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梁民間美術面塑提升幼兒能力的思考與嘗試时间:2023-03-09 開展面塑教育可以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拓展幼兒的學習思維,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同時,將呂梁民間美術面塑融入幼兒能力培養過程中,可以進一步實現對呂梁民間面塑文化的有效傳承。但是,真正與幼兒面塑活動相關的成熟的參考資料非常稀少,因此,在將面塑文化融入幼兒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將呂梁民間美術面塑的地域文化特色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相結合,探索出一條有效的教學路徑。 呂梁面塑的文化價值和教育傳承價值 呂梁面塑的文化資源豐富 呂梁面塑藝術源遠流長,蘊含著豐富的呂梁歷史文化,是山西省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呂梁民間面塑藝人較多,這為將民間面塑藝人請進幼兒園為教師開展面塑技能培訓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此外,呂梁地區面塑活動豐富,有豐富的實地學習資源,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嵐縣面塑,每年的農歷七月十五和元宵節,人們都會自發地在嵐縣白龍廟和柳林盤子文化節舉行盛大的面塑展示,場面十分壯觀。 圖1 “面上塑出大文章”培訓活動(作者自攝) 呂梁面塑藝術對提升幼兒能力有極高的價值 呂梁面塑作品色彩鮮艷奪目,造型生動夸張,制作風格粗獷,富有雅拙美感,對培養幼兒文化和審美有著極高的價值。幼兒在欣賞和創作面塑的過程中,能不斷地感知和體驗呂梁民間傳統美術。呂梁面塑的民俗氣息濃郁,與呂梁的風土人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是呂梁民間在探親、賀喜、祭奠等活動中寄予特定情感的傳統面食。呂梁地區的幼兒在日常生活就對面塑有所了解,同時,面塑創作材料易得,創作技法靈活,創作題材廣泛,對幼兒來說是不可多得的手工教學素材,是提升幼兒藝術素養,培養幼兒創造力的寶貴資源。 面塑民間藝術融入幼兒能力培養 探尋適合幼兒的面塑材料和面塑工具 面塑材料的創新與選擇 面塑基礎材料一般指用不同方法配制出來的質地不同的面泥。呂梁民間面塑使用的材料比較適合成人,并沒有適合幼兒的面塑材料。因此,需要根據面塑活動的實際情況,不斷進行探索與嘗試,對傳統材料進行創新,找到適合不同階段幼兒使用的面塑基礎材料。例如,小班階段,幼兒的手部肌肉發育不夠成熟,傳統的面泥硬度較大,如果將傳統面泥作為面塑創作的原材料,對幼兒來說難以揉搓,從而導致其難以完成泥塑作品,需要選擇容易塑型、色彩鮮艷的超輕黏土來代替面泥;到了中班,隨著幼兒手部肌肉的發育逐步成熟,面塑的教學目標也應發生變化,超輕黏土已經不太適合繼續作為中班幼兒面塑的基礎材料。因此需要將原材料從超輕黏土逐步向面泥過渡。按照參考資料中的配制方法配制出來的面泥需要較大的手部力量才能進行創作,中班幼兒依然無法使用,可以增加配方中水的比例,經過配色之后的面泥不僅柔軟,而且色彩鮮艷,我們稱之為“熟面”,適合幼兒進行面塑裝飾部分的創作,比如花朵、葉子。除了“熟面”,最常用的還有“發面”,其具有蒸熟定型之后讓面塑作品“變胖”的特點。面泥材料探究成功不僅解決了面塑活動中黏土消耗量大導致材料費用增加的問題,而且創新配制的面泥比黏土更健康,更符合不同階段幼兒面塑教學的目標。 幼兒面塑創作活動中,輔助材料的使用對幼兒面塑創作起到了有效的支持作用,應該根據教學活動的需要,適時添加和更換面塑輔助材料。