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文化類綜藝節目的現狀與創新發展时间:2023-03-20 現對我國文化類綜藝節目及其市場現狀、受眾需求進行探析,并對文化類綜藝節目未來的發展路徑進行展望,以期推動文化類綜藝節目持續健康發展。 文化類綜藝節目是以文化為核心內容,運用綜藝節目形態和藝術表現形式所制作的媒介產品。文化類綜藝節目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其創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肩負著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將漢字、書信、詩詞、戲曲、民樂等多元化的文化元素作為其具體呈現內容,選取古建筑物、博物館等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地點作為節目取景地,借助多種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激發觀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產生的興趣和好奇心,使其自主自愿地去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而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自覺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精神支撐。文化類綜藝節目必須以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我國文化類綜藝節目發展的背景 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筑牢深厚文化根基 文化類綜藝節目可以彰顯國家主流價值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民族精神在新時代的創新發展,有助于增強我國國民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在黨的文藝方針的指導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相繼印發眾多重要條例,推動媒介市場作出正向積極的、順應時代發展規律的調整,進而使“小成本、大情懷、正能量”的自主創新原則可以有效落實到文化類綜藝節目的創新發展中。 廣大受眾對傳統文化的向往與呼喚 隨著社會各行業數字化程度的不斷增強,互聯網媒體作為一種大眾媒介不斷普及并滲透到社會生產生活的范方方面面。然而,各類泛娛樂化綜藝節目充斥大小屏幕,使受眾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審美疲勞。在過度娛樂化的背景下,廣大受眾內心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呼喚、對高雅文化的向往,以及對活躍在熒幕上的電視節目的期待愈來愈強烈。 總而言之,在國家對傳媒市場綜藝節目的政策規范下、在受眾的文化需求與綜藝節目主題過度娛樂化的矛盾愈發尖銳的情況下,文化類綜藝節目作為豐富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產品和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文化補充品應運而生,成為文化風尚的領軍者,呈現出精品化、特色化、常態化的特征。 現有文化類綜藝節目的優點 具有較為深遠的發展歷史和深厚的創作經驗 以2001年開播的講座式欄目《百家講壇》為例,其雖然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文化類綜藝節目,但是,因其以“建構時代常識,享受智慧人生”為宗旨,內容涉及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等多方面的文化知識,具有科普歷史知識及深入點評講解的作用,從一定程度上來說,該節目已經具備文化類綜藝節目的雛形。 2013年,由中央電視臺制作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開始播出,引起了國人學習研究漢字的熱潮。