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研究时间:2023-03-08 城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概念 社區作為社會最基礎的單元,應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區作為社會公眾文化服務最貼近普通民眾的主要場所,應高度重視社區公共服務的主要功能以及社會文化服務資源的合理配置。 在我國當前的城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最關鍵的是加快形成符合社會市場特征的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由政府牽頭開展,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近年來,城市文化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其內涵與形態不斷更新,各種各樣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不斷涌現,彰顯了人文關懷,體現了城市公共文化服務的公益性、共享性和開放性。城市公共文化服務的進一步發展與完善,契合了當前創建文明城市、構建文明社會的要求,是促進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體現。 總的來說,公共文化服務是由政府主導的,以公共服務產品和廣大市民為主要服務對象的社區服務行為。而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的基本原則是以人為本。不管服務的屬性和內容形式如何,都應該堅持公開、高效、便民的理念。對于社區而言,其最本質的特征就是福利性,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的類型和內容在一定程度上都傾向于公益服務,因此,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和通常意義上的商業服務存在根本性差異。 城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建設重點 城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必須把握正確政治方向,把社會效益擺在首位,堅持貼近群眾,著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注重社會公共文化服務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均等化。在強調整體發展的同時,突顯區域優勢,以推動城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全面發展。同時,將科學技術作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支撐點,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在城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進程中,要突顯地方優勢,展現區域文化魅力,加大文化投入,并根據地方文化特色,從提升社區居民文化水平、解決民眾“急難愁盼”問題等層面著手,保障民眾的基本文化權益。 城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建設難點 資金及專業文化建設人才匱乏 目前,政府開展社區公共文化活動和場館建設的資金來源大多都來自地方公共財政。但省級政府無償供給的文化設施數量有限,且大部分地區只給予相應的財政補貼。社會公益文化設施的修建費則主要由社會企業提供,而街道辦事處的日常工作開銷則由自己負擔。若要開展大規模社區公共文化活動,則需要向上級申請,而上級提供的資金相對有限,且缺乏持續性。 社區辦事處也可以用地方資金舉辦社區公共文化活動,但這些經費一旦全部用在活動的舉辦,其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將難以維持。因此,很多活動只有在申請到足夠的資金后才能開展。由于資金投入少,政府部門不注重培養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專業人才。社區服務人員大多為兼職人員,常常無法處理好公益服務黨委職責的問題,或不重視公共文化服務工作,這不利于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高質量完成。另外,由于社區沒有專門的文化建設人員,無法為公共文化服務的發展提供專業的指導和建議。 社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完善 當下民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多元化、個性化、差異化。但社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內涵單一、缺乏創新,無法滿足民眾的文化需求。盡管部分民營企業和社會機構也加入了社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但效果不盡如人意。在自上而下的政府文化供給模式下,政府部門對市民文化訴求的掌握并不精準,造成了公共文化服務的成效不佳。同時,基層政府部門也并不重視公共文化服務項目的開展,沒有及時了解民眾的實際需求,這不利于充分調動普通市民參與社會文化服務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新時期,國家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為城市社區公共服務體系的建立與完善帶來了新的機遇。但同時,更多公共資源的引入在促進城市社區公共服務體系發展過程中也產生了新的問題,城市服務供給的失衡,供需矛盾突顯,融資通道不暢等。此外,還存在社區公共文化服務職責界定不清,社區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管理體制不完善,服務管理水平較差等問題。 市民參與意識薄弱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更喜歡使用科技產品來滿足他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對社區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和社區舉辦的各種社會生活服務活動不感興趣,參與積極性也越來越低。加之很多市民覺得社會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屬于政府職責,與自身無關,特別是青少年難以認識到社區服務功能。這造成社區公共服務沒有完全覆蓋社區居民,不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城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的優化路徑 加大人力和財力的投入力度 城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內容。 首先,政府應注重社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發揮城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功能,加大人力和財力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城市公共文化服務保障體系,從而推動城市經濟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 其次,加強社會資源整合,全面開展城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相關工作,補齊城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短板。 