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畫文物霉變生蟲及防治措施时间:2023-02-23 書畫類的文物是最常見的一種文物類型,主要是歷代書法家、畫家的作品,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但由于這類文物的載體具有特殊性,比較容易出現霉變生蟲的問題,為避免文物受損,需要做好文物保護措施;诖,現重點分析引發這類問題的根本原因,確定后續文物保護工作的方向;并簡要介紹幾點防蟲、除蟲、防霉和除霉的有效措施;同時,對霉變生蟲后的文物修復思路和相關注意事項展開研究,旨在提升文物保護工作的質量及效果。 文物是歷史文化的結晶,通常由各地的博物館進行集中收藏、展覽,也有些文物愛好者會選擇私人珍藏文物。以書畫類文物為例,這類文物的材質大多是宣紙、絹帛,在長期存放過程中,如果存儲方法不當,會導致文物霉變生蟲,出現字跡不清、破洞等問題,使得文物的文化價值受到極大的影響;诖,如何合理應對文物的霉變生蟲問題,是現階段文物保護人員的一項核心任務。 導致書畫文物出現霉變生蟲情況的主要原因 要針對書畫類文物出現的霉變生蟲情況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就要先結合現階段文物的存儲、展覽情況,分析文物霉變生蟲的原因,給出具體的文物保護計劃。 外部環境因素 能被稱為文物的書畫作品大多具有幾百年、幾千年的歷史,這類文物出土后,通常要采用隔絕氧氣的處理方式來避免文物氧化,同時要存放在避光的地方。而大多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都較為陰冷潮濕,如果沒有做好防潮處理工作,就會滋生大量的細菌,導致書畫類文物出現發霉的情況。此外,由于人們的生活環境中也有很多的細菌,因此無法將文物存放在完全無菌的環境中,這就使得書畫文物出現霉變生蟲的概率有所提升。上述這些內容都是文物保護人員在開展防霉、防蟲管理工作時要關注的重點問題。 人為因素 據了解,書畫文物出現霉變的情況需要有三個必備的條件。其一是環境中存在霉菌,其二是環境溫濕度符合霉菌的生長、繁殖要求,其三是環境中有霉菌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缺少任何一個條件都不會引起文物霉變。而在獲得書畫文物后,文物保護人員通常會手動對文物進行重新裝裱,在這一過程中,如果使用的黏合劑含有膠料纖維素皮革或者淀粉成分,就會給霉菌提供充足的養分[1],容易導致書畫文物出現大面積霉變的情況。這說明文物保護人員的工作行為、防霉知識水平都會對文物保護工作產生直接的影響。所以,在研究如何防治霉變生蟲的問題時,應關注工作人員素質、能力是否達標,有序組建一支專業的文物保護團隊,并建立完善的文物管理機制,約束文物保護人員的日常工作行為,降低人為因素造成的不良影響。 針對書畫文物霉變生蟲現象的有效防蟲和除蟲措施 使用藥物來起到防蟲和除蟲作用 藥物防蟲是目前見效速度相對較快、應用范圍較廣的一種方法。以防蟲工作為例,很多中草藥都會散發特殊的氣味,這些氣味有良好的驅蟲效果,能滿足防蟲工作要求。藥物除蟲的主要原理是購買化學藥物,讓藥物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生成能夠消滅霉菌和害蟲的物質,從而達到保護文物的目標。使用這種方法時,要注意避免化學藥物與書畫文物發生反應,從而導致文物被損毀。這就需要根據藥物的化學分子式和文物的材質進行綜合分析,選擇合適的藥物種類。與此同時,要確定藥物的使用方法,避免直接將藥物涂抹或噴灑在文物上。新時期,文物保護人員通常會在開展書畫裝裱工作時,在粘合劑的原料中添加防蟲藥物,以便高效完成防蟲、驅蟲任務。 使用防蟲防蛀的材料 在存放書畫文物時,需要選擇合適的器具作為存放文物的載體,常見做法是將文物擺放在專用展架上或單獨收納在柜子中。而如何科學地選擇這些器具的材質,是現階段文物保護工作的一大難題。相關資料顯示,很多木材都具有防蟲防蛀的功能。所以,古時候人們會將書畫放在特制的木箱中。常見的防蟲木材有香樟木、喬木以及檀木等。這些木材自身會釋放一種味道,能達到驅蟲效果,再經過人為的加工處理后,就能制作成具有防蟲功能的器具。將文物放在這種器具中,保證器具內的環境干燥,就能有效降低霉變生蟲問題發生的概率,從而保證文物的文化價值、經濟價值不會受到影響。 使用微波技術處理霉變生蟲問題 當發現書畫文物已經出現霉變生蟲問題時,應該使用合適的技術方法進行除蟲。以現代化微波技術為例,該技術是新時期比較常用的一種技術方法,主要原理是通過專用設備進行電磁場的加熱處理,讓電介質在高溫狀態下通過微波震動的方式殺死害蟲。微波的波長比較短,通常在1mm—1m之間,適用于小范圍內的殺菌殺蟲工作。微波傳遞過程中使用的介質不同,吸收的微波功率也不同。