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感城區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供給側改革的對策研究时间:2023-03-01 孝感市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現狀 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 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思路,孝感市努力完善市、縣、鄉鎮、村四級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網絡!笆濉蹦┢,全市共有圖書館8座、文化館8座、博物館13座、鄉鎮級(街道、鄉鎮、農場)綜合文化站120個、村級文化活動室2362個、文化廣場2503個,完成廣播“村村響”、電視“戶戶通”、中央廣播電視節目無線數字化覆蓋工程,全市鄉鎮級、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初步建立起了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文化品牌創建深入推進,文化藝術成果豐碩 “十三五”期間,孝感新創建國家一級圖書館1座、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1個、中國最佳楹聯文化城市1個、湖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3個;連續十五年舉辦孝文化旅游節,連續舉辦14屆“孝感楚劇展演活動”,承辦6屆湖北省楚劇藝術節,舉辦6屆孝感市民間文藝大賽,“擦亮了”文化活動品牌;黃香文化節、孟宗孝文化旅游節、文化趕集﹑紅葉文化旅游節等“一縣一品”格局逐漸形成;8首音樂作品入選省音樂創作“131”工程,1支舞蹈獲中老年人才藝大賽金獎,1l個劇目和16個群眾文化作品入圍第三屆湖北藝術節。 文物與非遺保護成效明顯 “十三五”末期,《孝感市優秀歷史建筑保護辦法》頒布施行,孝感市完成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共登記可移動文物766722件。全市共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6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3個,中國傳統村落11處,湖北省歷史古鎮1個;國家級非遺項目6項、省級非遺項目27項、市級非遺項目32項,國家級非遺傳承人3人、省級非遺傳承人24人,國家非遺生產性示范基地1個。 孝感城區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存在的問題 社區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供給不均衡 從供給側來看,孝感城區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部分種類供給不夠,設施共享度不足,對特殊人群缺乏關注。調研顯示,孝感城區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基本上涵蓋了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2021年版)提出的設施類型。調查發現,孝感城區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存在以下問題。一是類別和數量上與居民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如居民對老年人活動室、閱覽室、圖書館、書法繪畫室、文化多功能廳、電影院的需求分別為275個、132個、100間、32個、11個,現有供給還不能完全滿足居民需求。二是在“單位制”的影響下,盡管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區提供的健身設施、宣傳欄、文化休閑廣場和閱覽室較多,但一些閱覽室、棋牌室、書法繪畫室、文化多功能廳等受容量和管理因素限制,只對本單位職工開放,因為“單位的文化娛樂設施基本上只能滿足本單位在職和離退休職工需要,且類別、品質上還要提升……要向周邊居民開放很難,且這也是花錢的東西,經費上有難度”。三是針對外來務工人員、少年兒童、工人等特定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供給不足。比如,一位受訪者談到:“自己非常重視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兒童圖書的借閱量占圖書館外借圖書的一半,但兒童圖書的種類和數量還有待提升,兒童閱覽室面積需要進一步增加! 社區文化活動數量和質量有待提高 從需求側來看,大眾對有組織的高質量文化活動有較強期待。調研顯示,有77%的調查對象認為目前社區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較為便捷,43%的人認為這些設施的使用頻率較高,但還有50%的人認為社區組織的公共文化活動較少。在調研中,居民對群眾文藝表演、科普文化宣傳、文體競賽、知識宣傳講座、閱讀書畫和技能培訓這六項活動的需求較多,希望社區組織更多的公共文化活動,并不斷提高活動的質量。比如,一位受訪者表示:“孝南的楚劇展演項目很好,給老一輩人提供了娛樂、交流和溫故生活的機會,但信息公開度、展演劇目、劇目品質等還要進一步提高!边有人反映:“現在的金融詐騙、非法網貸很多……身邊上當受騙的受害者家里被弄得七零八落,希望能加強這方面的宣傳! 社區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有待提升 從需求側來看,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精細化、“點單式”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調研顯示,受訪者對社區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滿意度不高,對社區文化組織和人員配備、服務內容和服務人員素質、各類社區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使用喜愛度、社區公共服務設施的維修和更新滿意和比較滿意的人數分別占42%、38%、59%和17%。對于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許多受訪者認為,主要是目前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還存在重建設、輕管理和服務的現象,比如體育設施建好以后基本沒有維修過,圖書資料除了報紙更新較快外,其他更新慢,服務人員的工作內容只限于開門關門等簡單工作。居民都希望社區能進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精準服務水平,比如,一位受訪者表示:“孝感市圖書館開展的‘你讀書,我買單’讀者薦購活動就很好,其他服務也要學習這種理念! 社區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主體較單一 從供給側來看,社區公共文化服務以行政化主導為主,多元供給不足。調研顯示,目前社區公共文化活動供給主體以政府為主,企事業單位為輔,經費基本上來源于社區街道辦事處,社會公眾力量參與比例低。很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屬于轄區內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受體制機制、服務容量、日常管理等限制,大多只對本系統內部開放。以圖書館為例,市區內的大中小學圖書館主要對本校師生開放,盡管部分學校圖書館表示“在為本校讀者服務的同時,本館還以積極的態度向本地區讀者提供力所能及的資源共享”,但其僅開放了部分免費資源、電子圖書、自有電子數據庫,提供App下載和在線閱讀服務,且居民知曉度和參與度較低。全市文化企業中,傳統服務仍占主導地位,107家規上企業中,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廣播電影電視服務、文化休閑娛樂服務、文化藝術服務等營業收入占比6.5%,直接服務公共文化供給不夠[3]。 