如可插入式的、更加逼真的、不同型號的動物仿真眼睛更受幼兒歡迎;中班面塑常用的紙盤可用于浮雕式作品的呈現;從中班開始,面塑創作中牙簽是經常被用到材料,其有很好的連接和支撐作用;仿真花蕊既可以做花蕊也可以做孔雀的頭羽;羽毛的使用可以讓鳥類面塑作品更加逼真;竹枝可以用于制作孔雀這樣的面塑作品,讓面塑作品看起來更立體、形象;在蒸熟的面塑作品上噴灑亮光油會讓面塑作品更有光澤、更漂亮;在面塑作品金元寶上灑金粉可以讓作品看起來更有質感。 面塑工具的創新與選擇 選擇幼兒面塑工具時,首先要從安全性、實用性、趣味性出發,根據幼兒面塑活動內容的需求選擇特定的工具。例如,泥工三件套工具適合用于小班幼兒的面塑活動,這些工具數量不多,好分辨,實用性強,而且比較安全;隨著幼兒對事物的觀察、了解、概括能力的提高,以及幼兒手部肌肉的發育和手眼協調能力的增強,在中班的幼兒面塑活動中,工具可以由泥工三件套改為面塑八件套;到了大班,幼兒已經熟練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面塑工具的使用方法,可以根據活動需要增加梳子、筷子、勺子、叉子等貼近幼兒日常生活的面塑工具。 隨著面塑工具的增多,拿取不便、擺放凌亂等問題也隨之出現,為了培養幼兒良好的整理習慣,可以尋找一種適合擺放面塑工具的工具盒,并且粘貼幼兒的照片,每人一盒,每個人負責將自己的工具進行整理。如圖2所示,最上面一層插入式擺放著七本針和剪刀,要求尖銳的一頭朝下;第二層用來粘貼幼兒的照片,同時可以適當放置一些較小的常用輔助材料;第三層和第四層分別擺放了面塑八件套,上面四個,下面四個,數量一目了然,不易丟失;最后一層放置小班的面塑三件套,由于每個幼兒的發展水平不同,使用面塑工具的能力也不同,所以需要為幼兒提供盡可能多的工具。 圖2 塑形工具(作者自攝) 面塑八件套里每個工具都不一樣,幼兒在探索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時,也學習了面塑的基本技法。例如,探究搟泥棒的使用方法時練習了“搟”的技能,學習將面泥搟的更均勻;探究搓泥板的使用方法時,練習如何控制手部力量與方向,用搓泥板“搓”出圓形、水滴形、長條形等面泥。每一種面塑工具的使用方法不是固定的,幼兒可以結合實際發掘更多的可能。 總之,只要面塑活動的目標和內容發生改變,相對應的面塑材料和工具也應該進行調整。否則,幼兒的發展就會受到阻礙,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也會降低。 創新設計不同年齡段幼兒的面塑活動 小班幼兒在面塑活動中處于原始性體驗、感知面泥的階段,因此小班幼兒的面塑技能培養主要以簡單的基礎技能為主,如團圓、壓扁、搓長。這個階段的幼兒手部肌肉發育不夠成熟,認知能力有限,因此他們在塑造時并沒有明確的目的,只是無目的地玩面泥,在任意拍打、擺弄面泥的過程中偶然發現自己塑造的形象與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相像,于是進行命名。如在學習面塑團圓技能的活動《好吃的葡萄》時,幼兒剛開始需要手掌相對,用適量超輕黏土繞圈團圓,在活動中幼兒突然用手掌“啪啪”幾下就把黏土拍扁了,然后很興奮地喊道:“老師你看,我做的餅干!”像這種“突發狀況”在小班面塑活動中屢見不鮮,這很符合小班幼兒的特點。 隨著學習的深入,小班幼兒無目的的動作逐漸變為有意義的嘗試。他們會依據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實物和在游戲中玩耍的小玩具,有目的地設計一些簡單的物體形象。如棒棒糖幾乎是小班幼兒進行面塑創作時最愛的題材,幼兒在創作圓形、扁圓形或其他形狀的棒棒糖時,會聯系自己對棒棒糖的感知,創作出兔子形狀的棒棒糖。 中班幼兒已經初步具有了立體造型的意識。只不過中班初期,幼兒還不了解立體的東西,他們主要以圖畫式的半立體形式表現事物,稱為浮雕式作品。浮雕式創作形式是一種具有立體感、觀賞性和實用性的造型藝術。