從此,中央電視臺開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地制作文化類綜藝節目,多種不同內容與形式的文化類綜藝節目,如《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朗讀者》《國家寶藏》等都獲得了不凡的播放量,文化類綜藝節目進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 歷時二十年的文化類綜藝節目發展歷程使得我國廣播電視界擁有了豐富的創作經驗和深厚的創作底氣,為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也為原本遠離現代生活的傳統文化回歸大眾視野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傳遞文化自信,內涵歷久彌新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蔽幕惥C藝節目之所以能夠在新時代迸發出與眾不同的活力和持續發展的動力,最關鍵的一點是其所承載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根與魂。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也在不斷地豐富完善,歷久彌新。在新時代,利用新媒體進行文化傳承與弘揚符合時代發展的趨勢,以傳統文化為根基所制作的節目也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發展前景。 從受眾視角分析現階段文化類綜藝節目的不足 一切事物都具有兩面性,雖然目前文化類綜藝節目呈現出高速發展的態勢,但是不能否認,現階段該類綜藝節目仍存在不足之處,只有正確認識這些不足,我們才能夠進一步對其進行改造,促使其推陳出新,不斷進步。通過問卷調查,可以看出文化類綜藝節目現在主要有以下幾點不足。 節目缺少對文化內涵的深入挖掘 近年來,“漢字熱”“國學熱”等逐漸興起,掀起了一股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潮,多檔同類節目相繼播出,但很少有節目達到現象級。這不僅是由于跟風現象較為嚴重,觀眾被分流,而且因為這些節目組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挖掘程度不夠,使節目的意義停留在表層,觀眾的消費熱情降低。 由于受眾的成長環境、文化水平以及學習能力不同,為了兼顧多樣化的受眾,節目組多采用較為通俗的制作方式和煽情化的創作思路來引起大眾共鳴。但是這樣做往往容易讓節目的文化價值浮于表面,其對大眾的影響也僅局限于節目播出的當下,而無法切實提高廣大受眾的平均文化素質并將其影響延伸至受眾的生活中,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作用微乎其微。 節目同質化傾向明顯,缺乏創新 縱觀目前一些較為火爆的文化類綜藝節目,其基本形式無非兩種,即競賽模式和嘉賓講述模式,節目形式千篇一律?陀^來講,這些節目的形式確實能夠激發起受眾的參與熱情,提高受眾的參與度或較為準確地向受眾進行文化輸入,但是如果所有文化類節目都采用一樣的方式,久而久之會導致受眾對節目的整體套路都熟稔于心,循規蹈矩的節目發展趨向會使大眾產生厭煩心理。 同時,在節目中有些選手采用“賣慘”方式博得關注,這樣的選手頻繁出現在各類文化類綜藝節目中會讓觀眾懷疑其真實性,固化受眾對文化類綜藝節目的認知,不利于提高節目的吸引力。 節目廣告植入過多 作為媒介盈利的重要方式,廣告的植入無可厚非,但是凡事都要有“度”,過多的廣告植入反而會降低節目的收視率。 平心而論,文化類綜藝節目的廣告植入量相較于其他類型的綜藝節目并不算多,但是通過問卷調查發現,接近半數的受訪者均感覺文化類綜藝節目的廣告植入較多。經過細致的思考分析,筆者認為,或許是文化類綜藝節目本身的內容性質較為嚴肅,因此廣告總量雖然并不多,但是與其節目內容相結合的廣告總會顯得較為突兀,使觀眾感到不適。 廣告植入的“標配”,就是對觀眾進行“視覺占領”,即觀眾目光所及之處都能成為廣告的載體。在節目開始之前,主持人可能會以口播的方式對冠名方廣告進行強化。原本觀眾收看節目的目的可能是獲取知識,但是占據視聽雙重方式的廣告植入便會分散觀眾的注意力,這樣一來,就會直接降低節目內容的文化傳播效力。 同時大家不難發現,每當節目進入白熱化階段,在即將一決勝負或者公布最終結果的時刻,總會有較長的廣告穿插。這種在觀眾注意力最為集中的時刻植入廣告無異于戰士在戰場上一鼓作氣時卻要求休戰,不僅會嚴重打擊觀眾收看節目的熱情,而且可能會使觀眾“換臺”,進而失去部分原本對節目滿懷期待的受眾。 市場價值較低 文化類綜藝節目雖然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但相較于其他類型的綜藝節目,特別是娛樂類綜藝節目,文化類綜藝節目的市場收益較低,在市場上的認可度也較低。 筆者認為,一方面是因為文化類綜藝節目的總收益遠遠低于娛樂類綜藝節目;另一方面,文化類綜藝節目的推廣方式較為單一,很少有文化類綜藝節目推出衍生商品,更不用說采用選秀類節目經常使用的“打投”方式了?偠灾,文化類綜藝節目在市場方面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文化類綜藝節目發展的新路徑 創新節目內容和形式 文化類綜藝節目的內容創新首先應植根于傳統文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與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相適應。