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夏地區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以寧夏博物館為例时间:2023-03-23 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妥善保護才能持續開發。為推動博物館事業的發展,全方位、多維度推進寧夏地區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利用工作,現以寧夏博物館為研究對象,在分析寧夏博物館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現狀的基礎上,探索寧夏博物館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的路徑,并從理論研究、技術創新、產業發展、對外交流四個層面著手,提出一系列解決方案。 寧夏地區歷史文化遺產豐富,種類繁多、內涵豐富,地方文化特色濃厚。寧夏博物館館藏文物主要包括豆莢紋雙耳彩陶壺、青銅弩機、獸面紋銅車軎、趙氏家譜、鎏金銅佛像、神獸杖頭飾、狩獵紋金方奇、石刻胡旋舞墓門等,涵蓋傳統美術、非遺技藝和民俗、紅色資源、古代經貿、社會制度、服飾藝術等文化資源,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寧夏地區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血脈,值得永續流傳。隨著《“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的印發,如何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并立足于自身資源優勢,推進寧夏地區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實現寧夏地區歷史文化“兩創”,成為寧夏博物館工作的重點。 寧夏博物館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的現狀分析 寧夏博物館歷史文化資源的基本構成 寧夏博物館常設“朔色長天——寧夏通史陳列”“石刻史書——寧夏巖畫展”“紅旗漫卷——寧夏革命文物陳列”以及“天下黃河富寧夏——寧夏民俗陳列”4個展廳。館藏文物主要包括豆莢紋雙耳彩陶壺、青銅弩機、獸面紋銅車軎、趙氏家譜、鎏金銅佛像、神獸杖頭飾、狩獵紋金方奇、石刻胡旋舞墓門等,借助復原景觀、遺址模型、多媒體、壁畫、雕塑和照片等多種輔助展示形式,再現寧夏地區的歷史文化。 寧夏博物館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現狀 寧夏博物館通過數字化采集技術,結合現有文物以及相關研究成果,開發建立寧夏博物館“云博物館”、微信小程序、微信公眾號、文物數字檔案管理平臺和數字互動墻展示系統,編寫《寧夏地區革命文物的保存管理和保護利用調查研究》。截至2021年,完成保護修復的文物共計168件,其中陶瓷器共計131件,青銅器2件,紙質文獻28件,木器6件,金器1件。完成銅器養護清理21件,民俗文物養護清理35件,輔助展品修復3件。完成文物成分測試170件。 寧夏博物館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現狀 近年來,寧夏博物館依托館藏文物資源優勢,充分借助新媒體與文創產業發展優勢,圍繞文化創意、短視頻、主題活動等,不斷延展產品開發邊界。在文化創意層面,以寧夏地域特色文化為基礎,成立文創產品設計研發團隊,設計了館徽冰箱貼、琉璃鴟吻冰箱貼、“360畫報”屏保、妙音鳥冰箱貼、鎏金銅牛和紙膠帶、西夏竹雕軟膠U盤、國寶日歷雙年歷、西夏石馬書簽、羅漢金屬書簽、妙音金屬書簽等文創作品。在短視頻領域,以革命文物與歷史文物為抓手,積極參與全國文博在線講解直播推介活動、寶藏四方云直播計劃第三季、寧夏衛視全新節目《故事》、抖音《穿越千年探秘寧博》、央視《國家寶藏》等文化宣講活動,推送了“柳毅傳書銅鏡”、“清平樂·六盤山”、《守望長城》、追尋先烈足跡等多個文物短視頻,開啟了探秘寧夏文化之旅。在線上以寧夏博物館直播間網站為平臺推出“我在寧博等你來”、朔色長天 文化之約、云探國寶、革命文物講述等活動,開啟了“云探”國寶游覽新時代。在主題活動層面,開展了寒暑假志愿者講解員培訓活動、中小學生研學體驗、博物館奇遇記、紅色主題展覽線上答題、紅色主題文創大賽、卯兔迎春系列文化實踐等多種主題教育社會實踐活動。 寧夏博物館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的現實困境 文物內涵挖掘利用不足 傳承、弘揚寧夏地區歷史文化,需要加強對歷史文物的研究和闡釋,展現寧夏地區歷史文化資源的自然及社會條件、獨特魅力、歷史痕跡與時代價值。事實上,寧夏博物館歷史文化資源雖然種類繁多,特色鮮明,但對文化內涵的挖掘不夠深入,部分文物保護與開發偏重展示文物價值,缺乏對人文情懷的充分展現。以館藏文物為例,寧夏博物館文物保護與開發多處于展示階段,大多數文物的說明介紹多描述文物的外觀與材質,如器形、質地、尺寸等,缺乏與其相應的歷史文化故事,對蘊含在文物背后的社會組織結構、文化變遷、歷史事實與民俗文化缺乏更為全面與系統的闡釋,僅有少部分文物呈現了較為完善的故事背景?