性。習武小能強身健體,大能鋤強扶弱,這就是“以武入禮,修其武德”要表達的精神。 武術是一把雙刃劍,有品德的人能夠用它防身,行善,行俠仗義,品德不好、心路不正的人會用它為滿足自己的私欲而做壞事。武德是中國武術的精髓和靈魂,從古到今,各大武術門派都非常重視習武之人武德的培養[6]。 武術的當代價值 武術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不同時期對中華民族精神品格的形成,以及民族和社會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其當代價值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在國家層面促進文化交流,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愛國精神;二是在社會層面加強道德建設;三是在個人層面促進人的身心健康發展。 促進文化交流,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愛國精神 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中華傳統文化在民族交流、傳播和互鑒的過程中不斷發展。武術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是我國特有的傳統體育項目,也是我國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內容。中國傳統武術以其獨特的文化魅力、高超的技藝水平和豐富的藝術內涵成為中華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最深厚的精神力量,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支撐。武術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內容,逐漸走向世界,在國際上掀起了一股“武術熱”,并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體育項目之一。所以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們要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好中國精神,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在當代,國家越來越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多次強調要把我們優秀的民族文化保護好、傳承好。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以及國際競爭的日益激烈,各種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日趨多樣,文化沖突和交融更加頻繁,我國文化傳承與創新面臨著新的挑戰。在此背景下,弘揚中華武術在提升國民身體素質、增強民族凝聚力、傳承民族文化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作用。此外,武術作為我國傳統體育項目之一,不僅傳承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還能促進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高。弘揚中華武術不僅是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也是提升我國綜合國力和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路徑。 武術文化中凝結著強烈的愛國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追求和平、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人民智慧的結晶。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武術訓練可以增強國民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使其形成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責任感,新時代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需要以武術文化作為重要支撐。 加強道德建設 武術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國民身體素質、加強國民修養、促進民族團結以及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作用。武術文化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些具有民族特色、時代特色的道德規范和價值準則。武術文化中不僅包含著豐富的知識內涵,還蘊含著崇高的理想信念。在武術練習過程中,習練者可以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自覺抵制各種不良習氣,不斷凈化社會風氣。新時代背景下,武術文化在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構建良好社會道德風尚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武術文化本身具有豐富的道德內涵,可以作為道德教育的載體,對個人品德建設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武術所蘊含的武術精神可以培養人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人們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志向,使人們能夠自覺地遵守道德規范。因為在武術練習過程中,習練者不僅需要遵守規則、紀律以及動作要求,還需要踐行武術文化中蘊含的倫理道德準則,習練者通過對自身行為進行規范,可以形成堅韌不拔、勇于拼搏的精神和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態度等優秀品質。 其次,武術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容和道德觀念,對推動社會公德建設有著積極的作用。在武術運動中,人們相互配合、團結協作,這能夠加強人與人之間的合作精神。同時,在進行武術運動時,人們必須遵守社會公德要求和規范,尊重他人利益和安全。 促進身心健康 中華武術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具有強身健體、修身養性的作用,能夠促進人們的身心健康。當今社會,由于生活節奏過快、壓力過大、工作和生活方式發生變化,人們的身體呈現亞健康狀態。受應試教育模式和不良生活方式的影響,青少年近視眼、駝背、脊柱側彎等健康問題十分嚴重。青少年長期處于繁重的學習任務和作業壓力下,身體沒有得到很好的鍛煉。武術中蘊含著豐富的強身健體之法,可以幫助青少年調整姿態,鍛煉肌肉,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從而調節神經系統功能。武術中蘊含著豐富的養生之法,練習武術可以使人們身心放松,減小心理壓力,獲得精神愉悅。 在現代社會,中國武術受到西方體育的沖擊和挑戰。西方體育崇尚競技和力量,注重速度、爆發力;而中國武術崇尚和平,追求天人合一、內外合一的價值理念。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看出中國武術和西方體育在價值觀念上存在較大差異。西方體育追求高速度、高力量;中國武術在發展過程中一直堅持以和平和諧為價值取向,堅持以德服人、內外兼修、協調發展、和諧統一的理念,這不僅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也是中國武術本身的價值所在。由此可見,武術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當代價值,它在促進人們身心健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汲智勇.武術動漫:武術文化國際傳播的新路徑[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4(06):76-79. [2]蔡仲林,湯立許.武術文化傳播障礙之思考——以文化軟實力為視角[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9,24(05):379-382+387. [3]王敏,江勇,王敏華.淺談五禽戲在康復臨床中的應用[J].按摩與導引,2008(02):42-43. [4]王國志,錢志強.論中國武術的藝術化發展[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4,48(03):57-62. [5]李臣,魏雅琴.新中國成立70年來作為文化符號的中國武術研究進展[J].湖北體育科技,2020,39(05):377-382. [6]劉震,張繼生.武術散打訓練課禮儀運用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4,11(11):43-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