書畫文物的材質本身含水量小,不會吸收過多的微波,但霉變后生出的蟲子體內的細胞含有大量水分,會吸收較多的微波,進而導致蟲子體溫升高。據了解,大部分害蟲都喜歡陰冷潮濕的環境,在持續高溫的環境下就會死亡。所以,應鼓勵文物保護人員主動學習微波技術,為文物防蟲、除蟲工作的穩步開展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 使用熏蒸技術處理霉變生蟲問題 處理書畫文物霉變生蟲問題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可以通過熏蒸處理的方式來殺蟲。與傳統的熏蒸方式不同,由于書畫文物材質和價值的特殊性,具體的熏蒸技術操作方法如下。首先,選擇合適的化學藥劑種類,采取一定的措施將固體或液體類的藥劑轉變成氣體的形態。實際上,大多數藥劑在加熱后都能轉變形態。這要求工作人員提前學習相關知識,豐富自身知識儲備量,充分了解不同化學物品的揮發特性及沸點,以便合理控制溫度。目前,國內文物保護領域研究較深入、應用最廣泛的熏蒸劑是環氧乙烷、溴甲烷等,應注意科學控制藥物的使用量[2]。其次,采取熏蒸措施時,要著重關注環境中是否存在自然風,避免風力作用改變氣態藥劑的熏蒸方向,這是決定熏蒸技術能否發揮價值作用的關鍵所在。最后,要嚴格控制熏蒸操作的時長,并對比藥劑的原材料,避免隨意將兩種藥劑混合而產生有毒有害物質的情況發生。此外,還要樹立環保意識,端正工作態度,避免化學藥物污染環境或導致文物褪色、損壞等情況發生。 針對書畫文物的有效防霉和除霉方案 文物保護人員在具體開展霉變生蟲問題的防治工作時,應當著重做好防霉和除霉工作,降低霉菌滋生的概率,提高文物的保護效果。具體工作思路如下。 合理管控環境的溫濕度 據了解,大多數霉菌的最佳生長溫度是22℃~28℃,濕度大約為80%~96%[3]。針對這個特點,文物保護人員在全面開展文物防霉工作時,應當積極嘗試在室內環境中安裝溫濕度感應裝置,以便實時關注存儲及展覽文物的空間的溫濕度變化情況。一旦發現溫濕度適宜霉菌生長時,應及時降低溫度和濕度。結合書畫文物的材質特點來分析,如果濕度過高紙張就容易發霉,溫度過高容易導致文物褪色、字跡模糊,不利于文物的長久保存。因此,應嘗試將存放文物的環境溫度調整為16℃~20℃,濕度則要控制在45%~60%之間。在新時期發展背景下,在控制環境溫濕度時,可以使用智能技術,并完善配套的基礎設施,通過計算機進行遠程、智能化的溫濕度調控,以便第一時間發現潛藏的文物霉變風險,提升防霉效果,這也是有效減輕文物保護人員日常工作壓力的關鍵所在。 采取有效的除塵措施 科學的書畫文物霉變生蟲問題的防治思路是:遵循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工作原則,從源頭上做好防霉工作。塵土是霉菌孢子的載體,在防霉工作中,最有效的防霉措施就是定期進行環境清潔,保證環境衛生達標。要實現防霉、除霉目標,文物保護人員除了要布置具體的清潔任務,嚴格檢查環境衛生狀況之外,還可以考慮投入一定資金,在室內安裝空氣凈化裝置,為提升除塵效果,降低文物霉變的概率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也可以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使文物防霉、除霉工作不斷規范化。例如,工作人員進入文物儲藏室時,應自主更換干凈的衣物;組織開展文物展覽活動時,應讓游客提前清理衣物、鞋底的灰塵,最佳做法是讓游客穿鞋套進入展覽館。 科學利用防霉劑 在書畫文物霉變防治管理工作中,文物保護人員應充分認識到防霉劑的重要作用。據統計,書畫文物表面經常滋生的霉菌有曲霉菌、青霉菌、木霉菌等等。在后續除霉環節中,遇到不同的霉菌需要使用不同的除霉措施,這需要根據霉菌的顏色、形狀來判斷霉菌的種類。而在前期防霉工作階段,則要挑選對多種霉菌有抑制作用的防霉劑。比如,丁香油防霉劑和納米TiO2改性殼聚糖防霉劑都能有效起到防霉的作用[4]。在具體使用這兩種藥劑時,工作人員應自覺規范工作行為,嚴格有序地控制藥劑的用法用量。 靈活使用專業的除霉技術 當書畫文物已經發生霉變時,應積極使用專業的除霉技術來解決問題。在文物保護工作水平不斷提升的當下,可以使用的文物除霉方法有許多。最常見的方法有:酒精殺菌、除氧封存、γ射線照射等。不同的技術方法有不同的操作注意事項,需要使用的設備、材料有一定差異,最終的除霉效果也不同;诖,應以對比分析的方式選出最合適的技術,編制科學合理的除霉計劃。這就要求文物保護人員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總結以往各種除霉方式的優缺點,創新除霉方案,提升除霉策略的可行性。而除氧封存技術就是新時期人才通過不斷摸索選出的一種快速高效除霉的方法。與其他技術相比,該技術的優勢是副作用比較小,在除霉過程中不會對文物造成破壞。