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技術視域下贛南客家文化的重塑研究时间:2023-03-24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造了博大精深、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少數民族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各民族的傳統文化能夠集中反映各民族的語言、服飾和風俗等,能夠體現出各民族人民共同的向往和追求,還可以表現出各民族人民的性格特點和精神文化。保護和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對民族的發展繁榮及其社會歷史地位的提升有著不容忽視的積極作用。贛南作為客家民系形成的搖籃,是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之一,其傳統文化的傳承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主要依靠拍照、采訪、記錄、物品收藏等,這是最直接的保護方式,但其也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弊端。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各類前沿的數字技術手段被應用到贛南客家文化保護與傳承的過程中,F從贛南客家傳統文化的現實出發,闡述贛南客家傳統文化及其傳承價值,分析贛南客家文化發展現狀,并探索贛南客家文化的保護和傳承路徑。 贛南客家傳統文化概述 客家 據《辭!酚涊d,相傳西晉末永嘉年間,黃河流域的一部分漢人因戰亂南徙渡江,至唐末以及南宋末又大批過江南下至贛閩以及粵東、粵北等地,被稱為“客家”,以區別于當地原有的居民,后遂相沿而成為這一部分漢人的自稱?图椅幕侵袊鴿h族一個龐大的民系共同體,人數眾多,歷史悠久。 客家精神特征 客家人為了躲避戰亂,從中原遷徙到南方,中間經歷了五次大遷徙,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和海外各地。也正因為這五次大遷徙,中原人慢慢孕育、形成和發展成為客家民系?图椅幕涍^歷史的積淀,形成了特有的客家文化精神特征。 客家遷徙史和客家文化的諸多方面都體現了客家精神,團結與奮進是客家精神的核心內容?图蚁让竦膱F結形成了很強的凝聚力,使他們在漫長的遷徙過程中把中原燦爛的文明帶到南方播衍而不被遷徙地的原住民同化。 客家特色建筑也是客家人團結奮進的象征。廣東梅州的多層圍攏屋、永定土樓、長汀的九廳十八井等典型的客家建筑,既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葩,也是客家人團結奮進的象征。在永定的一些大型客家土樓內,有石柱雕聯、石鼓承柱、雕梁畫棟,有天井、花園、假山、盆景、魚池,美不勝收。這些文化印記充分體現了客家人的審美觀和藝術創造能力,無不閃耀著客家人崇文尚武、耕讀傳家的精神光芒。 客家文化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文化的精華,長期的遷移生活使客家人養成了包容、開放、進取的民風,使客家民系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客家建筑特征 贛南圍屋是客家民居中最常見、保存最多的一種特色建筑,是客家建筑文化的集中體現,被建筑學家譽為民居建筑史上的奇葩,有著極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使得歷史學家、民俗學家、詩人、藝術家以及游客都為之鐘情。贛南的客家圍屋多分布在龍南、全南、定南三縣全境,安遠、信豐兩縣的南部以及尋烏的個別地方,總數有五六百座,其中尤以龍南最為集中。 明末清初,贛粵邊境匪盜縱橫,社會動蕩不安,客家的大戶人家為保護人身和財產安全修筑了土圍子,其結構是由粵東客家標準格式——圍攏屋發展變化而成。土圍子的建筑結構具有特殊性,四角建有炮樓,樓內連通,相互呼應。圍內設置了多處消防注水口和糧倉,能夠御火攻,防圍困,有效地保衛客家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圍屋為兩種基本模式:實心式和空心式。實心式圍屋圍內主體建筑為“廳堂式”,兩側橫屋較高,連成全封閉式的方形圍屋?招氖絿輫鷥炔辉O主體建筑,只沿圍的四周建房舍,中間除水井外,就是一個大禾坪。 民俗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眱炐銈鹘y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贛南客家文化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如今卻面臨著被遺忘的危機。大部分客家年輕人接觸了五彩斑斕的現代文化之后,認為傳統的客家文化無法與時代接軌,無法認同傳統客家文化的現代價值。長此以往,贛南客家傳統文化會逐漸消失在大眾視野。 結合現代科技和新媒體的優勢,可以為贛南客家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傳承和弘揚贛南客家文化是當前十分值得研究的課題?图胰说拿袼讑蕵放c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活動參與者眾多,氣氛熱烈,內容豐富且形式多變,其中有人們耳熟能詳的贛南客家燈彩和采茶戲?图覠舨适羌魳、舞蹈于一體的藝術表演,而采茶戲則是將歌曲、舞蹈、戲曲融為一體的藝術表演?