再次,以政府為核心,建立跨部門的公共文化服務統籌協調機制,積極進行服務合作,合理利用和有效協調中心管轄范圍內的公共資源,有效利用圖書館、科技館、工人文化宮、群眾活動中心等各類公共場所,進一步健全完善總館、分館等服務網點體系,切實促進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組織與文藝團隊、公共文化服務人員之間的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協調合作、融合發展,進一步推動各地區優秀文化資源向社區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延伸,提升居民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知識水平,從而促進我國社會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健康開展。 最后,政府部門也要積極響應文化志愿者隊伍政策和文化激勵機制,給予文化志愿者隊伍物質上的鼓勵,并定期為文化建設志愿者隊伍組織文化知識講座和文化專業知識培訓。 合理利用社區公共文化服務設施 居民參與社區公共文化建設是貫徹落實民主精神的具體表現,同時也是維護自身文化需求權利的理性訴求。但不少居民缺乏參與社區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對社區文化供給存有放之任之的心態,并沒有建立起文化自覺,從而使得社區公共文化設施利用率低。 因此,應當加強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激發其主人翁意識,引導其積極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充分調動全體群眾參與社區公共文化建設的積極性,有利于形成人人積極參與、人人自覺治理社會的良好局面。 同時,政府部門還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居民參與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有效途徑。通過建立社區公共文化服務門戶網站,創建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官方微博賬號和微信公眾號等,向居民發布實時資訊,發揮網絡資源優勢,突破時空限制,加強居民與社區、政府部門以及居民之間的互動,增強居民的民主意識,提高其參與公共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從而有效提高社區公共文化設施的利用率。 打造多元化的公共服務供給主體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社區公共服務迅速發展,對城市公共文化服務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诖,政府部門必須要積極肩負起引導職責,發揮主導作用,投入足夠的經費用于城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建設。 同時,在信息時代背景下,政府部門應加大公共文化服務人才的引進力度,通過人才引進戰略優化現有的人才隊伍,提升社區公共文化服務質量。 此外,非政府機構、社工團體、社會福利機構等組織也是促進城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發展的重要力量。其中,社工團隊作為社會新生力量,既具有專業性的特征,也具備整合社會資源的優越性,更加貼近群眾需要的業務范圍,也更容易納入城市社區服務系統。 社工團隊參與社區服務,可以及時履行社區治理和服務有關的職能。政府應合理配置人力資源,有針對性、定量地引進專業社工,普及社工崗位,鼓勵社工下基層,按區域人口標準配比。目前,我國社區工作隊伍還存在較大缺口,單純依靠政府調配難以滿足市場需求,需要更多社會力量加入社區工作,鼓勵培育和發展更多民營社工組織,以此拓寬政府助力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渠道。 鼓勵市民參與公共文化服務 首先,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團隊必須不斷學習,保持自身活力,與時俱進。積極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精準掌握居民文化需求,為居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提高團隊治理水平,完善運作模式,發揮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的作用。 其次,還要根據服務群體性質,滿足老年人、青年等人群的需求,做到服務群體多樣化,滿足居民多元化、個性化的生活需求。 再次,及時了解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開展情況和取得的成果以及面臨的困難,為城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的有序開展提出意見,及時解決社區公共文化服務開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調動市民的參與積極性。 最后,政府部門應引導社會機構成立社區公共文化團體,對不同主體參與的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成效作出判斷,并做好反饋服務,進一步拓寬社區公共文化服務推廣的途徑,如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平臺,提高市民參與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的積極性。 建立評價體系,加強監督管理 城市民眾的公共文化服務需求及其滿意度是評價城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水平的主要指標。構建以社區公共文化評價和政府管理績效考核為主的社區公共文化服務評估系統,有利于提升城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使文化投入比與產出比更加合理。 委托獨立的第三方文化績效評價事務所,利用其專業手段對城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實施嚴格評價,并保證評估結果客觀準確。另外,還需要采取常態化考核,加強地方政府部門對城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的日常監管,以保證對城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的投入更加合理合規。 綜上所述,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城市居民的文化需求也日益增加,地方政府部門的角色也在不斷轉換,公共文化服務工作也獲得了相應的進展。社區作為社會的基本單位,加強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將有利于社區的穩定與發展,對保障維護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權利具有重要作用。為促進城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全面發展,應著力拓寬治理渠道,鼓勵更多社會主體參與,從而為城市社區居民提供更高質量的公共文化服務。
參考文獻 [1]王聲.城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0,23(07):197-198. [2]趙彥盈.居民參與下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優化策略研究[J].才智,2022(13):153-155. [3]吳美.多中心治理下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建設路徑研究[J].市場周刊,2022,35(01):9-11. [4]萬鳳霞.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建設與發展對策研究[J].管理觀察,2019(27):75-76. [5]施健.我國城市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研究[J].山東開放大學學報,2021(03):82-85. [6]胡志平,許小貞.城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何以精準:社會企業視角[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21,25(06):103-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