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芻議媒體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與發展时间:2023-03-14 “媒體融合”是信息傳輸通道多元化背景下的一種新作業模式,將其運用于當代電視新聞節目制作,可以創新電視新聞節目的制作方式,為欄目編排帶來更多優秀、多元化的手段,促進優質電視新聞節目進行發展和自主創新。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分析后期編輯在電視新聞節目制作中的運用具有一定的意義,其可以推動新聞事業進一步發展。本文主要探索媒體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與發展。 媒體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編輯的內涵與特征 對于電視新聞編輯而言,收集、整合以及呈現新聞材料是核心工作,而在如今媒體融合的背景下,這一角色和工作被賦予了新的內涵與特征。電視新聞是基于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需求,從人民群眾的視角出發報道社會發展狀況的一種途徑,其可以反映一些事實,且嚴格遵循以小見大的原則,可以展現基本國情。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電視新聞編輯工作者必須合理轉變自身思路,彌補在電視新聞傳播技術方面的不足,增強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以滿足受眾的觀看心理和信息獲取需求;了解新媒體和媒體融合的特征和要求,重視受眾的觀看感受,并基于相關反饋不斷優化新聞內容,在遵循傳統電視新聞編輯原則的基礎上,激發電視新聞的發展潛力?傊,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電視新聞編輯必須密切聯系時代發展,充分彰顯自身優勢。 媒體融合背景下編輯在電視新聞節目制作中出現的問題 缺乏編輯工作者,影響電視新聞節目的制作效果 在我國,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電視新聞制作機構層出不窮,但后期編輯人員普遍短缺。很多電視新聞制作機構只配備1~2個后期編輯,但這些編輯人員難以滿足一些新聞報道的編輯工作需求。很多電視新聞節目的編輯工作都必須由專業的工作人員來完成。面對新技術、新方法,很多編輯工作者無法滿足節目制作的要求,導致電視節目制作出現了問題,從而影響了電視新聞節目的制作效果。 電視新聞節目編輯人員的綜合素質不夠高 藝術修養、專業判斷力和專業編輯知識是編輯需要具備的基本素養。無論是娛樂類節目,還是評論類節目,都需要編輯工作者對節目內容進行一定的篩選,選取其中精華的內容,電視新聞節目制作亦是如此。但是,從目前編輯人員的綜合素質評估來看,雖然很多編輯人員在內容選取方面具備一定的審核和判斷能力,但其還是不能滿足媒體融合的要求,導致一系列節目制作問題不斷出現。 電視新聞節目編輯不注重字幕設計 現階段,部分電視新聞節目外掛字幕的準備工作做得不夠好,這是因為一些電視新聞節目的編輯不注重字幕設計工作,導致一些制作出來的節目沒有準確的外掛字幕,或者存在外掛字幕與畫面不一致的問題。例如,有時候電視新聞節目會播放海外的新聞,此時受眾必須借助外置字幕才能掌握新聞的主要內容,這對外置字幕的準確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時如果外置字幕的中文翻譯不夠準確,就會使受眾不能完全掌握新聞熱點或產生歧義[1]。 媒體融合背景下編輯在電視新聞節目制作中的工作范圍 媒體融合背景下后期編輯在電視新聞節目制作中的文字編輯工作 在電視新聞節目的制作中,編輯人員會將新聞記者采訪的文字記錄和視頻內容相結合,上傳到傳統媒體及各個公眾號中。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受眾獲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樣化,閱讀方式也發生了變化,表現出明顯的“快餐化”特征[2]。換言之,觀眾要求電視新聞節目的文本更加簡潔和具有概括性。因此,在編輯公眾號文章的過程中,后期編輯人員需要與新聞記者進行溝通,掌握新聞報道的要點,用簡潔的語言進行總結,從而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 電視新聞節目的畫面編輯 在電視新聞節目制作中,真實、準確是基本要求。