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挖掘傳統文化背后的深刻內涵,包括傳統文化元素的發展歷程,即不同歷史時期文化元素的應用與發展。最關鍵的是通過實際事例引發人們對生活中傳統文化元素應用的共鳴,這樣一來,才能讓人們產生一種親切感,進而增強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豪感。 例如,在文物類節目的介紹中,講述“玉”這一類文物時,不應僅僅局限于一件玉飾或者玉器,而是要對“玉”這樣一個極具中國韻味的文化元素進行深入探討,并且要從玉器的發展變遷、精神內涵、吉祥寓意等方面進行多維度探討,為廣大受眾的玉制品選擇、佩戴以及贈送等提供參考。這樣一來,既可以保證節目的文化品質,又能夠使節目與人們的生活相聯系,增強其生活性,激起受眾的興趣和共鳴。 在節目中有針對性地對不同文化元素進行深入探索研究,可以使節目內容的講述更加透徹,文化元素與生活的聯系能夠激發大眾觀看節目的興趣,如此可謂是在內容和收視率上一舉兩得。 同時,應該根據地域文化特點設計節目內容,例如中央電視臺注重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全局性把控,而河南衛視則可以結合本地特色文化景點如龍門石窟等開設展現中原地區文化的節目,湖南衛視可以挖掘湘潭文化的深厚歷史,開設欄目并采用實景取材等方式來對湘潭文化歷史進行多元化展現。這樣一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節目不僅能引起廣大受眾的關注,而且能夠激起本地人民的歸屬感與自豪感,進而促進地域文化的對外傳播。 優化節目制作 文化類綜藝節目的構成要素首先就是語言,無論是文字藝術語言還是電視藝術語言,都有其表象意義上的能指,也蘊含其抽象意義上的深意。作為電視節目的一種類型,文化類綜藝電視語言的功能與魅力不可小覷。 在畫面語言上,應當注重節目整體邏輯結構的構建、節奏的把控以及視覺的良好體驗。文化類綜藝節目是用畫面的方式向人們講述故事,嚴謹的邏輯才能讓人們更好地厘清節目所講述的文化內容的發展歷程,自然而然地深化對所講述內容的認知,不至于產生割裂感與違和感。 與此同時,又有適當冗余度的勻速推進,可以使人在觀看的同時理解和接受知識;在視覺效果上,節目的舞美方面應當積極運用先進的現代科技,舞臺布局要與節目內容緊密結合,運用多樣化的拍攝方式,對節目內容進行全方位展示,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以此增強節目整體與受眾的親近感。 創新節目營銷策略 首先,在節目營銷方面要通過市場調研了解整體綜藝市場的現狀并對本節目進行正確的市場定位,根據市場需求來進行節目的創新。 其次,文化類綜藝節目需要有一個核心理念,這個核心理念需要以觀眾的需求、文化傳承的價值、廣告商的期待值等方面為基礎,進而對節目進行精準的市場定位。 再次,在準確定位、精心制作節目之后,要想增加收視率,對節目進行有效的宣傳非常重要。為此,在宣傳中應該采取多平臺宣傳方式,除了在電視節目中進行預告,還在微博等新媒體平臺中發起相關話題討論,增加受眾對節目的期待,從而激起潛在觀眾群體的觀看興趣。 最后,為了節目取得更好的營銷效果,增加節目收益,可以制作一系列節目衍生品,如文創產品等。這樣不僅能夠通過這些文創產品拉近受眾與文化類綜藝節目的距離,也能夠通過周邊產品的銷售實現創收。 合理運用媒介廣告資源 一些綜藝節目出于資金投資等原因無法杜絕廣告植入,但是作為較為嚴肅的文化類綜藝節目,應當控制整體的廣告植入量、單個廣告在節目中出現的頻率以及廣告的穿插時間,合理進行廣告植入,以避免其影響觀眾的收看熱情與節目的創造性發展。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積淀的精華,無論采用怎樣的方式,文化類綜藝節目的本質都是為了更好地傳承、發展與傳播中華傳統文化。因此在進行節目制作時不應該背離文化的本質,在創新的同時保持一份熱忱的初心,這樣才能促進文化類綜藝節目的持續健康發展,推動中華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延續與傳播。
參考文獻 [1]關玲,張師迅.電視文化類綜藝節目中傳統文化的現代轉譯[J].中國電視,2019(12):25-28. [2]譚夢涵,李曉晨,許婭婭.文化類綜藝商業價值與品牌營銷策略分析[J].國際品牌觀察,2020(28):66-68. [3]追尋意義,走出“泛娛樂化”[N].人民日報,2015-08-14(005). [4]李彥吉.中國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研究[D].臨汾:山西師范大學,2018. [5]袁苑.淺談文化類綜藝電視節目的融合與再生:以央視系列文化綜藝為例[J].視聽,2020(04):20-21. [6]霍英.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的創意與傳播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21,42(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