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州民俗文化的傳承發展研究时间:2023-03-23 蘇州是我國首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著十分悠久的發展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其民俗文化豐富多樣,在我國民俗文化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新時期,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推進使得蘇州民俗文化受到不小的沖擊,因此,有必要進行相應的探索研究,以推動蘇州民俗文化實現更好的傳承與發展,F首先闡述蘇州民俗文化的主要內容及特征,其次分析蘇州民俗文化傳承與發展的現狀,最后提出蘇州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路徑,包括建立蘇州民俗文化傳承與傳播機制,依托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和民俗旅游開發,推動蘇州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歷經五千多年的歷史積淀,我國民俗文化形成了濃郁的中華民族特色。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俗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精神、情感的重要凝結,還是中華民族思想精華、文化血脈的有力載體。在全球一體化發展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推動我國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已然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蘇州是我國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經兩千五百多年歷史積淀的吳文化底蘊深厚,江南水鄉孕育出了豐富多樣的民俗文化資源。伴隨新一輪城鎮化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蘇州民俗文化賴以生存的農村、鄉鎮不斷減少,在此背景下,對蘇州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進行探索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蘇州民俗文化的相關概述 蘇州民俗文化的主要內容 民俗文化,即民眾生活和風俗文化的統稱。民俗文化是在人們生產生活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因而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蘇州民俗文化同樣如此,根植于蘇州的農耕生活,與蘇州人們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等息息相關,主要包含生產勞動民俗、人生禮儀習俗、飲食消費習俗、民間知識及文體娛樂等多個方面。 生產勞動民俗方面 蘇州作為“魚米之鄉”,在蘇州勞動人民長期的農業生產勞作中形成了頗具蘇州地方特色的農業生產習俗。比如,在蘇州當地的水稻種植習俗中,有迎春、打春,以及向芒神、社稷神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的習俗;有蒔秧時喝開秧門酒、關秧門酒的習俗;有遭遇天災時求劉猛將、求龍王的習俗;有豐收時“畫米囤”、過“稻生日”的習俗,等等。 蘇州漁民在長期的漁獵生活中形成了頗具地方特色的習俗,如漁民依據船只規模設立附有傳統血統部落烙印的作業團體“幫”,不同幫之間鮮有來往,不通婚,但“換親”在幫內時有發生。漁民在日常生活中還有諸多忌諱,如吃飯時,筷子不可擺在碗沿處;吃魚時,不可將魚翻身,只能由上片吃到下片等。 人生禮儀習俗方面 在定親方面,茶葉、蜜糕是蘇州十分重要的禮品。在舉行婚禮期間,喜堂墻面上必須懸掛“和合二仙”的畫像;喜堂上還要有喜帳,床帷桌衣上要繡有鴛鴦、飛鳥等紋樣。入洞房后,新人還要行坐床、結發、合巹之禮。蘇州當地婚俗中還有送棗子、蓮心、石榴等禮物的習俗,取意“早生貴子”“連生貴子”“多子多孫”;在新婚日鋪新床時,要在床上鋪設糯米稻草并在床頭擺放紅皮甘蔗,取意“柔糯甜蜜”,等等。蘇州當地還有著十分獨特的喪葬習俗,如人初死,要將死者身上的衣物和蚊帳一同在屋外焚燒,還要在死者口中放置一小塊銀子,從床頭到大門沿墻地角插燃蠟燭;人死后,還有唱《哭喪經》的習俗等。 在飲食消費習俗方面 蘇州有著豐富的特產美食,如太湖白蝦、太湖梅鱭、采芝齋糖果、陽澄湖大閘蟹、松鼠桂魚,等等。蘇州飲食講究細致,順應時令,追求時鮮。米食主要為粥飯,具體包括米燒粥、飯泡粥、燒菜飯以及茶淘飯。蘇州還有豐富多樣的地方小吃,如生煎饅頭、蟹粉湯包、鮮肉蒸餃、金魚燒賣、知了餃、蝦仁燒賣,等等。 民間知識及文體娛樂方面 蘇州作為吳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數千年的發展歷史積淀了豐富的民間知識及文體娛樂資源,如吳歌、吳諺、吳地民俗、通俗文學、謎學、楹聯等。