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明蘇區轉型青年發展型城市的路徑研究 ——基于六蘇區城市的數據分析时间:2023-02-28 通過構建青年發展型城市環境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從五個維度比較六個蘇區城市的青年發展型城市基礎環境數據,分析三明市轉型青年發展型城市的可行性,并提出四條建設路徑:精神文明建設上做好“紅色+”與“三明精神”的拓展,經濟產業建設上深挖“紅綠”特色產業群價值,品質生活建設上以綠色數字化居養、便捷交通城市群、鄉土特色教育形成“居業學”合力,做好青年人才引、留、用、育,發揮青年城市共治力量。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青年人對我國革命發展歷史及寶貴精神文化的了解十分有限,常錯誤地認為蘇區發展“落后”,這不利于蘇區城市的發展。2012年以來,國務院先后批準了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和陜甘寧、左右江、大別山、川陜等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政策文件[1],力圖煥發蘇區城市活力。將蘇區發展與青年群體結合起來,讓青年群體親身感受和傳承“以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清正廉潔、艱苦奮斗、爭創一流、無私奉獻”等為主要內涵的蘇區精神[2]。本研究以福建省三明市為主要分析對象,通過與蘇區代表城市的相關數據比較,探究三明蘇區轉型青年發展型城市的可行路徑。 適宜青年發展的城市建設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及數據處理 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環境指標體系的構建 城市環境是一座城市未來發展的基礎,同時也影響著城市發展的規劃。2021年中國共產黨三明市第十次代表大會上,余紅勝同志向大會作題為《牢記重要囑托,建設“一區六城”,為奮力譜寫三明全方位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而努力奮斗》的報告。報告中提到,奮力建設“一區六城”是三明今后五年的努力方向。從意蘊內涵來看,三明市的“一區六城”城市發展目標與中央宣傳部、共青團中央等17個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開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的意見》中提到的“建功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相關評價標準高度契合[3]。因此,本研究著重從城市建設環境的角度研究蘇區城市三明轉型青年發展型城市的城市基礎。 為了更好地對照評估、綜合評價,本研究將三明市“一區六城”的發展目標與青年發展型城市的建設要求相結合,構建了關于青年發展型城市的城市建設環境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因篇幅限制僅展示一級指標,如有需要可聯系作者),從五大維度對青年發展型城市所需要的城市建設環境進行評價,比較不同城市在不同指標維度上的城市基礎建設水平,從而更加客觀地了解三明市當前的城市建設、轉型發展基礎。 表1 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環境指標體系構建對照表
樣本城市、數據來源及數據處理 樣本城市的選取。為更加客觀地了解三明市當前轉型青年發展型城市的基礎條件,同時增加不同城市之間的可比性,本研究從中央革命根據地、海陸豐革命根據地、鄂湘西革命根據地、陜甘革命根據地等革命蘇區中分別選取了5個省份中的5座蘇區城市作為代表城市,即江西省贛州市、廣東省汕尾市、湖北省宜昌市、湖南省株洲市及陜西省榆林市共同參與三明市城市發展基礎數據的橫向對比分析。 數據來源。為保證研究數據的真實可靠及權威性,除個別數據因缺失由擬合近似值填補、房價數據參考房天下網站數據外,各指標原始數據均來源于政府網站公布的《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國統計年鑒2021》及政府開放數據。 數據處理。為了消除各項指標原始數據大小、量綱等差異,增強數據可比性,本研究中原始數據均采用無量綱化處理。對無量綱化后的數據進一步進行指標賦權。本研究為保持權重的相對客觀性,采用CRITIC客觀賦權法對各項指標系數進行計算[4]。 三明市轉型青年發展型城市的城市基礎環境現狀 總體評價結果 6個城市的總體評價得分差距明顯,大致可分為3個梯隊。第一梯隊的贛州市總體評價得分為0.5234(0.5119),大幅領先其他城市。第二梯隊的株洲市(總體評價得分為0.3714)、宜昌市(總體評價得分為0.3706)和三明市(總體評價得分為0.3456),城市建設水平相差不大。榆林市和汕尾市處于第三梯隊,它們的總體評價得分分別為0.2467和0.1755。在本研究觀察分析的6個城市中,三明市的城市建設發展水平相對居中,后續發展空間較大。 分維度評價結果 如表2所示,6個城市各維度的評價得分不一,其中以“綠色生態品質生活建設”維度的差距最為顯著。 表2 各城市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環境各維度評價得分
