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述史視域下的鄉城鍋莊研究时间:2023-03-24 鄉城鍋莊以其獨具魅力的唱跳與服飾被列入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通過在鄉城對鄉城鍋莊傳承人及相關工作人員進行采訪,發現當地人對鄉城鍋莊的申報名稱存在爭議,現梳理鄉城鍋莊在舞步、唱詞、曲調上的不同,總結鄉城鍋莊在傳承中存在的問題。 鄉城鍋莊,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自2007年申遺至今,學界對其研究甚少?谑鰵v史是此種藝術形式保存和傳承的主要方法,且口述史是獲得歷史資料的一種現代手段,故筆者一行于2022年8月前往鄉城,采訪了州級傳承人咪咪老師、阿來呷老師,省級傳承人阿布全全老師,鄉城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副局長夏壩丁真老師,鄉城縣文化館館長格桑老師5人,總共收集到照片二百余張,音頻四百余分鐘,視頻五百余分鐘。本文對口述資料進行梳理,從名稱爭議、藝術特征、保護傳承三方面展開對鄉城鍋莊的研究。 名稱爭議 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鍋莊即“圓圈舞”,是流行于藏區的一種民間集體舞,男女圍成圓圈,自右而左,邊歌邊舞。但鄉城的鍋莊以它獨特靈活的唱詞及別具特色的“瘋裝”服飾而遠近聞名。 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這樣記載鄉城鍋莊的:“鄉城恰熱”,即“瘋裝鍋莊”,藏語意為“卓”。在采訪中,筆者發現鄉城鍋莊傳承人都用“楚且卓”來稱呼鄉城鍋莊,其對“鄉城(恰熱)瘋裝鍋莊”這個用來申遺的名稱十分不滿意。他們指出:1.不知“恰熱”二字從何而來;2.對將服裝稱為“瘋裝”感到氣憤,因為“瘋裝”被譯成“瘋子的裝束”。對于這個現象,筆者請教了夏壩丁真老師,他闡述了其中的原委:“瘋裝鍋莊的說法是沒有的。鄉城鍋莊應該說是鄉城的鍋莊。近些年,在非遺項目的包裝過程中,就無緣無故地加了個瘋裝鍋莊。(服飾)本身不叫瘋裝,用我們本地藏語來講應該說‘楚且’……瘋裝它還打了個括號,寫著‘瘋子的裝束’,所以大家比較不平。近幾年,我們改寫成‘瘋狂的裝束’! 這一問題在鄉城縣文化館的格桑老師處得到了進一步驗證:“這個鄉城瘋裝鍋莊名字其實是一個地標性的稱號,是我們后面加上去的,以前不叫鄉城瘋裝鍋莊……‘恰熱’可能是以前非遺科的人記錄的時候產生錯誤,我們鄉城就喊‘楚且卓’!彼榻B道:“每個地方都有一個地標性稱號,包括新龍鍋莊、石渠真達鍋莊、道孚的瑪尼鍋莊,我們就寫了個鄉城瘋裝鍋莊,它只是起到一個代表性的作用!傃b’,它是對服裝的解釋!彼指出,“瘋裝”是當地女性特有的服飾,結合了納西族服裝、藏族服裝以及唐朝宮廷服裝等眾多元素,因此較其他涉藏地區的女性服裝有巨大區別。由于藏族人民喜愛著自己最華麗、最艷麗的服裝跳鍋莊,因此在鄉城,女性都著“瘋裝”跳鍋莊,這也就形成了鄉城鍋莊的另一獨特之處。格桑老師還表示,就名稱問題,當地文化館會進一步推進更名的事宜。 藝術特征 鄉城鍋莊可以分為傳統鍋莊與現代鍋莊。傳統鍋莊可分為祭祀、喜慶、諷刺、日常四種類型,有嚴格的表演程式,女性會穿著“瘋裝”;現代鍋莊則是在新文化的影響下融合新元素產生的,較傳統鍋莊更注重跳的部分,幾乎沒有演唱,與廣場舞的表現方式相同,且服飾也較隨意。 傳統鍋莊 鄉城鍋莊沒有明確的人數限制,對表演場地也沒有要求。在日常生活中,鄉城鍋莊具有集體性,大家圍成一圈,一起跳舞一起唱,跳的時候步伐要整齊,唱的時候聲音要一致。稻城鍋莊跟鄉城鍋莊的跳法不一樣,稻城鍋莊是以鍋莊師為中心,唱跳內容由他決定,其他人跟他站一起,對他進行附和。 舞步:鄉城鍋莊的步伐是按照唐東杰布創作藏戲的舞步發展而來的。唐東杰布,生于1385年,是藏戲的創始人,藏舞的步伐大多來源于此。鄉城鍋莊的舞步較周邊地區的鍋莊舞步緩慢、端莊,夏壩丁真老師談到,因鄉城居住有較多貴族,為彰顯身份,舞步更為緩慢,彰顯端莊。 曲調:夢傾饒是鄉城當地著名的鍋莊師,掌握千首鍋莊曲調,他十分喜歡音樂,但他并不會用文字記載,而是將音樂記在心里,當時政府也沒有很好地對此進行保護,因此鄉城鍋莊的曲調、舞步失傳了許多。