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中醫四診藝術數字化傳播研究时间:2023-03-08 健康中國戰略的定義 “十四五”規劃指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深入實施健康中國行動,完善國民健康促進政策,織牢國家公共衛生防護網,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期健康服務!吨泄仓醒 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促進中醫藥傳承與開放創新發展,挖掘和傳承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精髓;加快推進活態傳承,完善學術傳承制度,加強名老中醫學術經驗、老藥工傳統技藝傳承,實現數字化、影像化記錄;推進中醫藥博物館事業發展,實施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把中醫藥文化貫穿國民教育始終,中小學進一步豐富中醫藥文化教育,使中醫藥成為群眾促進健康的文化自覺。 健康中國戰略的意義 “現代化最重要的指標還是人民健康,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礎。把這件事抓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應該是全黨全社會必須牢牢樹立的一個理念!蔽覈鴪猿职讶嗣窠】捣旁趦炏劝l展的戰略位置,構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國家衛健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開展健康中國行動和深化醫改,努力提升人民群眾的健康獲得感和幸福感。 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關系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任務。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近年來,中國老百姓健康獲得感不斷增強,人均預期壽命實現了歷史性的躍升。 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保障人民享有幸福安康生活的內在要求。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具體到衛生健康領域,主要是群眾對健康有了更高的需求,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病更舒心、服務更體貼,更希望不得病、少得病。 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維護國家公共安全和發展的重要保障。發展衛生健康事業不僅是醫療衛生問題,而且是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公共安全問題。我們要站在維護國家公共安全的高度,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高公共衛生治理水平,筑牢公共衛生安全屏障,保障國家長治久安。 中醫四診 中醫四診的來源 中醫四診指的是:望、聞、問、切。四診的概念最早是扁鵲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簡稱“四診法”。望、聞、問、切四種診斷方法在現代醫療中仍然被普遍使用,并成為中醫辨證施治的重要依據。四診法具有直觀性和樸素性,其基本原理的理論基礎是物質世界的普遍聯系和統一性。 中醫四診的內容 望診 中醫運用視覺對人體全身和局部的一切可見病癥進行有目的的觀察及判斷,以了解人體的健康或者疾病狀態,這被稱為“望診”。望診的主要內容包括觀察人的神、色、形、態、舌象、絡脈、皮膚以及排泄物、分泌物等。望診又分為總體望診和分部望診,總體望診是觀察全身神、色、形、態,分部望診則通過局部的變化征象了解相關的病變。舌診和面部色診雖屬頭面五官,但因舌象、面色反映內臟病變較為準確,實用價值較高,因而形成了面色診、舌診兩項中醫獨特的傳統診法。 聞診 聞診是中醫診斷學名詞,是中醫望聞問切四診法之一。主要運用嗅覺和聽覺,通過對病人發出的各種聲音和病人排泄物的各種氣味的診察來推斷疾病的診斷方法。例如根據人體口腔發出的氣味可以判斷身體出現的問題。在中醫學的臨床上,聞診應與中醫四診中的其他三診相結合,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病人的病情,并作出正確的判斷。 問診 問診是指中醫采用對話的方式,向病人及知情者詢問疾病的發生、發展情況和當下的癥狀、治療經過等以診斷疾病的方法。在問診的過程中,可以確定病癥的原理和舒緩病患焦慮的心情。 切診 切診由切脈和按診兩個部分組成。切脈又可以稱為脈診,通過切按病人的脈搏來了解病情,其是切診最重要的內容。用手指或手掌輕輕按壓病人局部皮膚,如手足、胸腹部等,以了解其身體的基本情況,比如脈象的變化、胸腹部的痞塊、皮膚的腫脹、手腳的溫涼、疼痛的具體部位等,從而作出診斷。 中醫四診的數字化藝術傳播 數字化藝術傳播的概述 數字化藝術傳播是中醫文化傳播的重要渠道,不僅賦予了新媒體平臺豐富的文化內涵,還有利于中醫文化的有效傳播。數字新媒體成為信息社會中被廣泛應用的信息載體,已經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數字化藝術傳播的主要方式 移動互聯網信息互動傳播 移動互聯網可以利用計算機對文本、圖形、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多種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建立邏輯關系,具有人機交互作用。例如在線問診,患者通過語音描述癥狀或拍攝舌苔圖片等方式告知中醫自身的癥狀,醫師根據其癥狀判斷其身體病癥并給出治療方案!盎ヂ摼W+”的不斷發展,不僅拉近了中醫四診等傳統中醫藥文化與大眾之間的距離,同時還為中醫四診文化提供了更快更好的傳播方式。此外,互聯網傳播具有成本低、宣傳面廣、可預測性、交互性、實時性、普遍性等特點,這有利于中醫四診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例如,腳上起濕疹水泡的患者可以通過微信“小鹿中醫”小程序在線咨詢武漢市中醫醫院的醫生,醫生通過患者拍照上傳的舌苔和腳上水泡照片進行診斷,確定患者為脾虛濕蘊肌膚癥,并為其開處方:黃柏30克、苦參30克、玄明粉30克、枯礬30克、麩炒蒼術27克、細辛6克、陳皮15克、土茯苓30克,共7劑,水煎泡腳,患者經過治療痊愈。由此可見,舌苔的厚薄、顏色和腳上的癥狀可以直接清楚地反映患者的病癥,幫助中醫辨證論治。 