推進孝感城區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建議 基于問卷調查為主、訪談為輔的調研結果,本研究認為,要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思想,從供給端出發,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度,推進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科學化、供給主體多元化以及產品提供、決策、服務數字化。 推進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科學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孝感市積極創建“中華孝文化名城”,朝著建設武漢城市圈重要節點城市邁進,這離不開公共文化服務所具有的增強政治認同、文化自信、文化自覺的重要作用[4]。因此,應結合城區城市發展規劃,按照“半小時文化圈”原則[5],科學謀劃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布局。一是市本級要高起點配套建設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標志性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在孝感市落實“東進南移”戰略的過程中,重點推進實施六大文化建設工程,打造中華孝文化名城核心區,鞏固文化事業發展基礎,積極開展特色文化活動,不斷推進全民健身活動,穩步發展新聞出版廣電事業。二是試點“3+4+X+1”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模式。結合老澴河棚戶區改造、老社區片區改造、城市地下空間建設,試點“3+4+X+1”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模式。即建設文化廣場、演藝廳、宣傳欄“三個一”,文化活動室、圖書閱覽室、老年活動室和健康衛生室“四室”,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主題“廳”“室”,建立一支優秀的群眾性文化團隊,以擴大文化供給量。三是合理配置有效供給。利用人口普查大數據,對于人口稀疏區,通過調研方式確定文化活動半徑,利用空閑場地,提供流動的圖書站、電影播放站、文化展演項目,滿足當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推進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主體多元化 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供給主體主要是政府,主管部門“把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主體等同于政府,主體的唯一性比較突出”[6]。而政府尤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政府因財力有限,災經費、管理服務人才、供給技術等多方面受到限制,為此,應推進供給主體多元化。一是激發市場主體,擴大供應鏈。實現由完全的 “政府壟斷型”模式向“市場合作型”“社會多元型”供給模式過渡,借鑒國內同類型城市經驗,大力實施基于“購買菜單式服務”的工程,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通過投資或捐助設施設備、興辦實體、贊助活動、提供產品和服務等方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政府購買、項目補貼、貸款貼息等政策支持,鼓勵社會各類文化機構參與提供公共文化服務。二是盤活現有資源,擴大供應鏈。實施“院校牽手社區”計劃,即依托孝感城區3所高校、4所中專學校,使其在保證校內服務和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發揮自身資源和專業服務的優勢,開展面向社會用戶的服務。學校圖書館加快盤活現有電子圖書資源,通過App為群眾提供移動下載服務;學校體育運動場所對社會有序開放[7]。三是挖掘潛在資源,擴大供應鏈。鼓勵私人、社會組織的文化產品和服務進入供給領域,形成統一的供給體系,以此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社會效益。 推進公共文化服務融合化 在重視孝感城區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硬件建設的同時,應更加重視運營管理、服務效能等軟環境建設。一是與互聯網融合,推進文化服務數字化。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標志著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已成為全黨共識和任務。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從政府政策層面鼓勵公共文化服務與數字科技“聯姻”,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要加大數字化供給力度,同時,通過“互聯網+社區”,收集、分析、研判居民的需求,轉而采用“自下而上”的決策機制,運用微信公眾號、微博等融媒體手段,與傳統宣傳方式相結合,采取更有針對性、更有效率、更有吸引力、更精準的宣傳方式,實現文化服務的精準化供給[8]。二是與志愿服務融合,推進服務精細化發展。構建公共文化服務志愿者機制,將文化志愿服務納入全市統一的志愿者建設體系,出臺《孝感城區公共文化服務志愿者管理辦法》,明確志愿者權利與義務、服務內容、管理與激勵等細則,通過廣泛招募文化志愿者,解決城區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管理者不足、服務質量不高等問題。三是與文旅商融合,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消費升級。依托各轄區內的旅游景區、綠地、廣場等,加強文化、旅游、商業等部門的合作,以企業為主體,開展特色文化消費項目,開發文化衍生產品,促進消費升級[9]。
參考文獻 [1]陳建.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治理的基礎與路徑[J].圖書館論壇,2023,43(01):30-39. [2]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EB/OL].(2022-08-16)[2023-01-05].http://www.gov.cn/xinwen/2022-08/16/content_5705612.htm. [3]劉小芹.孝感市文化產業發展:現狀·機遇·對策[J].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20(03):5-12. [4]孔玉梅.供給側改革視角下我國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問題研究[D].武漢:湖北大學,2018. [5]陶建群,周曉燕,陳楠.講好新時代孝文化的孝感故事——湖北孝感打造中華孝文化名城的實踐探索[J].人民論壇,2018(19):116-119. [6]王余生.從“政府供給”到“市場供給”——孝感市公共文化服務“楚劇展演”項目供給機制個案分析[J].湖北社會科學,2017(05):57-62. [7]陸和建,姜豐偉,王蕾蕾.“互聯網+”背景下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研究——基于合肥城市閱讀空間的社會化管理實踐[J].新世紀圖書館,2020(09):34-37+49. [8]姜雯昱.供給側改革下城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供需情況調查研究——基于南昌市的統計分析[J].統計與管理,2018(05):99-103. [9]鄧榮霖.以中華孝文化服務市場經濟發展[J].人民論壇,2018(19):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