以聞名遐邇的吳歌為例,吳歌發源并流行于蘇州吳江、常熟、張家港等地區,主要是吳地勞動人民在開展水田勞作、舟楫勞作期間所進行的口頭文學創作,可分為勞動歌、生活歌、儀式歌、時政歌、風物歌、歷史傳說歌等多種類型。 蘇州民俗文化的特征 蘇州民俗文化在中國民俗文化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國民俗文化形成了群體性、地域性、傳承性、多元性等特征。蘇州民俗文化特征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鮮明的農業性。受舊時小農經濟影響,蘇州民俗文化表現出顯著的農業性,不論是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還是勞作習俗等,都表現出高度的農業性。如蘇州當地構建起了以稻米為主的飲食結構體系;蘇州民俗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無不與農事勞作密切相關,如各式各樣的節日習俗、文娛習俗都表現出顯著的農業性。二是極強的凝聚力。蘇州當地重視親族血緣關系的特性造就了蘇州民俗文化強大的凝聚力。此處的親族血緣關系主要體現在社交禮儀、家庭倫理習俗、婚喪嫁娶習俗等多個方面。比如,“送人情禮”“攀過房親”等禮俗,均彰顯了蘇州社交禮儀、家庭倫理習俗中蘊含的濃郁的親族血緣特色。這種對親族血緣關系的重視,反映了蘇州人的集體意識,在蘇州社會整體發展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三是受水影響。蘇州是著名的江南水鄉,水對蘇州民俗文化的影響極大。在水的影響下,蘇州形成了精耕細作的生產特色,蘇州人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留了深深的水文化烙;在水的影響下,蘇州人的民間信仰、歲時節令等都實現了獨特發展。 蘇州民俗文化傳承發展現狀 蘇州作為一個聞名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蘇州民俗文化資源豐富,涉及文學、戲曲、舞蹈、美術、傳統體育、人生禮俗等多方面內容,其與當地人民生產生活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蘇州民俗文化資源分布于全市各個鄉鎮,并且各具特色,有著鮮明的蘇州本土特色。為推進蘇州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蘇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手段,使蘇州民俗文化得到了有效保護。然而,近年來蘇州城鎮化建設進程不斷加快,使得蘇州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受到了很大沖擊。首先,一些商家以保護與傳承民俗文化為噱頭,以達成吸引旅游者的目的,在此過程中,民俗文化僅僅被當作賺錢的工具,并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與傳承。其次,蘇州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流于表面,其深層次文化內涵沒有得到充分挖掘,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蘇州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究其原因在于,為創造更多經濟效益,民俗文化在發展中一味地追求現代化、商業化,缺乏對其文化內涵的有效挖掘和弘揚。民俗文化的文化底蘊、精神內涵被剝奪,不僅難以滿足人們對深層次民俗文化內涵的探索需求,還阻礙了民俗文化傳承與發展的步伐。 蘇州民俗文化的傳承發展路徑 建立并完善蘇州民俗文化傳承與傳播機制 社會機制是社會不同組成部分間的相互關系及相對應的運行方式。良好的社會機制對社會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至關重要。民俗文化傳承與傳播同樣如此。因此,應建立并完善蘇州民俗文化傳承與傳播機制,以促進蘇州民俗文化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首先,建立以政府為主,社會各方主體協同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由于民俗文化的傳承與傳播具有高度公益性,因此政府應該成為民俗文化資源傳承與傳播的主體,基于此,蘇州地方政府應加大對民俗文化傳承與傳播的資金投入力度。與此同時,相關職能部門應鼓勵各種民間資本加入民俗文化傳承與傳播的行列中,以此為蘇州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另外,政府還應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為蘇州民俗文化的傳承與傳播資助者提供相應優惠;還可向相關行業、部門征收相應的文化遺產資源稅等,進一步拓寬傳承與傳播蘇州民俗文化的資金來源渠道。其次,構建完善的民俗文化法律保護體系及法律監督體系。隨著蘇州城市建設的不斷推進,當地各級政府應針對蘇州民俗文化的傳承與傳播建立配套完善的政策制度,以切實推進蘇州民俗文化的法制化、制度化發展,讓民俗文化的傳承與傳播有法可依。 依托文化創新產品設計,推動蘇州民俗文化的傳承與傳播 設計蘇州民俗文化創意產品時,應當從蘇州豐富多樣的民俗文化中提取有代表性的、可喚起創意靈感的素材元素,并借助現代設計方式及美學原則對該部分素材元素進行整合處理,進而促進其符號化、形態化發展。