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莞莞香非遺產業創新集群發展路徑研究时间:2023-03-09 復興莞香非遺產業的歷史必然性 一是莞香是東莞具有深厚人文底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莞香樹的種植歷史和香結歷史悠久,莞香是東莞古代最著名的物產,有“莞諸物俱不異他邑,惟香奇特”的記載[2]。因“昔之香生于天者已盡,幸以東莞以人力補之”而一度成為皇家貢品。明嘉慶年間,始有民間交易,莞香銷售遠至蘇松(蘇州府及松江府)一帶,“當莞香盛時,歲售逾萬金”,這也帶動了東莞當地的莞香種植業、加工業的發展。時有“莞人多以香起家”的風氣,以及“其為香箱者數十家,藉以為業”的繁盛景象[3]。莞香在東莞文化的形成、發展和傳播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非物質遺產及人與自然結合的產物屬性,是東莞的歷史、文化載體。作為東莞最為重要的文化符號之一,莞香給人們帶來了無限豐富的文化想象[4]。 二是莞香文化有助于為東莞城市發展釋放正能量。東莞是國際知名的加工制造業城市,但長期復雜的人口背景及外來人口男女比例失衡的問題對東莞的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再加上媒體對負面問題的聚焦,東莞一直被外界誤解。莞香文化是東莞的歷史珍品,是東莞獨有的文化載體,與東莞歷史文化緊密相連。莞香非遺產業的復興必將成為東莞城市文化的新名片,提高東莞魅力和吸引力,增強東莞城市軟實力。莞香具有獨特的地域文化基因,是東莞最具城市標識特色的文化資源。 三是振興莞香文化,提升東莞城市形象。據相關文獻記載,東莞莞香樹培育可考證的歷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莞香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種植、加工、貿易等系列完整的生產鏈,其間更是孕育了東莞深厚的歷史文化,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莞香文化能夠鮮明地展示東莞人務實、創新、進取的精神,代表了東莞人勤勞勇敢、百折不撓、創新進取、樂觀向上的品質,歷經歲月洗禮而不衰竭,經后世發展而獨樹一幟,其將成為外界認識東莞的重要窗口[5]。莞香在有著可觀經濟效益的同時,其相關文化產品的開發也將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是提升東莞城市形象的有效途徑。 復興莞香非遺產業的市場可行性 莞香非遺的經濟產業價值潛力可觀,當前復興莞香非遺產業具備市場可行性。 莞香制成品能夠實現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 莞香“渾身”是寶,經濟價值極高[6]。除了可以經過簡單初加工形成線香、芳香劑、工藝品、藝術品等以外,還可通過精細加工用于研發制作高級精油、香水、香精、化妝品、醫藥、保健品等。根據莞香專家的多年經驗判斷,莞香產品中僅線香、精油、芳香劑等家庭用香的市場規模就高達1000億元。具體來說,菀香有以下用途:一是作為農產品直接供給醫藥企業;二是進行傳統加工,制成環保線香、香粉等產品;三是進行精細深加工,制成精油類、醫藥中間體、保健類保健產品;四是將莞香木制成藝術品與工藝品等。廣泛的用途使莞香產業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同時,因莞香與農業社會時期的東莞的興衰具有密切聯系,其也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莞香藥用價值和保健價值將得到進一步挖掘,進而有效地發揮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作用。 國內沉香初級產品市場潛力巨大 據《中國沉香產業景氣指數調查報告(2021)》統計,2016—2020年,我國沉香木年產量呈現逐漸增加的態勢,到2020年,沉香木年產量已達118噸,年增幅保持在兩位數。但當前國內沉香初級產品供給不足,仍然依賴進口東南亞地區的初級產品。經過對中國沉香木市場深度評價及投資前景預測網的市場調查和綜合分析,發現目前全國對沉香的年需求量超過50萬公斤,但約80%要靠進口。目前國內野生沉香樹已成為瀕危植物,人工種植的沉香樹多數處于尚未結香階段。