首先,三明市精神文明及安全建設優勢明顯。三明市在“精神文明及安全建設”維度中評價得分位居第二?梢钥闯,三明市在精神文化宣傳推廣與平安城市建設方面做到了齊抓共管。三明市積極利用紅色文化資源,推出永安抗戰文化公園紅旅項目、寧化“一地一院一舊居一線路”紅色旅游品牌、泰寧“課堂教學、黨團建設、社會實踐”三位一體紅色教育基地等紅色文化產品,同時也做好了“平安三明”建設。其次,三明市山區經濟模式不輸江河經濟。在“經濟產業發展建設”維度中,三明市的評價得分依然排名第二。作為典型的山區城市,人們常會誤以為三明市經濟實力落后,但從評價得分中可以看出,當前三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并不遜色于依托江河發展的城市。再次,三明市綠色生態品質生活建設基礎優勢未得到充分發揮。三明市在“綠色生態品質生活建設”維度的評價得分處于中游水平,這說明作為森林覆蓋率位居全國前列的城市,三明市當前尚未充分利用好“綠水青山”的巨大優勢,做好綠色生活業態的挖掘與開發。最后,三明市創新創業及城市共治建設基礎薄弱。從評價得分上看,三明市創新創業及城市共治建設基礎均處于中下水平,發展實力相對不足。近年來,雖然三明市通過“醫改”“林改”等改革嘗試,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創新,但在整體實力和規模的建設與發展上基礎薄弱,需要更多青年人才的加入。類似地,在城市共治建設方面,三明市雖然通過設立社會建設社區觀察點(試點)的方式,豐富了人大常委會密切聯系基層和人民群眾的內容和形式[5],拉近了黨群服務距離,但對青年群體共同參與城市建設工作的推進還存在不足。 三明市轉型青年發展型城市的路徑建議 從上述評價結果中可以發現,三明市雖然有“紅色思想”與“綠水青山”的先天優勢,但在創新發展上存在不足。這說明蘇區城市三明市在轉型青年發展型城市的過程中具備一定的基礎條件,具有轉型可行性。本研究結合以上分析結果及三明市城市特點,對三明轉型青年發展型城市提出以下發展建議。 發展“紅色+”思維,傳承“三明”精神,樹立清風正氣 作為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三明市需要繼續開拓紅色資源發展思路,發散“紅色+”思維,利用融媒體、新平臺等多渠道、多形式展現蘇區奮斗歷程,讓更多年輕人沉浸式地體會先輩革命的艱辛與智慧,了解蘇區革命精神。此外,可以將蘇區文化同“開明、清明、文明”的三明城市精神相結合,以群眾較為熟悉的城市精神為抓手,營造文明城市氛圍,共同傳播文明風尚,樹立清風正氣。 賡續“弱鳥先飛”精神,“紅綠”資源聯動,深挖特色產業群價值 作為閩西山區城市,三明市的經濟產業優勢并不突出,但還是要繼續發揚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提出的“弱鳥先飛”精神,依靠自身力量,明確自身優勢,求精求新,創新致富[6]。在創新發展優勢產業時利用“紅綠”資源,推動特色產業集群聯動發展。首先,建設年輕態紅色文旅產業集群。通過新舊模式聯動,建立“少有所聞,青有所歷”的紅色文化產業鏈。例如,可以通過“劇本殺”“密室逃脫”等新興消費模式,打造城市紅色文化IP,讓青年群體更加積極地進行紅色文旅消費。其次,打造綠色背景醫療康養產業群。三明市作為“醫改”先行城市、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典型示范區、“中國綠都”、國家首批醫養結合試點地區等榮譽城市,具備發展醫療康養產業的優勢條件。通過“康養+”概念,持續擴大三明市“中國綠都 最氧三明”品牌的影響力,將醫類技能人才、專業群發展與三明市特色醫養結合項目培育、高新醫藥技術研究等聯動起來,切實發揮“產學研”合力,共同打造具有三明特色的醫療康養產業群。 突出城市特色,數字城市群合力,構建“居業學”品質生活環境 只有著力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生活品質,才能提高城市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為吸納更多青年人才增加“城市引力”。第一,宜居:“綠色產業”與“數字居養”相結合。