2014年,甘孜州的阿祥老師為構建歌舞數據庫來到鄉城,走遍每個縣城、鄉鎮,共收集到了300多首鄉城鍋莊,也對鍋莊的唱法、舞步進行了記錄,但很可惜,這些資源因保存不當已經遺失。據省級非遺傳承人阿布全全講述,目前鄉城鍋莊曲調僅有125首,在具體的演唱中,演唱者會依據歌詞選擇曲調進行演唱。 唱詞:鄉城鍋莊的唱詞是一大特色,具有靈活性,可自行填詞,且采取一問一答的方式,如一方問不出來或答不上來,就說明其知識欠缺,社會經驗不豐富,水平欠缺。唱詞可根據不同場景替換: 祭祀。唱詞多以贊頌神山為主,當唱到不同地區時,會使用不同地區的方言。 喜慶“庸珠”,用于婚嫁。在討嫁妝時,男女方各自都有一位鍋莊師,鍋莊師會對自己代表的一方進行贊頌,然后進行問答,直至分出勝負,所以一般進行的時間很長。 日常類,多以日常生活片段為詞的內容。 “蠻珠”諷刺類,就是根據現場場景臨時創詞,創作的詞多含諷刺意味,以達到挖苦對方,讓對方出洋相的目的。演唱者會根據對方做過的事情對其進行取笑,并以歌唱的形式表現出來。原來的表達比較含蓄,比如有人偷過東西,不會直接說你是小偷,而是說,聽說你撿到了一個好東西;現在則很直白,偷就是偷,搶就是搶。目前會臨時創詞的鍋莊師極少,大多數鍋莊師只能根據現有的唱詞進行演唱。 服飾:男性服飾與其他地區無異;女性服飾主要以顏色豐富、做工精細的“瘋裝”為主。服裝材料上,一般以氆氌為上品,其次為牛毛織成的毪子。整件衣服大約要使用7米長的布料。在顏色上,較常使用紅、黃、綠、黑、金五色,分別代表土地、財富、自然、火、先知。服裝整體以紅色為主,長者為深紅色。衣服前襟處由不同顏色的三角巾拼接而成,且與其他地區不同,右襟在內,左襟在外;袖口一般為藍色,有“崩色”之意,指展示發達的肌肉,代表著力量;衣服背面為綠色,上面縫有“雍忠”,也就是萬字符,代表著不變、永恒;下半身縫制有108個褶皺(左右兩邊各54),形成百褶裙,寓意長壽;腰間系有繡著錦繡花的圍腰,有“錦上添花”之意。鄉城姑娘會佩戴大大小小的金銀飾品來點綴“瘋裝”,盡顯雍容華貴,但年長者一般不佩戴。 圖1穿著瘋裝的當地居民(拍攝者:王丹拍攝地:四川省甘孜州鄉城縣)
圖2 當地居民跳鍋莊(拍攝者:王丹拍攝地:四川省甘孜州鄉城縣) 現代鍋莊 現代鍋莊在傳統鍋莊的基礎上,加快了音樂的速度,注重鍋莊中舞的部分,打破了傳統鍋莊的規矩感與儀式感,F代鍋莊是由文化局聘請人員,對鍋莊的曲調進行錄制,根據后期的配音、合成等,制作成磁帶,供大家使用。在鄉城縣,吃完晚飯后,大家就會走到廣場上,一起根據磁帶中的音樂來跳鍋莊。在其他地區,跳鍋莊的DVD、VCD的音樂都是中間間奏連著,沒有斷的。鄉城現代鍋莊的編排也采用了這種模式,將原本一首首獨立的傳統鍋莊用間奏進行串聯。因為傳統鍋莊中并無間奏,所以在此段中,作曲者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了音樂與舞步上的創編,融入了許多其他元素。2015年,鄉城縣政府錄制、拍攝了現代鍋莊的DVD,里面有將近一個多小時的鄉城鍋莊,并在同年年底發放到每個鄉鎮,進行普及。 鄉城有幾個歌手也借鑒了此種模式,將鄉城鍋莊與現代音樂進行結合,在自己的專輯中發售,這也加速了鄉城鍋莊的傳播。人們在節慶期間,或者在朗瑪廳的時候,就跟隨音樂舞蹈。鄉城鍋莊原本是非常悠揚、速度非常慢的,現代鍋莊將速度加快,接受度會比較高。 當然這也存在一些弊端,用磁帶播放鍋莊時,人們只會跳,不會唱,更不必說填詞了。磁帶、CD里面的唱詞是一次性錄制完成的,千篇一律,無法像民間鍋莊師一樣根據現場臨時創詞,再進行演唱。但鄉城鍋莊最大的魅力是填詞,而不是舞步。因此夏壩丁真認為,從嚴格意義上來講,現代流行的鍋莊“連九牛一毛也沒有學到”。他還指出,在創新的過程中,出現了對傳統鍋莊的“斷章取義”,即并沒有按傳統鍋莊的嚴格意義來進行創作。比如唱詞上的程式,傳統鍋莊中對第一句唱什么,第二句唱什么有明確的規定;但現代鍋莊相對自由,無此規定。 保護傳承 鄉城鍋莊大多是師徒傳承。阿布全全為我們介紹道,學習鍋莊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第一是要喜歡,必須喜愛鍋莊;第二是要有較強的記憶力,能記住對方所提出的問題;第三是要有豐富的實踐,不能僅停留在嘴巴唱,要經常跟著老師一起去參加活動,不斷實踐,積累經驗,這樣才能熟練掌握鍋莊。