社交軟件的群體傳播 在媒介融合時代,信息傳播的載體已不限于圖片、文字等形式,更多的是經過藝術加工后形成的視頻、動態圖片,這有利于加強信息傳播的深度與廣度。社交軟件的群體傳播有兩個基本要素:社交媒體和營銷策略。社交媒體被認為是人們構建網絡、共享信息或情感的平臺,具有動態、互聯、公平等特征;營銷傳播策略可以幫助企業在選定市場和細分市場時對營銷活動作出關鍵選擇,目的是為用戶創造價值,以實現其特定的市場、財務和其他的目標。不同的營銷策略可以被安排在一個連續的統一體中。在這個連續體中,關系營銷策略和交易營銷策略是營銷傳播策略的兩端,它們之間還有其他混合營銷策略。其基于對用戶使用品牌相關社交媒體動機的評估,采取自覺參與傳播的措施,將社交媒體的聯系(網絡)和互動(影響力)轉化為有價值的戰略手段,以幫助品牌達到理想的營銷效果。 借助自媒體傳播 網絡直播即人們在現場隨著事件的發生、發展進程同步發布信息,是具有雙向流通過程的信息發布方式。將中醫四診文化通過直播平臺進行傳播,吸引更多對其感興趣的人,可以有效解決受眾少的問題。以抖音用戶“中醫脾胃邵愛民”為例,他會在抖音App上不定時上傳中醫小tips的視頻,通過有趣的講解傳播枯燥的中醫知識,幫助老百姓判斷病癥。他的視頻點贊量最高達60.9萬,有90.3萬的粉絲。中醫通過上傳視頻或直播的形式講解中醫四診的知識,并進行線上問診,這種宣傳方式可以讓更多的老百姓了解、傳播中醫文化。 大數據的定向傳播 大數據定向傳播的核心是利用大數據分析方法以及數據的可視化等手段,確定目標受眾,為其精準推送內容。將中醫四診相關內容上傳到各大平臺,通過大數據明確受眾人群,將相關內容精準推送給感興趣的人群。 數字化藝術傳播的優勢 中醫四診傳播的信息量大,內容豐富 傳統媒體如報紙、電視、廣播等容易受到限制。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體的表現形式更加豐富。數字化藝術傳播的發展空間很大,加之傳播主題與傳播方式多樣,使得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信息源。因此,互聯網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媒介環境,既能讓受眾獲得大量資訊,也能給用戶帶來極大方便。網絡媒體還具有超鏈接功能,可以將事件的背景、其他有關信息以及網友的評論等聯系在一起,從而完整地呈現出整個事件。在數字化藝術傳播過程中,中醫四診的知識傳播不再局限于單一的內容,而是向大眾傳播更適合的方案。 中醫四診知識發布者與新媒體受眾的互動性強 長期以來,傳統媒體的受眾都是信息的被動接收者,信息被“送”到他們面前,他們只能在接收與不接收之間作出選擇。在傳統媒體時代,受眾的被動地位使信息傳播失去了應有的活力。而在新媒體時代,受眾不僅享有絕對的主動權,可以決定所接收的信息內容,還能隨時對所接收的信息進行反饋。因此,中醫四診知識的傳播者可以根據受眾的反饋,實時優化知識的結構和內容,真正讓大眾獲益,使中醫四診獲得社會的廣泛認可。 數字化藝術傳播在中醫藥文化傳播中的意義 有利于增強傳統中醫四診的傳播效力 中醫四診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追根溯源,其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其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思維定勢,對現代社會的適應較差。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中醫四診文化的傳播遇到了很多困難。例如,中醫四診相關典籍主要以舊文體和舊語體為主,這對許多人而言就像閱讀天書一樣,而這也正是中醫藥文化傳播受阻的重要原因。另外,目前雖然國內各媒體對中醫四診內容進行了大量的報道,但是卻很少有人關注中醫四診在現代化傳播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有關人員及部門應該注重中醫四診文化的傳播,借助新媒體媒介,創新傳播方式。 有利于提高中醫四診的社會認可度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5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為10.5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4.4%。我國網民規模持續提升,網絡接入環境更加多元。從《報告》數據來看,截至2022年6月,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9.62億,即時通信用戶規模達10.27億,網絡新聞用戶規模達7.88億,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7.16億,在線醫療用戶規模達3億。 走在數字化藝術傳播最前沿的以年輕人居多,而年輕人也是促進數字化藝術傳播發展的生力軍。在健康中國戰略的背景下,有必要完成中醫四診傳播的引渡課題,提高中醫四診的社會認可度。 綜上,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中醫診斷不能局限于主觀感覺的望、聞、問、切,還需要與現代科技發展相匹配的手段。目前大部分診斷技術的研究既強調現代科研思想和方法的引進,又注重保持和發揚中醫學的理論體系和特色;但在標準化、規范化方面尚處于起步階段,在四診信息融合研究及中醫診斷智能平臺研發方面還有待加強。未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革新,需要建立新一代智能化四診采集平臺,實現四診信息全面收集;借助物聯網技術、云平臺技術、可穿戴技術,四診信息采集設備逐漸向小型化、可穿戴式發展,并研發中醫診療機器人,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中醫藥服務需求。中醫診斷的標準化有利于加快中醫現代化,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 參考文獻 [1]張珺,孫士新,蔣祥龍.中醫藥文化傳播現狀及對策研究——以亳州地區為例[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32(03):37-40. [2]李瑞.中醫必讀經典口袋書:四診卷[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3]黃興,楊建宇.新媒體時代中醫藥文化傳播的現狀與對策分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0,18(11):175-176. [4]錢秀云,柳辰玥,李杰,等.淺談中醫四診的延伸[J].中國民間療法,2021,29(14):1-3. [5]董霞.數字化傳播技術在新興新聞媒體中的應用[J].中國傳媒科技,2022(09):77-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