傮w來說,寧夏博物館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工作尚未成分體現文物社會性、情境性與思想性等特征,多而不優、大而不強的問題十分突出。 保護與開發思路較為單一 在博物館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層面,先進的數字技術和手段應用不足,缺乏能提供規劃設計、數字采集、數字運營、數字監管等一體化服務的第三方技術服務商,歷史文化資源管理的數字化程度不夠深入,且預防保護工作不到位,整體數字化保護水平不高。近年來,在博物館歷史文化資源開發層面,寧夏博物館進行了產學研一體化、文創產品設計等方面的嘗試,如“妙娃”車載掛件,鴟吻文創雪糕,胡旋舞書簽套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當前,寧夏博物館歷史文化資源數字化開發處于初級階段,多以數字文物資源庫、短視頻形式呈現,而如數字藏品、可交互式NFT、數字地圖、數字動漫等博物館數字產品,在供給數量和質量上不盡如人意。 對外交流不強 推進博物館間的互聯互通、互幫互助,不僅能夠讓外來游客了解寧夏博物館的歷史文化資源,還能夠推動寧夏地區歷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然而,由于多種現實原因,寧夏博物館在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過程中表現出一定的封閉性和區域性,與其他公共服務部門聯系、赴外開展館際交流活動、社會公眾信息交流、外出巡展、參與文物國際交流盛事的次數不多。 文化產業布局不合理 由于資源碎片化分布、地方文化環境繁雜、運營人才缺失等問題,現階段寧夏博物館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尚未跳出“事業單位”的框架,仍舊存在產業要素挖掘不足,缺乏跨接多種產業平臺等問題,文創產業鏈尚未形成。整體來看,寧夏博物館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缺乏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市場活力不足,生產組織形式相對滯后,文化產業總體規模較小,主要以文物展示為經營渠道,尚未形成產業化經濟。此外,寧夏博物館歷史文化創新業態和新模式尚未形成,新型文化產業比重偏低,難以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新興文創產業發展緩慢,且存在文化產業“空殼化”現象,后續缺少文化品牌的延展服務。 寧夏博物館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的現實困境 聚焦學術前沿,挖掘館藏文物資源的深刻內涵 對于寧夏博物館而言,充分利用已有館藏文物,結合互聯網技術與人力資源,對文化資源的歷史背景與文化魅力進行挖掘與展示,是其在新時代保護與開發寧夏地區歷史文化資源的基礎與前提。積極推動文物活化利用,展示寧夏歷史文化遺產,始終是寧夏博物館的優良傳統。要圍繞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聯合科研機構、文創企業和機構、院校機構、其他博物館、新媒體網絡平臺,開展如科研課題合作、文物考古合作項目、實體文創產品設計等合作研究,在分類研究上做好文物的專題研究、全面闡釋,并結合相應的藏品研究成果,反映出其在原生情境中的存在意義和文化價值系統,再現文物背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發展,深化寧夏地區文明歷史研究,更好地挖掘博物館館藏資源;要強調寧夏地區歷史文化資源的“雙創”,加大文物科技投入力度,推進協同聯動與資源整合,組建或加入各種“博物館聯盟”,與寧夏各地區博物館建立合作關系,利用大數據、數字媒體等信息技術,收集、整理、豐富寧夏博物館館藏資源,并聚焦寧夏地區歷史文化資源的新形式、新特色、新風貌,推動文物資源的創新開發與利用,使寧夏博物館歷史文化資源更具完整性和系統性,為寧夏地區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提供資源支撐。 依托文化新基建,激發數字時代歷史文化資源創意活力 受地質災害、風雨侵蝕以及過度開發等因素的影響,寧夏地區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工作面臨很多挑戰。數字技術被視為新時代博物館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和傳承的“活化劑”。因此,要以科技引領、沉浸體驗為基本路線,強化新一代數字科技與文化創意在寧夏地區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增強互動性和體驗感,促進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要重點發揮數字技術在寧夏地區歷史文化資源保護中的積極作用,利用三維激光掃描、X射線技術、3D打印建模、人工智能、大數據、近景攝影測量、場景建模、現實捕捉等數字技術,對寧夏博物館館藏文物進行數字化保護,實施高清圖像采集、數字文化保護平臺、數字化復原、數字影像等數字化保護方案,賦予文物永久的信息檔案,變“治病”為“防病”。