與其他電視欄目不同,電視新聞節目具有鮮明的政治性、高度的準確性和極強的時效性。因此,剪輯人員需要分析前期拍攝的畫面內容,選擇其中最能體現新聞信息的鏡頭畫面,在視頻編輯和鏡頭轉場中注意表現細節,以展示真實的新聞內容。在媒體融合發展的背景下,傳統媒體編輯和新媒體編輯的視頻剪輯標準和方法應達成一致。同時,對于記者收集到的各種新聞報道,編輯人員可以根據傳播載體的不同,設計不同的新聞報道形式。有些新聞報道可以通過底部滾動文字來播放,以確保電視新聞報道的完整性,滿足用戶多樣化的收看需求[3]。 電視新聞節目的聲音編輯 聲音是新聞報道傳遞信息的一種方式,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示真實的新聞。在過去新聞電視節目的制作中,編輯人員普遍強調畫面問題;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聲音剪輯技術逐漸多樣化,編輯工作人員可以利用其解決背景音嘈雜的問題,并根據內容和聲音調整電視新聞節目的制作方式,使播音員的聲音、采訪人的聲音和現場音更加和諧,更好地展現電視新聞節目的內容。舉例來說,同期聲是新聞記者拍攝新聞報道時錄制的聲音,可以用來渲染氣氛,讓新聞報道更加生動,給人們一種個性化的感受。編輯工作人員在進行聲音編輯時,可以打開第二聲道,將現場聲音注入音軌,尤其是現場感強的新聞報道[4]。播放音樂則是渲染報道氛圍的另一種方法。編輯工作人員可以根據新聞內容,挑選合適的音樂,以增強新聞報道的感染力,使用戶產生共鳴,提升電視新聞節目的播放效果。 媒體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節目對編輯的新要求 后期編輯工作人員必須做到“一專多能”,成為專業崗位上的“多面手” 電視新聞節目的后期編輯工作量比較大,工作內容煩瑣復雜。隨著我國傳媒行業的發展,影視制作單位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新聞節目的制作水平和效率。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電視新聞節目后期編輯工作已經形成較完善的制作體系。這個體系不僅包括對相關素材內容的采集,還包括對電視新聞節目內容的編輯、配音、對同期聲的編輯等,這些內容共同組成了優化后的采編播工作流程。例如,以往省級電視媒體四川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在開展后期編輯工作時,往往都會提前做好針對各個節目的采訪工作,并且完成初步的新聞內容編輯工作,在此之后才由綜合水平足夠高的專業人員完成節目編輯、增添字幕、內容調節以及整體包裝等工作[5]。在制作完成之后,編輯工作人員會結合當日串聯單,按照一定的規律有序編排各個新聞成品,將其整合成完整的新聞節目。由于傳統媒體單位所擁有的后期編輯工作人員較少,因此很難進行較好的節目創作。這種情況就要求電視新聞節目的后期編輯工作人員必須具備足夠高的職業素養,能夠通過自己的創造性勞動完成基本的內容編輯和字幕編排,還能做好包裝制作等工作,能擔當“多面手”的角色,合理運用多元化的新技術、新方法完成編輯工作。 編輯必須有足夠高的審美水平和思維判斷力 研究表明,無論是對評論類節目進行編輯,還是對消息類節目進行編輯,在具體的電視節目編輯工作和實際創作中,新聞編輯工作人員都必須基于節目內容,嚴格遵循“去粗取精”的操作原則[6]。這一工作原則不僅要求電視新聞節目的編輯工作人員要具備較高的審美水平和邏輯判斷水平,還要具備較強的創作和創新能力。與此同時,電視新聞節目的編輯工作人員還要有獨到的眼光,可以在多元復雜的新聞素材中盡快找到最契合文字內容的畫面,并做好剪輯等相關工作。要想將時長較長的原始素材制作成時間短、內容完整的新聞節目,新聞節目編輯工作人員就必須知道如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同時也需要后期工作人員充分運用自身的審美能力和判斷力完成節目制作。要想做到這些,電視新聞節目的編輯不僅要熟練掌握相關制作設備和技術的使用方法及技巧,還要有較強的政治敏感度和專業的判斷能力?傊,電視新聞節目后期編輯工作人員只有滿足各方面的專業要求,才能真正做到“大海撈針”,從繁雜的原始素材中最快、最好地挑選出可以彰顯新聞節目主題思想的鏡頭。 媒體融合背景下編輯在電視新聞節目制作中的工作要點 確保字幕的清晰度 新聞記者有時會在嘈雜的現場與受訪者進行交流,如果不對此類新聞素材進行編輯,觀眾將很難清楚地區分新聞記者和受訪者的聲音。在此過程中,編輯工作人員可以添加采訪者和被采訪者的同期聲字幕,并根據新聞節目的類型,為不同文件格式、不同大小、不同風格的新聞報道添加外掛字幕,以增強新聞報道的可讀性[7]。例如,央視新聞節目的字幕版式統一以深藍色為主,并選用帶有乳白色和黑色邊框的斜體字。