以莞香為例,由于封建社會時地主對香農的殘酷剝削,國內莞香種植遭到了巨大破壞,莞香樹已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此外,隨著國內居民對健康要求的提高及自身環保意識的逐步增強,天然沉香替代化學香的趨勢日益明顯,莞香的市場潛力巨大。 因受限于初級產品,國際貿易產業發展前景良好 因人們過度采收沉香,1995年2月,容水沉香樹(又稱馬來沉香樹)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又稱《華盛頓公約》)的附錄Ⅱ中!稙l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規定附錄Ⅱ的物種必須對其貿易加以控制。會員國不論出口或再出口容水沉香樹的部分植物體或衍生物,都有義務針對出口貨品核發《華盛頓公約》許可證。另外,《華盛頓公約》組織也將沉香樹的所有種均列為附錄Ⅱ中的保育種,所有締約國無論是出口或再出口沉香木及其衍生物都必須出具《華盛頓公約》許可證[7]。當前,莞香非遺產業還處于復興初期,國際貿易的管制為東莞振興莞香非遺產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會。東莞應抓住機遇,發展莞香栽培產業,這樣既可以有效保護野生莞香,也可以為莞香產業的振興和莞香文化的復興奠定堅實基礎。 東莞莞香非遺產業創新集群發展的依托區域 雖然近年來東莞各級政府有心大力推動莞香非遺產業發展,但相關產業發展因市場渠道不通暢、產業競爭力不強等因素,成效并不突出,市場不規范、散而小等矛盾仍比較突出,需進一步推動莞香非遺產業市場化運營,挖掘莞香非遺產業潛力,實現產業創新集群發展,如此才能在相應領域獲得長遠發展,可以依托東莞的東城區域發展莞香非遺產業創新集群,主要原因包括有以下幾點。 東城區具有打造莞香非遺產業創新集群的實力和潛力 一是作為東莞鎮街發展第一梯隊的東城具有良好的經濟發展基礎。據統計,2021年,東莞東城區國內生產總值為670.02億元,同比增長6.2%;各項稅收總額134.99億元,同比增長9.2%;地方財政總收入(不含轉移支付收入)22.82億元,同比增長7.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8.25億元,同比增長11.1%;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達1990.16億元,同比增長9.2%,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平穩。東城是東莞市四個主城區之一,也是4個區中經濟實力最強的,處在東莞鎮街發展的第一梯隊,經濟發展基礎良好。 二是東城具有發展莞香非遺產業創新集群的市場基礎。東城區是東莞市主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東莞城市封面”。近年來,東城積極推動城市轉型升級,為住建部國家智慧城市試點的東莞市的首個試點城區,積極推動了以莞香非遺產業創新集群、商貿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發展。據統計,目前東城匯集了東莞超過50%的高端消費需求,而東城本級區域內居民消費結構也在加速調整!2021年東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1年東城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3.98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4.7%。預計未來該區域民眾對文化教育、保健養生、休閑旅游等的需求還將進一步加大。 三是東城具備發展莞香非遺產業創新集群的潛力。早在2013年,東城區政府在建設智慧城市方面就非常重視文化的引領作用,針對如何把東城的工業經濟與文化產業進行有機整合,提出了更加完整的“文化東城”發展新思路,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目前,東城已經擁有優勢明顯的產業創新集群,文化產業發展氛圍濃厚,具備莞香非遺產業創新集群發展的政策和環境基礎。 東城區具有莞香生長的良好自然生態 據史料記載,唐朝起至清雍正年間,東莞形成了2000多平方千米的皇家香林,其中包括白石嶺、雞翅嶺、百花洞、牛眠石四大皇家香林。對此,《東莞縣志》中記載:“莞香,先辨土宜,土宜正者。白石嶺、雞翅嶺、百花洞、牛眠石諸處亦不失為正!睎|城區位于古時四大皇家香林的中心交匯處,東城區同沙生態公園與之相距最多不超過10千米,此地地理方位、土壤條件、光照濕度等均適宜種植莞香樹。而目前歷史上的四大皇家香林由于工業發展帶來的污染,大部分已不適宜種植莞香樹。