操作原理是通過隔絕文物與氧氣來達到除霉的效果。因為霉菌的繁殖需要氧氣,如果霉菌所在的環境中缺少氧氣,就會限制霉菌的生長和繁殖速度。此時,配合使用清理霉菌的工具及材料,就能順利解決書畫文物霉變的難題。新時期,針對除氧問題,最佳的工作思路是充氮氣除氧、真空除氧等。 針對霉變生蟲問題開展書畫文物的修復工作 當文物已經出現霉變生蟲后,應有針對性地開展文物的除霉、除蟲及文物修復工作;竟ぷ髁鞒倘缦。 記錄文物出現的霉變生蟲現象 遇到霉變生蟲的情況時,文物保護人員需要先分析原因,判斷霉菌類型,并立刻制訂文物的修復計劃,規范修復流程,選擇合適的技術、設備,著重分析修復工作的重點及難點問題,合理布置工作任務。通常為了保證修復工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工作人員應在修復工作開始之前,使用攝像裝置對文物出現霉變的細節處進行拍照,并做好標記。關鍵是要對不同位置霉變的嚴重度進行分類,遵循重要性原則,確定除霉順序。同時,要拍照記錄文物目前的整體顏色、圖樣,方便進行文物修復前后的對比,以此來評估最終的修復工作是否達標。后續再遇到類似問題時,也可以調取相關資料為工作提供必要的參考。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在拍照記錄時,禁止使用閃光燈。 開展文物的揭取和清理工作 在開始除霉操作之前,文物保護人員應先將書畫文物的畫心摘取下來,這項工作需要由具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專業人士完成,以避免出現畫心破損的情況。針對年代比較久遠的書畫文物,一般采用干揭法。揭取畫心后,判斷霉變的具體位置是在畫心上還是裝裱材料上,綜合評估文物的除霉難度。如果畫心表面已經沾染了霉菌,可以使用面團一點點地蘸取霉菌,動作要輕柔。與此同時,可以在聚乙烯薄膜上噴水,使其吸在裝裱案上,將畫心正面朝上放在薄膜上,盡量伸展開擺正,用棉簽蘸水點在畫心墨拓處[5]。在整個操作過程中,禁止用手直接觸摸畫心,要帶上專用手套,避免手上的油脂、汗漬沾在畫心上。如果文物保護人員在處理霉變生蟲問題時使用淋水法,還要嚴格控制水溫,并要控制好排筆與畫心之間的距離,讓熱水通過排筆緩慢地流到畫心上,沖洗工作完成后,應使用干凈的毛巾來吸附多余的水分。 除霉后及時完成文物裝裱任務 當文物保護人員順利完成基礎的除霉、除蟲工作后,要對畫心采取有效的防霉措施。以使用防霉劑來預防霉菌的方式為例,應根據書畫文物的材質,將防霉劑均勻地噴灑在畫心的正反兩面上,并將聚乙烯薄膜覆蓋在畫心表面上,等待防霉劑形成保護層后,再選用合適的材料進行書畫文物的裝裱工作。常規裝裱步驟是:托制鑲料、下料、鑲嵌、托制覆背紙、扶活、上墻、下墻、砑活、裝桿。后續應注意依托完善的文物管理制度約束工作人員的行為,以確保文物保護工作能夠落到實處,進而從根本上避免再次出現書畫文物霉變生蟲的情況。 針對書畫文物經常出現的霉變生蟲問題,融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觀念,采取有效的防治對策,可以延長文物的存放期限,為弘揚傳統文化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但由于霉菌種類多、文物材質不同,實際適宜使用的防治技術方法有一定差異,這給文物保護工作增加了較大的難度。文物保護部門應保證人才具備創新意識,具有專業的技術操作能力,并引導人才積極引進新的技術方法,建立健全管理機制,落實工作責任,端正文物保護人員的工作態度,以此提升文物保護效果,促進文物保護與修復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姚娜,習永惠,吳若菲,等.紙質文物防霉、除霉保護技術探討[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6,24(04):14-17. [2]張興.淺析書畫文物保護中傳統與現代技術的應用[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2(08):38-41. [3]王毅婧,黃陽陽,黃小萃,等.真絲文物霉變菌株的分離、鑒定及防霉藥劑篩選[J].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22,34(01):20-27. [4]魯元良,孔梅仙.霉菌病害書畫的保護修復方法探討[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1(20):98-100. [5]黃瑛.絹本書畫文物的修復與保護[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2(12):32-35. |