要突出數字技術在寧夏地區歷史文化資源開發中的優勢,通過虛擬現實技術、三維全景、數字多媒體技術、5G技術、體感識別、元宇宙AI知識圖譜、AR動畫特效等數字技術,借助高清投影儀、大型環幕、超高清大屏等多種數字媒介,還原寧夏博物館館藏文物所對應的歷史文化場景,打造沉浸式數字體驗展、三維立體全景云游、數字藏品、裸眼3D“數字文物”等集合多種感官體驗的博物館文化宣傳作品,讓寧夏的發展歷史在數字世界中復現,繼而為寧夏地區歷史文化資源開發帶來新的藝術形式,拉近社會公眾與歷史和藝術之間的距離。 以文化創意為導向,實施文化產業戰略 在活態保護與文化創意的大背景下,保護與開發寧夏地區歷史文化資源的關鍵是讓館藏文物走出庫房,讓文物以多種形式,通過多種渠道與觀眾見面。由此,應當以文化創意業態創新為主攻方向,認識寧夏地方文化的特殊性,加強文創產品的研究和開發,創新寧夏博物館文化產業業態,走“博物館+”融合道路,使其成為公共文化服務和旅游發展的前沿陣地與有效載體,不斷提升文化資源的轉化率。要順應文化產業的市場趨勢,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堅持文化保護與創新經濟效益和文化效益相統一的原則,與國內外知名企業及相關產業主體進行合作,深度挖掘寧夏博物館的歷史文化內涵,堅持“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的原則。在此基礎上,注重培育新興文化業態,以產業化策略深度開發塞北江南、青銅峽鴿子山遺址、陸上絲綢之路等寧夏博物館特色文化,推出一批能夠代表寧夏地區歷史文化資源的藝術、音樂、旅游、文創、影視、教育、文學、動漫、游戲等精品力作,塑造一批具有寧夏博物館鮮明標識的原創IP,講好寧夏博物館文化品牌的精彩故事。要重點加大對寧夏博物館歷史文化品牌的宣傳與推廣,實施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協同傳播的策略,在線上加快構建數字教育、數字短視頻、數字旅游、數字文化資源的整合平臺,在線下組織開展“宣傳周”知識競賽、藝術展示、文博研學夏令營等活動,開創文藝展演、影視出版、網絡直播、舞臺表演、旅游推廣、虛擬展廳、產學研合作等具有時代氣息的博物館歷史文化資源活化新路子。 樹立開放合作的發展理念,不斷創新文化傳播和交流形式 在博物館讀“最好的教科書”,品嘗“最好的營養劑”,對拓展博物館工作者的視野、激發博物館創新活力具有深遠意義。一要推進文明的交流與互鑒,堅持“開門”做研究,學習借鑒各地區博物館文化資源保護與活態發展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充分利用寧夏博物館的地理位置以及地域文化優勢,推出《寧夏博物館特色文化資源保護與傳承名錄》。利用新一代數字技術,積極搭建文化共建共享平臺,加強博物館之間的文物交流,進行聯合辦展,拓展館際合作范圍和形式,推進寧夏博物館歷史文化的對外交流互鑒。二要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博物館理念,面向社會大眾,設置寧夏博物館歷史文化資源討論議題,拓寬社會公眾參與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的渠道,如寧夏博物館館藏文物文創設計比賽、寧夏博物館歷史文化資源文學創作活動,征集創意“金點子”,探索文物新表達、文創產品新思路等,鼓勵和支持民間文化交流,充分調動廣大民眾的力量。 綜上所述,在寧夏博物館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的過程中,存在文物內涵挖掘和利用不足、保護與開發思路較為單一、對外交流不強、文化產業布局不合理等問題,應當通過聚焦學術前沿,挖掘館藏文物資源的深度內涵,依托文化新基建,激發數字時代歷史文化資源創意活力。以文化創意為導向,實施文化產業戰略,樹立開放合作的發展理念,不斷創新文化傳播和交流的形式,從而推動寧夏博物館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丁丁.多元一體視角下的寧夏博物館石刻史書展廳設計研究[J].美與時代,2021(08):75-77. [2]苗亞婻,王勝澤.黃河文化傳承與弘揚的路徑探析——以寧夏博物館藏胡旋舞文創產品的設計應用為例[J].民族藝林,2020(03):75-80. [3]趙濤.推動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天下黃河富寧夏)——寧夏博物館民俗展陳改造提升解析[J].東南文化,2021(S1):98-101. [4]盛君潔,劉容,盧晉升,等.寧夏境內的西夏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與保護研究[J].旅游縱覽,2013(10):123-126+129. [5]方瀟,鄭博文.數創賦能:青島統戰歷史文化資源價值挖掘與活化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01):89-92. [6]宋愛珍.基于文化自信下紅色文化資源的有效整合與保護利用——以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為例[J].中國民族博覽,2020(14):197-1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