東城的同沙生態公園目前是市級保護水源所在地,此地自然生態環境一直受到極好的保護,沒有工業污染,是最適宜種植莞香樹的地方。 一是具有適宜莞香樹生長的自然環境。東城區同沙生態公園地處北緯22°51′~23°05′,東經113°46′~114°12′的區域,位于東莞東城區南部,距市區7千米,東鄰寮步,南與大嶺山鎮接壤,長期為水源保護區域,園內有松、杉、相思樹、黎蒴等樹木70余種,鷺、鷹、蝶等動物30多類,自然生態環境保存良好,城市化、工業化對該地自然環境的破壞極少。園區原始地貌主要為低山丘陵、剝蝕殘丘及山間洼地,地形起伏較大,森林植被較為茂密,日照時間長,常年溫濕,年降水量充足,土壤瘦瘠,呈弱酸性,適宜莞香樹生長。二是有大面積的適合莞香樹生長的土地。同沙生態公園總面積40.2平方千米,主要由同沙林場和同沙水庫組成,其中山林30多平方千米,水面562.47公頃,擁有黃公山、飛鵝嶺、五鳳樓三座山嶺,有大面積的適合莞香樹生長的土地。 東城區擁有生產傳統莞香的龍頭企業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黃歐于2006年在東城創辦尚正堂,其已經成為東莞傳統莞香生產的龍頭企業,年均產值過億。在堅守傳統莞香制作技藝之余,尚正堂沒有因循守舊,長期與中國科學院、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農業農村部綠色食品管理辦公室、廣州中醫藥大學、廣東省東莞市質量技術監督標準與編碼所、東莞市標準化協會等組織合作,制定莞香生產的各項標準,合作開展傳統莞香高效結香機理,莞香分子提取、分離和應用等課題研究項目,以科技創新助力菀香產業高質量發展。 目前,尚正堂每年生產莞香數百公斤,還生產系列線香、盤香、香粉、香片,莞香手鏈、莞香項鏈。各式莞香雕件、擺件等,年產值達千萬元以上。此外,還匯聚了一批優秀科研人才,專門從事莞香科普與莞香樹種植、莞香品種優化事業。這些人才經過對工藝技術的悉心摸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熟練地掌握了采香、制香技藝,使得百余年來日漸式微的莞香制作技藝得以傳承和發展。借助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對沉香屬種的引種馴化、培育以及高效結香機理進行分析研究,使莞香生產水平上升到新臺階。未來,尚正堂計劃圍繞莞香文化核心資源建設莞香非遺保護園,以莞香文化為內涵,打造莞香特色文旅產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鄉村振興提供支撐。 東莞莞香非遺產業創新集群發展的主要目標 東莞東城憑借其優越的地理位置,結合自身扎實的產業基礎推動莞香非遺產業創新集群發展。要實現莞香非遺產業創新集群發展,至少要達到以下幾個主要目標。 進一步擴大莞香種植規模 落實莞香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和傳承人申報工作,鼓勵和支持生產性保護莞香林種植;保護和恢復野生莞香資源;培育優良莞香種苗,鼓勵人工種植,加大種植技術宣傳和推廣;研究結香機理,培育多樣化莞香品種;尋找和整合符合莞香種植條件的山地、坡地資源,進一步擴大莞香種植基地。 從粗加工過渡到深加工 在保護傳統技藝和知識產權的前提下,做到傳統與現代、手工與機器、高端與大眾化產品的有機結合,推動莞香非遺產業創新集群發展;重視挖掘莞香高附加值,助力莞香制藥、香料加工、香精提取、精油加工、化合物提取以及以莞香為主要成分的保健品、化妝品和日用品等衍生產品的開發與生產;鼓勵莞香產品和設備生產制造,鼓勵引進國外先進香精、化合物提取技術和設備。 擴展和深化莞香研究領域 繼續深入開展以莞香非遺資源保護、制作工藝、莞香文化、莞香歷史等為主要內容的應用型研究;把握莞香在地理種源、選種育苗、優良種子優良種苗繁育、結香技術、結香機理、藥用機理、結香益生真菌篩選、有效成分分析等基礎型研究方向;鼓勵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推動產業創新集群發展;開展國家標準化數據檢測,制定莞香定級分類國家標準并完善原產地認證體系。 規范市場交易行為 規范莞香市場競爭秩序,制定莞香原產地認證制度和定級分類標準,打擊假冒偽劣產品,保護品牌莞香市場地位[8];促進信息公開,建立科學合理的價格指標體系,保護消費者和香農的利益,促進莞香產品的大眾化消費;切實加強市場執法監督,保護合法經營者的權益。 傳承香道文化 重視莞香文化保護和宣傳工作。保護莞香文物;宣傳香道文化和傳統莞香制作技藝;收集整理莞香文獻資料,鼓勵編著莞香非遺相關書刊;保護和培養莞香非遺傳承人;重視莞香技術人員、銷售人員的培養。 