浮雕式創作形式不僅有其他平面藝術培養幼兒藝術素養的作用,還能提高幼兒對立體空間的想象能力,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如“出水芙蓉”“孔雀開屏”等面塑作品都是用黏土結合紙盤、硬紙板等輔助材料進行創作的,荷花、孔雀的形態和色彩非常美麗,能有效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 目前的面塑教學參考資料幾乎都是面向成人的,有些方法對動作的精細度和協調性要求特別高,不適合直接用于幼兒面塑教學。因此,需要根據幼兒的發展特點探索適合幼兒的面塑教學活動。如:在制作牡丹花瓣時,成人的制作方法是用工具將每片花瓣的邊緣碾薄,但是這一做法對幼兒非常困難。因此,在幼兒面塑活動“花開富貴”中,可以用手掌對合壓薄花瓣,再用手指捏出花瓣肌理,這樣的方法對幼兒來說可操作性更強;在“鯉魚躍龍門”面塑活動中,教師探索出了將一種顏色的面泥薄片粘到另一種底色的面泥上進行融色的方法。 圖3 花開富貴(作者自攝)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覺經驗的提高,大班幼兒塑造、表現主題的技能逐漸提高,其面塑造型能力、對客觀事物的概括能力和立體表現能力都得到了發展,運用面塑表現情感的能力也大大提高。大班幼兒的表現欲望更強烈,喜歡用面塑表達自己的意愿和情感。同時大班幼兒可以和同伴共同進行創作。該階段幼兒運用熟面和發面創作的“老鼠吃葡萄”非常具有呂梁面塑特點,有家庭和順、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面塑作品中老鼠的尾巴比中班幼兒制作的老鼠尾巴更細、更均勻、更逼真,而且會用工具將尾巴根部固定牢;在制作老鼠的耳朵時,大班幼兒會壓出耳蝸;還會在嘴巴兩邊剪出細細的胡子,這體現出幼兒精細動作的發展;在對眼睛的材料進行選擇時,大班幼兒能選擇更合適的材料表現老鼠眼睛小的特點。最后呈現的作品中,肚子圓鼓鼓的白色發面老鼠和周圍的紅花綠葉相襯托,還有顏色深淺不一的葡萄,這些都表現了幼兒審美能力的提升。 在幼兒面塑活動中,教師要鼓勵幼兒積極參與面塑創作活動的每一個環節。例如,在制作面塑作品“壽比南山”時,假山主體和松樹枝干部分由老師用廢舊物品制成,松針和花草的裝飾部分則由幼兒合作完成。這不僅很好地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也初步培養了幼兒的合作意識。 為了符合小班幼兒的發展特點,小班面塑活動主要以情景創設為主。例如,在小班“毛毛蟲”面塑活動中,將揉好的圓球連接起來變成毛毛蟲,放在孩子們戶外活動時撿回來的樹枝、樹葉上,可以使毛毛蟲更逼真,活動也更加充滿童趣。 隨著幼兒的發展,在中班前半學期可以嘗試在情景展示的基礎上,增加傳統的插枝展示法。中班的后半學期可以以呂梁面塑中福袋、金元寶、壽桃、仙鶴、錦鯉等傳統元素為主題進行創作。如“鯉魚躍龍門”“壽比南山”“花開富貴”。這類作品是將情景展示和插枝展示相結合的一種創作形式。 圖4 一揉一捏,盡顯精彩(作者自攝) 綜上所述,將呂梁民間美術面塑融入幼兒能力培養過程中,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和弘揚。呂梁非遺面塑憑借自身的獨特魅力一定會獲得廣泛且深刻的應用,在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審美能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叢美亭,王永樂.金都“面塑”藝術走進校園的調研報告[J].大眾文藝,2018(05):7-8. [2] 趙淑芳.民間工藝融入幼兒園課程的意義及策略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0. [3] 汪新寬.民間藝術資源在幼兒教育中的開發和利用[J].大舞臺,2010(05):177-178. [4] 李姍澤.學前教育應重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論民間游戲在幼兒園課程資源中的地位和作用[J].課程·教材·教法,2005(05):3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