在進行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的過程中,提取或應用各種有代表性的蘇州民俗文化圖案、造型、色彩等元素,有助于實現對蘇州民俗文化內涵的有效傳承與傳播。比如,在現代家具文創產品設計中,可推進蘇式屏風與蘇州木雕工藝有機融合,使設計作品兼具時尚清新和古樸文藝的特質,進一步展現出蘇式家具設計的新穎別致。 鑒于蘇州民俗文化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應當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可以通過推進實用性與文化內涵及現代時尚美感有機融合,使人們在使用文化創意產品時獲得更好的使用體驗,并形成對蘇州民俗文化內涵的有效感知。比如,有著鮮明蘇州地方特色的木雕、竹雕、核雕等雕刻工藝,不僅是蘇州人溫婉、含蓄的個性體現,還體現了蘇州物產豐富、氣候濕潤的自然地理環境。將蘇州民俗文化融入現代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可以讓人們充分領略到蘇州人獨特的人文特質及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诖,在設計文化創意產品的過程中,設計人員應構建起產品實用性與蘇州雕刻工藝文化內涵之間的聯系,讓人們一方面可以獲得良好的產品使用體驗,另一方面還可以充分領略蘇州雕刻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助力蘇州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依托民俗旅游開發,推動蘇州民俗文化傳承與傳播 相較于一些發達國家,我國民俗旅游發展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依托民俗旅游開發,推動蘇州民俗文化傳承與傳播,不可一蹴而就。作為一個涉及面廣泛的系統工程,相關部門應積極立項、牽頭,協調好各方面事項,不僅要加強管理,科學規劃,還要秉承真實性原則,根植于蘇州民俗文化土壤,積極接收各方主體的建議,建設專業人才隊伍,更要制定配套制度,保證立項、施工、管理等工作規范運行。 蘇州民俗文化延綿數千年,世代流傳。因此,要立足于當地實際情況,挖掘并開發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長期以來,蘇州甪直鎮當地的農村婦女一直穿戴傳統民俗服飾,由于她們頗具親切感,極易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因而被往來游客親昵地稱作“阿慶嫂”。此外,對頗具地方特色的蘇州評彈納為民俗旅游項目進行深度開發,既賦予了民俗旅游深厚的文化內涵,又有效地傳承與發展了蘇州當地的曲藝文化;谔K州民俗文化的民俗旅游開發,還應注重展現旅游項目的互動性,進而讓游客可以深刻感受蘇州的民俗文化,取得良好的民俗文化傳承與傳播效果。比如,在開發蘇州“碧螺春”茶民俗旅游項目的過程中,可以號召國內外旅游者參與到采茶、制茶、品茶等活動中,切身感受當地的民俗文化,與當地居民進行交流互動,從而獲得良好的旅游體驗。 結語 綜上所述,民俗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中華民族精神、情感的重要凝結,還是中華民族思想精華、文化血脈的有力載體。在強調提升文化軟實力的今天,蘇州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作為提升蘇州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環節,理應得到有效重視。鑒于此,在新時期,相關人員應圍繞如何更有效地推動蘇州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進行探索研究,包括明確蘇州民俗文化的內涵特征,把握蘇州民俗文化傳承與發展的現狀,建立并完善蘇州民俗文化傳承與傳播機制,加強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與民俗旅游開發等,以此助推蘇州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劍南.蘇州城市公園環境設計中民俗文化元素的適當融入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8(13):106-107. [2]溫波,萬紅.論城鄉一體化進程中吳文化生態保護[J].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9(06):12-18. [3]王靜,周瑋.文化自信視角下陜西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20):20-21. [4]梁利娟,范亞飛.地域文化視角下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研究――以中原文化為例[J].工業設計,2019(11):60-61. [5]王麗.文旅融合背景下蘇州民俗文化資源及其旅游開發探析[J].旅游縱覽,2019(16):84-85. [6]朱慧玲,郭自葉.試論《浮生六記》的蘇州民俗文化[J].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6(04):42-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