图覠舨屎筒刹钁驈淖畛醯钠砀0l展為對生活的期許,再演變為對于現如今生活的贊美,這反映了贛南客家人對生活的熱情。 傳統手工藝 贛南客家的手工藝作品主要有雕塑和剪紙。根據應用場所和功能屬性將贛南客家的雕塑分為木雕、石雕和磚雕,按表現形式可以將其分為圓雕、浮雕和透雕,雕塑的題材主要有神話故事、祥禽瑞獸、花草樹木、文學戲劇以及日常勞作等?图壹艏堄兄鴿庥舻纳顨庀,主要被客家人用在新年祝福、婚嫁喜事等較為喜慶的場合,剪紙的題材豐富多變,主要包括生活類、文化類、花草類、動物類等,極為巧妙地表達了客家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贛南客家傳統文化發展現狀 贛南客家文化資源十分豐富。雖然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和良好的生存能力,但仍然存在諸多因素制約著贛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 缺乏傳承意識 近年來,人們對非物質文化不了解、不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淡薄,傳承意識薄弱,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價值認識不到位,使得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時代發展中逐漸消亡。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各級黨委、政府不斷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對列入國家級和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實施重點保護,人們對傳統文化遺存的保護意識逐漸增強。但是非物質文化傳承斷層現象嚴重,贛南客家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后繼無人的問題。除此之外,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缺乏深入和廣泛的了解,沒有深刻認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豐富內涵和深遠意義,對贛南客家文化的關注度還有待提高。 如今,客家傳統習俗已發生較大改變,現代化信息技術飛速發展,電視、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沖擊著豐富的民俗活動,客家昔日熱鬧、喜慶的民俗活動日益減少。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客家人向城鎮看齊,紅白喜事和宴請賓客也多在城鎮酒家操辦,或請“流動酒家”進村代辦,雖然簡單省事,但改變了客家村落的傳統習俗。傳統客家操辦紅白喜事時,鄰里都會相互幫忙,村落熱鬧非凡,人情關系更緊密,更能體現客家人團結互助的品質。 外來文化的沖擊 新時代背景下,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外來文化不斷涌入國內,部分青年學生對外來文化往往表現出較高的熱情,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程度卻相對較低,對贛南客家傳統文化更是知之甚少,這不利于傳承和弘揚贛南客家文化。 缺乏創新發展 創新是發展的核心。贛南客家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動力不足,影響了贛南客家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图覀鹘y文化的衍生產品形式單一,無論贛南客家博物館還是各大電商平臺,都很少出現與客家文化相關的文化產品,而僅有的一些文創產品也只是淺嘗輒止,客家文化元素的植入形式較為生硬,與傳承客家文化、弘揚客家精神的目標相差甚遠。 文化保護和傳承經費不足 我國贛南地區有大量的客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其進行保護和傳承需要投入大量的經費。目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經費主要源于民間資本和政府補貼,其中政府補貼相對有限,無法對單一文化產品投入過多資金。部分地區政府設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專項基金,但對贛南這樣擁有豐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地區遠遠不夠。僅依靠民間融資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存在一定的風險,民間融資市場運作不夠規范,透明度也不高,加上政府的監管力度不大,導致用于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資金份額越來越少,不利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效傳承。 數字技術視域下贛南客家文化重塑方法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大數據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梢詫⑾冗M的數字技術和豐富的數據資源運用到文化保護與傳播工作當中。