只有具備這三個條件,才能成為優秀的鍋莊師。鍋莊的傳承并沒有性別、年齡、內外族人的限制,只要喜歡,都可以學習。阿布全全談到,“我本來想教我的女子,但她不喜歡,就不入門,就沒有辦法”,相反他的鄰居巴登很喜歡,阿布全全便傾囊相授。 除了師徒傳承外,也有極少數鍋莊師是自學成才的,他們在不同村落、不同鍋莊師處學習,再經過自己的反復實踐,慢慢成為鍋莊師。 受當地經濟狀況影響,大多數青壯年選擇去外面謀生,留下來的則以畜牧業及挖蟲草變賣為生。鍋莊傳承人也面臨相同情況,牛及蟲草是他們的主要經濟來源,這是鍋莊傳承面臨的困難之一。由于他們放牧、挖蟲草的地方大多無信號覆蓋,所以很難進行溝通交流。如每年十月大家都下山時,巴登才能跟隨阿布全全學習鍋莊,平日里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也只能集中在這個時間進行請教,這樣很難真正系統地學習鍋莊,這是鍋莊傳承面臨的困難之二。不僅如此,流行文化也給傳統鍋莊帶來了沖擊,縣上開始出現趕時髦、趕潮流的氣象,除人們穿著的改變外,還有一些風俗上的改變,例如結婚儀式的簡化。這也影響到了鍋莊,現在的鍋莊呈現出簡化趨勢:第一是唱詞不到位,第二是步伐不到位,第三是動作不到位。在一些偏遠村莊,還保留有傳統鍋莊,其中那拉崗村保留得最好,男女共有52個人可以跳傳統鍋莊,其他村就不行了。這是鄉城鍋莊傳承面臨的困難之三。 鄉城政府在鍋莊的傳承上采取了一定的措施: 第一,對鄉城鍋莊進行申遺,同時為鍋莊師申請非遺傳承人。成為傳承人后,政府會給予一定的補助,可以減輕他們的生存壓力。 第二,在鄉鎮進行試點。近年來,鄉城縣立足于自身人文特色,堅持“保護原生態、傳承原文化、保留原住民、保持原物產”的理念,堅持保護傳統村落和傳統文化。政府在打造青德鎮4A級景區的同時,開展了文化繁榮鄉城鍋莊試點活動,在熱公村、白龔村、豆改村、仲德村四個村子中,組織成立了7支民間團隊,在景色好的壩子跳鄉城鍋莊,具體演出安排為7個團隊根據村莊的排列順序輪流進行表演。為了讓游客既能欣賞風景又有很好的鍋莊體驗,團隊特意選在黃昏時,布置好燈光、音響等設備,進行表演。白龔村也叫白仲村,此地建有香巴拉貓文創中心,還有《文成公主》實景劇演出,但近些年這些活動暫時被取消。對于這些表演者的生計問題,政府也給予了一些幫助,比如每年的資金補助,以及在松茸、蟲草的采挖季適當放寬他們的表演時間等。 第三,加強對青少年的培養。當地的中小學會在課間操時間安排學生學習鍋莊及開展相關活動。在一個星期中,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跳鍋莊,星期二、星期四跳廣播體操。 第四,每年進行全縣性的鄉城瘋裝鍋莊比賽。 第五,為游客專門編排實景劇《夢中的香巴拉》,在實景劇中融入鄉城本土的婚慶習俗、白藏房的修建、祭祀、農耕文化、瘋裝等幾大元素。實景劇演出時長約為兩個小時,每年基本上在9月28日左右舉行。 通過在鄉城進行田野調查,并結合口述史的方法進行研究,發現鄉城鍋莊在傳承發展中逐漸出現了傳統鍋莊與現代鍋莊兩種,但其以具有靈活性的唱詞區別于其他地區的鍋莊,這也是鄉城鍋莊的精髓所在,F代鄉城鍋莊中,傳統鍋莊臨時填詞進行演唱的特色逐漸退化,舞步反而成為表演鍋莊的主要形式,這削弱了鄉城鍋莊的獨特性,極不利于鄉城鍋莊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及鍋莊傳承人要作出調整,相關學者也應多做田野調查,多做研究,盡可能地保護鄉城鍋莊的獨特性。
參考文獻 [1]王秀偉.甘孜藏區的鍋莊舞文化[J].華夏文化,2010(04):50-53. [2]劉德偉,張志勇.探索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的幸福之路——中國(四川—甘孜—鄉城)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高峰論壇綜述[J].民間文化論壇,2021(01):125-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