依托三明市生態產業基礎,為青年提供集“居住、交友、休閑”于一體的服務式公寓,既可解決青年群體的住房需求,也能夠為工作繁忙的青年人提供家政服務,提高青年生活幸福感,使其積極參與綠色休閑,勞逸結合。此外,深入推進“數字福建”建設,利用福建省智慧城市的建設經驗,依托城市時空大數據與互聯網云端服務平臺[7],讓城市公共生活服務場景智能化,打造數字化便捷生活,持續發展綠色低碳城市生活新方式。第二,宜業:“半小時通勤圈”與“1小時休閑圈”相結合。加強城市群基礎交通設施建設,增強綠色交通運輸服務,降低日常通勤與休閑時間成本,為城市居民提供便捷的交通體驗,提高城市居民出行幸福感!鞍胄r通勤圈”與“1小時休閑圈”相結合的工作休閑模式,既能夠降低青年群體上下班高峰的出行壓力,使其多使用綠色出行方式,提高城市生態水平;同時也可以使青年群體增加戶外活動,促進社會和諧。第三,宜學:“鄉土特色基礎教育”與“專業化職業教育”相結合。教育關系著青年的未來,根據三明市的特點,可以依托“朱子文化”“閩學文化”“客家文化”等具有“鄉土特色”的基礎教育內容,加深中小學生對三明文化底色的了解,加強青少年與城市的文化情感聯結。此外,由于三明市擁有工業發展基礎,且當前三明市高等教育中職業院校的比重較大,故其適合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通過專業化、精細化的職業教育,培育專業技能人才,為創新發展“新興工業之城”提供技能人才儲備。 關注人才發展,注重人才成果考核,發揮青年城市共治力量 在打造青年發展型城市的過程中,對青年人才的“引、留、用、育”是關鍵。 首先,打通青年人才持續發展通道,解決人才深造后顧之憂。要想可持續性地發揮青年人才效用,應當前瞻性地關注人才的“留存”及“培育”問題。通過打通青年人才繼續學習通道,放寬人才深造條件與支持政策,緩解人才深造壓力,既能夠幫助青年人才開闊專業視野,提高專業技術;也能夠增強青年人才對城市的“留存黏性”,提高留城比率,更大程度地為城市發展提供才智輸出。其次,優化人才產出考核機制,提高人才輸出價值。除了加強對青年人才的“留、育”外,更需要用好青年。只有對引進人才實行動態化的考核評估調整,才能更大程度地激發青年人才產出動力,更有效地實現人才價值。最后,多形式發現新業態青年人才,傾聽青年人才心聲。除了傳統人才引進路徑外,還應結合城市產業群發展特點,多形式、多方位地發現與吸納產業新業態的有志青年,給予青年人才發揮才能的政策支持,同時積極傾聽青年人才心聲,進一步引導青年群體參與城市共建共治。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EB/OL].(2021-01-24)[2023-02-1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02/20/content_5587874.htm. [2]王滬寧.在紀念中央革命根據地創建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9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R/OL].(2021-11-02)[2023-02-10].http://cpc.people.com.cn/n1/2021/1103/c64094-32272012.html. [3]杜沂蒙.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共青團中央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的意見》[N].中國青年報,2022-04-06(001). [4]D Diakoulaki,G Mavrotas,L Papayannakis.Determining Objective Weights In Multiple Criteria Problems:The Critic Method[J].Computer and Operations Research,1995,22(07):763-770. [5]劉莉婷.市人大常委會舉行社會建設 社區觀察點(試點)授牌儀式[N/OL].三明日報,2022-09-03[2023-02-10].http://smrb.smnet.com.cn/pc/layout/content/202209/03/content_127019.html. [6]習近平.擺脫貧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 [7]張陽濤,楊柯鎣.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綠色城市與智慧城市協同建設研究——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省為例[J].經濟師,2022(11):1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