在數字技術視域下,充分利用數字媒體技術進行文化傳播,有利于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图椅幕催h流長,有著豐富的精神文化內涵,弘揚客家文化有著長遠的發展意義,不僅有助于人們了解客家人艱苦創業的歷史,提高國民人文素質,還有助于世界人民深刻了解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更好地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增強傳承意識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含很多精神內涵,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歷經滄桑積淀下來的寶貴財富,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有利于抵制不良思想文化的入侵,更好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對此,應在中高考中加入學生文化素質與思想素養的考核,在課程標準修訂中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的比重,以此加強全社會對傳統文化的認識。除此之外,還應在家庭教育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國民的傳承意識。 建設現代化的數字博物館 利用數字技術建設現代化的數字博物館,將傳統的靜態博物館轉變為多維博物館,有利于將傳統文化從靜態轉為動態,將傳統文化一一展現在人們面前,以此加強人們之間的交流互動。例如,可以將數字技術運用到客家燈彩的保護和傳承中,為觀眾帶來全方位、多層次的視覺體驗。通過圖片、視頻、三維動畫等形式實現客家燈彩的可視化,最大程度還原客家燈彩文化。還可以利用3D建模、場景搭建、動作綁定、人機交互的方式,對客家燈彩進行可視化及互動操作。 搭建數字化傳播平臺 文化傳播的方式影響著贛南客家文化的傳承和弘揚,目前,國家對贛南客家傳統文化的宣傳力度還不夠?梢源罱▊鹘y文化數字化傳播平臺,增強贛南客家傳統文化的宣傳效果。綜合運用VR、AR、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技術,搭建贛南地區可移動文化普查數據資源服務平臺、線上傳統文化展廳,讓人們可以在線上瀏覽相關文化知識,足不出戶就能身臨其境地感受文化的魅力。 開發數字化文化產品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程度不斷加深,應該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令其煥發出時代的光輝。對此,可以大力發展數字化文化消費新場景,將數字藏品與實際文創相結合,讓文物煥發新的生機?梢越梃b“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館藏珍品·紅色交通系列”,創新贛南客家文化數字藏品,達到保護和宣傳客家文化的目的。 發展數字化經濟 除此之外,還可以積極推動贛鄱文化以數字形式融入生活。目前,贛南地區已經有成功的案例。如“弈星·滕王閣序”主題燈光秀、虛擬人導覽等備受游客贊賞;景德鎮的景區也聯合《倩女幽魂》《易水寒》等多款游戲,將陶瓷文化融入游戲場景,推出一系列文創周邊,助力陶瓷文化在年輕群體中傳播。 加強全球客家文化交流 贛南客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承和發展客家文化的過程中,應加強與其他文化的交流互動。對此,可以制定合理政策,建立公平、合理的族群秩序,促進彼此間的文化交流?图胰松⒕邮澜绺鞯,客家人所到之處都帶有客家文化,他們是客家文化傳承與創新的主體。加強世界各地客家人的文化交流,有利于提升我國客家文化的價值內涵,使其形成更穩固的文化傳承體系。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同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面臨巨大的危機。傳統文化一旦脫離時代、遠離人們的日常生活,就將面臨消亡的危險,F代數字技術的迅速發展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注入新的活力。贛南客家文化有豐富的精神內涵和傳承價值,利用數字化技術傳播客家文化,不斷創新文化產品,有利于贛南客家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使其所蘊含的價值觀念、思想情感、人文情懷等得到廣泛認同,讓贛南客家文化煥發新的生機。 參考文獻 [1]朱滿滿.新媒體傳播視閾下贛南客家文化的保護與發展[J].記者觀察,2022(20):148-150. [2]阮紅環.贛南客家文化在教育實踐中的應用[J].大眾文藝,2022(03):187-190. [3]謝慧敏,李翠.新媒體視域下贛南客家文化旅游營銷策略[J].旅游縱覽,2022(17):90-92. [4]盧俊雯.贛南客家文化在江西創客小鎮空間設計中的傳承與再生研究[J].科技資訊,2022,20(01):221-224. [5]羅長根,袁雪梅.虛擬交互賦能贛南客家文化呈現研究[J].數字化用戶,2022,28(21):188-190. [6]殷夢婷,鐘舟海.新媒體語境下贛南客家文化的表達與傳播[J].智庫時代,2022(26):195-198. [7]胡元濟.虛擬現實技術對贛南客家文化藝術產業創新與保護研究[J].河北畫報,2022(11):242-2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