東莞莞香非遺產業創新集群發展路徑 為了實現莞香非遺產業創新集群發展的主要目標,增強產業競爭力,可采取以下措施。 依托同沙資源優勢保護莞香林 充分利用東莞同沙林場適合種植莞香的資源優勢,以林場為核心,規劃現代農林業創新集群基地。打造“優良種苗培育基地”,建設300畝左右的種苗培育基地,每年培育莞香優質新品種苗木300萬株以上,以滿足本地市場大部分需求,并開拓國內其他地區市場。規劃“萬畝莞香林與結香基地”:種植5000畝種苗(3.5年樹齡),共100萬株;種植2500畝成樹(7年樹齡),共40萬株,分5年完成種植;剩余2500畝為輪種地,最終建成同沙萬畝莞香林和結香基地。 打造實驗室和莞香生態旅游公園 結合萬畝莞香種植基地,建設2000平方米以上的莞香工程實驗大樓,并成立莞香非遺產業創新集群發展研究院。促進實驗室科技人才和大型分析儀器等檢測、試驗、研發等軟硬件逐步達到省級、國家級重點工程實驗室標準,為莞香非遺產業創新集群和全國莞香非遺產業發展服務。莞香工程實驗室重點對莞香的地理種源、結香技術進行研究和推廣,開展莞香選育種、結香機理、藥用機理、結香益生真菌篩選、有效成分分析、沉香屬植物分類、莞香的定級分類標準、原產地認證體系和莞香衍生產品試驗研究開發等一系列重大課題的研究。打造同沙莞香生態旅游公園和資福寺旅游路線。完善莞香林休閑旅游設施,打造國內首個以莞香為主題的文化、體驗、休閑、生態旅游目的地和宗教圣地,達到國家4A級旅游景區標準,吸引國內外愛香人士、種香人士、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宗教信徒前來交流和游覽、朝拜。 利用舊廠房改造建設莞香精細深加工基地 整合位于同沙周邊的舊廠房資源,規劃建設莞香生產制造創新集群基地,發展莞香生產業務,制造莞香產品(盤香、線香、香片、香粉、香料、精油等)和衍生產品(保健品、日用品、化妝品等)。設置“莞香產品粗加工區”,吸引企業入駐,規;a盤香、線香、香片、香粉等產品;“莞香產品深加工(精油析出和稀有化合物提。﹨^”,引進國內外人才及先進的析出香精、提取化合物的技術和設備,對莞香進行深加工,提取莞香香精和化合物,發展精油深加工;在“莞香衍生產品制造區”促進莞香研究創新成果產業化,規;a莞香醫藥中間體、莞香保健品、莞香化妝品、手工皂等系列產品,并推向市場。 豐富產業業態,建設莞香非遺產業街區 結合拍賣、金融、會計、法務、物流等業務豐富產業業態,建設莞香非遺產業街區,按“一心四區”進行布局。一是建設“莞香交易與展覽中心”,定期舉辦國際性、全國性或區域性莞香主題展會、論壇。爭取開辦國際莞香文化藝術博覽會、國際莞香香道文化論壇和莞香產業投資促進會等大型展會。二是建設“莞香特色商業街區”,發展品牌線香、盤香、塊香等沉香產品和包括化妝品、香水、工藝品在內的沉香衍生產品零售業。三是建設“莞香文化創意設計街區”,依托沉香交易與展覽中心,規劃建設莞香特色商業街。四是建設“莞香養生與莞香文化傳承區”,圍繞莞香養生和莞香文化,發展莞香保健品、醫藥用品、香道文化和茶文化;建設莞香養生與莞香文化融合區,以莞香藝術品創作、莞香產品和衍生產品工業設計為主,開設或引入名家雕刻、書法、繪畫工作室,最終形成以莞香各類特色設計和嶺南文化為核心的莞香產業集聚區。五是打造“莞香產業配套服務區”,發展與莞香展覽、交易、鑒定、拍賣等有關的配套商務服務業。 參考文獻 [1] 陳海東,劉繼云,江嬋.東莞莞香非遺產業化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2,6(29):174-179. [2] 陳伯陶.東莞縣志[M].臺北:成文出版社,1921. [3] 屈大均.廣東新語[M].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74. [4] 袁敦衛,劉建中.千年莞香及其文化血脈的傳承[J].文化遺產,2010(04):151-156+159-160. [5] 任立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下莞香文化的傳承與發展[J].理論觀察,2021(05):124-126. [6] 白芳.莞香對嶺南社會經濟的影響[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04):132-135. [7] 呂芳華,高維新.沉香貿易現狀及發展前景研究[J].現代商貿業,2013,25(06):65-66. [8] 鄺少君,鄭雪馨,侯日鳳.對復興莞香文化產業的調查[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22):2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