將外部字幕設置為底部垂直居中,目的是優化新聞報道中文字的視覺效果。 合理運用文稿這一基礎要素 在電視新聞節目的后期制作中,新聞文字稿件相當于整個制作過程的“導演”,因此必須將稿件作為后期編輯的基礎。編輯工作人員要運用聲畫對位的結構形式,合理制作聲音和畫面,真實地將稿件內容呈現在觀眾面前。在挑選第一編輯工作人員時,新聞記者是最好的選擇,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就直接參與了新聞報道的選題、策劃、采訪、拍攝和初步編輯中。記者是稿件的作者,對稿件的內容有最準確的了解,掌握了新聞報道的要點[8];同時,在后期制作中,新聞記者可以更準確地找到聲音和圖像素材,將稿件展示得淋漓盡致。因此,新聞記者必須是第一編輯人員。通過不斷研究稿件,記者和后期編輯工作人員才能對拍攝內容達成一致的理解,從而準確利用拍攝畫面輔助新聞文稿內容的表達。 強調畫面與文字的有效結合 畫面、解說、文字是電視新聞的三大因素。編輯工作人員必須將這三大要素揉在一起,讓畫面與文字相互配合,與解說同步,并按照剪輯的法則將他們連接在一起,從而完成敘述事實、表達主題的任務。新聞報道的原材料應當與新聞報道的內容一致,具有簡明扼要的特點。比如,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閱兵式直播中,為了更好地讓觀眾了解即將被檢閱的軍隊類型和武器,編輯工作人員需要為報道畫面加上文字介紹。 加強對同期聲的科學運用 在編輯電視新聞節目時,要適當使用現場的同期聲,以增強新聞的真實性,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編輯同期聲時,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一條新聞中同期聲的時間盡量不要超過15秒,而且要保證同期聲的聲音質量;第二,選擇的同期聲要能充分體現新聞主題,同時要確保所采用的同期聲真實有效;第三,要選擇能夠充分體現新聞報道本質的內容,對于新聞采訪中的無用語言和重復內容,要采取刪除或剪輯的處理方式;第四,部分受訪者在接受采訪時,受情緒的影響會出現音量偏低或偏高的問題,因此在后期制作時,應使用編輯軟件,對音軌進行混音處理,以調整同期聲的音量[9]。 做好整體包裝工作 受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部分新聞工作人員認為新聞報道是嚴肅的,無須做相應的包裝工作,也沒有整體包裝的意識。但是,在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的藝術追求和審美要求不斷提高,很多新聞節目制作單位開始強調形式美,探索創新新聞節目的整體包裝工作。對于新聞編輯工作人員來說,新聞節目片頭、片花、片尾的制作,以及新聞內容提要的制作都需要合理運用網絡多媒體技術和各種素材,包括圖像、文字字幕、音效等。新聞編輯工作人員也可以將一些影視特效和動畫元素適當地運用到新聞節目制作中,從而在增加新聞節目內容的基礎上,增強其表現力和現場感[10]。 綜合來看,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電視新聞節目制作中的文字、畫面、聲音與電視新聞節目的流暢度有很大關系[11]。根據筆者的分析,電視新聞節目編輯工作人員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應當深挖傳統電視媒體的優勢,同時不斷學習新的傳播形式和新聞制作方法,了解網絡媒體的特點,從而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的傳播價值,打造高質量新聞,使其在傳播正面信息和正確引導輿論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參考文獻 [1]李霞.后期編輯在電視新聞節目制作中的應用[J].中國報業,2021(14):90-91. [2]丁紅梅.論后期制作編輯在電視新聞節目中的重要性[J].傳播與版權,2021(05):1-3. [3]包爾赤金青.后期編輯在電視新聞節目制作中的重要性分析[J].新聞文化建設,2021(01):103-104. [4]俞玲.媒體融合背景下后期編輯在當代電視新聞節目制作中的應用[J].西部廣播電視,2020,41(24):178-180. [5]梁偉民.媒體融合背景下后期編輯在當代電視新聞節目制作中的應用[J].西部廣播電視,2018(22):138. [6]賀婧文.媒體融合背景下后期編輯在當代電視新聞節目制作中的應用[J].電視指南,2018(10):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